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手机摄影是一个「技术」问题。
早期的手机相机硬件和软件技术非常有限。摄像头的分辨率低,传感器尺寸小,光学性能差,导致图像质量不高。此外,图像处理算法也不成熟,无法有效处理噪点、动态范围和色彩还原等问题。因此,早期手机摄影的重点在于如何提升硬件性能和图像处理技术,以达到可接受的图像质量。
但当技术不仅解决问题,还能表达创意、触动情感并达到美学上的极致时,它就成为了艺术。随着影像技术的普及和进化,近几年部分手机品牌已经攻克了影像技术的挑战。如今,手机摄影已经成为大众创作的重要工具,不仅可以记录生活,还能表达个人的艺术视角,让每一个人都能成为生活的艺术家。
比如前段时间发布的 vivo X100 Ultra,就用「灭霸」级别的影像实力,将影像表现提升到了全新的水平,用堪称「超级加倍」的方式,携手蔡司打造出一款真正全能的影像旗舰。
但话又说回来,和传统光学厂合作已经成为了近几年手机市场的标配,是什么让 vivo X100 Ultra 如此特殊?
想解答这个问题,我们还得回归艺术的基础——技术上。
技术积累是艺术创作的基础
过去十年里,vivo 从未停下对影像技术的探索:2012 年,vivo 用 X1 在影音领域崭露头角。2014 年的 Xshot 用大光圈和光学防抖功能将手机拍摄提升到专业相机级别。2017 年,vivo X20 率先应用 AI 双摄,开启了 AI 影像技术的探索之路。随后,vivo 加大自主研发投入,推出了自研的 V1 影像芯片和 VCS 仿生光谱技术,显著提升了影像处理能力和色彩还原性能,也开创了 vivo 手机的影像新时代。
而刚刚发布的 vivo X100 系列新品,尤其是 vivo X100 Ultra,从技术的角度来看,就像是 vivo 自研影像的集大成者。拥有自研技术储备,意味着 vivo 可以根据自己对影像技术的理解,打造手机影像的软件和硬件,凭借软硬件一体化设计,提高手机的水平,同时体现出 vivo 对手机摄影的探索。
当然了,就像其他所有的艺术一样,手机影像也离不开思想的碰撞和交流。这也是 vivo 在自主创新的同时,没有选择闭门造车,而是积极和同样拥有丰富技术积累的光学品牌展开合作的原因:自 2018 年起,vivo 便与蔡司展开了深度合作,为手机行业带来了蔡司光学镜头、蔡司 T* 镀膜、蔡司 APO 色差控制标准等多项创新技术。
2024 年 3 月,双方又签订了新的联合研发合同,未来双方不仅要在移动影像领域持续突破,在经典光学、未来影像等方向,vivo 和蔡司也会深度合作,共同探索未来影像的无限可能性。
用技术引发影像变革
在自主创新与联合创新两大战略支点的基础上,vivo 与蔡司的技术成果不仅为 vivo 的影像表现带来突破,同时也为整个手机摄影行业点明道路,引领了当前行业内影像技术的进化方向。
比如在光学设计上,vivo X100 Ultra 搭载的萤石级玻璃镜片 FCD100,其阿贝数高达 95,大幅改善了色散现象,提升了图像的色彩准确性和细节表现;而蔡司 T* 镀膜对镜内反射也有极佳的抑制作用,可以消除手机的眩光和鬼影。要知道时至今日依然有旗舰手机无法解决相机鬼影和紫边的问题,对整个手机行业来说,X100 Ultra 仿佛就是手机光学设计的「参考答案」。
传感器技术方面,vivo 提出了 VCS 仿生光谱技术的概念:
VCS 仿生光谱技术通过优化色彩滤片和传感器微透镜结构,可以提高传感器的「光线利用率」,确保更多的光线能够有效地到达传感器,从而改善手机在低光环境下的成像质量。同时 VCS 技术也可以减少光线在传输过程中的散射和反射,从而提高图像的清晰度和对比度,这对 X100 Ultra 的长焦表现尤为重要。改进的传感器 QE 光谱,调整了传感器对不同波长的转化比率,让最终呈现出来的色彩与肉眼看到的更加接近。
如果说硬件技术其他品牌可以学习借鉴,那 vivo 在影像领域多年的技术积累,则完全算得上是 vivo 的独门秘籍。经过多年累积,蓝图影像算法矩阵已经构建起多个自研算法系统:「超感人像系统」通过引入先进的 AI 算法和图像处理技术,显著提升了手机的人像摄影质量。
「超感人像系统」的出现,让手机不再是简单的风景或合照拍摄工具,而是一个可以进行认真创作的工具,同时也掀起了手机行业发力人像摄影的浪潮。实现手持星空拍摄的「苍穹夜景系统」,实现极佳视频能力的「风驰视频系统」,以及基于 AI 大模型能力的「原像引擎」,同样凭借出色的影像能力,为手机行业带来新意。
在芯片层面,自 X70 系列开始就从未缺席每一代 X 影像旗舰的 V 系列自研影像芯片,也助力手机克服各种极限场景,成为 vivo 影像信心的保证。而在vivo X100 Ultra上,蓝图影像芯片 V3+ 在舞台视频表现上进一步突破,结合 VSR 算法,让舞台视频的清晰度和影调实现了行业领先。
用实力重新定义 Ultra 标准
