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幼儿园被打,比教他还手更重要的是……

母婴育儿2023-09-23 06:08:28无忧百科

孩子在幼儿园被打,比教他还手更重要的是……


一起来看看这样的场景你是不是也经历过:

孩子吃完晚饭后,突然撅着嘴说:「妈妈,今天幼儿园 *** 抢了我的玩具,还打了我」。

孩子看起来有些沮丧,毕竟刚开始上幼儿园没多久,就遭遇了这样的事。

看着孩子失落的样子,我们开始反思:「是平时把孩子教得太友善了,才会被欺负嘛?」

接下来,我们可能会脱口而出这句话:「宝贝,下次有人打你,你就打回去!让他知道你不是好欺负的!」

可晚上躺在床上,心里又开始心里打鼓——这么教是不是不太合适?

相信很多家长,在孩子上了幼儿园后,都会为这个问题烦恼:孩子被打,要不要教他打回去?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如果我只是一个吹着空调喝着咖啡的看客,看到这里可能会觉得:不够理智,以暴制暴根本解决不了问题。

可是作为一个妈妈,也在幼儿园做院长十几年,我知道,这就是家长最真实的样子。

当爸当妈的,整天身处繁忙的生活中,应对来自老板、同事、老师和一家老小的各种问题,哪有时间每一个都深思熟虑给出完美答案?

当每一个问题都突如其来,每一个决策都要几乎在瞬间做出的时候,就没有绝对的对错了。

所以,我们今天虽然来讨论这个问题,并不是来评判对错的。

爸爸妈妈可能已经教孩子用各种方法面对过「被打」、「被咬」的问题了。无论你是怎么教的,支持还手还是不还手,和这篇文章中说的一样还是相反,其实都可以坦然接受,告诉自己:那就是在那个当下的我,能做到的最好。

看完文章,我可能会觉得以后能做得更好了,但不必否定以前的自己。

心态轻松后,下面重点来了。

为什么不鼓励教孩子打回去

当孩子在幼儿园发生冲突受伤,他遇到的不仅仅是被打或咬的行为,而是发生这个行为背后的一整个社交冲突事件和这件事带来的各种情绪。

教孩子打回去,并不能解决「事情」层面问题

打回去,它教不会孩子下次怎么处理好这个冲突。

比如抢玩具,孩子需要学的是下次再遇到「两个小朋友都想玩一个玩具」,还能怎么办?

比如男孩子之间推来推去地闹着玩儿,玩儿到后来越来越激烈,有人觉得被弄疼了不高兴,打起来了,孩子需要学的是「想要在游戏中及时叫停」,还能怎么办?

比如一个小朋友想跟另一个小朋友玩,另一个小朋友不想,打起来了,孩子需要学的是,遇到「想拒绝」和「被拒绝」这种事,还能怎么办?怎么用尊重别人的方式拒绝?怎么尊重别人的拒绝?

不知道「还能怎么办」的孩子越多,动手的可能性就越大,受伤的几率越大,班级整体的社交压力就越大。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教孩子打回去,解决不了「情绪层面」的问题

有的家长教孩子还手,是感觉出孩子有点儿心里不痛快、甚至自我怀疑,这是情绪方面需要处理的问题。

处理情绪的问题,不能靠改变事儿,也不能靠改变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只能靠改变孩子自己对这件事儿、对自己的看法。

也就是说,你感觉自己不好,不一定是你真的不好,可能只是你感觉不好而已。

如果孩子抢玩具没抢过、还被打了,觉得自己很逊,家长也顺着他这么觉得,加剧他的情绪,那孩子就真会觉得「我还不够好,我得打赢了他,至少打成平手,才不算是受害者」。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还手」不符合幼儿园孩子的发展特点

做到正当的「还手」,需要一个人能够在瞬间评估对方的意图、自己的情绪、周围环境的反应以及可能带来的后果。

要幼儿园的孩子做到这些,就好比要一个刚学会走路的孩子去跑赢马拉松比赛。

对于理解不了正当防卫的孩子,每一次「打回去」、「咬回去」在他看来就是盲目地激烈反击。

这会让孩子认为,只要我足够「强硬」或「激烈」,就可以获得想要的结果,变得更情绪化,更难被班级其他小朋友接纳。

所以,幼儿园的园长和老师们不鼓励还手,是在保护已经受伤的孩子免受二次伤害。

我们不用再自责「都怪我,平时把他教得太友善了」;冷静、友善的孩子在遇到「事」儿的时候,往往可以直接解决事儿,省去大人很多处理情绪的力气。

接下来,我们具体说说遇到孩子在幼儿园被打,怎么处理比较好。

我们需要把「情绪」和「事情」层面的问题,分开处理;先照顾情绪,再处理事情。

从情绪层面

帮孩子疏解被打后的负面情绪

孩子受到伤害时,他们很可能会感到害怕、羞愧、愤怒和沮丧;这些情绪需要一个出口,所以他来找倾诉。

当孩子说「妈妈,今天小强抢了我的玩具,还打我了」,其实他想告诉你:「妈妈,我现在感觉不太好」。

家长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帮助孩子理解和处理这些情绪,避免加剧情绪。

1.命名和确认:帮他识别和表达自己的感受

「我能感觉到你有点伤心,是吗?」

「小强打到你的时候,你很害怕吧,疼吗?」

2. 接受和允许:让孩子知道负面情绪和带来负面情绪的事情,都是正常的。

你可以帮助孩子「感觉好起来」,帮助孩子适应它,对于2-4岁的孩子,使用游戏化的语言更有效。

哎呦,我的小超人探险遇到了挑战啊?

