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商品按消费价值而非生产成本定价时,由于消费价值往往远高于生产成本,二者之间的差额为企业利润,企业就能够赚到巨额的利润。对于投资来说,这种商业模式也正是超额企业利润的来源。
本刊特约 陈嘉禾/文
在今天浩如烟海的商品经济中,一件商品的价格,究竟是如何确定的?
简单来说,遵从两种最基本的原则。第一种是生产成本加平均利润原则(生产成本原则),另一种是消费使用价值原则(消费价值原则)。
举例来说,在日常生活中,1包方便面可能只要2元,这就是按方便面的生产成本、加上社会平均利润率来定价的。
绝大多数商品,都依靠这样的原则定价。
但是,在另一些场合下,方便面却会按照它给消费者带来的价值来定价。比如,当车站的候车大厅里只有一两家超市时,一包方便面会卖到很贵的价格(10元甚至15元)。对于已经进站候车的旅客来说,一包方便面能带来的消费价值相当于一顿简单的热饭,大概在10元到15元。由于商家缺乏竞争,因此就可以大胆的按照消费者的消费价值来定价,而不必管实际生产成本是多少。
当商品按消费价值而非生产成本定价时,由于消费价值往往远高于生产成本,而二者之间的差额为企业利润,企业就能够赚到巨额的利润。对于投资来说,这种商业模式也正是超额企业利润的来源。
在怎样的情况下,商品会按照消费价值原则进行定价呢?会有很多种情形,包括品牌效应、突发政策、产品短期供求缺口、周期性因素等等。
突发事件导致的短期供应缺口
在中国香港地区做投资的刘东岳先生,曾经跟我讲过一个在英国市场出现过的商机。之前,英国的餐厅在排放污水时,并没有特殊的环保要求。但是,有一次英国政府突然提高了餐厅的污水排放要求,导致餐厅必须安装油水分离器。
于是,油水分离器这个小众商品,立即就进入了按消费价值(不安装就无法营业)而不是按生产成本定价的市场状态。这时,已经在市场中的油水分离器供应商,立即赚到了无数倍的利润。
不过,这种突发环保要求导致的“按消费价值定价”的市场,并没有维持太久。超额的利润引发了大量的设备进口,一段时间后,油水分离器的价格就跌回原形:按生产成本加合理利润定价的方式,再次主导了市场。
同样,在新冠疫情期间,一些防疫相关企业的利润暴涨,也是因为突发的市场事件,使商品的定价从生产成本决定变成了消费价值决定。之后,这些企业的利润率又一落千丈,因为商品的定价,又从消费价值决定变回了生产成本决定。
《鹖冠子》中说明了这两种商品定价的区别:“中河失船,一壶千金,贵贱无常,时使物然。”
周期导致的商品定价模式切换
第二种常见的导致“短期按消费价值定价”的商业情况,出现在周期类行业中。由于周期的切换,周期行业的商品价格会在“按生产成本定价”和“按消费价值定价”之间快速切换,切换速度之快,经常让人猝不及防。
比如,在海运运力充足的情况下,海运运输的价格,是典型按生产成本定价的。假设在正常情况下,一个40英尺的国际标准集装箱,从上海到纽约的运价,可能是1500美元,其中海运公司的成本就可能高达1400美元,剩下100美元是微薄的利润。
但是,一个集装箱从上海运到纽约,给货主带来的利润,可能高达10000美元。为什么不按消费价值来定价,而要按生产成本来定价呢?原因来自航运公司之间的竞争。
正是由于非常充分的竞争,导致海运行业在一般情况下,都是一个利润微薄的行业。其实,所有的运输行业都存在类似的问题,包括快递行业、航空行业、铁路运输、公路运输等等。
对于一个行业来说,如果客户唯一的诉求就是低价,那么企业就不太容易赚钱。
由于持续的低利润率,加上全球性航运公司所需要的巨大资本投入规模,导致资本进入航运行业的动力并不强。同时,低利润率也导致航运企业,继续新购置货船的动力不太强。
在长期的缓慢投入之后,航运行业会迎来一个拐点,它是由持续增长的全球经济、国际海运需求、逐渐损耗的货船、缓慢的行业投入共同造成的,有时候还会叠加上疫情导致运力减少、波斯湾地缘政治冲突导致运期暴增、运力下降等因素。当这个拐点到来时,航运行业会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运力不足。
