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亚洲将消耗全球半数电量,博鳌亚洲论坛探寻应对策略

时事新闻2024-03-29 05:59:22无忧百科

2025年亚洲将消耗全球半数电量,博鳌亚洲论坛探寻应对策略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李德尚玉 实习生罗朵儿 北京报道

近日,博鳌亚洲论坛2024年年会“加速迈向零碳电力”分论坛现场上,国际能源机构预测,至2025年亚洲将消耗全球半数电量,且2021年其碳排放已占全球一半。

由此,加速亚洲电力系统零碳转型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首要任务和关键举措,构建零碳电力系统对于亚洲实现碳中和目标、推动绿色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在此背景下,亚洲迈向零碳电力过程当中存在的挑战和解决方案备受重视。

博鳌亚洲论坛2024年年会新闻发布会暨旗舰报告发布会于海南博鳌召开,并正式发布了《可持续发展的亚洲与世界2024年度报告》,报告重点关注在零碳电力与绿色发展两大主题上,深入剖析了亚洲地区在可持续发展进程中的关键角色。报告指出,亚洲作为全球人口最为密集、经济增长潜力巨大的地区,同时也面临着能源消耗巨大和减碳压力沉重的双重挑战。

零碳电力之路挑战与机遇

亚洲作为全球绿色发展中的重要角色,能源转型已经成为亚洲各国一致的方向。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创始主席,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原理事长刘振亚指出,亚洲在全球发展中占据显著地位,其经济总量、能源消耗及人口均占世界较大比重。亚洲能源电力对全球至关重要,尤其在能源转型迈向零碳的过程中,亚洲面临着诸多挑战。当前,亚洲发电装机结构仍以火电为主,高碳发展惯性强,碳排放量大。同时,电力需求增长迅速,电力保供压力大,且受自然灾害频发影响,电网供给能力面临挑战。此外,经济和技术压力也对电力发展构成制约。然而,刘振亚坚信,通过亚洲各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够实现能源转型和零碳电力目标。

博鳌亚洲论坛副理事长、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周小川在发言中强调了建立激励约束机制的重要性。他首先指出,为实现零碳目标,需要建立明确的激励约束机制,通过激励机制促进绿电使用,同时利用价格机制或其他手段约束化石能源电力供应,特别是煤电。此外,他强调了电网建设和优化的重要性,以适应亚洲各国间的能源互补需求,特别是可再生能源的广泛应用。电网的建设和优化不仅关乎电力供给的安全和稳定,也涉及大量未来投资和跨国协调。其次,周小川提到,需求侧管理同样关键,需要利用价格信号进行有效调节。

在上述提到的电网和核电方面,南方电网公司总经理钱朝阳从应用角度出发,指出虽然亚洲能源资源丰富且增长迅速,尤其在新能源领域,装机占比已超过25%,显示出迅猛的发展势头;但是从应用层面看,仍面临诸多挑战。当前,能源开发和投入相对不足,已开发装置仅占10%,且主要动力来自中国。此外,电网互联互通和互济互补机制尚未建立,制约了能源资源的优化配置。为此,他呼吁通过合作机制和市场机制,促进亚洲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并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实现更大范围的资源配置。

中广核副总经理施兵首先介绍了中国在核电领域的成就——中国核电装机规模已超越众多国家,预计今年将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核电领域的领导者。此外,中广核作为国内核电领域的佼佼者,不仅在核电方面有着显著贡献,还积极拓展风电、太阳能等清洁能源领域,其清洁能源装机规模在国内及海外均占有重要地位。在亚洲清洁能源发展面临的挑战方面,他提出化石能源依赖度高、能源结构失衡以及各国清洁能源政策不统一等问题。对此,他认为应加强国际合作,共享优势技术和经验,推动电力互联互通,并在更大范围内共享清洁能源。最后,他强调了核能在应对“双碳”目标中的重要作用,并预测未来核能领域将有一个稳健且快速的发展。

从更广阔的全球角度,全球绿色增长研究所全球可再生能源部门负责人尼尚·巴德瓦杰提出,首先,一些国家在规划和执行可再生能源项目方面缺乏足够的能力,这制约了其有效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其次,政策框架在许多国家尚不完善,无法从系统角度支持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如上网电价和其他激励机制等。第三,许多可再生能源项目的财务可持续性存在问题,导致融资和贷款困难,交易成本高昂,这限制了私营部门的投资意愿。最后,采购风险也值得重视,由于电网能力有限,可再生能源可能无法得到有效配送。因此,提升电网能力、实现数字化和灵活性管理成为关键。

