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关于正直的名言警句(孔子正义名言)

生活常识2024-02-27 01:56:55佚名

孔子关于正直的名言警句(孔子正义名言)

1. 孔子说的关于诚实的名言警句

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说乎

学习态度:1.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方 法: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交 友:1.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 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礼之用,和为贵

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朝闻道,夕死可矣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德不孤,必有邻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听其言而观其行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三思而后行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敬鬼神而远之

2. 孔子说的关于诚实的名言警句

一、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办事没有尽心尽力吗?与朋友交往没有做到诚实守信吗?老师传授的学业没有经常复习吗?” 二、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译文)孔子说:“治理一个大国,要严肃认真地处理政事,讲究信用,节省财用,爱护臣下,根据农事的忙闲合理使用民力。” 三、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译文)孔子说:“年轻弟子,在家孝顺父母,出门敬重兄长,言语谨慎守信博爱众人,亲近仁人。

做到这些后还有余力,就用来学习文化典籍。” 四、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译文)子夏说:“对待妻子,能看重其品德而不看重其容貌;侍奉父母,能尽心尽力;侍奉君主,能献出生命;与朋友交往,说话守信用。

(这样的人,)虽然说没有经过学习,我必定说他学习过了。” 五、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无友不如已者。

过,则勿惮改。” (译文)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不会有威严;从事学习,学业就不会巩固。

要把忠诚和信实作为(待人处事的)主导思想。不跟与自己不同道的人做朋友。

犯了错误,要不怕改正。” 六、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译文)有子说:“诺言符合义的原则,才可以实践诺言。恭敬符合礼的原则,才可 以免遭耻辱。

依靠自己的亲族,也就可靠了。” -------以上出自《学而篇》 七、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为政篇》 (译文)孔子说:“一个人不讲信用,不知他怎么做人哩!(就像)大车少了輗,小车少了軏,车子还怎么能走呢?” 八、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述而篇》 (译文)孔子从四个方面教育学生:古代文献,行为规范,对人忠心,诚实守信。

九、子张问崇德辨惑。子曰:“主忠信,徙义,崇德也。

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

‘诚不以富,亦只以异。’” ------------《颜渊篇》 (译文)子张问怎样提高道德,辨清昏惑。

孔子说:“注重忠信,遵从道义,就能提高道德。爱一个人,就希望他活着,厌恶他,就巴望他死掉。

既希望他活着,又巴望他死掉,这样(好恶无常)便是昏惑。(《诗经》上说:)‘肯定不会困此得到好处,只会收到相反的结果。

’” 十、子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子路篇》 (译文)孔子说:“说话一定兑现,做事一定果决。这是(不懂变通的)固执的小人呀!不过也可以算是再次一等的士了。”

十一、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

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子张书诸绅。

-----------《卫灵公篇》 (译文)子张问怎样(使自己)行得通。孔子说:“说话真诚守信,做事厚道谨慎,那么即使到了落后野蛮的国家也能行得通。

如果说话不真诚守信,做事不厚道谨慎,那么即使在本乡本土,难道能行得通吗?站着时,似乎就看见忠信笃敬几个字在自己面前,坐车时,似乎就看见这几个字刻在车辕的横木上,做到这样就处处行得通了。”子张把这些话写在自己的衣带上。

十二、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季氏篇》 (译文)孔子说:“三种朋友是有益的,三种朋友是有害的。

同正直的人交友,同守信用的人交友,同见闻多的人交友,就有益。同阿谀奉承的人交友,同表面友善的人交友,同花言巧语的人交友,就有害了。”

十三、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

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阳货篇》 (译文)子张问孔子,怎样做可以称仁。

孔子说:“能将五种品德施行于天下,就可以称仁了。”子张说:“请问哪五种。”

孔子说:“恭敬,宽厚,信实,勤勉,(给人)恩惠。恭敬就不会招来侮辱,宽厚就能得到众人拥护,信实就会得到别人任用,勤勉就会有成绩,(给人)恩惠就足以使唤人。”

