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王炸”。
香港港岛豪宅Blue Coast的均价被抛出的那一刻,整个楼市立刻闻到了熟悉的“李嘉诚味道”:2.19万港元/平方呎,比成本价低了22%。
2018年,李嘉诚长子李泽钜接班后首次出现在香港土地市场。
彼时,港岛南区黄竹坑地铁站第三期项目出让。这一规模偏大的地块,规划约1200个住宅单位并配建50.6万平方呎的商场。当年正值香港楼市上升期,且恰逢内地房企也将触角伸进香港土地市场,参与竞标的开发商数量达到了36家。
为了将地块收入囊中,李泽钜志在必得,将成本推高至28000港元/平方呎。
6年后,项目被命名为Blue Coast正式开盘,推422伙单位,成为香港“全面撤辣”后单日开盘推出房源量最多的新盘。
摆在长实面前的,不仅是量上的压力,更大的是价格压力。经历了2023年一整年的下行,香港房价回缩约20%,28000港元/平方呎的成本价仅仅比周边二手房市场价低了10%,加上建安和资金沉淀成本,长实能净赚的不足10%。何况Blue Coast最小户型都是2房,购房门槛确实很难低下来。
狭窄的盈利空间下,该如何定价?
没想到,长实毫不犹豫地把价格一降到底,亏本大甩卖。2.19万港元/平方呎的均价,砍去了成本价的五分之一,比周边二手房的价格低30%。
“低价策略”是李嘉诚一手创办的长实集团一直以来的王牌。过去几年,长实几乎每年都有打折楼盘,2020年将军澳日出康城新盘SEA TO SKY折后平均呎价15823港元入市;2021年洪水桥新盘平均呎价15503港元入市。2023年,屯门飞扬2期和油塘“亲海駅II”先后打折,“亲海駅II”的价格被打回了7年前。
每一次降价,长实都用“捞底价”、“深水炸弹价”等字眼做足了噱头,最后也都出现了超额认购抢房的盛况。
这一次,低价策略再次奏效。Blue Coast首次开盘最终认购2.8万组,超额认购65倍,4月6日首日去化率达98%,最大一笔客户掷金1.53亿购入8伙。Blue Coast还成功吸引了内地购房客,1/3买家为内地人。
“我们先用一个低价测底,再往上调,这算是一个销售技巧。慢慢降、慢慢卖,只会得不偿失。”长实集团营业部首席经理郭子威对《凤凰WEEKLY地产》表示,“李先生(李泽钜)的理念就是,好的时候可以卖房,坏的时候也可以卖房。”
温和降价“得不偿失”
郭子威对《凤凰WEEKLY地产》介绍,Blue Coast的价格参考了市场价,并不以“回本”为目标。“香港房价在疫情当中调整了20%左右,长实按照市场价格去做开盘价格。我觉得第一次开盘的价格相对来说是合理的,可以吸引到市场的眼球,最后市场反应也超出我们预期。”他说。
他说:“我们先用一个价格去测试底价,看是不是可以筑底,然后慢慢微微把价格往上调,这是一个销售技巧。如果盲目地去追求成本价,我觉得市场未必会接手。”
按照长实的计划,Blue Coast4月6日首次开盘大卖后,在4月7日马上加推88伙,提价3%。4月13日再推184伙,继续加价3%。三次销售后,Blue Coast1期将全部推完。
“我们的价格在一步一步接近成本价,目前还是有一点亏本的,希望可以尽量争取以后价格再往上调,能有机会不需要全亏。”郭子威说。
世联行联席董事长陈劲松对《凤凰WEEKLY地产》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李嘉诚在下行市场的做法是非常有借鉴意义的。”对于Blue Coast首次出价就探底,陈劲松称:“下行市场中,如出货,就是要比价低,温和降价不只出货慢,还探不了底,影响复苏速度。”
郭子威也称:“如果要慢慢降价慢慢去卖的话,可能要花点时间,资金回流又慢。回流的慢的话,基本上就不可以用新的资金去补充土地,到时候会出现得不偿失的状况。”
“蚀少当赚。”长实执行董事赵国雄在Blue Coast开盘时对外表示。赵国雄是李嘉诚手下的得力老将,2003年非典时期,长江坚持卖楼并取得较佳成绩,是当时惟一推盘的开发商,赵国雄也因此被誉为“香港楼神”。郭子威称,这就是李嘉诚家族一贯以来奉行的,无论楼市高潮或者低潮,“有的卖就会卖”。
早在3月Blue Coast开始宣传造势时,一家港股开发商的中层就告诉《凤凰WEEKLY地产》:“去年我们有一个项目和长实油塘项目是竞品,他们搞特价清盘了,所以之后我们开始长期跟踪他们的定价策略。”在看到Blue Coast的定价后,他说:“长实的操作动作很犀利,市场敏锐度高。这时候,少亏就是赚,便宜卖房、便宜买地,也算不亏的。只是调整了仓位结构,面向未来。”
“为什么亏本卖?”
