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的千古佳句

生活常识2024-01-28 06:06:38佚名

刘禹锡的千古佳句

1. 刘禹锡的石头城千古名句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千古名句

石头城

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注释】:

①石头城:古城名,曾为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都城,至唐废弃。今为南京市。

②周遭:四周,周围。 ③淮水:指秦淮河。 ④女墙:城墙上面呈凹凸形的短墙。

【翻译】:

群山依旧,环绕着废弃的故都,潮水如昔,拍打着寂寞的空城。

淮水东边,古老而清冷的圆月,夜半时分,窥视这昔日的皇宫。

2. 古诗里的千古名句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李贺《马诗二十三首》之五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望庐山瀑布》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岳飞《满江红》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沉浮雨打萍。 文天祥《过零丁洋》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绝句》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雨。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太平本是将军定,不许将军见太平。 《水浒传》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白居易《琵琶行》

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同光。 屈原《楚辞.九章.涉江》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陆游《夜泊水村》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

一片飞花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杜甫《曲江》之一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白居易《暮江吟》

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鲁迅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落上头。 杨万里《小池》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 《岳阳楼记》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李商隐《乐游原》

无边落水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

我以我血荐轩辕 鲁迅

瓦罐不离井上破,将军难免阵中亡。 《水浒传》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木兰诗二首》之一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一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李白《将进酒》

天涯何处无芳草。 苏轼《蝶恋花》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白居易《琵琶行》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石灰吟》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歇送武判官归京》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赵翼《论诗》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俞文豹《清夜录》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刘禹锡《浪淘沙九首》之一

3. 曹丕“秋”的千古佳句

年代:魏晋

作者:曹丕

作品:秋胡行

内容:

朝与佳人期,日夕殊不来。嘉肴不尝,旨酒停杯。

寄言飞鸟,告余不能。俯折兰英,仰结桂枝。

佳人不在,结之何为?从尔何所之?

乃在大诲隅。灵若道言,贻尔明珠。

企予望之,步立踟蹰。

佳人不来,何得斯须。

注释:

《秋胡行》属乐府《相和歌.清调曲》。古辞原意是歌颂秋胡妻的贞烈。

首二句十字直入主旨,点明了整个事件的原委和结果:早晨即与佳人相期,但直至日夕,佳人却终没有来。其痛苦的语调,浓重的失落感顿时笼罩全篇。

至此,读者也许会产生两点疑问:其一,诗中的“佳人”是谁?真是容冶貌美,为魏文曹丕所倾心期的女性?还是他成就大事业所渴思的贤人?其二,佳人为何失约未来?是关山迢递,路远会难?还是另有曲折,中途变卦?有趣的是:这些为读者关心的问题,不知是作者以为不重要,还是

另有隐衷,提不得也,故一起略在诗外只字未提。诗人只是在十六句中,反反复复,絮絮叨叨,极其主观而咏叹调般地倾诉着一个主题,这就是──因佳人失约未来而引起的浓重的失落感。光从字面看,这种失落感和待人不至的焦灼感,似乎是指从早晨与佳人相约开始,到日夕佳人未至这

段时间。其实,朝──夕,仅仅是一种光阴的比喻,时间的象征,即以一天象征一生。由朝至夕,乃指从青少年至垂暮之年的整个人生。在自己的整个一生中,始终有一种不能实现的追求,和由不能实现而带来的巨大而又无法弥补的缺憾感。明白了这一点,“佳人”是男是女,为何失约未

至这些问题,也许确实就无关紧要,可以略去。重要的倒是,诗人是如何组织和表达这一焦急渴心情的,且让我们欣赏一下:

首先是“嘉肴不尝,旨酒停杯”。为思佳人,茶饭无心。连美酒、连嘉肴都懒得动箸一碰,箸在半空,酒碰到唇边,忽然像电影来了一个停格。心中涌起的,是追求永远不能实现的深层的失落感。二是“俯折兰英,仰结桂枝”,尽管追求不能实现,但自己并不停止这种追求,故其行也高,

其志也洁。此化用屈原《离骚》和《九歌》中“结幽兰而延伫”,“结桂枝兮延伫”句式,以示自己贮芬芳而待远人。三则是表示愿意跟佳人到天涯海角,并让海神把最宝贵的“明珠”送给她。四是足眺远,踌躇徘徊,渴念之情,几乎急不可耐。为此,诗人什么办法都想尽了,为诉说自

己的情怀,“飞鸟”也托了,“兰英”也折了,“桂枝”也结了,誓言也发了,尽管“步立踟蹰”、“何得斯须”,渴慕焦急之情片刻都难忍耐,但“佳人”如终没有来。此与首句照应,以种种努力,表明这是一个永恒的绝望。整首诗,如面对亲朋故友,娓娓不倦,反复倾诉自己彻夜难眠

的衷肠;又如中心藏之,何日忘之?郁结无告,故作一热烈、主观而又偏执的个人内心独白。具有移人情魄的魅力。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说:曹丕诗歌的好处在于“能转能藏”。“转”者,即“变宕不恒”,如《善哉行》(上山采薇)之类,以多重比兴写自己“变宕不恒”的感情流程

“藏”者,即“含蓄无尽”,意味隽永,以舒缓的笔致,缠绵婉约的风格,咏叹调般的形式特点,抒发自己失落的惆怅与郁结不解的“情结”。这种发抒形式,比起他父亲曹操《短歌行》中求贤的“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来:一缠绵,一苍凉;一婉约,一慷慨,其

不同如此。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