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篇
译文:孔子说:“智慧的人喜爱水,仁义的人喜爱山;智慧的人懂得变通,仁义的人心境平和。智慧的人快乐,仁义的人长寿。”
2、孔子曰:“夫水者,启子比德焉。遍予而无私,似德;所及者生,似仁。“——《孔子集语》
译文:孔子说:“水么,能够启发君子用来比喻自己的德行修养啊。它遍布天下,给予万物,并无偏私,有如君子的道德。”
扩展资料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他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三年,晚年修订《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
孔子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在世时就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更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
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一度成为和中国祖先神祭祀同等级别的“大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孔子
2. 孔子说的关于水的名句孔子论水 子贡问曰:“君子见大水必观焉,何也?”孔子曰:“夫水者,启子比德焉。
遍予而无私,似德;所及者生,似仁;其流卑下,句倨皆循其理,似义;浅者流行,深者不测,似智;其赴百仞之谷不疑,似勇;绵弱而微达,似察;受恶不让,似包;蒙不清以入,鲜洁以出,似善化;至量必平,似正;盈不求概,似度;其万折必东,似意。是以君子见大水必观焉尔也。”
译文:子贡问道:“君子见到大水一定要仔细观看,是什么缘故呢 ? ”孔子说:“水么,能够启发君子用来比喻自己的德行修养啊。它遍布天下,给予万物,并无偏私,有如君子的道德;所到之处,万物生长,有如君子的仁爱;水性向下,随物赋形,有如君子的高义;浅处流动不息,深处渊然不测,有如君子的智慧;奔赴万丈深渊,毫不迟疑,有如君子的临事果决和勇毅;渗入曲细,无微不达,有如君子的明察秋毫;蒙受恶名,默不申辩,有如君子包容一切的豁达胸怀;泥沙俱下,最后仍然是一泓清水,有如君子的善于改造事物;装入量器,一定保持水平,有如君子的立身正直;遇满则止,并不贪多务得,有如君子的讲究分寸,处事有度;无论怎样的百折千问,一定要东流入海,有如君子的坚定不移的信念和意志。
所以君子见到大水一定要仔细观察。 ( 因为这无疑是在观照自身啊 ! ) ” 孔子论水 孔子一生与水结下了不解之缘,其博大精深的文化思想中蕴涵有丰富的水文化因子。
孔子通过对水的观察、体验和思考,或从社会、历史的层面,或从哲学思辩的角度,或从立身教化的观念出发,来阐发对水的深刻理解和认识,进而以此来把握、认识人生、社会和自然世界的规律。 一 智者乐水 孔子有句名言:“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论语·雍也》)水为何被孔子这样的智者所乐呢?究其原因,不仅是因为水的各种自然形态——不论是波平浪静还是汹涌澎湃,不论是涓涓细流还是浩浩荡荡,不论是清水一泓还是烟波浩淼,都能让孔子这样的智者流连忘返,赏心悦目。同时,水还能洗掉人们身体和心灵的污垢,让人的身心保持一种净洁清明的状态。
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智者达于事理而周流无滞,有似于水,故乐水”(朱熹《四书集注》)。就是说,水具有川流不息的“动”的特点,而“智者不惑”(《论语·子罕》),捷于应对,敏于事功,同样具有“动”的色彩,而且水的各种自然形态和功用,常常给智者认识社会、人生乃至整个物质世界以启迪和感悟。
关于孔子乐水的事实,在许多历史典籍中都可以找到记载。《论语·先进》告诉我们这样一件事:一天,孔子饶有兴致地问围坐在自己身边的几位得意弟子的志向,子路、冉有、公西华纷纷慷慨陈词,表达了自己不凡的理想和追求。
惟有曾点(曾皙)与众人的志向相左:“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意思是说,当春天来了,穿上舒适的春装,相约上五六成年人,六七少年人,结伴到沂水里去游泳,然后在凉爽宜人的舞雩台上吹吹风,大家悠哉游哉地玩个痛快,之后高高兴兴地唱着歌回家。
这番话显得很没有抱负,没想到却得到了夫子的赞同:“吾与点也!”意思是说我赞同曾点的想法呀! 从孔子师徒以上这段对话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些信息:第一,曾点所描绘的这种美妙的境界,正是孔子一生孜孜追求和憧憬的大同世界的气象——天下太平,社会安定,国家富强,人民过着丰衣足食、自由幸福、安祥惬意的美好生活。第二,新近大自然,与之不离不弃,融为一体,正是儒家“天人合一”思想的体现。
