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无锡银行(600908.SH)公告称,该行收到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无锡监管分局相关批复,核准长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长城人寿”)股东资格,同意长城人寿自批复之日起六个月内增持无锡银行股票。
截至2023年9月30日,长城人寿持有无锡银行股份比例为4.54%,接近5%。结合此次长城人寿在无锡银行的股东资格获批来看,市场认为,长城人寿此后或将继续增持,举牌无锡银行。这也意味着,自从8年前人保财险举牌华夏银行后,新一例险资举牌A股银行案例将诞生。
值得注意的是,在刚刚过去的2023年,险资举牌呈现回暖趋势。从投资标的上看,险资举牌也出现新特点,地产等往常重仓方向“失宠”,银行、基建、信息等资本市场热门赛道成为险资举牌新风向。
拉长时间线来看,2023年险资在A股权益市场布局仍处低位,但对上市公司调研的步调渐频。有机构人士指出,在政策利好等多重因素加持下,未来险资在权益市场布局也将持续加码。
长城人寿已多次增持
事实上,在过去一年,长城人寿多次增持无锡银行,并一举逼近5%举牌线。
根据无锡银行公告,2022年12月20日,长城人寿持有无锡银行的股份比例为1.51%。此后长城人寿持股比例逐渐上升,2022年年报显示,截至2022年底,长城人寿持有无锡银行4803.66万股股份,占无锡银行股本比例2.58%。而在2023年中报中,长城人寿持有该行的股份数量上升至9764.63万股,占无锡银行股本比例为4.54%。此后,在三季报中,长城人寿仍持有无锡银行4.54%的股份未变。
而随着近期无锡银行公告称,长城人寿的股东资格获批且将在未来6个月内持续增持,业内对于长城人寿即将举牌无锡银行的猜测逐渐升温。
有业内人士分析,根据《商业银行股权管理暂行办法》第四条规定,投资人及其关联方、一致行动人单独或合计拟首次持有或累计增持商业银行资本总额或股份总额百分之五以上的,应当事先报银监会或其派出机构核准。因此,长城人寿股东资格获批是继续增持的先期步骤,此后举牌应是必然动作。
“上一例险资举牌A股银行是8年前人保财险举牌华夏银行。当前,银行板块的估值水平、波动率与股息率十分契合险资长期资金的要求。”东莞证券分析师卢立亭指出,险企有望通过增持银行股票获得相对稳定的投资回报。展望后续,压制银行板块估值的因素有望逐步消融。中央政治局会议释放强烈的稳增长信号,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扩大国内需求,消费复苏利于筑牢经济企稳回升基础,银行业景气度有望回升。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长城人寿动作频频,一方面,在二级市场大手笔买入A股上市公司股份。除多次增持无锡银行外,2023年6月2日,长城人寿曾以二级市场买入的方式增持中原高速(600020.SH)股票并达到举牌线,长城人寿对中原高速的持股比例由4.64%增至5%。随后,长城人寿于6月3日至11月7日增持中原高速1%股份,后又于11月16日至12月7日增持中原高速股份,使持股比例达到7%。12月8日~12月18日,长城人寿再次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增持中原高速股份2247.39万股,持股比例上升至8%。
另一方面,长城人寿也通过增加注册资本“补血”。2023年12月15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北京监管局批复同意长城人寿的注册资本55.32亿元增加至62.19亿元,分别由北京华融综合投资有限公司、中国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基金二期股份有限公司等3家公司认缴新增注册资本。
险资举牌有新变化
事实上,长城人寿在权益市场频频出手仅是一个缩影。2023年,险资在权益市场举牌出现新的变化,一方面,在经历长达两年的举牌冰封期后,险资在举牌数量上出现回暖。另一方面,与此前热衷购买港股,青睐地产板块不同,2023年险资的投资对象更加多元,买买买“购物车”里纳入环保、基建、信息等与国家战略相匹配的行业标的。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网站信息显示,2023年,包括长城人寿、中国太保、中国人寿等5家险资举牌,合计举牌次数约为8次。
