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开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落户限制 推动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时事新闻2024-03-07 15:42:10无忧百科

放开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落户限制 推动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郑栅洁

  财政部部长蓝佛安

  商务部部长王文涛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吴清

  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于3月6日下午3时,在梅地亚中心新闻发布厅举行记者会,邀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郑栅洁、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商务部部长王文涛、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吴清就发展改革、财政预算、商务、金融证券等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5%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是积极向上、奋力一跳能够实现的目标。——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郑栅洁  

  2024年,教育、社保和就业预算安排都将超过4万亿元。——财政部部长蓝佛安  

  今年促消费,可能大家还会关注我们要做的两个重点工作。一是推动汽车、家电、家装厨卫等消费品以旧换新,再有一个就是提振服务消费。——商务部部长王文涛  

  目前,整个中国银行业的存款准备金率平均是7%,后续仍然有降准空间。——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  

  对一些通过“技术性”离婚、融券卖出、转融通等绕道违规减持的,要进一步堵塞制度漏洞。对于大股东、实控人等违规减持的,要依法严厉打击。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吴清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郑栅洁

  记者

  政府工作报告将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目标设定为5%左右。您如何看待中国经济形势?

  5%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是积极向上、奋力一跳能够实现的目标。

  2024年,中国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发展基础更为坚实,经济抗冲击能力和韧性持续增强,宏观政策继续加力,为经济平稳发展提供强大的宏观调控的政策供给,新旧动能加快转换,各地发展更加积极有为,全国上下干事创业积极性、主动性都在不断增强,向好因素不断积累,开年以来,实物量等先行指标较快增长。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有条件、有底气推动经济持续回升、长期向好,高质量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

  春节前31个省区市召开了“两会”,我们梳理了各地今年经济发展预期目标,有25个省份的经济预期增长目标高于去年实际增速,有23个省份高于全国水平。

  开年以来,中国经济延续回升向好态势。实物量等先行指标较快增长,前两个月全国统调发电量同比增长11.7%,工业用电量增长9.7%。文化、旅游、餐饮等消费旺盛,春节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人次同比增长34.3%,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同期增长19%。2月份,制造业企业生产经营预期活动指数为54.2%,非制造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7.7%,持续位于扩张区间。综合分析,一季度有望实现良好开局。

  记者

  中国已经提前实现了“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65%”的目标,中国城镇化的潜力还有多大?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2012年的53.10%提高至去年的66.16%。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调查,目前仍有1.7亿进城农民工和随迁家属未在城镇落户,有序推进这部分人群市民化是城镇化的首要任务。将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全面落实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城市取消落户限制要求,放开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落户限制。重点要解决好农业转移人口的子女教育、住房保障、社会保险等问题,推动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突出协调发展,培育打造现代化都市圈。将以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周边市县共同发展为方向,加快培育一批现代化都市圈。加强都市圈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稳步推进轨道交通网络建设。  

  财政部部长蓝佛安

  记者

  这些年,每年都在讲“党政机关过紧日子”,到底成效如何?

  党政机关过紧日子,不是捂紧钱包不花钱,而是该花的花,该省的省,做到“大钱大方、小钱小气”,集中财力办大事。

  近年来,财政部门严格落实过紧日子的要求,总结起来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努力降低行政运行成本,加大民生保障力度。2023年中央本级“三公”经费支出预算,比2019年下降了20%。同期,财政民生支出保持较快增长。2023年,各级财政用于教育等重点民生领域的支出,比2019年增长了25.5%。

  二是合理安排中央部门支出,增加对地方转移支付。在切实保障部门履职的基础上,中央部门带头过紧日子,2020年—2022年中央部门支出连续负增长,2023年也只略增了0.8%,把节约下来的钱用于支持地方保障民生、促进发展。2019—2023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从7.44万亿元,增加到10.29万亿元,首次超过10万亿元,增长了38%。

  三是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保障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实施。比如,2018—2023年,全国财政科技支出从8327亿元,增长到10823亿元,增长了30%。2024年中央本级科技支出继续加力,增幅达到10%,更好支持科技自立自强。

  记者

  请问财政在保障民生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近年来,财政部门按照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持续提高资金安排的“民生含量”,不断增强政策举措的“民生温度”,努力让国家的财政账本变成百姓的“幸福清单”。

  我国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我们现在的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近11亿人,医保参保人数超过13亿人,有4400万人被纳入低保和特困救助范围,每年约1亿人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享受到国家资助,1.59亿名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免除学杂费并获得免费教科书。

  就业、教育、社保、医疗、住房、生态环境等方面政策保障不断健全。2019—2023年,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从每人每年520元提高到640元,每年增加30元,各级财政累计拨付补助资金约3万亿元;今年财政补助标准还将再提高30元。2019—2023年,全国教育支出增长18.5%,社保和就业支出增长35.8%,卫生健康支出增长34.4%。2024年,教育、社保和就业预算安排都将超过4万亿元。  

  商务部部长王文涛

  记者

  商务部对于扩大消费以及激发有潜能的消费,还将采取哪些措施?

  消费去年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了82.5%,去年我国消费市场应该说总体稳步恢复,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了47.1万亿元,同比增长7.2%。今年春节,全国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8.5%,示范步行街的客流量、营业额同比增长32.9%和36.1%。

  今年促消费有两项重点工作,一是推动汽车、家电、家装厨卫等消费品以旧换新,一个是扩大服务消费。

  消费品以旧换新方面,我国的汽车、家电、家装市场综合体量大,相当一部分产品使用年限较长,能耗排放较高,有的因为长期使用,还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潜在更新需求进入了集中释放期。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既是增强当前经济增长动力、巩固回升向好势头的有力举措,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长远之策。以旧换新是建立在消费者自愿基础之上,总体思路是:坚持市场为主,通过政策支持和引导,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形成“去旧更容易、换新更愿意”的有效机制。

  扩大服务消费方面,近几年,我国的服务消费快速发展,2013年到2023年,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占比从39.7%提升到45.2%,提高了5.5个百分点。未来一段时期,服务消费的空间和潜力还很巨大。

  记者

  请问您对今年的外贸形势怎么看?稳外贸还有哪些政策?

