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的温度,决定了婴儿的语言发展能力

母婴育儿2023-10-24 15:08:58无忧百科

家的温度,决定了婴儿的语言发展能力


从弗洛伊德时代开始,心理学家对婴儿的心智就有着无穷尽的问题。

直到克莱因与她的追随者们,通过大量的婴儿观察,才把人类的非言语沟通运作模式呈现给世人。

在临床上,当来访者来到你的咨询室,在象征层面上,ta就像是要被重新养育一次。只有当你了解人类心智发展,才能够理解当ta哪些部分出“问题”时,ta会以怎样的方式重新“启动”和生长。

普遍的婴儿观察对象一般为在0-1岁的新生儿,而这一次,我们观察的对象是一名17个月大的男宝小虎。虽然观察对象的年龄不在普遍的年龄设置之内,但小虎的内在世界和内在生命,也为我们提供了更精细的婴儿观察的视角和窗口。


家庭关系,

是如何影响婴儿语言发展的?

小虎的家庭是个比较大的家庭。

当观察员第一次到达婴儿家时,小虎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以及7岁的姐姐都走出来,到走廊上迎接她。

小虎穿着尿不湿,脸上带一点微笑,抬着大眼睛,好奇地看着观察员。这时,姐姐拿了一块鲜花饼递给观察员。紧接着,小虎马上就发出了类似“嗯——嗯——”的声音,待观察员把饼给了小虎,他马上就不闹了。

姐姐又把饼从他手里拿过来,递给观察员,小虎就又开始着急地“嗯——嗯——”,等观察员再次把饼递给他时,他才安静下来。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次的婴儿观察报告研读中,很多学员都注意到了小虎所在家庭的特殊氛围,以及小虎的语言使用频率。我们也可以在接下来的几个小片段中,去体会这一点。

观察员穿过走廊,进入客厅。客厅两边有两个相对的卧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爸爸和姐姐都在右边的卧室里补习,所以妈妈就把房门关上了。爷爷在左边的房间休息,房门是敞开的。妈妈坐在大门旁边的走廊上,拿着手机在处理工作,全程由奶奶跟着小虎,他在客厅和走廊之间,来回地骑平衡车。

偶尔的,他也会去靠近一下妈妈,滑着他小车。妈妈会用额头贴着他的额头,轻轻亲一下他,跟他说两句“哎呀你玩什么呢”、“你干什么呢”、“你乖不乖啊”类似这样的话,然后就又去忙工作了。

首先,我们可以从空间上看到,家庭成员的分布是比较分散的,氛围感觉是有点疏离的。爸爸和姐姐在房间补习,爷爷在另一个房间休息,妈妈在客厅外的走廊工作,各自做各自的事情,只有奶奶和小虎在客厅玩。小虎好像也只是在玩自己的,并没有跟大人互动。

再者,在整个观察的过程中,小虎都是很少开口说话的。他只是在不满意时,比如说他的饼被抢走的时候发声反抗。或者是在遇到困难、需要支持的时候发出声音,比如他滑着车进门困难的时候,“吭吭”发出声音,没有其他的表达,甚至完全没有要去寻求大人帮助的意图。

对于一个17个月的婴儿来说,小虎的语言发展似乎有一点偏晚,他几乎不称呼、喊叫爸爸妈妈。可能孩子在这个家庭中,并没有和人通过言语的方式链接、沟通的习惯。

这里触及的议题,其实是关于“使用词汇”这个发育过程,涉及到婴儿在关系中的情感动力的整合。一个婴儿是否开始讲话、使用语言,并不仅是一个单纯的语言机制,也会受到关系的影响。对一个婴儿而言,家庭关系就是最主要的关系,婴儿和妈妈爸爸之间的互动和链接,为婴儿语言的发展过程奠定了深远的基础。

另一方面,我们虽然注意到了小虎发声、讲话的情况非常少,但他也是有其他形式的表达的。这涉及到了我们在之前的婴儿观察课程中提到过的“语言期前的交流和互动”的重要性。对于一个婴儿来说,有限的与成年人之间的交互或体验,是会影响其心智的连续性,同时婴儿的连续性体验是非常有限的。


父母给予的≠婴儿获得的

在小虎和家庭成员的互动和链接可能并不那么紧密的过程中,也出现过一个令观察员和学员们都比较动容、且印象深刻的时刻。

小虎来到走廊,来到妈妈所坐位置对面的那扇窗户前,挨着窗户往外看。突然,小虎扭过头来“嘿嘿”地笑了,还抹了抹自己的脸。

妈妈说:“哦,是雨滴溅到他脸上,他觉得很好玩。”接着,小虎又凑到窗户旁边,再次被雨滴溅到,扭过来冲着坐在窗户旁边的妈妈笑,很开心。

这是一个完全不同于之前的温馨画面。坐在窗户对面的妈妈读懂了小虎的行为情绪,妈妈注意到了当时小虎被雨水打到脸上的体验,并且在那个瞬间和他同频了,能够去感受到他的体验。妈妈和孩子在这一刻默契地达到共感,他们双方都感受到了这种亲密感的存在。

