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注册制下,2023年280单IPO折戟。IPO阶段性收紧背景下,“吃穿住行”企业集中撤单、“清仓式”分红遭诟病等成为2023年IPO市场的重要关注点。
据第一财经统计,在全面注册制下,2023年A股市场共有271单IPO终止审核,其中上交所终止92单,深交所终止140单,北交所终止39单。另外,上交所有4家企业终止注册,深交所有5家企业终止注册。
其中,2023年最后一周(12月25日~12月31日),A股市场呈现IPO“集中撤单”小高潮,沪深交易所共有21家拟IPO企业因撤单而终止审核,北交所1家拟公开发行企业则因未在规定时限内回复交易所审核问询,而被终止审核。
根据现场检查和审核情况,监管也对一些存在违规行为的拟IPO企业予以监管警示、纪律处分等,相关企业最后被终止审核。
集中在下半年
拆解撤单情况来看,上交所主板终止36单,科创板终止56单;深交所主板终止37单,创业板终止103单。这些公司中,IPO撤否前三名的行业分布为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48单)、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22单)、医药制造(19单)。
从终止审核的时间来看,主要集中于2023年下半年,271单终止审核的IPO中,有162单是在2023年下半年终止审核的,占比约60%。
就在2023年7月份之时,有传言称,沪深板块涉及“吃穿住”的在审拟IPO企业基本会被劝退,未申报的不受理,除非规模较大的标杆龙头企业。此外,科创板第五套标准收紧。
2023年8月20日,证监会回应称,“没有二级市场的稳健运行,一级市场融资功能就难以有效发挥。我们始终坚持科学合理保持IPO、再融资常态化,同时充分考虑二级市场承受能力,加强一、二级市场的逆周期调节,更好地促进一二级市场协调平衡发展。”
8月27日,证监会明确定调,“根据近期市场情况,阶段性收紧IPO节奏,促进投融资两端的动态平衡。”
具体看2023年下半年IPO终止审核情况,7月份~12月份,终止审核数量分别为23单、22单、31单、11单、27单、48单,平均值为27。也就是说,终止数量最大的是12月份,其次为9月份。
上半年终止审核的平均数为18单,其中,3月份终止审核的数量最多,为36家,终止审核数量为例全年第二;其次则是6月份,终止了25单。全年终止数量最少的则是5月份,仅6单。
除了终止审核的公司外,还有不予注册和终止注册的情况。根据交易所数据统计,2023年上交所有4家企业终止注册,深交所有5家企业终止注册。
从保荐机构看,根据Wind数据,2023年IPO撤否数量前五的券商分别为中信证券(30家次)、民生证券(22家次)、国泰君安(21家次)、海通证券(20家次)、中信建投(19家次)。
40家“吃穿住行”企业终止审核
在2023年的撤否企业中,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较多“吃穿住行”行业公司的IPO申请终止审核,且在下半年集中撤单。
2023年7月底,市场有传闻称,沪深板块涉及“吃穿住”的在审拟IPO企业基本会被劝退,未申报的不受理,除非规模较大的标杆龙头企业。有IPO律师告诉第一财经,“确实感觉‘吃穿住’行业以后IPO走不通了。”
据第一财经记者不完全统计,沪深北交易所终止审核了40家“吃穿住行”企业的IPO或公开发行申请,在去年前5个月仅终止3家之后,6月底开始不断有企业的IPO申请终止审核。
其中,9月份和11月份终止审核的家数最多,均为10家;其次则为12月份,终止审核6家;6月、7月、8月、10月终止审核的家数分别为4家、3家、3家、1家。
针对在审企业的撤回情况,2023年9月15日,证监会称,“近期撤回的企业,主要存在控制权稳定性不足、业绩下滑等影响企业持续经营能力的问题。”
“对于媒体报道中涉及的产能过剩、周期性强及天花板低的行业企业,审核实践中,证监会、交易所充分关注行业发展趋势以及发行人自身情况,根据产业政策、发行条件、板块定位严格审核把关。”证监会同时称。
具体看被终止审核的“吃穿住行”企业,其中“吃方面”,餐饮业有老娘舅餐饮股份有限公司、安徽老乡鸡餐饮股份有限公司;农副食品加工业有大洋世家(浙江)股份公司、龙江元盛和牛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德州扒鸡股份有限公司、鲜美来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等;食品制造业有想念食品股份有限公司、青岛沃隆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四川白家阿宽食品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等。
“穿”方面,有来自纺织服装行业有深圳市玮言服饰股份有限公司、北江智联纺织股份有限公司、浙江中鼎纺织股份有限公司等。
