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肇于自然(汉·蔡邕)
●无声之音,无形之相(唐·张怀谨)
●学书则知识学可以致远(唐·张彦远)
●玄妙之意,出于物类之表;幽深之理,伏于杳冥之间;岂常情之所能言,世智之所能测(唐·张怀谨)
●或寄以骋纵横之志,或托以散郁结之怀。虽至贵不能抑其高,虽妙算不能量其力(唐·张怀谨)
●字不可重笔,话不可乱传
●写字如画狗,越描越丑
●字怕练,马怕骑
●字无百日功
●拳要打,字要练
●字要骨格,肉须裹筋,筋须藏肉,帖乃秀润生(宋·米芾)
●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唐·孙过庭)
●笔秃千管,墨磨万锭(宋·苏轼)
●引笔奋力,若鸿鹄高飞,邈邈翩翩(晋·卫恒)
●婉若银钩,源若惊鸾(晋·索靖)
●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晋书)
●龙跳天门,虎卧凤阁(南北朝·萧衍)
●云鹤游天,群鸿戏海(南北朝·萧衍)
●龙威虎振,剑拔弩张(南北朝·袁昂)
●体象卓然,殊今异古。落落珠玉,飘飘缨组(唐·张怀声)
●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唐·李嗣真)
●笔下龙蛇似有神(唐·张怀谨)
●挥毫落笔如云烟(唐·杜甫)
●时时只见龙蛇走(唐·李白)
2. 书法名言警句、格言、古事●书肇于自然(汉·蔡邕)
●无声之音,无形之相(唐·张怀谨)
●学书则知识学可以致远(唐·张彦远)
●玄妙之意,出于物类之表;幽深之理,伏于杳冥之间;岂常情
之所能言,世智之所能测(唐·张怀谨)
●或寄以骋纵横之志,或托以散郁结之怀。虽至贵不能抑其高,
虽妙算不能量其力(唐·张怀谨)
●字不可重笔,话不可乱传
●写字如画狗,越描越丑
●字怕练,马怕骑
●字无百日功
●拳要打,字要练
●字要骨格,肉须裹筋,筋须藏肉,帖乃秀润生(宋·米芾)
●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唐·孙过庭)
●笔秃千管,墨磨万锭(宋·苏轼)
●引笔奋力,若鸿鹄高飞,邈邈翩翩(晋·卫恒)
●婉若银钩,源若惊鸾(晋·索靖)
●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晋书)
●龙跳天门,虎卧凤阁(南北朝·萧衍)
●云鹤游天,群鸿戏海(南北朝·萧衍)
●龙威虎振,剑拔弩张(南北朝·袁昂)
●体象卓然,殊今异古。落落珠玉,飘飘缨组(唐·张怀声)
●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唐·李嗣真)
●笔下龙蛇似有神(唐·张怀谨)
●挥毫落笔如云烟(唐·杜甫)
●时时只见龙蛇走(唐·李白)
●若教临水畔,字字恐成龙(唐·韩渥)
3. 关于书法名句大全▲言,心声也;书,心画也。
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声画者,君子小人之所以动情乎。
——扬雄《法言》▲把笔深浅,在于去纸远近,远者浮泛虚薄,近则瘟锋体重。唐.卢携《临池诀》▲凡学书,欲先学用笔,,用笔之法,欲双钩回腕,掌虚指实,以无名指依笔,则有力。
黄庭坚《论书》▲所谓法则,恹压.钩揭.抵拒.导送是也。五代.李煜《书述》▲右军用笔内恹,正锋居多,故法度森严而入神;子敬用笔外拓,侧锋居半,故精神散朗而入妙。
明.丰坊《书诀》▲执笔在乎便稳,用笔在于轻健:轻则须沉,便则须涩,谓藏锋也。清.冯武《书法正传》▲字有藏锋出锋之异,粲然盈褚,欲其手尾相应,上下相接为佳。
宋.姜夔《续书谱》▲用笔之势,特须藏锋,锋若不藏,字则有病,病且未去,能何有焉。唐.徐浩《论书》 ▲乃悟用笔如锥画沙,使其藏锋,画乃沉着,当其用笔,常欲使其透过纸背,此成功之极矣。
