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人:未来机会在ADC、小核酸药物,基因编辑等创新技术

时事新闻2024-05-28 19:31:08无忧百科

投资人:未来机会在ADC、小核酸药物,基因编辑等创新技术

·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理事长毕井泉表示,十八大以来,中国生物医药实现了以仿制药为主向以创新药为主导、创仿结合的转变。有关部门正在积极研究和探索相关政策措施,从生物医药生命全周期的各个环节支持创新药发展。


论坛当日圆桌讨论。图片来源:杏泽资本

当下,中国生物医药仍处于资本寒冬之中,行业期盼曙光出现。2024年5月24日,在投资机构杏泽资本主办的2024中国生物医药创新论坛上,杏泽资本管理合伙人强静说:“困境之中,活下去才是硬道理。”

他认为,中国生物医药行业正在从Me-too的年代走向Me-better的年代。未来生物医药行业发展的趋势将是工程化改进,ADC(抗体药物偶联物),小核酸,PROTAC(蛋白靶向降解嵌合体)是颇具前景的药物。

过去几年,面对创新药品和技术的迅速发展,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出台了很多新政策。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理事长毕井泉表示,十八大以来,中国生物医药实现了以仿制药为主向以创新药为主导、创仿结合的转变。有关部门正在积极研究和探索相关政策措施,从生物医药生命全周期的各个环节支持创新药发展。

荣昌生物首席医学官、原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首席科学家何如意表示,监管和企业不是对立方,研发创新药,改善老百姓健康情况,双方目标一致,所以沟通交流一定要加强加快。可通过旋转门式的人才培养,促进监管和企业的共同提高。

创新药支付是另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北京大学全球健康发展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刘国恩认为,中国医保的首要目的是保基本、全覆盖,在全民医保可支付能力有限的情况下,未来新药市场可以从全民医保向非全民医保的商业市场扩展。

站在投资方的角度回顾过去的十年,强静总结的经验是:凡是以套利思维做投资的,基本上都失败了,“套利思维往往最吸引人。但一级市场没有套利时间空间,一旦投进去,没有三五年是无法退出的。”

强静认为,未来十年的投资应该根据产业的发展阶段长期布局,而不是迎合资本市场热点,“二级市场一个故事持续两天就结束了。一只伟大的股票,去除它过去十年最大的10个单日涨幅,其实业绩平平。这背后隐含的逻辑是什么?不要研究它的波动,而是要研究产业下一阶段的发展,然后安安静静地持股。这也是巴菲特的投资思路。”

强静判断,过去投到中国前三家PDL-1、BTK抑制剂的企业一定是盈利的,未来的机会在ADC、小核酸药物,PROTAC,TCE,以及基因治疗、基因编辑等创新技术。

展望未来十年,强静认为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将会面临三个争议。首先是资金规模属性之争。“市场化基金下滑70%-80%,国有资本在基金的到期日、基金招商,以及基金承担风险能力上存在很大差异性。”

第二个争议是“出海”。“毋庸置疑,大家都要‘出海’。但怎么‘出海’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出海’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是文化冲突。”强静说。

第三是投资人和企业家之争。强静介绍,之前中国的投后管理,基本就是不管理。不过,未来投资的趋势是深入企业管理,这要求投资人具备企业管理经验。“海外最好的投资人都是做过企业高管,甚至创业成功后转型做投资人的。未来,其中会存在投资人和企业家之争,这是不可避免的,只能去面对。”他说。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