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英国本地人不读研?

时事新闻2024-01-02 20:31:16无忧百科

为什么英国本地人不读研?

留学到英国会发现,很多本地人不读研,基本读到本科就差不多了,有很多本科都懒得读,直接打低端工去了。能读研的是少数人群,基本偏精英群体,然后研究生还是主要读2年的研究型的,而不是国际学生喜欢读的一年taught类型的。

为什么英国本地人不愿意读研了?今天我们聊下这个话题。

一、经济问题

不得不说,中国留学生相对是幸福的,18岁以后,学费还是家里承担的,家里会有4-6个钱包给你托底到留学甚至结婚的婚房,有的甚至小孩的补助还要继续补贴。虽然压力也大,后面要背负的东西也多,但经济方面的照顾一般都是到位的。大多学生没有边学习边打工的窘境。



但人家英国本土学生不一样,大多都穷哈哈的,读个本科虽然有本土学生学费减免,但没有人支付其费用,需要学生自己无息贷款,工作之后再支付。这类学生一般本科就欠学校不少费用了,在读个硕士真没必要,一般都会选择直接毕业找工作,然后还清贷款。

然后在自己条件还不错的时候,继续再选择那种online课程或part-time课程进修。有的也会辞掉工作继续刷硕博,简单来说,不是经济好的家庭,基本都是能先就业则就业。精英家庭,英国那边也是帮付学费的,所以问题不大,可以继续读博。不过这种人少。

普通的英国本土人,其实大多都是享乐主义,基本没什么储蓄,你晚发一周薪水都有人活不了那种。很多都超前消费的,你让他们支付孩子学费,没这个说法的。都得靠自己,当然,孩子后面也自己带。比较注重自我,没国内那么多付出精神。在国内,做个负责的男人,是最累的。人家本土结婚后依旧AA,好点条件的会照顾下基础生活费,其他还是AA。



二、就业市场不一样

在英国本土,本科毕业就足够了,又不是继续在高校待,要你读到博士,正常本科就可以有不错的就业出路。而且市场相对开放,人口少,毕竟就6700万人口。都有对应的就业机会。反而学历不用刷那么高,去做一些技能工作收入还会更高。

这种eu和咱国内行情不一样,国内是要卷学历,毕竟没有人口红利优势。国内靠学历来筛选资源,好的学历其实就是明码标价的,二本什么价位,211什么价位,985什么价位。其实对应的学校已经不是简单的学术场所,而是资源的再分配。

好的福利待遇,优势,进修空间都是给这批通过筛选出来的学生。留学也是换个赛道达到这个优势而已。



所以,国内招人单位也一样,你想有个体面的,优雅的,高收入的,活少的,清闲的,钱多的职业,你就得先把学历刷到位。集中精力先把学校牌子,最高学历给弄出来。

所以国内的学生都是前期读书很猛,要么本硕连着来,要么本硕博都直接读完。然后就业机会找好了。后面就不读书了,不像英国人,他们可能35岁以后,才继续读硕士,40岁后再读博士的也都有,他们是根据需求再决定要不要后面再继续读,而国内学生只是为了寻找更多分配资源的机会才要一口气把书读完。

三、教育体系不一样

英国人的教育体系是精英教育,是培养人才,国内的教育体系其实是筛选人才,不侧重培养人才。



就比如数学这种东西,都说国内学生数学很厉害,确实厉害,但是数学的顶级人才很少。这是因为,国内很多学生读数学其实不是因为喜欢,而是因为好就业,毕竟数学好的,后面去券商投行,弄私募这类,来钱都快。而且去做一些数据分析,数据架构这类的基本都是这类学生。

国内学生相对来说选专业注重的是结果,比如我去LSE的应数,能给我带来什么好的结果。但英国人不太一样,他们就是因为兴趣爱好和喜欢,喜欢去研究这个东西,所以继续读下去。他们相对更注重研究的过程,推导的过程。所以他们能弄出很多创造性的东西。而我们国内的学生聪明归聪明,只能复制出最终的结果比较多。

这也是为啥AI类的东西,我们始终搞不过老美这些群体的原因。我们只要事后去抄答案就好。



这种教育体系的不一样,会让学生分流,有兴趣的学生会继续读下去,而有兴趣的学生基本会拿到奖学金的支持。然后顺利完成学业。没兴趣的,一般被提前分流到基层行业轮转了。

总了个结:这两种体系,你更倾向于那种?是更愿意家里托底,你一口气把学上完,然后就业,婚姻,然后开始重新背负枷锁。还是像人家英国或澳洲人一样。义务免费教育到GCSE的16岁后,后面就靠自己。也只要对自己负责即可。

或者有更优解,好处都让你一个人占了,享受国内的托底教育,再回到英国的环境留下来。和当地人成为伴侣,没有彩礼,女方出婚礼费用,双方共同承担亲友团费用。然后婚后AA,男方负担下平常的基础生活开支。然后有假期就去浪,加班不可能加班,假期无限强化自己的兴趣爱好。想继续读书继续读,想找个兴趣爱好,继续培养。追寻自己的生活意义?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