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上季度交付量创纪录,但仍首次被比亚迪超越”

时事新闻2024-01-03 11:08:51无忧百科

“特斯拉上季度交付量创纪录,但仍首次被比亚迪超越”

【文/观察者网 熊超然】过去的2023年,全球电动汽车市场竞争尤为激烈,在这场竞赛中,中国车企脱颖而出,引人瞩目。

据路透社、《日经亚洲》当地时间1月2日报道,美国电动汽车制造商特斯拉在去年第四季度交付了创纪录的电动汽车(近50万辆),超出了市场预期,并实现了一整年的目标。然而,该季度全球最大电动汽车制造商的地位,却归属于中国车企比亚迪(超52万辆),这也是比亚迪的季度销量首次超过特斯拉。

路透社等西方媒体虽想特别强调,特斯拉在纯电动汽车领域仍领先于比亚迪,但其中像《华尔街日报》也坦言,比亚迪这一中国竞争对手的全球市场地位上升,还是给特斯拉带来了新的压力,更让中国在全球电动汽车市场上的实力开始显现。法新社则预测,在中国政府大力提振当地市场的背景下,比亚迪应该会继续保持领先地位。


资料图:比亚迪汽车 图自IC Photo

据报道,特斯拉在去年10月至12月期间交付了494989辆电动汽车,这一数据低于比亚迪交付的526409辆,这表明购车者在高利率经济环境之下,更愿意寻找性价比出色的车型。

《日经亚洲》将2023年形容为是电动汽车的一个“大年”。虽然特斯拉在年终销售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基本得到了回报,帮助其在一整年里交付了180万辆电动汽车,但没有达到首席执行官马斯克雄心勃勃定下的200万辆的内部目标。

不过,路透社认为,特斯拉的全年总销量仍领先于比亚迪,这主要体现在纯电动汽车领域。比亚迪去年总共交付各类汽车302万辆汽车,较2022年增长62%,电动汽车销量增长73%至157万辆,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销量增长52%至143万辆。

此外,作为西方媒体的路透社,在报道比亚迪夺得去年最后一个季度全球销冠成绩时,竟还在标题中使用了“偷走”(steal)一词。报道文章中,还援引美国理财机构Hargreaves Lansdown资金与市场主管苏珊娜·斯特里特(Susannah Streeter)的话称,是降价提高了比亚迪的交付量。

她声称:“这场竞争将损害两家公司的利润率,但比亚迪显然认为,为了增加市场份额和认知度,付出这样的代价是值得的。”

但事实上,特斯拉方面也加大了折扣力度,并提供了一些激励措施,比如:若客户在去年12月底之前接受交付,就可享受6个月的免费快速充电。2024年,紧凑车型Model 3的一些型号将失去美国联邦税收抵免,特斯拉的激励措施被认为是要赶在此之前提振销量。


资料图:上海浦东特斯拉超级工厂,特斯拉MODEL3生产线。图自IC Photo

去年12月27日,彭博社就曾发文称,2023年第四季度,比亚迪的电动汽车销量有望成为全球第一,“这将成为电动汽车市场的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转折点,也将进一步证实中国在全球汽车产业日益增强的影响力。”文章援引投资机构的预测称,虽然特斯拉在收入、利润和市值等指标上仍领先比亚迪,但这些差距将在明年大幅缩小。

文章称,比亚迪是罕见的自主生产电池的汽车制造商,这是其独一无二的优势。除此之外,比亚迪也在努力补上汽车外观设计的“短板”。2016年,德国人沃尔夫冈·艾格受邀出任比亚迪全球设计总监,他曾担任奥迪等汽车品牌设计负责人。

彭博社认为,如今,这家由王传福经营的汽车制造商已经准备好成为全球电动汽车的新老大。文章援引比亚迪今年4月在爱尔兰推广ATTO 3时的宣传语“来认识下你从未听说过的最大汽车品牌”,称这个口号可能很快就得换了,因为比亚迪有望成为纯电动汽车市场新的全球领导者。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作为目前全球最大和增速最快的汽车市场,中国在颠覆全球汽车业的新能源转型中持续领先,但中国电动车企业的竞争也日趋白热化,“内卷”带来的淘汰潮引发讨论。1月2日,香港《南华早报》就援引汽车供应链投资管理人的话发文称,2024年是一个“分水岭”,内地电动车造车市场将面临大洗牌。


2023年12月28日,小米汽车技术发布会召开,小米汽车旗下首款量产车——小米SU7正式发布。图自IC Photo

文章结合市场数据和车企动态分析称,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速放缓、竞争加剧和激烈的“价格战”将给200多家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带来巨大压力,一些业绩不佳的车企可能在今年出局。

与此同时,《纽约时报》则关注到,比亚迪等中国车企正加快布局海外。去年12月22日,比亚迪宣布将在匈牙利赛格德市建设一个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基地,该基地将分阶段建设。这将是中国车企在欧洲建设的首个生产基地。

在欧洲建厂除了可以使比亚迪避免欧盟的“原产地规则”关税,同时还能避开法国最近刚制定的倾向性政策。2023年9月底,法国政府推出电动汽车补贴新规,12月又进一步出台符合补贴标准的车型名单,一些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车型被排除在外。中方对此表示严重关切,认为相关措施对欧盟域外生产的电动汽车构成歧视,损害了包括法国消费者在内的各方利益。

惠誉评级指出,随着欧盟反补贴调查持续发酵,海外政策风险上升对部分中资车企影响较大,汽车及产业链企业出海建厂步伐将进一步加快。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