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C行业第三方供应商中的头部企业,上海数据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数据港)于4月13日披露了2023财年的报告。通过本篇文章你将了解到数据港作为一家二线企业独特的优势。
IDC行业的资金与技术壁垒奠定了中国IDC市场围城的主基调。按业务规模划分梯队明显,以IDC中国发布的2022年市场份额数据为例:三大基础电信运营商组成的第一梯队在整个市场份额中占比60.2%,为绝对主导地位;万国数据和世纪互联这两家第三方IDC龙头企业为第二梯队;其他第三方IDC企业合计为第三梯队。第三方运营商合计份额相较去年有小幅提升,由39.3%增长至39.8%。
IDC行业内“阶级分明”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这种格局短期内不会被打破。IDC第三方龙头企业虽然占据着庞大的市场份额,但近几年的营业表现仍未摆脱持续亏损的泥潭。
在一众神仙打架的红海环境中,有一家运营商却能以连续5年保持盈利的状态,悄无声息地缓慢发展。今天我们就把目光转向数据港这家公司。
2023年实现总营收15.42亿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长5.96%,创历年新高。公司已维持5年盈利状态,23年净利润1.23亿元。同比增长4.65%。
数据港目前主要业务按产品分为三类:IDC服务、IDC解决方案以及云销售业务。
IDC服务是指,IDC服务商根据大型数据中心用户复杂多样化的应用部署需求,提供定制化的规划、设计、系统集成及运营管理服务。
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IDC解决方案):从数据中心的咨询建设阶段开始,指导设计人员学习初期投资以及如何保障运营阶段的可用性、高经济性;在数据中心建设阶段,指导人员挑选合适的产品来保证系统级的高可用性和高节能。
云服务(云销售):通过云服务为企业提供大数据,云计算、安全可靠的互联网新技术,以及计算、存储、网络、CDN、BGP资源。
以近四年的财务数据来看,IDC服务业务为公司总营收绝对主力。IDC解决方案以及云销售的营收虽然相较去年同期分别增加了304.49%,1943.06%。其影响程度短期内相较于整体可以忽略不计。未来云计算业务的发展是否会乘着大环境东风起飞还未可知。
在主营业务分地区情况表中,营收与成本在整体的占比中几乎差距不大。北京地区的营收虽仅占1%但成本支出却占了6%,营收比上年减少64.47%,虽然其所占营业份额并未达到撼动整体业绩出现下滑的程度,但不妨碍我们探究一下背后的原因。财报披露的原因主要系年度暴雨灾害以及电费结算模式发生变化,收入减少所致。可见IDC行业的营收也会受恶劣天气(非人为因素)的影响,如果同样的非人为可控因素发生在广东、浙江等营收占比较重区域,恐会对业绩产生较大影响。
从23年IDC服务的成本构成占比来看,房屋设备租赁及折旧的成本依然是大头。数据中心被称为“数据房地产”不无道理。
从IDC服务业务毛利率来看,数据港近四年的毛利率呈平稳下降趋势,并未出现断崖式下降的情况,22~23年控制在接近30%的水平。前文提到该业务成本支出主要集中在“房屋设备租赁及折旧”,“电费”这两块。而这两块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大,非企业可控因素。结合该业务近几年的营收增长额来看,并未出现快速增长。因此在营收增速放缓,成本逐年上升的情况下,毛利率出现下降为正常现象。
财报中披露的公司主要销售客户情况,前五名客户销售额15.00亿元,占年度销售总额97.28%。
其中客户一在2023年的销售额为7.14亿元,占年度销售总额的46.29%。根据备注,数据港在2023年直接或间接来自某大型互联网公司及其控制企业的合计收入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为92.47%。由此我们可以推测数据港的业务对某大型互联网公司(根据其他行业分析报告,推测该公司为阿里云)的依赖较大。
综上我们对数据港的大致画像为:主营业务结构单一专业性强,营收方面对某大型互联网公司的依赖较大。放眼整个IDC行业一片红海,巨头倾轧的格局之下,数据港依然能安守一隅,实现营业额增长且持续盈利。其潜力可见一斑。
数据港在行业中的表现
前文大致提到了目前国内的IDC行业三梯队运营商三分天下的格局。这边再详细介绍一下不同梯队的大致情况以及典型企业的情况。
万国数据、世纪互联、光环新网、宝信软件、数据港、鹏博士(此公司已因虚假记载年报停牌)、秦淮数据(此公司已于23年退市,后续财报不再披露)、奥飞数据为中游服务商第三方服务商。2021年中国IDC上市公司业务布局如下。
