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约记者 甄 翔
欧洲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日前接连宣布裁员。据英国《金融时报》19日报道,继德国博世、采埃孚之后,法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佛瑞亚宣布将在今后5年裁员1万人,裁员比例超过其员工总数的1/10。
今年1月,媒体披露了德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裁员计划。其中,博世软件和电子部门计划在2026年年底前裁员约1200人,以应对高通胀以及原材料和能源价格上涨带来的冲击。采埃孚则宣布,“在最糟糕情况下”,公司可能需要裁员1.2万人,目前该公司全球员工总数约为16.5万人。今年1月,约3000名采埃孚员工在公司总部腓特烈港举行抗议活动,反对公司的裁员计划。
此外,德国舍弗勒和马牌集团近期也不断发出可能裁员的警告。数据显示,2019-2022年,员工超过20人的德国一级汽车供应商数量从接近700家降至615家左右,同期该领域失业人数超过3万。
有分析认为,汽车产业电动化转型对传统车企和供应链造成巨大冲击。电动汽车零部件研发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与此同时一些欧洲企业还要保持在传统燃油车领域的领先地位,这就意味着要在两套技术平台上进行双重投入。然而,在欧洲,由于电动汽车普及速度缓慢,汽车整体销量仍处于历史低位。此外,传统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利润率也在不断下降,企业难以实现营收和利润增长。为降低成本,在研发投入无法降低的情况下,许多企业只能选择裁员。
《金融时报》还称,在汽车电动化转型的大潮下,来自中国的竞争者不容忽视。近期宣布裁员的佛瑞亚就声称,公司采取节支措施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为了应对“来自亚洲的竞争对手”。欧洲汽车业看到,中国企业正在向欧洲推出价格更低的电动汽车,比亚迪等中国公司也计划在欧洲设厂。如中国车企在欧洲设厂投产,这些中资车企可能会寻求中国供应商合作,推动中国汽车供应链进入欧洲市场。
得益于中国和美国电动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数量有所增加。咨询公司思略特的报告显示,德国供应商仍占据全球市场份额的25%,但自2019年以来,这一数字下降了3个百分点。而丢失的市场份额大多被来自亚洲的竞争对手占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