3. 孔子说的关于诚实的名言警句有哪些

1、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孔子

2、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孔子

3、言必信,行必果,然小人哉!——孔子

4、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孔子

5、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孔子

6、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孔子

7、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孔子

8、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勿自辱焉。——孔子

9、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孔子

10、处恭,执事敬,与人忠。——孔子

11、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孔子

12、道不同,不相为谋。——孔子

13、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孔子

14、内不欺己,外不欺人。 ———孔子

15、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孔子

4. 有关诚信和正直的名言警句

诚实比一切智谋更好,而且它是智谋的基本条件。 ——康德

胸中正,则眸子?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焉。听其言,观其眸子,人焉瘦哉?

——孟轲

听他说话,再观察他的眼神,就不会看错了人。只有在真诚中才找得出真知。

——歌德

人生最可爱的,是为人真诚。 ————温洛基

尔心贵正,正则不敢私。 ——欧阳修

伟大诚实是雄辩的利斧。 ——罗曼·罗兰

不能感人,皆诚之不至。 ——朱熹

感人以诚不以伪。 ——方苞

没有诚实何来尊严? ——西塞罗

正直意味着自觉自愿地服从。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正直的核心,没有谁能迫使你按高标准要求自己,也没有谁能强迫你献身。 ——阿瑟·戈森

坚信别人诚实,是本人正直的一个有力证据。 ——蒙田

慈爱和诚实,彼此相遇。公义和平安,彼此相亲。 ——《旧约全书·诗篇》

你要宣扬你的一切,不必用你的言语,要用你的本来面目。 ——卢梭

衡量生活的尺子不是长度,而是诚实。 ——黎里

缺乏真诚,不能成大事。 ——佚名

真诚是处世行事的最好方法。 ——怀特利

有德必有勇,正直的人决不胆怯。 ——莎士比亚

人要正直,因为在其中有雄辩和德行的秘诀,有道德的影响力。 ——阿米尔

做一个正直的人,就必须把灵魂的高尚与精神的明智结合起来。 ——爱尔维修

巧诈不如拙诚。 ——韩非

为人善良和正直才是最光荣。 ——卢梭

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 ——《易经》

5. 诚实、正直的名言

诚信的名言1、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子2、诚实是力量的一种象征,它显示着一个人的高度自重和内心的安全感与尊严感。——艾琳·卡瑟3、民无信不立。

——孔子4、人类最不道德处,是不诚实与怯懦。——高尔基5、没有诚实何来尊严。

——西塞罗6、当信用消失的时候,肉体就没有生命。——大仲马7、真话说一半常是弥天大谎。

——富兰克林8、真诚是一种心灵的开放。——拉罗什富科9、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自己要诚信。

——莎士比亚10、诚实是人生的命脉,是一切价值的根基。——德莱11、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孟子12、欺人只能一时,而诚信都是长久之策。——约翰·雷13、信用是难得易失的,费十年功夫积累的信用,往往由于一时的言行而失掉。

——池田大作14、我宁愿以诚挚获得一百名敌人的攻击,也不愿以伪善获得十个朋友的赞扬。——裴多菲15、诚实的人从来讨厌虚伪的人,而虚伪的人却常常以诚实的面目出现。

——斯宾诺莎16、没有诚信,何来尊严?——西塞罗17、失信就是失败。——左拉18、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

——海涅19、惟诚可以破天下之伪,惟实可以破天下之虚。——薛瑄20、人背信则名不达。

——刘向21、虚伪的真诚,比魔鬼更可怕。——泰戈尔22、走正直诚实的生活道路,定会有一个问心无愧的归宿。

——高尔基23、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程颐24、失足,你可能马上复站立,失信,你也许永难挽回。

