形容和田的优美句子,赞美和田的经典语录

生活常识2024-03-25 14:01:23未知

形容和田的优美句子,赞美和田的经典语录

1. 求描写和田的诗,越多越好

A屈原曾有赞美和田玉的诗句:“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

B在御制《和阗玉》诗中,乾隆写道:“和阗昔于阗,出玉素所称,不知何以出,今乃悉情形。”

C为了使人形象地了解当时新疆开采山料玉的情景,他还令玉工琢制了一件碧玉《于阗采玉图》山子(1765年),题诗于背面:“于阗采玉人,淘玉出玉河;秋时河水涸,捞得璆琳多;曲躬逐逐求,宁虑涉寒波。玉不自言人尽知,那曾隔璞待识之,卞和三献刖两足,审然天下应无玉。”

D苏州工匠利用废玉料琢成的“桐荫仕女图”,乾隆非常欣赏这件品, 因而在底部阴刻乾隆帝御题文:“和阗贡玉,规其中作椀,吴工就余材琢成是图,既无弃物,又完璞玉。御识。”及诗:“相材取椀料,就质琢图形。剩水残山境,桐檐蕉轴庭。女郎相顾问,匠氏运心灵。义重无弃物,赢他泣楚廷。”

2. 描写和田玉的美文要怎么写

和田玉,她诞生在“万山之祖的”昆仑山脉,她静静地深藏在大山的腹中,孕育了几亿万年。

她是大自然界的结晶。随着岁月的更迭、时空的转换、时间的沧桑。

有一部分精灵不甘心默默无闻便随着母亲的阵痛破山而出,裸露于天地冰雪之中,在经历了风雨雷电的洗礼后,这些精灵们义无返顾的向山涧、河流奔去,象夜空里的星星一样洒落在天地之间,她们是最具有顽强地生命力量,又经历了漫长痛苦的磨砺,她们彻心彻骨地与光同生死、与雷电风雨、与冰霜水火相亲相融,最后真正的成为吸取了日月之精华,天地之灵气的人间精灵。她是上天对人类最美好的馈赠,早在公元前十七世纪至公元前十一世纪的商代,当塔里木大漠的长河落日率领着罗布泊的孤烟追逐到准葛尔魔鬼城的风铃落照之地时,从漫漫黄沙古道驼铃的回响中,从西域辉煌历史的烟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4b893e5b19e31333363376531尘里,她已经从遥远的故乡来到了中原商殷王朝,谁可曾想到这一来就有了几千年的缠绵悱恻、荡气回肠的故事。

她又因晶莹美丽、秉性高雅、温润光洁、表里如一而为历代帝王将相、达官贵人、文人雅士为追求。视为圣洁之物,作为吉祥和权力的象征。

人们始终不弃不离的在眷恋着她、垂涎着她。她是华夏大地中最为深奥的一种特殊文化,她贯穿了中国整个的历史时期,她始终不渝地用自己的品质在记录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变化。

有关她的趣闻轶事,更是丰富多彩,光怪陆离,足见中华民族把她爱的至深、至诚、至迷、至痴。因此而升华成为国人传统的用玉观念,这就是尊玉、爱玉、佩玉、赏玉、玩玉。

是她通过另一条线索记述了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政治、文化精髓和以她为基础的中华民族的文明史。拂去岁月的风尘,展开历史的长卷,我们就会发现她以其独特巧妙的方式,反映了每个历史时期的文化和每个时代的民族精神及文明,有形与无形,高贵与世俗,财富与贫穷,理性与迷信,死亡与生命我们一直和她在水火交融,于她浑然一体,从她身上绽放精神,启迪智慧,在她身上碾出了几千年个轮回。

一直以来在我的感觉中她都渗透着对大漠古道的眷恋、对故乡高山雪水的深切感情,质朴但也深厚,平淡却也奢华。连同她一丝淡淡的忧愁,久久地萦绕在我的心头,像是要我做些什么?古人说:玉不雕不成器,雕不精亦不贵。

