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拿“央妈放水”吓唬人

时事新闻2024-01-06 00:09:58无忧百科

少拿“央妈放水”吓唬人

看见央妈大放水,又有人出来吓唬人了。

央行日前披露,2023年12月国开行,口行、农发行净新增抵押补充贷款(PSL)3500亿元,期末抵押补充贷款余额为32522亿元。

这意味着PSL时隔一年重启,此前PSL净新增要追溯到2022年11月。

历史对比看,单月3500亿元的净新增额处于历史第二高的水平,仅次于2022年11月。


很多人看到PSL重启,就刻木求剑地认为,房价要涨了。

逻辑是,2015年启动PSL的时候,房价就涨峰了。

2015年房价飙升,主要就是棚改货币化,且资金通过PSL来实现。

也就是说,国开行等政策性银行出钱,把钱发给拆迁的居民,造成买房需求飙升,才能实现涨价去库存。

这有两个条件:棚改货币化+PSL。

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1、比如,2022年、2023年,从郑州开始,昆明、无锡、南京等全国各大城市纷纷启动棚改货币化。

当时很多人就喊,大杀器来了,房价要涨了。

然而,房价并没有涨,为什么?因为缺PSL。

这些城市的棚改货币化,钱谁出?各城市自己筹钱,或者向当地银行借钱。

以当时的情况,地方哪有钱啊,也筹不到钱,能筹到钱,城投债也不会违约了。

没钱,你搞棚改货币化,想以此拉动房价,必定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2015年开始的棚改货币化是什么情况?当时是政策出钱,无穷无尽,因此搞出了违反经济学常识的涨价去库存现象。

2、再看2022年8月份启动PSL。

2022年8月份,PSL就重新启动了,当时也有很多人说房价要启动。

很明显,房价没有启动。

确实,这次是政策性银行出钱,钱确实也到位了,但是这钱的目的并不是拉房价,而是用于保交楼和搞基建。

钱都花在楼市供给端了,需求端并没有受益,房价自然起不来。

现在,这次又重启PSL,一些房产中介又激动了,刻舟求剑,大喊房价要涨。

3、这次PSL,钱流向哪里?“三大工程”。

即保障性住房、城中村改造和“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很明显,这次的钱也是流向房地产的供给端,增加的是供给,而当下地产的问题是,没有需求。

楼市没有接盘侠了,你盖再多房子,哪怕是保障房,房价也上不去,甚至还可能会下跌。

因此,这次PSL也不会拉动房价上涨。

很多地产“内行”对这个逻辑可能有所疑问,他们认为地产是供给创造需求,推出了产品才会有需求,才会拉动价格。

我只想说,这些是过去的情况,是需求未被挖掘出来的畸形市场的特殊现象。但是现在情况完全变了。

参考指标是,过去,只要楼市成交量放大,那么房价都会上涨,成交量越大,房价涨幅越大。

现在,楼市成交量也大了,但是房价并没有上涨,反而在下跌。

看2023年二手房成交量,很多城市成交量都大幅上涨,涨幅甚至高达50%、80%,甚至196%,但是房价并没有涨,反而在下跌。


总之,PSL并不会拉动房价,对地产影响并不大,大家千万别被房产中介或房产大V给忽悠了。

另外,大家也要重新认识央妈放水,别看到这个词,就逻辑线性外推。

担心通胀要来了,担心房价要涨了,担心股市踩空了……

这也是以前的逻辑,现在不能用了。

从去年开始,央行释放了多少流动性,降息降了多少次,你担心的这些情况发生了吗?没有。

现在的情况是,流动性陷阱,货币不是空转,而是不转。

大家看下面两张图:

1、M1/M2比值一直下降,从2000年的40%下降至2023年的23.5%。

2、M1、M2剪刀差又开始持续性走高,M1增速持续低于M2增速。



这什么意思呢?

M1是活钱,是个人可以随时用于消费的钱, 也是企业用于短期经营和投资的流动资金。

活钱比例越大,增速越快,说明经济越有活力。

而M1始终低迷意味着,无论央行怎么放水,资金没有变成活钱。

它们有可能变成了银行理财,变成了地方债券,在政府债务平台与银行系统之间空转,无法形成投资与消费。

我们再看M2的结构。

如果资金空转,那么表现就是非银存款大增。

因为大家定义的资金空转,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最终结果都体现为,非银存款大增。

1、企业拿到贷款资金,间接用于购买资管产品,企业的这笔存款(计入M1)就会变成资管产品在银行的存款,计入非银存款。

2、资管产品开始将资金用于投资,如果在二级市场投资,比如从另一投资者手中将证券买过来,钱就去了对手方那里,一般也在非银存款。

3、如果企业拿贷款资金间接炒股,也是同理。企业存款会变成保证金存款,这个也计入非银存款。

但是,这几年的非银存款,一直保持在10%左右,非常稳定,并没有发现空转大增。


从M1、M2剪刀差扩大,以及M2结构非银存款没有变化,我们得出什么结论?

最近几年M2与M1的偏差,主因不是“空转”,而是“不转”:个人拿到钱,不再消费,也不再投资。

这就是流动性陷阱。

一句话,现在的宏观环境,只有财政政策有效果,重点看的是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只是为财政政策提供资金。

单纯的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不大,相当于牛不喝水强按头。

当然,货币政策会影响市场情绪,不过也仅此而已。

因此,很多人看到央妈大放水,看见PSL,就吓唬人说,房价要涨、通胀要涨、股市要涨等等,这些观点都是错误的,属于刻舟求剑。

欢迎加个人微信cjshicha(财经时差)交流,点击下面关注我们备用号。

本文标签: 房价  楼市  央妈  存款  央行  贷款  棚改  房地产市场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