  培育外贸新动能,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重点从四个方面发力:

  一是拓展中间品贸易。我们将与有意愿的全球贸易伙伴,深化产供链合作,构建打造包容、有韧性、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链供应链。

  二是促进跨境电商出口。我们将完善通关、税收、外汇等政策,加快构建适应跨境电商发展的供应链和生态圈。

  三是提高贸易数字化水平。我们将以粤港澳大湾区全球贸易数字化领航区、上海自贸试验区、外贸转型升级基地为载体,提升贸易数字化水平。加快国际贸易单据数字化,在多双边领域凝聚合作共识,探索合作路径。

  四是推进贸易绿色发展。这是未来的一个趋势,我们将支持高质量、高技术、高附加值的绿色低碳产品贸易。建设贸易绿色发展公共服务平台,帮助外贸企业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提升外贸产业链供应链绿色发展水平。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

  记者

  今年以来,降准力度和贷款利率下行幅度都超过市场预期。下阶段,货币政策还将如何支持经济回升向好?

  中国的货币政策工具箱依然丰富,货币政策仍有足够空间。我们在货币政策的调控中,将更加注重平衡好短期与长期、稳增长与防风险、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关系,强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着力提振信心、稳定预期、稳定物价,为经济运行发展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去年人民银行两次调低存款准备金率,每次是0.25个百分点;今年2月5日我们又降低了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0.5个百分点就是一次性释放长期限流动性1万亿元。目前,整个中国银行业的存款准备金率平均是7%,后续仍然有降准空间。

  2023年两次降息,降低存量按揭贷款利率,引导主要银行下调存款利率,今年2月份又引导5年期以上贷款市场报价利率降低0.25个百分点。5年期以上的贷款报价利率是个人按揭和中长期投资的贷款定价基准,这些将有力促进降低社会融资成本,支持投资和消费。

  将设立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继续实施支持碳减排再贷款,发挥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激励带动作用,引导金融机构科学评估风险,约束对产能过剩行业的融资供给,更有针对性地满足合理消费融资需求。盘活存量金融资源,着力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

  记者

  关于着力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人民银行是怎么考虑的?

  做好科技金融等“五篇大文章”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也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

  下一步,在宏观层面,要加强顶层设计和系统筹划。比如,科技金融方面,科技型企业一般会经历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不同的阶段,企业成长周期的不同阶段,对金融需求有不同的特点。在科技型企业成长的早期,更多需要风险投资、创新创业投资基金的介入,目前还是一个薄弱环节。

  人民银行将加强与科技、环保等行业管理部门的协同合作,进一步增强金融支持力度、可持续性和专业化水平。今年1月,将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从2%降到1.75%,这是人民银行提供给金融机构的利率水平。

  还将适当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的规模,继续实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将相关激励政策覆盖的普惠小微贷款标准由单户授信不超过1000万元扩大到了不超过2000万元。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吴清

  记者

  最近关于资本市场基本功能的讨论很多,对做好资本市场监管工作有何考虑?

  在公平交易、合理定价、充分竞争的条件下高效配置资源,促进高质量发展,资本市场才有持久的生命力。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是证监会最重要的中心任务,这也是资本市场监管工作政治性、人民性的直接体现。

  监管者要特别关注公平问题,要把公开、公平、公正作为最重要的市场原则。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是证监会工作的最重要的核心任务,可以说没有之一。

  从监管方面来说,下一步重点是突出两个字,一个是强,一个是严。关于严,就是严监严管,就是依法从严监管市场,依纪从严管理队伍。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实现监管全覆盖,强化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我们要认真对标对表,针对股票市场、债券市场、期货和衍生品市场等各领域、各主体、各环节,全面检视并加快补齐监管存在的短板弱项。

  我们将瞪大眼睛,对问题机构、问题企业强化早期纠正,对各类风险及早处置,对各种违法违规行为露头就打,对重点领域的重大违法行为要重点严打,特别是一些触碰底线的,比如造假欺诈、操纵市场、内幕交易等违法行为,都要严厉打击。

  记者

  如何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让投资者获得更好的回报?

  企业IPO上市绝不能以“圈钱”为目的,更不允许造假、欺诈上市。审核注册各个环节都要依法依规,严之又严,督促发行人真实准确完整披露信息,要全力把造假者挡在资本市场门外。加强上市后监管。目前突出抓三件事:一是防假打假。证监会目前正在与有关部门一起共同构建综合惩防体系,强化穿透式监管,严肃整治、严厉打击财务造假和侵占上市公司利益的违法违规行为。

  二是规范减持,对一些通过“技术性”离婚、融券卖出、转融通等绕道违规减持的,要进一步堵塞制度漏洞。对于大股东、实控人等违规减持的,要依法严厉打击。

  三是推动分红。对多年不分红,或者分红比例偏低的公司,我们还将区分不同情况采取硬措施,包括限制控股股东减持、实施ST风险警示,等等。还将推动有条件的公司一年多次分红,特别是鼓励春节前分红,让大家欢欢喜喜过年。

  整合:易福红 来源:新华社 央视 中国网等

本文标签: 财政  均等化  郑栅洁  城镇化  落户限制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