聚焦中国,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规划发展部副主任韩放提出,中国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政策保障、市场机制、价格机制和技术标准等方面的挑战。他强调,中国正推进可再生能源市场化消纳,但政策体系尚不成熟,需要完善财税、金融等激励政策。同时,市场机制需适应新能源波动性,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和电力期货市场是重要方向。此外,价格机制和技术标准也需进一步改进。

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提出了解决的创新路径,他认为亚洲地区面临多重挑战:首先是人均收入水平差异导致的电力增长挑战,需要技术和投资支持;其次是地缘政治形势不稳定,增加交易成本,阻碍合作;跨国市场机制也可能因此削弱。技术层面,电力系统需全面优化,特别是新兴技术的集成。挑战带来了创新机会,如发展分布式可再生能源。

建立适合绿色能源转型的电力市场机制

周小川从经济学角度探讨了电力绿色发展问题。他认为,经济活动和资源配置受价格支配,而在电力领域,理顺和优化价格是关键,尤其是要真实、有效地反映二氧化碳排放的代价。虽然可再生能源如风电和光伏的运行成本已大幅降低,但由于其间歇性和其他附加设施的需求,整体成本仍具挑战性。因此,需要引入更好的激励约束机制,以促进投资和优化资源配置。最终提供给市场的电力价格应反映煤电与可再生能源的真实成本差异,以引导需求方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同时,他指出,局部考虑电价可能对低收入群体有利,但从全局角度看,这会影响资源配置效率。因此,要全面考虑经济资源配置优化,避免市场扭曲。因此,电力发展需围绕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进行大改革、重新布局和新投资,从供需两方面综合考虑。

同时,邹骥强调了对电力市场结构的深入理解和技术创新在转型过程中的重要性。他认为电力作为一种特殊产品,其市场结构应当得到更清晰的认识,并提出不完全竞争的市场可能是推动技术研发和企业规模扩大的理想目标市场。此外,邹骥也讨论了成本转移和要素比价在电力转型中的作用,特别是煤电和可再生能源电力的比价问题。他提出,通过技术创新降低系统成本,并改善价格成本基础,将有助于推动电力市场的转型。

电力系统以技术为引擎,推动电力体制改革

钱朝阳指出,电力市场是实现能源转型的关键技术,市场机制在平衡能源供需、促进清洁低碳供能方面发挥着核心作用。他强调了源网荷储互补的重要性,并认为电力市场机制应基于能源市场主体的可持续经营发展,促进转型责任的落实。同时,他也提到了煤电容量电价政策的及时性和传统能源入市交易的必要性,以及新能源市场需要改变保量保价的收益模式,采用更公平的市场报价结算机制。此外,他还提出了电力市场机制在不断完善中需要关注的方向,如容量补偿机制的完善、构建容量市场以及更大规模的复合条件市场等。

施兵则补充了新能源的互动性给电网安全带来的挑战,并强调了完善市场价格补偿机制的必要性,以及绿证碳排放计量在电力体制改革中的进一步明确。

力推亚洲能源转型

在亚洲的零碳目标转型之路上,其前进方案也越辩越明。尼尚·巴德瓦杰认为实现零碳电力和零碳转型的关键在于政策、技术、金融和能力这四个方面。政策需要平衡传统电力和新能源电力之间的关系,避免两者相互竞争,同时需要激励绿色能源的发展。技术的发展,尤其人工智能和数据化网络,可以提升能源系统的智能程度,扩大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金融方面,各国正在寻找新的融资方式,如绿色债权或可持续发展挂钩债权,以支持企业进行绿色转型。最后,实现这一目标还需要各方面的能力,包括技术研发、政策制定和实施、金融创新和市场拓展等。他强调,如果二十国集团能够团结起来,减少对化石能源的补贴,将为实现绿色能源路径创造有利条件。

刘振亚强调了亚洲能源转型与全球能源转型迈向零碳电力目标的紧密联系。他认为,尽管各地区存在差异性,但共性更为显著。他提出了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的解决方案,该方案能够充分利用全球资源、气候、纬度和电价的差异,协调开发以满足人类需求,并呼吁各方共同努力,同心同向推动这一进程。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