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凯风
机场争夺战,越来越白热化。
目前,我国共有境内运输机场250多座,覆盖了所有省会城市,以及除苏州、东莞之外的所有万亿城市,大量地级市跻身其中。
近年来,一众城市正在拼命建机场,超大特大城市更在谋建“双机场”,部分省份更以“市市有机场”为目标,机场战争一触即发。
在这场争夺战中,谁走在前列?谁拿下了最强的流量入口?
01
全国20大机场,又变了。
作为全球化时代的超级流量入口,有无机场、机场多少、吞吐量几何,一直都是决定城市综合交通能级的重要指标。
前几年,由于疫情等超预期因素带来的冲击,全国机场格局迎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今,疫情已经远去,交通恢复常态化,谁拿下了机场第一城之位?
这是全国TOP20机场的分布: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250多座运输机场中,旅客吞吐量超过千万人次的不到40个,而超过2000万人次的仅有20多个。
以单机场来看,广州白云机场超过上海浦东机场、北京国际机场、香港国际机场,蝉联全国第一大机场之位。
不难看出,十强机场主要分布于四大城市群,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和成渝,这也是我国综合立体交通枢纽的四极。
在二线城市机场争夺中,昆明长水机场力压一众强省会,跻身前十,而武汉天河机场、郑州新郑机场则落到了15名开外,合肥新桥机场、南昌江北机场、福州长乐机场更是落到了30名之外。
广州为何能夺下第一?
究其原因,国内航空市场恢复速度远远快于国际,而京沪港三大机场都是国际航线的集聚地,广州则是国内国际并重,能拿下第一并非偶然。
根据国家民航局发布的数据,2023年国内航线客运规模相比2019年增长1.5%,但国际航线客运量却只有2019年的37.5%。
这也意味着,以国内航线为主的机场,在过去一年的客流争夺战中稳居前列。
可以看到,杭州萧山机场、乌鲁木齐地窝堡机场、三亚凤凰机场、哈尔滨太平机场、兰州中川机场等地的客流量已经超过2019年同期。
不仅如此,成都天府+双流两大机场合计客流量首次突破7000万人次,远超2019年同期,成为客流争夺战的最大赢家。
02
谁是航空吞吐量最强的城市?
“双机场”,正在成为超大特大城市的标配,也改变了各大城市机场吞吐量的格局。
这是十大城市航空客流量的分布:
可以看到,上海、北京稳居全国前二,而成都超过了广州,首次跻身民航客流量第三城之位。
这正是“双机场”带来的助力。
根据凯风《中国城市大变局》一书分析,我国共有20多个地市拥有两个或以上机场,但多数位于西部,地广人稀然机场出行有了性价比,但由于人口有限,机场能级普遍较低。
四川的阿坝州拥有阿坝宏源、九寨黄龙机场2座机场,云南的普洱市也有思茅机场、澜沧机场2座机场,而新疆的巴州更坐拥库尔勒机场、若羌楼兰机场、且末玉都机场等3座机场。
严格来看,真正意义上的双机场,一般都要求在4E、4F级,且作为枢纽机场而存在,航空旅客吞吐量至少要达到千万级以上,作为城市综合性国际交通枢纽的一部分而存在。
以此来看,严格意义上的“双机场”城市只有三个:上海、北京、成都。
2023年,成都天府+双流机场旅客吞吐量合计突破7000万人次,成为继北京、上海、香港、广州之后的又一个“航空7000万俱乐部”成员。
由于香港、广州尚未恢复到历史巅峰,被成都赶超,民航第三城之位由此易主。
不过,随着国际航班持续恢复,再加上机场扩容建设、双机场规划正在持续推进,未来第三城之位仍有再次易主的可能性。
广州正是两手都要抓的代表,机场扩建和双机场建设都在路上。
目前,广州白云机场三期扩建工程,T3航站楼项目主体结构主楼区域全面封顶,预计2025年开通,届时年旅客吞吐能力达到1.2亿人次。
同时,“双机场”争夺战仍未到终局。日前,作为广州第二机场的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开启招标,规划航空客流吞吐量达到3000万人次。
届时,作为华南最大的流量之城,广州大概率“得三望二”,向着航空第二城晋级。
03
为何成都、重庆、昆明机场实力如此强劲,而武汉、郑州、合肥却相当拉胯?