长实在内地多年一直以“囤地”闻名,在香港反而急于抢跑出货。造成不同销售策略的原因或在于投资方向的不同,相比如今在内地偶发性试探举牌、极少拿地,长实在香港的投资表现明确许多。
无论是2023年降价的屯门、油塘项目,还是此次亏本卖的港岛豪宅,长实只有一个目的,即回流资金,然后再次投入土地市场。
“这次探底之后,起码我们公司一次就套现超过75个亿。75个亿可以补充很多土地,但现在这个状况,很多开发商还在观望,不舍得去降价卖,变成我们就有机会去买地了。”郭子威说,“过一段时间你就会知道我们公司的策略是什么了。现在香港政府还没有地拿出来拍卖,将来如果有一个地块招标,我们肯定会把我们的优势马上拿出来。”
早在去年8月长实集团公布2023年中期业绩时,其主席李泽钜就表示:“地价已跌至接近政府的成本价,与前几年比,地价进一步下跌的可能性较低。”李泽钜当时明确表示,公司在趋势明朗下将趁势购买土地。
“为什么亏本卖?因为此时地价降低的幅度更大,所谓‘堤内损失堤内补’,中长期是有利的。开发商住宅上行期‘货如轮转’不赚最后的铜板,下行也一样。下行期的结束会遍地黄金,此时回笼资金做好准备。”世联行陈劲松继续点评道,“李嘉诚是房地产的‘老司机’,这不是什么看不看好香港、跑不跑路的问题,这是一个市场问题。”
李泽钜话虽如此,在其公布2023年中期业绩之后的两个月后,10月下旬,香港政府放出东涌第106B区住宅地,地块最后因标书均未达底价被地政总署拒绝而流标,长实并没有马上出手。
这次流标正好发生在10月“部分撤辣”之后。东涌地段偏远是流标的一个重要原因,更重要的还有当时还未完全回暖的市场。当时中国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对外表示:“某些地方过去的供应量较多,地产商投标时或会考虑整体楼市发展的状况。”
与去年10月,如今的买地时机或许已经成熟了。
据香港地政总署今年1月15日公布,香港2023年补地价总额达到197.61亿港元,同比减少217.19亿港元,降幅高达52.36%,创三年新低。其中2023年第四季度的补地价金额约为4.92亿港元,较上一季度大幅下跌89.8%。
同时,到今年一季度结束,随着香港的“全面撤辣”,楼市迅速回温。3月香港一手房成交按月升逾14倍至4200宗,创1998年后单月新高。中原地产亚太区副主席兼住宅部总裁陈永杰表示,虽然撤辣后楼价录得轻微上升,但目前楼价比起2021年8月历史高位,仍低近24%,“中国人传统观念是宁买当头起,不少市民觉得早买有着数,趁目前楼价仍处逾7年低位而加快入市,导致近期平盘被快速消化。”
现在的香港,地价、房价都处于低位,也就是李泽钜所说的无论买房还是买地,都是好时机。
根据香港发展局今年2月29日公布的2024/25年度卖地计划,全年将共有八幅住宅用地招标,提供5690个单位,总供应量较《长远房屋策略》的1.32万个单位年度估算需求高出近14%。8幅宅地中,最大面积的位于屯门扫管笏,预计可提供1600伙单位。
对于去年流标的东涌住宅用地,香港发展局明确表示不会在今年再次推出,原因是不希望所有用地集中于同一地区。除了调整大型地块的供应,新一年的计划中还增加了小型地块的选择,以保持市场供应的灵活性。香港发展局计划推出规模相对较小,而且周边为较成熟小区的地块,选择了沙田小沥源两幅住宅用地,希望成熟地区在现时较淡静,能够吸引市场兴趣。
土储告急
对于长实来说,补仓也是箭在弦上,其多年土储不足已严重影响到了利润水平。
据长实集团近期公布的2023年度业绩报告,其间实现收入472.43亿港元,同比减少16.15%,归属股东净利润173.4亿港元,同比减少20.03%。尽管地产业务在年内大幅下滑,但依然是长实集团最赚钱的业务之一。
长实集团的土储水平已达到了近八年中最低,仅约7400万平方呎,其中香港700万平方呎,内地6300万平方呎,海外400万平方呎。而香港土储仅有内地的九分之一,相比8年前,其在内地的土储也仅剩一半。
长实集团土储的峰值在2016年,总土地储备约1.35亿平方呎(1260万平方米),其中香港600万平方呎(60万平方米)、内地1.25亿平方呎(1160万平方米)。利润峰值是在2018年,总收入为644.81亿港元,股东应占净利润为401 .17亿港元。
在今年3月21日的业绩会上,长实管理层坦言:“物业发展规模减小,主因是过去数年之审慎土储政策,年内物业销售收益较2022年录得减幅。”
当时面对“集团是否会买地”的追问,李泽钜并没有正面回应,他表示,“无理由现在来回答”,并说:“无论买地也好或补地价也好,最紧要的是‘计数’,即合理的回报率,回报率决定一切”。
从Blue Coast的亏本大卖来看,长实集团可能已经下定决心补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