“住”方面,房地产业有明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木材加工行业有书香门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千年舟新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家具制造业有科凡家居股份有限公司、玛格家居股份有限公司、广州诗尼曼家居股份有限公司等;酒店行业有广西东呈酒店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另外,也有旅游公司的IPO申请被终止审核,包括湖北省鄂旅投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市青城山都江堰旅游股份有限公司。
先巨额分红后募资补流被诟病
在IPO申报前“清仓式”分红,之后拟募资补流偿债,这样的做法在IPO企业中并不鲜见,也引发市场广泛关注和争议。
掀起市场舆论高潮的要数福华化学。该公司在上市前巨额分红,并想通过上市融资的方式补充流动资金并偿还银行贷款,此举引得市场一片哗然。
根据招股书,在2021年、2022年两个会计年度,福华化学分别向股东分配现金股利7亿元和26亿元,尤其对比2022年公司全年的27.66亿净利润,近乎满额分红。而此次拟IPO,该公司计划募资60亿元,其中27.51亿元拟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及偿还银行贷款。
针对市场的关注情况,2023年10月19日深交所回应称,福华化学于今年6月申报在深交所主板发行上市,该所于7月发出第一轮审核问询函,其中已就公司大额分红的合理性、控股股东将分红所得用于归还所欠公司款项、拟将相当比例募集资金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及偿还银行贷款等事项,进行了重点审核问询,要求发行人予以充分说明,要求保荐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审慎核查并发表明确意见。
之后福华化学主动撤回IPO材料,于11月1日宣告IPO终止审核。
与此类似的还有明喆集团、和特能源、南高峰等。其中,喆集团2020年~2022年净利润总计6.36亿元,但同期分红却达到8.44亿元,分红金额是同期净利润的1.3倍,市场有声音将其称之为“清仓式分红、掏空式分红”。分红之后,明喆集团转而拟向资本市场募资资金14.0997亿元,其中,1.97亿元拟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南高峰也是上市前“清仓式分红”被诟病。该公司控股股东、实控人分红逾5亿元,主要流向包括购买金融资产、归还借款本息、对外拆出资金、向关联企业拆出资金和股权投资、股份回购等。
在高额分红后,南高峰拟募集的14.17亿资金中,有3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由此也引发市场高度关注。
多家拟IPO企业违规被监管处分
根据现场检查和审核情况,监管也对一些存在违规行为的拟IPO企业予以监管警示、纪律处分等。
北京清大科越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清大科越”)被抽中现场检查后,发行人、保荐代表人、会计师事务所收到监管警示函。
12月4日,上交所向清大科越发布监管工作函称,清大科越在申报前未对财务内控问题进行充分整改与披露,报告期后及申报后仍存在较多未整改、未披露的内控不规范事项,且内审负责人统一负责不规范事项操作,反映出发行人会计基础较为薄弱、内部控制存在缺陷;同时,清大科越申报文件部分事项披露不充分,部分事项会计处理不准确, 部分事项未按照公司相关规定履行审议程序,未能保证发行上市申请文件和信息披露的真实、准确、完整。
再如,2023年3月4日,福贝宠物平移申请至上交所获受理。但是福贝宠物在审核问询回复中陈 述的对赌自始无效协议签订时间与事实不符。
根据上交所出发布的决定书,经专项核查发现,对赌自始无效协议约定“本协议自各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相关投资机构签署并交回协议文本的时间,均晚于2021年12月31日,且发行人无法提供签订协议时间在2021年12月31日前的客观证据。福贝宠物与相关投资机构签订对赌自始无效协议的实际时间应在2021年12月31日之后,审核问询回复内容与事实情况不符。
对此,上交所上市审核中心对福贝宠物及时任董事会秘书兼副总经理程业予以监管警示。
华耀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及相关责任人则因未在招股说明书中披露实际控制人作为一方当事人的重 大诉讼,未在招股说明书中充分披露对投资者作出价值判断和投资决策具有重要影响的事项,出现重大负面舆情后未及时主动向交易所报告,而被深交所给予公开谴责的处分。
2023年存在类似情况的还有上海聚威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集创北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被出具监管警示函;谷麦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陕西嘉禾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被给予通报批评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