唐.韦续《墨薮》▲所谓千古不易者,指笔之肌理言之,非指笔之面目言之也。清.周星莲《临池管见》▲学有规矩,字有体法;不然则笔意不精,字亦失乎格度矣。
一字之法,贵在结构:一笔之法妙在起止。结构之道,尤在乎笔法之精妙也。
佚名《永字八法》▲将能此笔正用,侧用,顺用,重用,轻用,虚用,实用,擒得定,纵得出,遒得紧,拓得开,浑身都是解数,全仗笔尖笔毫末锋芒指使,乃为合拍。清.周星莲《临池管见》▲用笔之法,见于画之两端,而古人雄厚恣肆令人断不可企及者,则在画之中截。
盖两端出入操纵之故,尚有迹象可寻;其中截之所以丰而不怯,实而不空者,非骨势洞达,不能悻致。清.包世臣《艺舟双辑》▲笔正则锋藏,笔偃则锋出。
宋.姜夔《续书谱》▲发笔处便要提得笔起,不使其自偃,乃是千古不传语。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古人作纂,分,真,行,草书,用笔无二,必以正锋为主,间用侧锋取妍。
分书以下,正锋居八,侧锋居二,纂则一毫不可测也。明.丰坊《书诀》▲古人一点一画,皆使锋转笔以成之,非至起至掣曳之处乃用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78988e69d8331333361326236使转;古人一牵一连,皆旋转,正心着纸,无一黍米倒塌处。
清.包世臣《艺舟双辑》▲字划承接处,第一要轻捷,不着笔墨痕迹,如羚羊挂角。学者工夫精熟,自能心灵手敏。
然便捷须精熟,转折须暗过,方知折钗股之妙。暗过处,又要留处行,行处留,乃得真快。
清.朱和羹《临池心解》▲数画之转接欲折,一画之自转贵圆;同一转也,若误用之,必有病,分别行之,则合法耳。清.笪重光《书筏》▲锋既着纸,即宜转换:于画下行者,管转向上;画上行者,管转向下;画左行者,管转向右。
清.包世臣《艺舟双辑》▲要使笔锋行字画中,如入骨既立,虽丰瘠不同,各自成体。宋.李弥孙《筠溪集》▲书之大要,可一言而尽之。
曰:笔方势圆。方者,折法也,点画波撇起止处是也,方出指,字之骨也;圆者,用笔盘旋空中,作势是也,圆出臂腕,字之筋也。
清.朱履贞《学书捷要》▲圆以规以象天,方以矩以向地。方圆互用,犹阴阳互藏。
所以用笔贵圆,字形贵方。圆乃神圆,不可滞也;方乃通方,不可执也。
明.项穆《书法雅言》▲古人作书,落笔一圆便圆到底,落笔一方便方到底,各成一种章法。《兰亭》用圆,《圣教》用方,二贴为百代书法楷模,所谓规矩方圆之至也。
▲以转束言之,则内方而外圆;以笔质言之,则骨方而肉圆。此是一定之理。
清.周星莲《临池管见》▲柔润则肥瘦皆圆,硬燥则长短皆扁。是故曲直在性情而达于形质,圆扁在形质而本于性情。
清.包世臣《艺舟双辑》▲圆笔使转用提,而以顿挫出之。方笔使转用顿,而以提契出之。
圆笔用佼,方笔用翻,圆笔不佼则痿,方笔不翻则滞。近代.康有为《广艺舟双辑》▲用笔尖如落锋势,无一毫如尖锋势,意况生举,爽爽若神,为一字,须数体俱入。
晋.王羲之《论书》▲作书须提得笔起,不可信笔。盖信笔则其波画皆无力。
提得笔起,则一转一束处皆有主宰。转,束二字,书家妙诀也。
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起有分合缓急,收有虚实顺逆,对有反正平串,接有远近曲直。清.刘熙载《艺概》▲用笔要沉着,沉着则笔不浮;又要虚灵,虚灵则笔不板。
解此用笔,自有逐渐改观之效。笔要巧拙互用,巧则灵度,拙则诨古,合而参之,落笔自无轻挑浑浊之病矣。
清.秦祖永《桐阴画诀》▲书有二法:一曰疾,二曰涩。疾涩二法,书妙尽矣。
东汉.蔡邕《石室神授笔势》▲笔贵绕左,书尚迟涩,此君臣之道也。唐.林蕴《拔镫序》▲作书用笔过快,则无顿挫,过迟则不劲利。
清.梁献《学书论》▲用笔者皆习闻涩笔之说,然每不知如何得涩。惟笔方欲行,如有物以拒之,竭力而与之争,斯不期涩而自涩矣。
