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假被查!百亿国企,财务造假达42亿!

时事新闻2024-05-28 00:02:44无忧百科

造假被查!百亿国企,财务造假达42亿!



作者/星空下的锅包肉

编辑/菠菜的星空

排版/星空下的韭菜

5月21日,对普通人来说,是个多么甜蜜美好的日子。但对中泰化学(002092)来说(5月21日后,更名ST中泰),却是其悲伤的开始。

5月18日(周六休市),中泰发布公告:因公司财报存在虚假陈述和重大遗漏,公司收到新疆证监局《行政处罚通知书》,将于5月20日停牌1天。自5月21日起,公司股票将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

5月21日开盘,中泰连续两个交易日,一字跌停。一时间,百亿市值(截至5月22日收盘,总市值为115.26亿元)国企财务造假的消息,直接冲上股吧热搜。不知有多少人,实实在在被套牢。



来源:东方财富官网 ST中泰(截至2024年5月22日)

那么,中泰到底是怎么玩的呢?

一、左手倒右手,虚增收入

作为一家新疆的上市国企,中泰的身上有着一系列亮眼的标签。不仅是中国500强企业,更是西北最大的化工上市企业、国内两大氯碱化工巨头之一,且其PVC(聚氯乙烯,合成塑料)产能常年维持国内第一。

背景虽然雄厚,但面对疲软的宏观经济,中泰的业绩同样也是一年不如一年。历史数据显示:自2021年以来,中泰的营收以年均20%的速度,在加速下滑。



来源:同花顺iFinD—营业收入

面对市场的不景气,以及其控股股东新疆中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达的营收目标,中泰开始想起了花招。

根据《行政处罚决定书》:中泰通过将不具有控制权或实为代理人的业务,按照总额法核算,虚增收入成本高达42亿元



来源:公司公告(2024年5月18日)

什么意思呢?简单理解。

中泰找了A和B两家公司,看起来毫无关系,实则是一家人。中泰从A购货42亿元,然后42亿卖给B。经济实质来说,只是左手倒右手,和中泰没任何关系。但中泰分别确认了42亿的收入和成本。虽然利润上没有影响,但营收规模却实实在在的增加了。

根据公告:2022年虚增收入额占当年总收入的7.6%。若扣除虚增金额,2022年公司营收降幅将由15%上升为22%

二、关联方无偿占资,不予披露

除了虚增收入,中泰还存在关联方占款问题。

数据显示:2021年,中泰营收同比降低约27%。正常情况下,营收下滑,“应收账款”和“预付账款”等往来,也应相应下降。事实却是,不降反增。而且,2021年应收款项增长金额高达15亿元,实属反常。



来源:同花顺iFinD—资产负债表

果不其然,事出反常必有妖。

根据《行政处罚决定书》:2021和2022年间,中泰及其子公司以预付款、退货款和代收代付运费等名义,直接或间接地向其控股股东中泰集团及其关联方无偿输血,总发生额高达77.18亿。其中,2021年,发生额为21.5亿元;2022年,发生额为55.6亿元。



来源:公司公告(2024年5月18日)

暂不考虑合规,退一步讲,如果中泰自己的日子好过,接济一下也无妨。而事实是,中泰自己的日子,也是紧紧巴巴。

面对收入的下滑,2023年中泰已开始亏损。2024年一季度,中泰继续亏损2.47亿元。而且,中泰一直是杠杆经营,2023年底,中泰的资产负债率已近60%;速动比率就更低,只剩0.33。

自己都如履薄冰,还要无偿向关联方输血,关键还不向股东进行“坦白”披露,无论从哪个层面,都明显说不过去。

三、重大违法,终将被罚

无论是虚增收入还是非经营性占用资金,无论是从性质看,还是从金额看,都严重违规。

中泰和中泰的管理层,是不可置疑的第一责任人。

根据《行政处罚告知书》:分别对中泰化学,以及时任中泰化学董事、总经理的刘洪,时任财务总监的彭江玲,董事和总经理江军,监事张清华以及副总经理吕文涵和丁永众等进行罚款。



来源:公司公告(2024年5月18日)

除了中泰化学本身,中泰集团作为中泰化学的控股股东,组织、指使中泰化学资金的非经营性占用行为,不仅导致上市公司存在重大遗漏的信息披露违法行为,还损害了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根据《证券法》的相关规定,对中泰集团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500万元罚款;对时任中泰集团财务总监的龚春华,给予警告并处以200万元罚款。

可见,红线之下无一幸免,只是或早或晚。



来源:公司公告(2024年5月18日)

宏观经济低迷,是所有企业都面临的问题,但这却不应成为财务造假的借口。当下,企业要思考的是,如何在困境中寻找生存,而不是研究如何美化自己的报表。

注: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