——富兰克林25、诚信为人之本。——鲁迅26、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

——程颐27、诚实的人必须对自己守信,他的最后靠山就是真诚。——爱默生28、诚实和勤勉,应该成为你永久的伴侣。

——富兰克林29、意志薄弱的人,一定不会诚实。——拉罗什夫利30、以信接人,天下信人;不以信接人,妻子疑之。

——杨泉31、要我们买他的诚实,这种人出售的是他的名誉。——沃夫格32、说谎话的人所得到的,就只即使觉说直话也没有人相信。

——伊索33、自以为聪明的人,往往是没有好下场的,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是老实的人,因为只有老实人才能经得起事实和历史的考验。——周恩来34、人之所助者,信也。

——《周易》35、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礼记》36、祸莫大于无信。

——傅玄37、丈夫一言许人,千金不易。——《资治通鉴》38、诚实比一切智谋更好,而且它是智谋的基本条件。

——康德《持久和平》39、马先驯而后求良,人先信而后求能。——《准南子》40、诚实是智慧之书的第一章。

——杰弗逊41、信不足,安有信。——《管子》42、诚信者,天下之结也。

——《墨子》43、信用是难得失的,费十年功夫积累的信用,往往由于一时的言行而失掉。——池田大作44、小信诚则大信立。

——韩非子45、不须犯一口说,不须着一意念,只凭真真诚诚行将去,久则自有不言之信,默成之孚。——吕坤46、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陶行知47、如果习惯于说空话,最可敬的人也会失掉尊严。——格言48、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孟子·离娄上》49、少说空话,多做工作,扎扎实实,埋头苦干。——邓小平50、思量恶事,化为地狱;思量善事,化为天堂。

——惠能51、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52、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司马光53、言必信,行必果。——孔子《论语·子路》54、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孔子《论语·为政》55、推人以诚,则不言而信矣。——王通《文中子·周公》56、进学不诚则学杂,处事不诚则事败,自谋不诚则欺心而弃己,与人不诚则丧德而增怨。

——程颢、程颐57、我们应该顺其自然,立在真实上,求得人生的光明,不可陷入勉强、虚伪的境界,把真正人生都归幻灭。——李大钊58、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大禹谟》59、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毛泽东60、九牛一毫莫自夸,骄傲自满必翻车。

——陈毅61、要立心做大事,不要立心做大官。——孙中山62、微小的知识使人骄傲,丰富的知识使人谦逊。

——达芬奇63、生命的短促,只有美德能将它留传到遥远的后世。——莎士比亚64、君子改过,小人饰非;改过终悟,饰非终迷;终悟福至,终迷祸归。

——邵雍65、道德确实不是指导人们如何使自己幸福的教条,而是指导人们如何配享有幸福的学说。——康德66、自不诚,则欺心而弃己,与人不诚,则丧德而增怨。

——宋·杨时67、人以实,虽疏必密;与人以虚,虽戚必疏。——汉·韩婴68、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老子69、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庄子70、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71、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孔子72、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孟子73、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孟子》74、养心莫善于诚。——荀子75、巧诈不如拙诚。

——韩非子76、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意诚而后心正。——《大学》77、诚信是人最美丽的外套,是心灵最圣洁的鲜花。

