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3月15日
是“国际消费者权益日”
各位老师家长
日常生活中
你遇到过哪些消费问题?
你知道如何教孩子辨别
日常生活中的消费陷阱吗?
又该如何教育孩子用正当手段
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请将这些消费权益小知识教给孩子
一份给孩子的消费权益图鉴
这些消费常识,让孩子从小知道
家长要教给孩子一些有关消费的常识,让孩子从小学会保护自身合理的权益。
小学(低年级)孩子
受限于孩子的年纪和认知水平,家长可以教孩子一些简单识别商品的知识。比如,学会认识产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让孩子知道什么是“正常商品”“临期商品”和“过期商品”。
小学(高年级)孩子
这个阶段的孩子,家长可以教导孩子客观看待商品。比如,哪些内容是商家宣传,哪些内容是真实的商品情况反映。家长要告诉孩子,在消费时,他有权知道商品的情况,对于有疑问的部分也可以询问商家。
中学生
对于中学生,则可以学会如何辨别“三无”产品,并学会如何在网上搜索产品相关信息;当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拨打12315进行投诉。
这些常见的消费陷阱要让孩子知道
家长千万不能放任孩子“随便消费”,该给孩子讲的防骗常识一定不能偷懒。
01
告诉孩子不要贪小便宜
现实生活中,“贪小便宜吃大亏”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一些商家搞“买x送x、充xxx送xxx”等促销活动,可能就暗藏猫腻。还有的商家以“免费/低价体验”这样的噱头吸引人的注意,而消费者一旦进店,就不是那么一回事了。
我们可以结合身边的实际例子,以讲故事的形式教育孩子:小便宜里可能暗藏陷阱,一定要谨慎!
02
告诉孩子不能私自
透露家长电话号码给商家
一些商家以小礼品为诱饵,诱导不谙世事的孩子留下大人的联系方式,遇此情景,家长一定要严肃告诉孩子:不能擅自做主把大人的电话告诉这些人!
03
告诉孩子“如果感觉自己被骗了”,
第一时间告诉大人
如果孩子被不良商家骗了,家长不要一味地指责孩子,伤害了亲子关系更不利于孩子成长。父母除了要当好孩子的防骗指导师,还要做孩子坚强的后盾,帮助孩子争取合法权利,而不是让孩子独自面对。
告诉孩子,买东西时要注意的事
不在街头流动小摊子购买零食
不在校园商店和街边小摊买抽奖玩具
买东西之前要先看包装袋上的信息
不选择颜色太过鲜艳、味道太过浓烈的玩具
不买带有尖端和锐利边缘的玩具
不将玩具放入嘴巴、耳朵、鼻子里
在外触摸玩具之后第一时间要洗手
不拿家长手机和电话手表扫描来源不明的二维码
告诉孩子,这些都是“霸王条款”
这些常见的条款,其实都是霸王条款,可投诉。
1.商品购买:
2. 快递:
3. 旅游:
4. 教育培训:
5.预付消费卡:(游泳卡、健身卡、美容卡、教育培训机构等)
6.其他:
教孩子这样维权
如遇上述“霸王条款”或买到不合格产品时,保存证据,包括小票、照片等。先找商家协商处理。
如果与商家无法协商解决,可拨打市场监督管理投诉举报热线12315。
或通过网络平台、微信小程序投诉:
网络平台:www.12315.cn;
此外,可拨打各省市消协联系电话↓↓
若通过调解未能解决,可找当地工商部门投诉举报。
必要时,和家长一起运用法律武器,向属地人民法院递交起诉书,通过诉讼手段维权。
维权注意事项
维权需注意时限:产品售出之日起7日内发生了性能故障,消费者有权选择退货、换货或修理,修理、换货、退货没有顺序之分。
产品售出后自第8日至第15日内发生了性能故障,消费者有权选择换货或修理。换货或修理没有顺序之分。销售者应当按消费者的要求进行换货或修理。
因产品生产者未供应零配件,自送修之日起超过90日未修好,修理者应当在修理状况中注明原因。
网络维权,截图很重要
法院提醒,网购下单最好保留下单截图、与卖家聊天记录等相关截图,并且保留相关支付信息、订单确认信息,以防出现购物纠纷并有效维权。
切勿盲目支付“定金”
部分商家混淆“定金”与“订金”,二者区别在于“定金不退,订金能退”,因此,对于预付“定金”的商品要谨慎下单。
让我们一起为孩子撑起一片
诚信、公平、健康的蓝天
来源:乔智大叔、人民网科普、央视网、中国教育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