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幕”与“新生”:中国华融拟更名为中信金融资产,有何深意?

时事新闻2023-11-15 22:07:08无忧百科

“落幕”与“新生”:中国华融拟更名为中信金融资产,有何深意?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杨希 北京报道

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华融)迎来又一里程碑事件。

11月15日晚,中国华融先后发布《自愿性公告 关于出售牌照类附属公司股权的进展》、《建议变更公司名称及建议修订公司章程》、《委任董事会专门委员会委员及聘任副总裁》三则公告。

其中《建议变更公司名称及建议修订公司章程》称,根据公司整体战略规划及定位,为进一步提升品牌影响力,拟变更公司中英文名称全称、简称和司徽(统称“建议变更公司名称”)。

具体来看,中国华融的公司名称全称拟变更为“中国中信金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信金融资产”。分支机构名称中的“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部分相应变更为“中国中信金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变更后的公司名称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部门最终核准为准。中国华融股份代号保持不变。


保留“中国”,增加“金融”

中国华融在公告中表示,有关建议变更公司名称的议案已经董事会审议通过。建议变更公司名称须待以下条件达成后,方可作实:一是公司股东于股东大会上以特别决议案的形式审议批准建议变更公司名称;二是公司就建议变更公司名称取得或完成中国相关监管机构的任何必要批准或备案。

“本次建议变更公司名称不涉及变更本公司主营业务,不会对本公司的生产经营产生不利影响。建议变更公司名称将不会影响本公司股东的任何权利。”中国华融在公告中表示。

对此,有市场分析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此次名称变更对中国华融而言有四方面意义。一是体现了中信集团对公司全方位的大力支持;二是体现了公司加入中信以来加快转型发展呈现的新气象、新面貌;三是树立全新的企业形象,进一步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

第四是体现了公司不良资产行业地位与金融牌照优势。保留“中国”,体现仍是不良资产行业的“国家队”、“主力军”;增加“金融”,突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牌照的稀缺性和含金量。这体现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所强调的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体系稳定的功能定位,彰显企业价值。此外,本次变更不会对中国华融的生产经营产生不利影响,也不会影响公司股东的任何权利。”该分析人士表示。

加大力度转让剩余牌照类附属公司

根据此次公布的《委任董事会专门委员会委员及聘任副总裁》公告,中国华融董事会宣布,经董事会会议审议通过,徐炯炜获聘任为公司副总裁,其任期自金融监管总局核准相关任职资格之日起,至董事会另聘或解聘时止。

公开信息显示,徐炯炜今年48岁,1997年7月毕业于复旦大学会计学专业,获得经济学学士学位。徐炯炜1997年7月在华夏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投资银行部参加工作;2005年12月到中信建投証券股份有限公司投资银行部工作,2005年12月至2019年2月先后任投资银行部高级业务董事、高级经理、总经理助理、业务总监、业务执行总经理、董事总经理,2019年2月任投资银行业务管理委员会投行TMT行业组负责人、董事总经理;徐先生2019年10月起任中信建投投资有限公司(“中信建投投资”)董事长,2020年3月至2023年10月期间兼任中信建投投资党支部书记,2020年12月至2022年6月期间兼任中信建投投资总经理。

另外,在前述《自愿性公告》中,中国华融披露了有关出售牌照类附属公司股权的具体进展。

中国华融表示,2021年以来,根据监管“回归本源,聚焦主业”的要求,公司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分别实施了8家牌照类附属公司股权转让项目。截至目前,中国华融已完成华融中关村不良资产交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华融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华融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华融湘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华融国际信托有限责任公司等5家牌照类附属公司的股权出售,合并报表实现收益约人民币35亿元(母公司层面实现收益约人民币92亿元),有效补充了公司资本及流动性,支持了主业的转型发展,维护了经营及价值稳定。

“自2022年以来,本公司在中国中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领导下,立足功能定位,围绕‘一年走上正轨、三年质效显著提升、五年成为行业标杆’发展战略,深化改革,加快化险转型,加强业务协同,提升经营质效,全面形成整体向好的发展势头。在中信集团的支持下,本公司将加快落实监管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逐步退出非主业的要求,按照本公司董事会决议和本公司既定战略,加大力度推进剩余牌照类附属公司转让工作,加快业务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中国华融在公告中进一步表示。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