此时,航运行业的定价模式,会突然从生产成本定价,变成消费价值定价。也就是说,如果一个40英尺的集装箱的运输成本是1400美元,而货主的潜在利润是10000美元,那么定价的上限就是以10000美元为基础所制定的新价格。竞争的压力,突然从生产方航运公司,给到了消费方身上。
这种“生产成本定价”和“消费价值定价”之间的巨大定价差异,导致国际海运价格经常出现让人猝不及防的暴涨暴跌。以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为例,这个指数在1988年底的点位是1543点,到了2002年底仍然只有1738点,但是到了2004年底却飙升到了4598点,到了2008年6月5日更是飙升到了11689点。
2012年到2019年,当“生产成本定价”重新取代“消费价值定价”,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又跌回了1000多点。但是,疫情的到来,加上距上一次高点已经过去了将近10年,这个指数在2021年10月7日又一次冲回5650点的高位。
在众多运输行业中,海运行业的周期切换是比较明显的。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有两个:第一是海运行业的需求端一旦增加,往往持续时间比较长;第二是海运行业的产能扩建周期也比较长。
因此,当海运行业出现从生产成本定价转到消费价值定价时,新增产能投入也比较缓慢,导致周期会持续一段时间。这种现象,在产能补充速度相对更快的快递、公路运输行业上,则不是那么明显:即使是重型卡车,其生产周期也只有20到30天,远远短于远洋货轮需要的至少12个月。
这种切换,在不少周期性行业,比如原油、煤炭、稀有金属等领域,都时有出现。而正是这两种定价方式的切换,导致了周期性商品的价格暴涨暴跌。
品牌溢价:最稳定的利润来源
有一种商业现象,却可以把“按消费价值定价”在长期固定下来,这就是品牌溢价。
以高端白酒为例,如茅台、五粮液、洋河、汾酒、古井贡酒等,其生产成本相对上千元、甚至几千元的定价来说,占比是非常低的。很明显,对于高端白酒这种“请客人喝了比较有面子”的消费品来说,由于消费者有非常强的品牌依赖,因此其定价更多的依从消费者从中得到的价值进行定价。
不仅高端白酒,在整个奢侈品行业中,“按消费者的消费价值定价而不是按实际生产成本定价”的现象,可以说普遍存在。
不同于高端白酒几十年沉淀下来的品牌效应,奢侈品行业的品牌效应往往需要花不少钱来维持。因此,对于一些奢侈品公司来说,通过“按消费价值定价”赚来的超额利润,有不少又被花在了销售工作中。
需要注意的三点投资和商业技巧
在理解了这两种定价方式以后,我们在投资中需要注意什么呢?
第一,对于因突发事件导致的短期供应缺口所引起的商品定价模式迁移(从平时的生产成本定价跃升到消费价值定价)以及随之而来的企业利润大幅上升,投资者需要保持充分的警惕,意识到这种利润可能只能维持很短时间。在估值合适的时候,不要因财务报表好看就继续买入,反而应当坚决卖出。
第二,对于可能因为周期导致定价模式切换的行业,在行业按照生产成本定价、利润率比较低、估值也比较低的时候,应当预见到未来可能出现定价模式切换(周期性行业的定价模式切换比突发性事件更有可预测性),可以在低估值的时候适当布局。
而当周期性行业因为各种因素的共振、商品突然从按成本定价走向按消费价值定价以后,一般往往伴随股价的大幅上升。此时,投资者也不可继续留恋高昂的利润,可以逐步择机卖出。
第三,对于由品牌溢价导致的商品按消费价值定价,其中的企业往往可以获得优秀、稳定、持久的高额利润。唯一的问题在于,市场一般来说也非常认可这种利润,因此此类企业的估值一般都不低、甚至很昂贵。对于此类企业,寻找到合适的估值买点非常重要。
(作者为九圜青泉科技首席投资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