具体来看,险资举牌大多集中在年初、年尾,举牌方式各有不同。2023年1月,中国人寿参与A股上市公司万达信息(300168.SZ)定向增发,持股占比上升至20.32%;同月,阳光人寿认购首程控股(00697.HK)配股2.53亿股,截至2023年1月底,阳光人寿与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首程控股港股股票4.56亿股,占该上市公司总股本的6.05%;2023年2月,太平人寿买入光大环境(00257.HK)690万股,截至2月28日,太平人寿及其关联方持有光大环境H股3.07亿股,占该上市公司H股股本比例5.00%。2023年10月,阳光人寿认购天图投资IPO股份,认购股数为1205万股,占该上市公司H股流通股的6.95%。险资举牌方式多样,包括定向增发、二级市场买入、IPO认购等,且上述险资举牌全部为主动举牌,积极性有显著提高。
对比来看,2021年~2022年,险资举牌仅有7起,其中还有两起为被动举牌,分别为前海人寿被动举牌宝新置地和泰康人寿被动举牌京新药业。
从投资标的看,险资权益市场“购物车”也已大不相同。与2020年险资举牌潮中热衷抄底港股地产企业不同,近期的险资更倾向于买入资本市场热门标的。根据公开信息,在2023年9起险资举牌中,投资的标的分别为首程控股、光大环境、浙江交科、万达信息、中原高速、天图投资,主要涉基建、环保、信息等行业。
拉长时间线看,2023年,保险资金在A股的调研逐渐活跃。根据choice数据,2023年保险公司调研A股上市公司的次数为6849次,涉及的上市公司约2000余家。其中,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太平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长江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人寿养老保险有限公司、中邮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年内参与调研的A股上市公司数量均超400家。
从保险资金调研对象来看,制造业企业是险资调研的重点。根据choice数据,2023年获得30次以上保险机构调研的有6家,分别是汇川技术(300124.SZ)、安井食品(603345.SZ)、立讯精密(002475.SZ)、天孚通信(300394.SZ)等。
险资或将进一步加仓权益市场
作为资本市场最大的机构投资者之一,当前,险资在权益市场的投资呈现一定回暖迹象,但仍处低位。根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数据,截至2023年11月,险资配置股票与证券投资基金的余额约为3.37万亿元,占险资运用总额的12.3%,这一比例低于2020年末的13.8%和2019年末的13.2%。
华福证券据2023年中报数据统计,险资持股市值总规模1.8万亿元,相比2022年下降402亿元,占A股流通市值比为2.5%,相比2022年下降0.2个百分点。
展望后市,不少机构认为,险资在2024年或将进一步加仓权益市场。
年末,险资入市利好政策不断。2023年8月,证监会召开机构投资者座谈会,指出险资和银行理财资金应加快发展权益投资;9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下发《关于优化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标准的通知》,通过调低部分风险因子等措施,鼓励保险公司将资金更多地用于长期投资;10月,财政部发布《关于引导保险资金长期稳健投资 加强国有商业保险公司长周期考核的通知》,将国有商业保险公司经营效益类绩效评价指标“净资产收益率”由当年度考核调整为“3年周期+当年度”相结合的考核方式。
已有机构提前储备弹药。2023年11月29日,新华保险与中国人寿发布公告,拟分别出资250亿元共同发起设立私募基金公司,新华资产与国寿资产分别出资500万元共同发起设立基金管理人公司,担任上述私募基金公司的管理人。
华创证券研究所金融组首席分析师徐康认为,险资作为重要的长线资金,在适当的时点积极进行权益配置,有助于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
“权益类资产及另类投资是险资增厚投资收益的主要工具。”国信证券非银行业首席分析师孔祥指出,在IFRS9和IFRS17实施的背景下,险资应合理运用OCI(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账户和TPL(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账户以获取超额收益,同时结合FOF与另类资产挖掘捕捉长期价值投资机遇。此外,险资应积极探索资产证券化、夹层投资、Pre-IPO、Pre-REITS、并购等投资方向,开发优质定制型ABS产品,弥补非标资产供给问题。积极拓展另类投资范围,构建与险资风险偏好相匹配的资产配置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