清.刘熙载《论用笔》▲下笔而刚决不滞,挥翰墨而厚实深沉。唐.张彦远《法书要录》▲山舟曰:笔要软,软则遒;笔头要长,长则灵;墨要饱,饱则腴;落笔要快,快则意出。
清.梁同书《频罗奄论书》▲笔法过于刻露,每易伤韵。运笔锋须要取逆势,不可顺拖也,即无生气,又见稚弱。
清.秦祖永《桐阴画诀》▲人但知笔墨有气韵,不知气韵全在手中。清.笪重光《画。
4. 书法可以养生吗缘何书法家长寿?因为书法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养生之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调节情绪
中医学认为:“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七情太过可使脏气失调。书法可调节心态,使情绪稳定。狂喜之时,习书能凝神静气,精神集中;暴怒之时,能抑郁肝火,心平气和;忧悲之时,能散胸中之郁,精神愉悦;过思之时,能转移情绪,抒发情感;惊恐之时,能神态安稳,宁神定志。可见,书法能调节情绪,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可以说书法是防治心身疾病的非药物疗法。
陶冶情操
汉文化源远流长。古籍记载仓颉造字,虽是传说,但字与书体的形态反映了造字者对事物的艺术构思和精神情感的寄托。唐·虞世南《书髓》说:“禀阴阳而动静,体万物而成形。”篆书形态古雅、质朴;隶书圆浑、秀美;楷书严谨、鲜明;行书洒脱、烂漫;草书飘逸、奔放。它们尽管风格各异,但都表现出节奏化了的自然美。其正如《淮南子》中说的“佳人不同体,美人不同面,而皆悦于目”,都使人感到美的享受。言为心声,书为心画,练习书法无疑能陶冶人的情操,赋予生命积极向上的活力,使人在艺术、眼界、胸襟、修养、气质上都得到升华。当你书写时产生的快感、创作时产生的欢愉、作品发表或展出时得到的回报,种种美的信息,会刺激大脑分泌良性物质,对提高人体的免疫力、抗病能力有很好的帮助。
形神共养
书法体现了形神共养的统一性。“形为神之宅”。形体的养护在于动,动以养形。执笔时,指实、掌虚、腕平的姿势;书写中悬腕、悬肘,不断前落后顾、左撇右捺、上折下弯的运动,不但调节了手臂的肌肉和神经,而且使指、臂、肩、背、腰、腿部也得到运动,而这种运动是舒缓的、非剧烈的;是适度的,非超常的。书法体现的这种适度运动,贯穿了“摇筋骨、动肢节”的导引内涵。
“神为形之主”,清代养生家曹庭栋主张:“养静为摄生首务”。静以养神,养神则保形。习书法时全神贯注,人的思想纯静、恬淡、少欲,心神不被外界事物所扰动,在追名逐利的风潮面前,甘于清贫,恪守寂寞,使体内阴阳平衡,保证人体内环境的稳定状态,延缓细胞的分裂周期,体内气血在最低限度内变化,代谢相对缓慢。书法能养神,养神能练意,有效地减少或避免心理对于生理的干扰,使一切杂念全抛之九霄云外,这种全身心的投入,其作用不亚于练气功、打太极拳。练习书法,形神共养,使书家形神一体,心身统一,从而健康长寿。
5. 四字励志名言书法作品有哪些人生当自强,人的一生总会遇到挫折与磨难,但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儿,走过了便是一种收获,一种成长,且行且惜,且走且悟,人生之中唯有自强不息,勇敢向前,方可走出一条阳光大道。
人生当宽容,宽容是蔚蓝的大海,纳百川而清澈明净;是辽阔的蓝天,怀天下而不记仇恨怨愤;是灿烂的阳光,送你甘霖送你和风。宽容大度才能超越局限的自身,一语宽容,雨露缤纷,一生宽容,心系乾坤。
自强、宽容作为美好的品质,自古被人们认可传颂,一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铭记了多少仁人志士的励志传奇。今天让我们再次重拾这份坚定,尽情欣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四字励志名言书法!
