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撞带来了信心危机,华侨城还有机会吗?

时事新闻2023-10-31 19:21:02无忧百科

碰撞带来了信心危机,华侨城还有机会吗?

10月30日凌晨,华侨城A发布《关于深圳欢乐谷过山车碰撞情况的公告》,对事件整体情况进行了公开发声和致歉。

但是,公众却质疑其在事故第一时间的反应能力和公关能力。华侨城明显落后于网络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发生事故后没有及时通报事实真相,而是希望靠着藏和捂蒙混过关,因而引发了无数的猜疑和议论,也让很多人穷追不舍地挖掘真相。

虽然,华侨城在公告中声称,本次事故对该公司整体生产经营影响可控,但这恐怕只是华侨城的一厢情愿的想象罢了。

当华侨城拖延几天才来了个举重若轻的道歉时,其公信力和形象已经遭到了严重的损毁。

曾经,华侨城的文旅+地产模式,如同哪吒的风火轮一样,一只藏风之力,一只蕴火之力,红红火火,不停旋转,带着华侨城速行万里,可如今,似乎风轮与火轮都失去了之前的威力。

风住了,哑火了。



当别的房企嗅到文旅产业所蕴藏的巨大机会的时候,华侨城早已在这个领域深耕多年。

2015年是段先念正式担任华侨城董事长的一年。

同样是在这一年,华侨城把其“旅游+地产”模式升级为“文化+旅游+城镇化”、“旅游+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模式,并开始了在全国的快速布局,与多个省份都有文旅合作项目。譬如,北京、成都、上海、武汉、天津、重庆、南京、西安等城市。

从最初的锦绣中华以及世界之窗等,到欢乐谷及玛雅乐园等主题乐园品牌,再到主题景区+生态体验的东部华侨城,直至集商务、商业、休闲、旅游、文化为一体的欢乐海岸,华侨城的文旅产业业态不断丰富和迭代。

2018年,为了进一步实现专业化、品牌化发展,华侨城还专门成立了号称创新型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平台的欢乐谷集团。



“如果我能在深圳选一个地方生活,那一定是华侨城。”

华侨城不仅打造了如深圳华侨城这样可以红透三十年的产品,使得项目标签超越区域价值,而且在2003年到2006年前后的各种榜单中,华侨城也曾是“中国房地产品牌价值TOP10”榜单上的常客。

然而,在中国房地产进入高速发展的时期,华侨城在地产周期的高光时刻,却开始“去地产化”,成为了一个以“文旅+地产”模式在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中独树一帜的企业。

以较低价格获取大量土地,通过改善环境、提升地价,并凭借住宅销售的现金流反哺支撑旅游发展,弥补持有物业沉淀的资金——这是华侨城反正文旅的如意算盘。

这种模式在初期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将文化旅游和地产开发相结合,通过提升土地价值,实现文化和经济的双重收益。然而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和竞争加剧,战略意图和实际操作之间的张力也逐渐显现。

这是因为,与住宅开发相比,文旅项目复合性更高,对企业运营能力要求高。同时,文旅项目投资金额大,回报周期长,对现金流和融资能力构成了巨大考验。

当众多房企纷纷以高周转追求规模之际,面临着来自同行业的激烈竞争,华侨城却选择了退出战场,这无疑使其在战略上失去了先机。

所以,当诸多房企使出浑身解术,展开排名争夺战之际,华侨城的排名却一路下滑:2009年华侨城在中国房企销售额榜单上还能排名第18,2017年则排到了84名。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华侨城营业收入约为317.6亿元,同比增加8.47%。然而,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33.5亿元,同比减少2728.12%;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约为-33.83亿元,同比减少1281.77%。

这一系列数据表明,华侨城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和挑战。

深圳欢乐谷过山车的碰撞则如雪上加霜,对华侨城的文旅产业带来一次重磅的冲击,华侨城的股票也随之下跌。

除了一再发生的事故让华侨城的游乐项目饱受安全性的质疑之外,在竞争愈发激烈的文旅赛道,华侨城旗下的主题公园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在对碰撞事件的讨论中,有网友还批评,华侨城在深圳运营的景点没有新意,不思进取,固步自封。

随着越来越多对手的加入,IP不够鲜明的问题将使欢乐谷日后面临的挑战会愈发严峻,华侨城文旅项目的潜在客流也正在被分流。

深圳欢乐谷过山车的碰撞对华侨城提出了警示,在文旅行业要想取得成功,不仅需要独特的创意和优质的服务,还需要强大的品牌和优秀的运营管理能力。

这致命的一撞,暴露了一个事实:如今的华侨城,在房地产规模方面没有优势,文旅产业方面又在被赶超。

如何解决文旅与地产开发之间的主从关系,平衡两者的发展和协同,从长远战略上确定企业未来方向,成为华侨城面临的紧迫问题。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