诞生不过十余年的主动ETF,如今正逐步在市场上崭露头角。
国海证券分析师李杨认为,当前国内ETF规模仍在高速扩张,但股票型,尤其是行业主题类ETF当前规模增速不断放缓,产品明显转向宽基化,以指数增强为代表的主动ETF可在宽基指数的基础上增强收益,未来发展空间可观。
美国ETF市场概况
主动ETF诞生于2006年的美国,彼时美国ETF规模开始进入高速扩张阶段,市场主流的ETF产品类型已较为完善,市场开始寻求产品的差异化发展。
分析师指出,从2023年产品收益风险表现来看,主动ETF的收益分布更加集中,波动水平明显低于被动ETF产品。
主动ETF产品1年期波动率平均为18.69%,被动ETF产品同期平均波动率为24.38%。无论是1年期、3年期还是5年期的平均收益和夏普比率,主动ETF的表现均优于被动ETF,表现出更强的获取收益能力。
从基金资产类型侧重来看,规模存量上股债类占比基本一致,股票类新发节奏加快:
增量方面,整体主动ETF的新发速度从2016年开始明显加快,2023年占比提升明显。新发主动ETF的资产类型相对更加侧重股票类,截至2023年10月31日,股票类主动ETF新发数量为93,同期债券类新发数量为52。
同时,分析师还观察到,美国主动ETF集中度较为集中,尤其是前两名JP Morgan和Dimentinal主动ETF管理规模均在700亿美元以上,市占率在20%以上。
不过,自2010年以来,美国主动ETF管理人集中度稳定下滑,当前TOP10机构集中度维持在80%以上。
总体来看,得益于产品管理的逐步放开,主动ETF从上市流程、持仓披露和创新品类等方面获取了不同的驱动力,产品规模在2016年后开始快速提升。
国内主动ETF现状
对比国内来看,中国市场的主动ETF产品开发较晚,仅有股票指数增强产品,主要跟踪中证500、沪深300等指数。
国内目前的主动ETF仅有股票指数增强策略ETF类型,出现时间较晚,第一只产品为国泰沪深300增强策略ETF(561300),该产品也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唯一一只超10亿元的指增ETF(11.42亿元,截至2023/12/31)。
从管理人格局来看,当前共17家机构参与到指增ETF市场中,其中国泰基金管理规模合计14.68亿元,市占率达22%。
从产品跟踪标的来看,指增ETF标的指数集中在中证500和沪深300中,宽基指数占主要。
分析师还强调,两大市场主动ETF的运作机制有所不同。
中国要求主动ETF持仓明确披露,每日盘前需要在基金官网和上交所披露申购赎回清单(PCF)。同时设置了净值实时跟踪,每15秒更新一次了ETF参考单位基金净值(IOPV),以便于投资者估计ETF交易价格是否偏离了内在价值。
相比之下,在2019年的Rule 6c-11中,美国SEC进一步降低了ETF的准入门槛,并且设置了新的信息披露规则,允许ETF通过“自定义篮子”的方式披露持仓信息,主动ETF可实现T+1披露。
分析师认为,主动ETF本身是在基准指数的基础上设计差异化策略,寻求超越指数的收益,但若基金持仓完全面向市场公开,则容易出现投资抢跑、策略被复制的问题。
从基金规模来看,中国主动ETF产品整体规模处于下滑阶段,但宽基ETF规模不断扩张,而指增产品走势相反。
同步对比指增ETF、场外指增基金和宽基ETF产品的规模,整体指增产品规模有所下滑,宽基ETF规模上行,相反的规模走势在大盘指数产品上表现得最为明显。
以沪深300和中证1000指数为例,跟踪沪深300指数的宽基ETF2023年以来规模明显提升,但指增相关产品规模整体小幅下降;以中证1000为代表的中小盘指数产品,2023年内规模出现下滑。
不过,如果从收益来看,规模缩水的中小盘指增ETF的收益表现相对优势明显,2023年指增ETF日度胜率均在50%以上
与规模变动趋势相反,指增ETF在收益表现相对场外指增基金表现出了明显的优势,尤其是在中证500和中证1000等中小盘指数中。2023年中证1000相关指增ETF平均超额收益达6.4%,同期同指数场外指增基金平均超额收益为4.24%。
与此同时,指增ETF的收益集中度相对更高,在中小市值类型指数上的收益表现均高于场外指增基金和宽基ETF产品。
计算2023年指增ETF的日度胜率与日度平均超额收益,指增ETF的胜率均在50%以上,体现了主动管理策略产生超额收益的能力;日度平均超额方面,中小盘指增ETF产生超额收益的能力相对更强。
对于指增ETF收益表现与规模扩张趋势不一致的状况,分析师认为,这主要是由于当前投资者交易需求居多,与指增ETF产品投资特征不匹配所致。
我们认为,指增ETF相对较好的业绩与不及预期的规模扩张间,反映出了这类产品与场内投资者当前的需求特征的差异。中国ETF产品结构固化 主动ETF成新蓝海
由于当前投资者交易需求居多,指数增强策略的收益兑现相对长期,因此良好的业绩并不能对产品规模形成明显驱动;此外指增ETF起步时间较短,当前规模和流动性均较小,偏好短线的投资者更倾向于传统宽基ETF。
分析师认为,参考海外市场,目前中国ETF基金产品已经临近结构固化阶段,尽管国内ETF规模仍在扩张,但股票型,尤其是行业主题类ETF当前规模增速不断放缓,产品明显转向宽基化。主动ETF有望迎来快速增长期,以指数增强为代表的主动ETF是蓝海领域:
当前国内ETF规模仍在高速扩张,但股票型,尤其是行业主题类ETF当前规模增速不断放缓,产品明显转向宽基化,以指数增强为代表的主动ETF可在宽基指数的基础上增强收益,未来发展空间可观。
分析师相信,指数化浪潮持续下,ETF产品将迎来差异化发展:
当前主动权益基金规模走平,指数增强基金的规模则持续上行,其背后的逻辑是市场进入存量博弈时代,产品需求开始转型。
主动ETF产品当前规模较小,但实际相比宽基ETF和场外指增基金具有明显的长期超额收益优势,有利于机构形成差异化布局。
本文主要观点来自国海证券李杨(S0350522070001)撰写的研究报告,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