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下滑显著 青银理财董事长上任4个月跳槽汇华理财

时事新闻2024-03-09 02:39:27无忧百科

业绩下滑显著 青银理财董事长上任4个月跳槽汇华理财


导语:银行理财子公司掌门人持续焕新,王茜将出任汇华理财总裁。

文/每日财报 程意

近期,几家理财子公司的高管发生变动并获核准。;2月28日,上银理财董事长张晓健任职资格获批。3月5日,信银理财董事长谷凌云任职资格获批。3月6日,渤银理财董事、总裁金韬任职资格获批。

其中,

3月1日,作为国内首家合资理财子公司,汇华理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汇华理财”)发布了关于总经理任命的公告,经公司第二届董事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自2024年2月28日起,王茜担任汇华理财总经理。

王茜何许人也?《每日财报》注意到,去年11月份,王茜才获核准成为青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青银理财”)的董事长,而其上任才不过四个月便“改换门庭”。

再现高管变动,王茜跳槽至汇华理财

近年来,伴随着银行高管团队的“密集变阵”,银行理财子公司的高管层频繁调整。从2023年至今,已有杭银理财、南银理财、招银理财等出现高管层变动,高管职位涉及董事长、总裁、总经理等职位。新任高管除了从母行体系内升迁提拔外,还开始跨公司市场化招聘。

在近日,青银理财董事长王茜就加盟汇华理财,出任汇华理财总经理一职。

据《每日财报》了解,王茜曾长期供职于华尔街投行,于高盛公司从事投资组合管理工作,具有丰富的资产配置、组合对冲及风险管理经验;后在瑞士信贷从事与大型对冲基金于资产管理公司主经纪业务。

回国以后,王茜加入青岛银行,历任青岛银行资产管理事业部总裁、金融市场事业部副总裁兼任交易金融部总经理,负责银行理财资金投资与交易、自营资金投资与交易、同业业务、投行业务等。

2020年9月16日,青岛银行出资10亿元成立青银理财。青银理财是我国北方地区首家、全国第六家获批的城商行理财子公司,亦是青岛银行的全资子公司。

成立之初,青岛银行的副行长刘鹏出任青银理财董事长,王茜担任总裁。2023年11月16日,青银理财发布公告,称经监管局核准,自2023年11月8日起,王茜女士担任公司董事长。

所以,从王茜上任董事长至今也不足四个月。目前,青岛银行总行副行长刘鹏任青银理财党委书记,青银理财总裁助理唐建卓代理总裁。

青银业绩下滑显著,汇华存续规模缩减

那么王茜为何告别青银理财,加盟汇华理财呢?

据悉,随着2022年理财产品全面净值化和两次“破净潮”,理财行业规模大幅萎缩,理财子公司的发展亦遇瓶颈,导致理财公司高管团队更换不断。

青银理财成立三年多来,从“资管新规”发布时管理规模500余亿元,到2022年11月份突破2000亿元,再到2023年持续稳健增长。截至2023年上半年末,青银理财管理产品规模已增至2226亿元。

虽然青银理财的管理规模持续增长,但其业绩却有所下滑。在2022年,青银理财仅实现营收5.68亿元,较2021年的6.16亿元同比减少7.8%;净利润3.45亿元,较2021年的4.08亿元同比减少15.44%。

另据青岛银行2023半年报介绍,2023年上半年,青银理财实现营收为3.02亿元,较2022年同期的3.33亿元同比下降9.3%;净利润为1.81亿元,较2022年同期的2.04亿元同比下降11.27%。

汇华理财是我国第一家外资控股的合资理财公司,成立于2020年9月,注册资本为10亿元,由东方汇理资产管理公司和中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合资设立。其中,外方股东东方汇理资管出资比例为55%,中国银行全资子公司中银理财出资比例为45%。

汇华理财重点布局和打造“固收类为主,混合类为辅”的净值型理财产品体系。目前,公司发行了汇理、汇嘉、汇裕、汇诚、汇华纯债、汇泽混合、稳进混合、汇和、衡利纯债、汇达等共计十个系列的公募理财产品。

从产品存续规模上看,汇华理财远不及青银理财。截至2023年12月末,汇华理财存续产品规模为242.54亿元,较2022年末的509.67亿元缩水了一半左右。这对即将上任的王茜而言,亦是巨大的挑战。

理财机构竞争加剧,产品创新不断推进

自2018年4月资管新规落地后,国内理财市场进入一个新起点。截止目前,国内已有31家理财公司获批筹建并开业,包括6家国有大行、11家股份行、8家城商行、1家农商行以及5家合资理财公司。

在今年年初,浙商银行发布公告称,获准筹建浙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筹建工作完成后,浙商银行将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向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提出开业申请,我国理财公司数量也将扩容至32家。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8家理财子公司披露了2023年下半年理财业务报告。从理财产品存续规模看,与2022年末数据相比,有5家理财子公司出现存续规模上升,且股份行、城商行理财规模增长显著。

其中,苏银理财2023年末存续规模为5203.74亿元,较2022年末增长约13%;浦银理财存续理财规模为9517.5亿元,同比增长约13%;信银理财存续理财规模为1.67万亿元,同比增长约12%。

相反,国有行理财子公司的产品存续规模出现下滑。截至2023年12月末,建信理财产品存续规模为1.499万亿元,较2022年底下降21.52%;农银理财产品存续规模为1.587万亿元,较2022年底下降10.84%。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各理财子公司也是越来越“卷”,像近期不少银行、理财公司正向布局理财夜市。在今年2月底,青银理财也推出了理财夜市专属产品,满足投资者对理财交易时间的需求。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