你知道吗,真正的超人也会遇到困难,也不是不需要帮助,而是知道在什么时候该寻求帮助,什么时候勇敢站出来。

你能来找妈妈,也是很厉害的呢。因为这表明你能倾听自己的情感,也懂得如何照顾它,已经很棒啦,抱抱!

在那种情况下保持冷静,你也是很厉害的哦!

切忌:不要说「没什么可以伤心的」「这就不高兴啦?以后不高兴的事情还多着呢」。

这会加剧孩子的内在冲突。不接受情绪、不允许自己有情绪的孩子,是没办法承受情绪、表达情绪的。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从事情层面

教孩子学会处理

在幼儿里的社交冲突

处理事情,就是帮孩子看清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下次遇到怎么做就能避免冲突。

了解具体发生了什么事

很多孩子不会叙述事情经过,只说结果:他打我了,他推我了,他跟我道歉了,完了。

这对刚上幼儿园的孩子很正常,但是不了解全部经过,就没法看清问题出现在哪。

比如孩子说:「妈妈,今天小强抢了我的玩具,还打我了。」妈妈了解完发现,事情没那么简单:

小强先用乐高搭了一个楼,然后去玩别的了。

后来小明过来看到这个楼放在地上没人管,就玩了起来。小强玩着玩着又想起自己的楼,一回头看到小明拿着,就要从他手里拿走,两个人就发生了争执。

这看似是抢玩具,其实是一个关于规则的冲突。

所以要解决事情层面的问题,家长就要发挥自己的社交能力,和老师、对方家长沟通(如果对方配合),帮助孩子们看清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我们也可以再和老师详细沟通孩子最近的情况,看看孩子们为什么没有友好地交流?把这些情况告诉孩子,可以帮助他更好地理解造成冲突的复杂因素。

引导孩子思考这样的社交冲突怎么解决

▪️ 情景重现

用毛绒玩具把事情重「演」一次,看看小明和小强还能怎么处理。

比如,小明可以去问问老师该怎么分享,小强也可以告诉小明他还想再玩会儿。

▪️ 绘本阅读

还可以根据他们之间的冲突类型(如下),选绘本读给孩子听,帮他们找到更多的处理方式。

以下是幼儿园中常见的冲突类型:

冲突类型

绘本推荐

资源冲突

因资源有限产生,如争抢玩具、空间、排队次序、老师关注。

绘本:《南瓜汤》 、《对不起小一步》、 《这是我的》

感知冲突

由于不同的感知感知冲突:由于不同的感知产生误会,如生没有必要的气。

绘本:《不是这样是那样》

规则冲突

出现对规则或行为对错的不同认知,如玩具归属。

绘本:《汤姆挨罚》《图书馆的狮子》

关系冲突

涉及友情和归属感,如朋友的拒绝,小团体的拒绝。

绘本:《做朋友吧》 《你不能欺负我》 《我喜欢自己》《语言不是用来伤害的》

教孩子下次遇到「被打」该怎么办

逃跑告老师(go and tell),就是这两个方法,让孩子背熟。

有的家长说,不表态吗?不叫停吗?不拒绝吗?

不用,因为已经晚了。

人家都打你家孩子了,你还要让他站在那表态再挨一下吗?走为上策啊。

而且,一般刚开始肢体冲突的时候,孩子都是试探性的,不会受伤。所以,感到威胁时逃跑告老师,才是幼儿园孩子能做到的自我保护。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表态、叫停、拒绝是用来在没有上升到肢体冲突之前,解决「事」的。

比如一个孩子要伸手过来拿你家孩子的玩具,孩子要表态「这是我的,现在不能给你」,「我的,你找老师帮忙再找一个」。

当已经有了肢体冲突,就不要再去表态、叫停了。不应该让孩子觉得,当有人已经开始伤害我、威胁到我的安全了的时候,我还有义务去制止他,没制止就是我的软弱、我的问题。

「我没有同意,就是不同意」。

也要让孩子了解,别人选择说的话、做的事只与他自己的状态有关,与你无关。

他人伤你或不尊重你,可能只是因为他正在经历糟糕的一天,或者有痛苦不知道如何表达。

无论他如何不尊重你,只要你不接受,你就没有被不尊重。这样的认知会直接把孩子从「受害人」的身份中拉出来,不会轻易受到外界的伤害。

孩子上幼儿园,就是去到一个更真实的世界。

那里和家里不一样,没有老师时刻一对一的陪伴,会有冲突,也会受伤。

那里的快乐也不是不遇到冲突,不受伤,而是在和朋友遭遇冲突和受伤后,仍然找到属于自己的阳光和快乐。

本文专家

常润

合作专家

美国范德堡大学儿童发展硕士

邓欣楣

审核专家

华东师范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博士

深圳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

策划制作

策划:兰兰

监制:大力

题图来源:站酷海洛

本文标签: 绘本  玩具  快乐  小强  孩子上幼儿园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