是她愿意让你雕刻,愿意让你给予它新的生命,对它来说是一次脱胎换骨、洗心革面的大手术,但是她很坦然,也非常的从容,这样的思想是让我既羡慕又害怕,羡慕她如此从容的来接受新的生活、新的思想、和新的生命它不怕身体的支离破碎和面目全非,它安静的在接受自己新的生命、新的灵魂。我害怕我在给予它新的灵魂的同时也把我自己的糟粕也给了它,让她在孕育新生命的同时也沾染上我的鄙陋。

最后,有人受琢磨、受撕心裂肺的痛成为美玉,而有人拒绝便成为顽石,仍然平庸。做一个真正出色的玉雕家难,做一个真正懂得玉的人同样很难。

我在向理想的艺术殿堂憧憬追求和跋涉的过程中,也就不断的在获得精神上的升华和超越。她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灿烂、广博、深厚、伟大而高尚的精神世界。

她是精神,是意念,是理想,更是中华民族对美的追求和升华。

3. 形容和田胡杨林秋天的诗句唯美

秋天是和田胡杨林最美的的时节,在积蓄一年的能量后,胡杨惊艳登场,一棵棵胡杨,一抹抹金黄,成就了最美和田秋味。

胡杨,又名胡桐,维吾尔族 则称她为“托克拉克”,意思是“最美丽的树”。有人曾用“至媚至傲,至柔至刚”来形容胡杨的美。的确,刚强与柔和,妩媚与傲然,在它身上得到了完美的融合。

一岁,一枯荣;一树,一世界,不见胡杨,不知大景之壮阔,不识胡杨,不知生命之辉煌,烈马腾嘶,驰骋塞外之豪情激壮!如果可以,此生一定要去看一次胡杨,肆无忌惮地释放着生命的能量,惊艳天地间!

4. 和田的维吾尔 句子理解

①那是个停电的晚上,沙尘暴铺天盖地地撕扯着黑暗中的一切,我缩在被窝里惊恐地竖耳听着。

这句话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地处大漠边缘的和田恶劣的自然环境,反衬出维吾尔汉子的豪气与乐观。并用“我缩在被窝里惊恐地竖耳听着”的神态、动作描写,与下文维吾尔汉子在沙尘暴中驾车飞奔迎风引吭的形象进行对比,凸现维吾尔人的性格特征。

②谁能想象那黄灿灿、香喷喷的烤肉是在土堡似的土馕坑里烤熟的!谁又能想到维吾尔人著名的日常食品──馕,也是在土馕坑里烤成的!

作者用两个反问句式来表达和田维吾尔热爱土地的程度。色香俱全的烤肉出自土馕坑,日常食品也出自土馕坑。两个感叹号表达了作者对和田维吾尔人热爱土地的敬佩和惊叹。

③远远望去,那大大小小、五颜六色、形态各异的衣服,像一幅巨大的抽象画,给寂静而单调的沙漠平添了几分韵味。

这句话用了打比方的方法,进一步说明和田维吾尔人对土地的热爱。作者不但非常精练、形象地写出了大小、颜色、形态等维吾尔民族服饰的特点,而且把它们比作“一幅巨大的抽象画”,让原本“寂静而单调的沙漠平添了几分韵味”。

④花儿不仅盛开在南疆的沙土里,还盛开在维吾尔人的门框边、房梁顶、墙壁的挂毯上。

这个句子采用虚实结合的写法,赞美维吾尔人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依然爱花、爱美的天性。沙土里种着花(实写),门框边、屋梁顶雕刻着花(虚写),墙壁的挂毯上绣着花(虚写),有维吾尔人的地方,就有盛开的花。

⑤豁达乐观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

这句话与课文第一句话遥相呼应,用一个表示条件关系的句子(纵使……也……),进一步说明和田维吾尔人豁达乐观的性格特点。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