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过节放了五天假,全球市场倒是此起彼伏,各种热闹。
最引人注目的是港股继续暴涨。
截至5月3日,恒生指数连续九个交易日收涨,创2018年以来最长连涨纪录。自4月22日以来,恒生指数已累计上涨13.88%,恒生科技指数累计上涨21.15%。
腾讯从年初底部的262.2涨到了364.4,4个月内涨幅34.37%,虽然和2021年初的高点704.615差距尚大,但已经是近1年内新高。
看上去,港股的情绪面有所缓解。
这个涨幅之前也有很多解释,比如港股技术面见底、日元贬值、美国推迟降息导致美股美债回调等,大多是交易性因素。但从这次五一期间的表现看,这些因素解释力度都不太够。
五一期间港股的表现当然受益于房地产板块的大幅回升。但坊间也有传闻说,国家还是很支持科技巨头们股票回购行为的——国家支持不是空话,虽然腾讯和阿里账上都趴着大几千亿资金,但包括资本管制在内的各种监管下,自救行为未见得能一马平川。如果有国家支持,力度就会不一样。
传闻未见得可信,但目前市场上很多传闻,也大多不是空穴来风。
但这是否能成为改善基本面的钥匙,尤其是,目前涨幅是否已经将这些利好定价了呢?我是真没把握,不敢有任何判断。
更令人瞩目的是美国市场:
美联储的第4次会议上,鲍威尔再次显示了“超级鸽派”的面目——不会加息,甚至不排斥降息的可能性。
倒也是,通胀3.5%,没有继续上行,而经济也终于显示了不会“过热”的迹象——美国非农就业数据在连续超预期5个月之后,终于到了17.5万,低于前值31.5万,预期24.3万。
这么大好的经济形势,换你是鲍威尔,舍得打破不?
所以,鲍威尔同志说,“加息?加息是不可能的”。
华尔街闻言,喜出望外,美债收益率下行,美元指数小幅走弱,股票市场表现分化,S&P500和纳斯达克指数下行而道琼斯工业指数微涨,比特币一度上涨随后又快速跌落。
和美联储一样鸽的是日本央行,日元兑美元跌破34年的底线——160。日本央行不太以为意,也没觉得货币不坚挺很憋屈,更不打算拼命加息控制这异常的汇率波动,反而喜气洋洋地迎接大陆人民对日本的LV、CHANEL的疯狂提货。反正失之桑榆能收之东隅。经济起来了,大伙儿收入上来了,多卖东西出去了,才是王道。至于名义值的高低,不值得计较。
就像呼应日美市场一样,94岁的巴菲特老爷子迎来了第一个没有芒格陪伴的股东大会——看着有点孤单。我票圈里不少人在场,还有不少是铁杆粉丝,都说看开场FILM的时候都破防了,只觉得人生在世,还是要善待当下。到今天,巴菲特已经不是投资大师,而是几代人的精神图腾了。94岁的老爷子仍然思维清晰,也表达了“坚定ALL IN美国市场,看好日本资产和美债”的观点。话说得很委婉,但意思很清晰,毫不含糊。
国内最大的消息则是房地产市场的变数。
节前房地产股票大涨:A股房地产板块上涨4.84%,五一期间恒生指数大涨4.67%,其中房地产板块上涨6.74%。
在萎靡这么久后,这样幅度的大涨当然是有“消息面”支持的——
上两周就有小作文说,各地要彻底放松限购。接着成都是一步到位,彻底放开已经执行了8年之久的限购。长沙也放开了,天津边际放开,北京也是边际放开。
紧接着,430政治局会议通稿中,对房地产的表述出现了重要转向。直接了当,第一划重点“保交房”,第二划重点“研究消化存量房产和优化增量住房”。这算是高层明确表态且指明了行动方向。
我问行业朋友,这是否有用。朋友苦笑,用总归是边际上有用的,毕竟是还权给市场,让市场供需自动调节——但核心是目前看就是需求端起不来,有点吃啥药都起不来的意思。
他们也困惑,说有两个问题:
从政策面看,各城市政策已经算给力了,但需求起不来。他们很困惑需求端持续低迷的原因是什么?
银行资金层面的实际支持存在困难。毕竟银行从来不会做“雪中送炭”的生意。所以,可能给面临困境的开发商时间和空间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关于第一个问题,我倒不奇怪,确实,大几百万的东西,手里没钱,心里没底,谁都不敢轻易动手。毕竟,“刚需”这个词在收入预期和资产价格预期面前,怎么都不显得很“刚”。预期起来,需求才起来。
第二个问题,我也没答案。所以对接下来的房地产市场也不敢做过多判断。政策的方向是明确的,但怎么破局——尤其是各个部门各有各的KPI,导致企业在中间当夹心饼干的这个困局——没有头绪。
所以,想来想去,也不敢轻易说对基本面判断有了转向。
最后,大家来投个票吧。
「“东升西降”,有道理吗?」
点击下方视频观看
「执笔为剑,
陪你穿越财富峡谷」
戳关注,右上菜单栏···键,设为星标
关注微博,获取更多香帅时评
更多感悟,更多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