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杨坪深圳报道
10月31日,以“创新驱动破浪行”为主题的第三批深市上市公司集中路演活动在深圳、北京、上海线下同步召开。
参与本次路演的企业合计19家,吉林敖东(000623.SZ)、凯莱英(002821.SZ)、沃森生物(300142.SZ)、新产业(300832.SZ)、丽珠集团(000513.SZ)、长春高新(000661.SZ)、华兰生物(002007.SZ)等多家生物医药企业高管及核心成员出席。
刚刚过去的2023年前三季度,受行业调整、原材料价格变动等因素影响,医药生物板块内部业绩出现分化。
而整体来看,此次参与集中路演的企业均表现出较好的经营韧性,保持了盈利水平的稳定。会议现场,聚焦于上市公司的发展战略和未来规划,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行业趋势变化、核心竞争力、新品上市计划、战略布局和海外业务情况等颇为关注。
核心竞争优势引关注
从行业分布来看,参与此次路演活动的生物医药企业涵盖了化药、体外诊断、疫苗、CDMO(合同研发生产)和血液制品等多个细分领域。
这些行业大多具备较高的技术门槛,需保持较高的研发投入及产线储备。因此,会议现场,关于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在研产品布局等,是投资者最为关注的话题。
技术驱动型的医药外包一站式综合服务商凯莱英就被问及了公司“在小分子业务、新兴业务拓展上的优势”。
据凯莱英高级副总裁兼董事会秘书徐向科介绍,公司在小分子CDMO领域拥有二十年的服务经验与积淀,并依托所积累的发展优势拓展新兴业务领域,包括化学大分子、制剂业务、临床CRO服务、生物CDMO及合成生物技术。目前“公司各项业务保持稳健发展,小分子业务剔除特定大订单持续增长,战略新兴业务蓬勃发展,已进入良性循环。”
华兰生物董事会秘书谢军民也在现场介绍了公司核心子公司华兰基因当前的研发布局进展,其表示:“目前华兰基因共有9个产品获得临床试验批件,曲妥珠单抗、利妥昔单抗等6个单抗处于临床试验阶段,贝伐单抗已经于2023年7月取得药品注册上市许可受理通知书,预计2024年上半年能够批准上市。”
吉林敖东董事会秘书王振宇也介绍了公司在中药文化、药品质量、优质金融资产领域的三大优势,其指出,公司资产质量在同业中位列前茅,现有药品生产批准文号607个,其中中药生产批准文号309个,化学药品生产批准文号298个,包含45个独家品种、独家剂型产品。共有201个产品被列入国家医保目录,共有90个产品进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多年来,公司在“医药+金融+大健康”多轮驱动模式驱动下稳步发展,实施“大品种群、多品种群”的销售拉动政策,实现公司高质量发展。
此外,研发投入和科研水平,也是体现一家上市公司核心竞争优势的关键。
较典型如长春高新,公司今年前三季度研发费用11.67亿元,同比增长25%。
据长春高新董事会秘书张德申介绍,基于较高的研发投入,“目前核心子公司金赛药业已有包括亮丙瑞林、长效促卵泡素、金妥昔单抗、金纳单抗等在研产品的多个适应症在III期临床阶段,同时多项产品处于临床前、I期临床、II期临床阶段;长效生长激素美国临床方案目前已提交,公司与美国相关监管机构持续沟通中,积极推进临床审批等工作。中药方面,中药2.3类改良型新药银花泌炎灵片增加慢性前列腺炎适应症项目,现已完成Ⅲ期临床研究入组,正在进行数据整理统计相关工作。”
企业加快海外市场布局
除了核心竞争优势之外,上市公司最新的产品、产能布局,战略规划等亦是投资者关注的关键。
谈及华兰生物的未来规划,谢军民表示,公司将继续申请新建单采血浆站、加大对献浆员的宣传发动的力度以缓解原料血浆紧张局面,继续通过工艺优化、新产品开发、技术升级、产品结构调整提高血浆的综合利用率,实现血液制品稳定增长;做好新型疫苗的研发及现有疫苗的生产和国内外的销售工作;加快创新药和生物类似药物的研发进度,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使公司发展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集血液制品、疫苗、创新药和生物类似药物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大型生物制药企业。
徐向科也介绍了凯莱英多肽类业务的进展,其指出,从供给端看,全行业的产能需求非常大,具有商业机会,公司在完成好在手项目的同时,也正在积极拓展商业化项目。公司已服务了国内市场中处于临床进度领先的相关品种,部分项目已进入验证生产环节。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战略布局中的重要一环,医药产业的“出海”也会颇受关注,参与国际化竞争,在锻炼企业的同时,也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较典型的如新产业,得益于海外市场的较早布局,公司2023年第三季度在国内市场业务同比增速降低的情况下,公司海外市场2023年第三季度仍然保持了超30%以上的增速,带动公司整体业务收入保持了平稳快速增长。
据新产业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司业务所属体外诊断领域的细分领域-免疫诊断,目前全球体外诊断的大市场在海外尤其是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发达国家或地区。中国所占全球体外诊断市场的比重不足10%,就公司所在的化学发光免疫诊断领域来看,截止目前主要还是被全球四大家等海外巨头所垄断。
“因此,为推动公司业务发展,公司在2010年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推向市场以后,公司就确定了国内和海外同时来发力,两条腿走路,主要考虑的因素是公司产品在国内和海外面临的主要竞争对手是一样的,均为海外四大家等国际巨头,所以我们在2010年产品一上市就开始布局海外市场。近两年,为持续推动公司海外业务发展,我们借鉴印度子公司本土化经营积累的经验,已陆续完成设立了9家海外子公司(不含2家香港子公司),持续发力海外本地化经营,助力海外业务迈向新阶段。”前述新产业相关负责人补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