78、诚信是你价格不菲的鞋子,踏遍千山万水,质量也应永恒不变。79。

6. 关于勤政、清廉的名言

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 【意谓】治理国家的重要原则,就在于处事要公平正直. ——唐·吴兢《贞观政要 论公平》 *治国莫先于公. 【意谓】治理国家首先要公字当头. ——宋《司马温公集 · 为言治所先上殿札子》 *能去私曲就公法者,民安而国治;能去私行行公法者,则兵强而敌弱. 【意谓】只要去除私心杂念实行公正法度,就能百姓安定,国家太平,只要抛弃自私行为而按公正法度行事,就能兵力强盛而克敌制胜. ——《韩非子 · 有度》 *天下唯公足以服人. 【意谓】只有公正无私,才能令人信服. ——《明史》卷二三五《王汝训列传》*任天下之大,立心不可不公;守天下之重,持心不可不敬. 【意谓】创业的关键在于出以公心,守业的要旨在于慎重谦恭. ——《宋史》卷四三八《儒林列传》 *以私胜公,衰国之政也. 【意谓】将个人利益放在国家利益之上,这是国家衰亡的政治原因. ——《吕氏春秋》卷一九《举难》 *国多私勇者其兵弱,吏多私智者其法乱. 【意谓】国家多了那些自私的勇士就会兵力衰弱;官吏中多了那些精于谋私的人就会法度混乱. ——《管子 · 禁藏》 *子用私道者家必乱,臣用私义者国必危. 【意谓】长子有私心则家庭必定混乱,大臣谋私利则国家必定危亡.*自古天下离合之势,常系民心. 【意谓】自古以来国家统一分裂的局势,往往取决于民心. ——宋 · 辛弃疾《美芹十论 · 观寡》 *正心之始,当以己心为严师. 【意谓】端正自己的第一步,就是在心灵深处严以律己. ——《琼琚佩语 · 修己》 *得之以公,其失之必以偏. 【意谓】秉公办事得天下,徇私舞弊失天下. ——《吕氏春秋》卷一《贵公》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孔子名言.君子通晓事理,故待人接物处世犹如在平坦大道上行走,安然而舒泰.小人心思常为物役,患得又患失,故常有戚戚之心.君子有终身之乐,无一日之忧,小人有终身之忧,无一日之乐,与此义同.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孔子名言.《论语》凡四见,旨同而文小异.《学而》载:“子曰:‘不患人这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意为不必担心别人不知我,该担心的是我不知人.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名言.“罔”,迷惘.“殆”有两义:一为危殆,疑不能定.一为疲殆,精神疲怠无所得.当从前解.此句可与“温故而知新”章合参.孔子首倡学思并重,对孔门弟子有很深影响.如子夏言博学近思,《中庸》言博学慎思,都认为学思不可偏废. 敏于事而慎于言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学而》:“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又《论语·里仁》:“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义相同.意为做事勤奋敏捷,说话却谨慎(1)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译文】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正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 (2)权,然后和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译文】称一称,才晓得轻重;量一量,才晓得长短. (3)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译文】人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4)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译文】即使有一种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冻它十天,没有能够再生长的. (5)其进锐者,其退速. 【译文】前进太猛的人,后退也会快. (6)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译文】心这个器官职在思考,思考才能获得,不思考便不能获得. (7)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快乐足以使人死亡. (8)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译文】只有道德高尚的仁人,才应该处于统治地位.如果道德低的不仁者处于统治地位,就会把他的罪恶传播给群众. (9)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译文】天子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天下;诸侯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国家;卿、大夫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宗庙;一般的老百姓不行仁,便保不住自己的身体. (10)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 【译文】一国的君主如果喜爱仁德,整个天下便不会有敌手. (11)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n^u). 【译文】减免刑罚,减轻赋税,让百姓能深耕细作,早除秽草. (12)仁者无敌. 【译文】仁德的人是无敌于天下的. (13)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译文】每家给他五亩土地的住宅,四围种植着桑树,那么,五十岁以上的人都可以有丝棉袄穿了.鸡狗与猪这类家畜,都有力量去饲养繁殖,那么,七十岁以上的人就都有肉可吃了.一家给他一百亩土地,并且不去妨碍他的生产,八口人的家庭便都可以吃得饱饱的了.办好各级学校,反复地用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大道理来开导他们,那么,须发花白的老人便会有人代劳,不致头顶着、背负着东西在路上行走了. (14)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 【译文】搞好耕种,减轻税收,可以使百姓富足. (15)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译文】君主仁,没有人不仁;君主义,没有人不义;君主正,没有人不正. (16)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