而将这些改变行业,引领行业的技术汇聚在一台手机上,我们最终得到的必然是足以改变手机摄影行业,重新定义行业天花板的真影像旗舰。硬件上,X100 Ultra 搭载了 LYT 900 一英寸超大底传感器和 2 亿像素的超级潜望式长焦镜头,搭配超感光技术,极大地提升了主摄进光量,为一切后续影像技术的应用打下基础。
得益于与蔡司的合作,vivo更是为 X100 Ultra 带来了四种采用全新工艺打造的 T* 镀膜,全面提升了硬度、耐刮度、反射率、透光率,显著提高用户的「出片率」。
而在 vivo 拿手的人像领域,X100 Ultra 配备了行业内最大底长焦 HP9 85mm 长焦镜头,不仅全面提升画质,同时也配备了人眼 AF 功能,最小识别 3 个像素,提高了对焦的准确度。
针对业内长焦段常见的色散和复杂像质退化问题,vivo 更是拿出了萤石级玻璃镜片 FCD100 和 4×4 HexBayer 大模型技术的组合:萤石级玻璃具有较高的透光率和低色散性,可以有效减少色差和光学失真,提升影像的清晰度和准确性。
而 4×4 HexBayer 大模型解决了 100 多种光学串扰引起的复杂像质退化问题,背靠 10亿+ 物理建模数据,X100 Ultra 的长焦相机真正体现出了 4×4 带来的光学红利。这种自研带来软硬件一体优化,成就了 vivo X100 Ultra 极为出色长焦表现——在 10 倍变焦放大的情况下画质也能媲美主摄,同时进一步进化到20倍之王,说它是 vivo X100 Ultra 的第二颗主摄也毫不为过。
vivo 全新自研的 V3+ 芯片也用到了 X100 Ultra 上:V3+ 相比 V3 在能效比方面有了巨大的提升,功耗方面的降低意味着 vivo 能够腾出更多的资源用于算法计算。从而带来 4K 电影级视频录制、长焦舞台视频录制等一系列功能。
比如针对视频防抖的需求,X100 Ultra 配备了业内最大的一英寸传感器防抖角度,结合主动 OIS 逐帧回中技术,将防抖角度提高到 2.0 度。画质方面,vivo 更是实现了 4K60fps 下的 14bit 数据流,进一步提高了视频的动态范围,在复杂的光照条件下都能带来丰富细节,堪比 Vlog 相机。
此外,基于主摄和长焦镜头的超高像素,vivo X100 Ultra 也实现了录像下的 2× 和 7.4× 的传感器内变焦,让 X100 Ultra 拥有 5 个光学级焦段的视频画质表现和全焦段 2.8K 超级防抖、全焦段4K延时摄影等功能,使 vivo X100 Ultra 在电影人像视频领域甚至能反超 iPhone。
解决了技术问题后,vivo 也没有忘记自己在艺术方面的追求。在行业内对人像摄影越发重视的背景下,vivo X100 Ultra 搭载行业最强85毫米人像镜头,支持全焦段人像,同时引入多种专业色彩风格,为用户提供了更高的创作自由度。
比如新加入的黑白色彩风格,就让可以绕开色彩对画面的干扰,只保留最关键的光影关系,用丰富的灰阶变化、更高的关容度和更强的对比关系,表达创作的情绪。
人文街拍相机模式则让用户在日常生活中轻松捕捉到富有情感的瞬间:vivo 对蔡司自然色彩进行了迭代,重点改善暗区影调和全局亮度,deltaE 大幅降低至3.44,减少了高光溢出感,让画面整体亮度更低,对比度更强。同时也修正了传统人文模式下红色过于强烈的问题,带来更平衡的色彩关系,为画面赋予了高级感。
考虑到人文摄影常常遇到转瞬即逝的「关键时刻」,X100 Ultra 的人文街拍相机还整合零延时抓拍能力,在各个焦段都能迅速抓拍,保证画面定格瞬间。
考虑到不同用户对摄影的理解不同,X100 Ultra 针对不同用户的拍摄习惯,给出了两套不同的拍摄方案。不熟悉相机操作的新手可使用蔡司人像镜头包来拍摄,借助已经配置好的场景化焦段,摄影小白也可以拍出属于自己的佳作。
而那些对摄影已经有自己理解的专业摄影师,X100 Ultra 的人像模式可以自由搭配出超过 400 种不同的镜头风格,更好地传达出用户想要表达的想法和情感。
全焦段人像大师组合,搭载顶级人像镜头和先进算法,让 vivo 解决了传统手机摄影的技术问题、重塑了手机的拍摄体验,同时也拔高了手机摄影的艺术价值。
vivo 影像技术的未来蓝图
其实从 vivo X100 Ultra 上我们不难看出 vivo 在影像方面的「野心」:对 vivo 来说,手机摄影并不仅仅是一个「卖点」,而是一个可以长期发展的「事业」。从最初的 V1 芯片到 X100 Ultra 中的萤石级玻璃、VCS 仿生光谱,vivo 一直在推动影像技术的发展,结合最新的 AI 和深度学习算法,进一步提高用户的创作空间。
可以肯定的是,在自主创新和联合创新这两大战略支点的带领下,vivo 还将进一步深化在影像领域的创新,与顶级技术伙伴共同探索经典光学、未来影像等新领域。这样的协同创新,不仅将进一步提高手机影像的技术水平,还将推动整个行业迈向更高的标准。
而当摄影不再被技术限制束缚时,手机摄影自然也能撼动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