6. 书法15字名言警句1、时时只见龙蛇走。——李白
2、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3、人貌有好丑,而君子小人之态,不可掩也,言有辩讷,而君子小人之气,不可欺也。书有工拙,而君子小人之心,不可乱也。——苏轼《书论》
4、玄妙之意,出于物类之表;幽深之理,伏于杳冥之间;岂常情之所能言,世智之所能测。——张怀谨
5、若教临水畔,字字恐成龙。——韩渥
6、且其浩浩落落之怀,一皆寓于笔墨之际,所谓品高,韵自胜焉。——张沅《石涛画语录》
7、引笔奋力,若鸿鹄高飞,邈邈翩翩。
7. 名言名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 (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 (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论语》 (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
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 (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论语》 (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
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 (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8.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 (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
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 (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1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周易》 (译:同心协办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11.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周易》 (译: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12.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 (译: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1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 (译: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别人并不理解,可我决不会感到气愤、委屈。这不也是一种君子风度的表现吗?) 14.言必信 ,行必果。
——《论语》 (译: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干下去。) 15.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论语》 (译:讲事实,不凭空猜测;遇事不专断,不任性,可行则行;行事要灵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为中心,不自以为是,与周围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务。) 1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 (译:三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学习的,那他就可当我的老师。我选取他的优点来学习,对他的缺点和不足,我会引以为戒,有则改之。)
17.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论语》 (译:君子总是责备自己,从自身找缺点,找问题。
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别人,找别人的缺点和不足。) 1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 (译: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稳的样子。)
19.不怨天,不尤人。 ——《论语》 (译:遇到挫折与失败,绝不从客观上去找借口,绝不把责任推向别人,后来发展为成语“怨天尤人”。)
20.不迁怒,不贰过。 ——《论语》 (译:犯了错误,不要迁怒别人,并且不要再犯第二次。)
21.小不忍,则乱大谋。 ——《论语》 (译:不该干的事,即使很想去干,但坚持不干,叫“忍”。
对小事不忍,没忍性,就会影响大局,坏了大事。) 22.小人之过也必文。
——《论语》 (译:小人对自己的过错必定加以掩饰。) 23.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论语》 (译: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就是真的过错了。) 24.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论语》 (译:君子致力于根本,确立了根本,“道”也就自然产生。) 25.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论语》 (译:君子认为说得多做得少是可耻的。) 26.三思而后行。
——《论语》 (译:每做一件事情必须要经过反复的考虑后才去做。) 27.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 (译:坏事做得太多,终将自取灭亡。) 28.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 (译:人都有可能犯错误,犯了猎误,只要改正了仍是最好的人。) 29.不以一眚掩大德。
——《左传》 (译:评价一个人时,不能因为一点过失就抹杀他的功劳。) 30.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中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