武汉、郑州都是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一个是九省通衢,一个是九州腹地,均为米字型高铁枢纽的领跑者,也是大国立体交通难以绕开的存在。
然而,在机场旅客吞吐量上,武汉天河机场、郑州新郑机场双双跌出十名之外,不仅被同在中部的长沙赶超,而且远远不及昆明等普通地市。
原因不难理解,民航与高铁之间存在直接竞争关系。
800公里范围之内,高铁的通达性优于机场;600公里之内,高铁有着碾压性优势;1200公里之上,民航优势凸显。
地处中部枢纽,武汉、郑州与全国主要城市的距离都在1000公里左右,高铁3小时可抵达的城市分别多达49个、56个,霸榜全国前二,而到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的高铁通达时间仅为3-5小时。
显然,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地缘优势,带动四通八达、纵横交错的高铁网络的形成,对民航形成了显著的分流效应,航空旅客吞吐量自然不及一些普通区域中心城市。
与之对比,成都、重庆、昆明地处大西南腹地,与东部和中部主要城市的距离都在1000公里以上,高铁通达性显然不及航空。
更关键的是,成渝兼具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门户枢纽的双重身份,且是我国四大交通极轴中的一轴,其辐射范围遍及整个西部地区。
昆明,虽然不是国家中心城市,却是20个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之一,辐射范围或许不及成渝,但在与东南亚和南亚的连通性方面,却有着难以替代的优势。
目前,昆明长水国际机场通航城市190多个,南亚东南亚通航点接近50个,基本实现南亚东南亚首都和重点旅游城市全覆盖。
不只如此,在我国的陆路跨境大通道中,昆明更有着关键的一席之地。
日前发布的中越联合声明提出,双方将推动中越跨境标准轨铁路联通,研究推进越南老街-河内-海防标准轨铁路建设,适时开展同登-河内、芒街-下龙-海防标准轨铁路研究。
这正是大名鼎鼎的泛亚铁路东线,为中越之间的通道,以昆明、南宁为起点,直抵越南首都河内和第二大城市海防,这在《
突然转向!“泛亚铁路”呼之欲出》一文有详细论述。
而泛亚铁路,分别东、中、西三线,三线共同的交汇点是昆明。可见,昆明既是泛亚铁路共同的起点,也是我国面向东南亚最大的门户枢纽所在。
04
谁是下一个双机场城市?
据不完全统计,广州、重庆、南京、济南、青岛、郑州、昆明等10多个城市提出建设“双机场”的设想,而上海更是开启了第三机场的建设之路。
目前,进展最快的当属上海、广州和重庆。
上海是我国第一个拥有双机场的城市,目前又规划了第三机场,最终选址在一江之隔的江苏省南通市,堪称长三角一体化的写照。
与上海类似,广州第二机场,也未放在广州市区之内,而是选在了都市圈范围内的佛山高明区,以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作为命名。
重庆是我国地域最大的直辖市,双机场乃至未来的三机场都会落在市域之内。去年3月,璧山正兴场址作为重庆市新机场的推荐场址获批,“十四五”期间有望开工。
与之对比,更多城市的“双机场”仍旧停留在规划之中,是否需要开建、能否最终开建,仍旧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
一个基本前提是,是否要建第二机场,不能凭空而来,客流量始终是第一考量因素。
事实上,除了上海、广州等城市既有机场空间趋于饱和之外,有了建设第二机场乃至第三机场的现实迫切性,大多数城市都没有再建新机场的必要性。
比如青岛胶东国际机场,还是一个新机场,刚在2021年从流亭机场转场而来,机场远期规划目标为年旅客吞吐量5500万人次,目前还不到一半,空间仍旧巨大。
再比如昆明长水国际机场,扩建之后可以支持1.2亿人次的吞吐量,目前只有4000多万人次的吞吐量,空间远未饱和。
所以,从当下来看,绝大多数城市,都没有建设第二机场的必要。
毕竟,最强地级市,连第一机场都还遥遥无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