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乐居财经 李奕和
上周五的万科业绩会,郁亮表情平静。
媒体与投资者的提问,他大部分给了一旁的祝九胜和出席的其他几位管理层回答。自己只对不多的问题,做了回应。
前一天晚上,万科发布2023年度业绩。虽然外界已有所准备,但数据的下滑程度还是超出了一些人的预期。
去年,万科实现营业收入4657.4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1.6亿元,营收下降了7.6%,归母净利润则同比下滑了46.4%。
这是万科归母净利润,自2022年短暂回升后的又一次较大幅度下滑。
2021年,万科净利润录得上市31年以来,继1995年、2008年后的第三次下滑,一度引起市场轰动。
万科的应对态度一向坚决。2023年年报中,郁亮作为董事会主席,带头降薪,只领取每月税前薪酬1万。具体为:
2023年年报披露之日起,董事会主席郁亮、总裁祝九胜、监事会主席解冻自愿领取月薪税前1万元。
另外,2023年,在该公司全职工作的8位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自愿放弃2023年度奖金。
而未在万科任职的董事会副主席辛杰,董事胡国斌、黄力平、雷江松以及监事栗淼自愿放弃从该集团获得董事、监事酬金。
这几行内容在年报中并没有作突出显示,却很快引起外界的关注。
规模几千亿的房企,核心管理人员开始拿起了“打工人”的万元月薪,万科并不是行业的首个。
去年12月,另一个地产巨头碧桂园也曾有过类似的举动。核心管理层中的杨惠妍、莫斌、杨子莹、陈翀,主动降薪至月薪1万。
即,杨惠妍、莫斌、杨子莹、陈翀这四人的年薪,分别从37万元、300万元、200万元、37万元,下降至12万元。据此计算,他们的降薪幅度,最低为67.6%,最高达96%。
同样的,还有恒大,去年8月,恒大集团发布了2021年、2022年年报及ESG报告等多个公告。
其中显示,2022年恒大集团董事及最高行政人员酬金总计为7995.2万元。而董事会主席许家印薪酬为12.6万元,折算下来1万出头。
前段时间,恒大地产集团收到证监会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事先告知书。恒大地产被罚款41.75亿元,许家印、夏海钧终身禁入证券市场。
行业持续下行,房企的销售、营收、利润都大打折扣,甚至亏损。作为核心管理层,高管主动降薪,既体现出担当,也是主动带头节衣缩食,度过难关的最好行动。
就万科郁亮而言,这其实并非他的首次降薪。
2021年,万科利润开始出现下滑之时,郁亮曾对外道歉,还自愿放弃了2021年度全部奖金,一次性降薪1092.6万元,降幅达到87.6%。
在2020年,他还领着1247.3万元的年薪,而从2018年到2020年,郁亮的年薪都在1200万以上。
从千万年薪的职业经理人,变为仅剩154.7万元年薪的“拮据”掌舵者,他也成为2021年降幅最猛的地产CEO。
当时,万科总裁祝九胜的薪酬年薪592.7万元,同比2020年的1123.1万元,也几乎腰斩。
2022年,郁亮的年薪393.5万元,随着万科利润在当年有所修复而有所提高,如今再次降薪至年薪12万,同比下降了97%。
近几年的房地产市场并不好过,业绩直线下滑,企业规模不断缩小,为了活下去,房企都在尽可能地压降成本,高管降薪是其中的表现之一。
乐居财经据Wind数据统计显示,88家A股上市的地产开发企业,2020、2021、2022年的管理层年度薪酬总额分别为16.09亿元、14.3亿元、11.59亿元。
另外,港股上市的113家地产开发企业,2020、2021、2022年的管理层年度薪酬总额为31.2亿元、28.03亿元、19.96亿元。无论是A股还是港股,房企管理层薪酬近三年都在持续下降。
乐居财经此前还曾统计,2022年,87位上市房企CEO总薪酬3.68亿元,较2021年的6.88亿元,大幅缩水近一半。其中,57位房企CEO薪资下降,仅有26位CEO薪酬上涨,另有4位CEO薪酬保持不变。
在整体的员工成本上,2022年,56家港股房企的员工成本,下降了8.21%;51家A股房企的员工薪酬指标,下降了16.17%。综合之下,107家房企的员工总薪酬,下降了164亿,降幅达到11%。
为了自救,地产巨头之一的碧桂园在企业支出方面的节制措施披露颇多。
在去年12月的调整之前,碧桂园包括公司副总裁、职能中心总经理及以上的高管、区域总裁等,均在其调整的范畴内。至2023年,该公司的高管薪酬,较2021年下降了86%。
除了高管薪酬调整,碧桂园行政费用开销均按归零原则,非必要不支出,刚性支出通过整合集约等方式尽量缩减,2023年行政费用比2021年大幅降低近60%。
经历了债务展期风波的万科,也在竭力压制支出,保住现金流。
郁亮、祝九胜等人带头自愿降薪之外,万科也宣布2023年不派发股息,不送红股,也不进行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
而这,也是万科上市以来首次不分红。
对于这样的决定,郁亮在业绩会上直言,要打破31年的分红惯例非常艰难。足可见,万科要稳住流动性的决心。
今年1-2月,百强房企销售操盘金额,同比降幅较1月扩大近十五个百分点至48.8%。
未来的市场难以预料,尽可能地把眼下有限的资金撰在手里,以应对不时之需,终归是好的。
郁亮也表示,仍然维持房地产市场短期超跌判断。此情此景下,一直较为谨慎的万科之所以作出以上决定,就不难理解了。
从年薪千万,到月薪1万,巨大的反差之下,外界最意难平的,或还是有感房地产短短几年发生的巨大变化。
房地产一直被认为是贴金的行业,早几年,凭借规模的高速扩张,地产经理人年薪上千万、甚至过亿,并非稀奇事。
短短三两年间,随着行业整体面临现金流压力,房企经营难有起色,甚至巨额亏损,地产高管的薪资也渐渐回归正常水平。
正如祝九胜所言,行业大幅下行阶段开发业务收支不平衡、融资模式从过去总对总转向项目制、部分经营性业务的EBITDA率和NOI收益率与银行的贷款利率之间存在剪刀差,是万科眼下需要跨越的三重山。
对所有的地产同行而言,不也是如此。经营业绩难以回归,房企仍只能勒紧裤腰带过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