在孔子看来,在家乡的沂水中沐浴净身、净心,分明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乐事。尽管孔子德行高尚,被后人奉为圣人,但他同时也是个有血有肉的率真之人。
而他所生活的空间,则是个礼崩乐坏、污秽纵横的社会,尘世俗务免不了要污染他的心灵,而肉体本身也会时时生出污垢,让人感到肮脏难受。于是他便常在清洁的水中沐浴,洗涤身心,让心灵一尘不染,恬静惬意,让身体洁净清爽。
这是言内之意。而言外之意则是“天地万物,上下同流,各得其所”。
因而对曾点所表达的从容开朗的精神境界,孔子自然会“叹息而深许之”。 孔子的“乐水“,还表现在他偶尔也把失意之情寄托于水波之上——“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论语·公冶长》)的感慨就可说明这一点。
人生在世,不如意之处十有八九。怀有大济社稷苍生宏志的孔夫子,学识渊博,道德高尚,而他所开创的儒家学说,在当时的社会确有广泛的影响,享有很高的声誉。
但是,孔子的学说特别是他的政治主张却不受当时的统治者的欢迎。为了推行自己的“儒家之道”,孔子曾率领众门徒周游列国,所到之处常常与冷遇和奚落相伴——“伐树于宋,削迹于卫,穷于商周,困于陈蔡,受屈于季氏,见辱于阳虎,戚戚然以至于死。”
(《列子·杨朱》)如此悲惨的境况,不能不使孔子无数次地黯然神伤,终于不平则鸣,喊出了“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的巨大牢骚。事实上,孔子绝不想真的隐逸在苍茫的大海中,过道家所谓的“逍遥游”生活。
这牢骚话不过是老人家“干七十余君无所遇(《汉书·儒林传》)的无奈与感慨。
3. 关于水的孔子名言1、子贡问曰:“君子见大水必观焉,何也?”孔子曰:“夫水者,启子比德焉。遍予而无私,似德;所及者生,似仁。”——《说苑·杂言》
译文:子贡向孔子发问说:“君子看见大水一定要观赏,是为什么?”孔子说:“流水浩大,普遍地施与各种生物而仿佛无为,好像德;它流动起来向着低下的地方,弯弯曲曲一定遵循流动的规律,好象义;它浩浩荡荡无穷尽,好像道。”
2、孔子曰:“夫水者,启子比德焉。遍予而无私,似德;所及者生,似仁。“——《孔子集语》
译文:孔子说:“水么,能够启发君子用来比喻自己的德行修养啊。它遍布天下,给予万物,并无偏私,有如君子的道德。”
扩展资料
孔子建构了完整的“德道”思想体系:在个体层面主张“仁、礼”之德性与德行。德道思想体系是以性善论(“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为基础,以立人极(“三极之道”)为旨归,以人道与天道、地道相会通,人道中庸又适时之变为方法论的完足思想体系。
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
人道主义这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对于任何社会,任何时代,任何一个政府都是适用的,而秩序和制度社会则是建立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孔子的这种人道主义和秩序精神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思想的精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孔子
4. 孔子说的关于水的名言1、孔子观于东流之水。子贡问于孔子曰:“君子之所以见大水必观焉者,是何?”孔子曰:“夫水大,遍与诸生而无为也,似德;
其流也埤下,裾拘必循其理,似义;其洸洸乎不淈尽,似道;若有决行之,其应佚若声响,其赴百仞之谷不惧,似勇;主量必平,似法;
盈不求概,似正;淖约微达,似察;以出以入,以就鲜絜,似善化;其万折也必东,似志。是故君子见大水必观焉。”(《荀子·宥坐》)
2、子贡问曰:“君子见大水必观焉,何也?”孔子曰:“夫水者,启子比德焉。遍予而无私,似德;所及者生,似仁;其流卑下,句倨皆循其理,似义;浅者流行,深者不测,似智;其赴百仞之谷不疑,似勇;绵弱而微达,似察;受恶不让,似包;蒙不清以入,鲜洁以出,似善化;至量必平,似正;盈不求概,似度;其万折必东,似意。是以君子见大水必观焉尔也。”(《说苑·杂言》)
5. 关于水的名言节约用水的,越多越好1、请珍惜宝贵的生命之源--水!2、珍惜点滴,珍惜生命之源.3、水是生命之源,请珍惜每一滴水.4、当你让水白白流掉时,我们离干旱又近了一步.5、水池边:不要让流失的水成为后人的泪.6、水房:别让我的眼泪陪我过夜.7、别再让它伤心流泪----请自觉关好水龙头.8、请用您的手,拭去我的泪.9、流得多,留得少!(节约用水) 10、滴水即生命,请珍惜水资源.11、流水不腐亦不复.12、高炉热水煤炭耗,珍惜热水莫乱倒.13、拥有时不知珍惜,失去时方觉可惜.——请珍惜每一滴水.14、节约用水,浪费可耻.15、龙头打开水哗哗,转身莫忘关掉它.16、请动一下手,关好水龙头.17、一周无水,人则虚;一年无水,则国损;百年无水,将如何?--请珍惜每一滴水.18、长明灯,不是省油的灯.--请节约用电.19、节约用电,造福子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