我们可以看出,尽管第一梯队的三大基础运营商的市场份额占比达到了60%,但在企业内部的IDC业务占比非常低。作为IDC第三方供应商龙头企业的万国数据以及世纪互联,占据了第二梯队,它们的IDC业务占比都为100%(根据财报有一些IDC衍生业务,统计时未作区分)
被IDC中国划分进其他的第三梯队的企业中,只有数据港和秦淮数据的IDC业务占比为100%,奥飞数据为85.63%。其他企业也并未把IDC业务作为主攻的方向。较为遗憾的是,秦淮数据已于2023年退市,后续财报不再披露,因此并未将其列作后续研究对象。
上图为5家企业IDC业务四年间的营收增长比对。光环新网的IDC业务占比在22%~29%间浮动,奥飞数据往年的IDC业务占比则维持在85%~90%左右(23年财报未出)。
从业务占比来看,万国数据、世纪互联、数据港以及奥飞数据的IDC业务占比较高。光环新网虽也被纳入IDC行业上市公司,但IDC业务带来的营收占总业务比并不高,未来该企业是否会在战略上加大IDC业务的投入尚不明确(宝信软件未纳入对照组分析同理)。
同为IDC业务占比100%的企业,万国数据/世纪互联/数据港对比如下:
2023财年,万国数据总营收99.56亿元(同比+6.76%),归母净利润-42.89亿元(同比-194.07%);世纪互联总营收74.13亿元(同比+4.92%),归母净利润-26.44亿元(同比-240.72%);数据港总营收15.42亿元(同比+5.96%),归母净利润1.23亿(同比+7.02%)。
从上述三张对比图表中我们不难看出,2020~2023年间这三家企业总营收均呈逐年上升趋势,但数据港的营收能力相较于另外两家有显著差距;但在归母净利润方面,两家龙头企业始终未走上持续盈利的正轨。世纪互联在2021年短暂地出现过一次盈利状态后,后续便难掩颓势,亏空连续两年持续加大。万国数据更是于2023年惊爆42亿元的归母净利润亏损,创历年新高。数据港的归母净利润方面表现虽不够突出且归母净利润四年间有些许波动未呈现持续上升趋势,但始终维持在盈利状态。相较于另外两家龙头企业,数据港的净利润率也持续维持在一个较为稳定的水平上。
据万国数据年报所披露,虽然其运营面积和客户签约面积均同比增长,但长期资产减值(impairment loss of long lived assets)所带来的大幅损失(由2022年的0.13亿元升至2023年的30.13亿元)是其亏损的主要原因。
世纪互联目前缺乏更多数据,但从行业角度推测,出现亏损的原因大抵与设备折旧,电费相关。
虽然在体量上无法与第二阶梯的两位龙头企业相比,但在盈利方面数据港交出了一份更漂亮的答卷。
作为同在第三梯队的两家公司,2020~2022年,数据港IDC服务业务营收规模均领先于奥飞数据,但奥飞并未放弃追赶竞争对手的步伐。
目前,数据港核心资源主要布局北上广、江苏浙江等地,构筑起IDC的竞争壁垒;奥飞数据资源同样主要分布在一线城市及部分战略节点城市。
上述5家企业在21~23年间,IDC业务营业额增速均呈放缓态势。其中万国数据、世纪互联、奥飞数据在21年的同比增长率接近40%。奥飞数据在22年出现了负增长。其他四家公司在2023年同比增长率维持在了一个较为接近的水平。
横向对比这五家企业,不难看出数据港要想挤入第二梯队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万国数据与世纪互联虽近几年来出现亏损局面,但其庞大的体量仍然是第三梯队短期内难以逾越的鸿沟。光环新网与宝信软件虽有涉足IDC行业,但截至2023财年并未投入全力。数据港可以靠自己的专精优势发挥到极致,通过和阿里云的深度绑定,若能进一步积极推进云计算业务的发展,在提升整体营业额的同时,也能和竞争对手奥飞打差异化路线进而拉开差距。
目前,数据港已拥有35个运营数据中心,7个核心市场,37.11万 KW,占地67万平方米。
数据港的数据中心覆盖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具备跨地区运营的资源、能力与经验。数据中心业务从杭州、上海起步,并在原有数据中心的基础上,
又陆续新增河北张北、北京房山、江苏南通、广东河源、内蒙古乌兰察布等数据中心。
未来三到五年,IDC行业预计仍将保持较快速度增长。“双碳”“四高三协同”“东数西算”等政策将推动行业向低能耗高集中度方向发展。
4月13日,数据港还发布了首份环境、社会及治理报告(简称ESG报告),全面展示了数据港在环境、社会和治理方面的实践成果。ESG报告还强调了数据港在推动国家及上海战略方面的努力,如服务“东数西算”政策、支持乡村振兴、积极履行纳税义务等。这份报告将为数据港积极践行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提供行动指引。
不论如何,异军突起的数据港,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