在场的第三人,观察员当时的第一感觉就是:哦,妈妈好懂他。小虎只是把脸扭过来嘿嘿地笑了。那一刻观察员其实并不知道他在笑什么,但是妈妈好像懂了,是雨滴滴到脸上他觉得好玩,所以笑了,与此同时,妈妈给观察员解释了这个事。

但Graham Shulman老师在这里,还提出了一点遗憾之处:当时妈妈并没有直接地跟小虎交流,去回应小虎,而是用了一个非直接的方式,以向在场第三人解释的方式,来和小虎分享了这个瞬间。

最有趣的是,当小虎注意到他的妈妈在这个时候和他同频了,他就再次去尝试这样的行为,去带来更多类似的体验,并且将这样的经验和他的妈妈进行分享,体验他妈妈对这个瞬间的留意和理解。

这其实也是这样年龄段的孩子,在日常和爸爸妈妈的互动中间,常规需要的一个经典呈现,也是在整个观察中间一个涵容的瞬间,甚至是一个非常独特的瞬间。

妈妈能够去欣赏并且理解孩子的体验,而在婴儿的角度,婴儿享受这种被理解的经验,并且希望能够去延长、重现这样的体验。因此他会重复这样的行为,重复这样的经验,来获得相同的体验。

这既是一个常见的、经常的现象,也是一个非常有魅力的、魔法般的体验。这里呈现出来了妈妈和婴儿之间的相互性,婴儿喜欢被理解,喜欢被注意,这其实就是亲密关系的基础。虽然只是一个瞬间,但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瞬间,因为在这个瞬间里面发生的,是双方对于对方体验、对方经验的理解。

有些人可能会认为,一个互动中间父母所给出来的,看起来似乎并不多,那么,这个婴儿所得到的也不多。这个认识其实是错误的。

就拿前面妈妈读懂了小虎淋雨的例子来说,我们现在能够达成的共识是,至少在这个瞬间里,有一个共享的、互动的、亲密的体验。妈妈也好,婴儿也好,他们所给出的和得到的似乎基本相同。

但在常见的很多生活经验中,无论是父母,还是其他人对婴儿的回应,都可能非常有限,包括留意到一些婴儿体验的部分,但是婴儿从这些回应中所得到的,可能是很多的,是比客观看起来的内容要多的。

那么,一个婴儿能够从他所得到的东西中,获得什么呢?

小虎似乎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忙自己的事情,聚焦在自己的事情上,好像并不太留意或回应其他人。在某种程度上小虎封闭了,但并不是完全的,他只是收窄了,把自己的心智和关注都放在了当下,他在尝试去做这件事情。

为什么说他并没有完全的封闭?因为我们看到了他至少能够对和他人的同频产生反应。虽然他确实不得不去面对,在大部分时间里,得到的东西比较少,可能会带来很多的挫败和沮丧,甚至是不被理解。

我们也能在后面看到,他的这种沮丧,在某些时候似乎转化成了更为有攻击性和破坏性的行为。


婴儿的愤怒和攻击性的表达,

与成人有什么不一样?

最后我们来看一看,小虎在某些情况下,是怎么表达他的愤怒和攻击性的。

回到最开始的时候,小虎似乎对于观察员被给予了鲜花饼,表达出了情绪上的挫败、沮丧,或者不喜欢。虽然没有到可以被称之为“愤怒”的程度,但对于新来的这个人被给予了,或者拥有了一些东西,他其实是反对的。

另一个暗含攻击性的可能是,小虎对扔东西的热忱。

在观察前期,妈妈给他奶瓶的时候,小虎在喝了几口之后,就把奶瓶就扔到了地上。妈妈大声说“哎,不能这样”,小虎才把杯子捡起来了。

后来,小虎去房间找到一袋零食,奶奶帮他打开,他使劲地摇晃袋子,小饼干掉下来,他从地上捡起来放到嘴里吃。一会儿呢,又把这个小零食一整袋都扔到了地上。

扔”这样的行为,倒不是有很明显的攻击性,或者愤怒的品质在里边,可能还有一些其他的东西。但让Graham老师在意的,是这个情况发生的频率。

小虎还有一个更直接的攻击性表达,发生在小虎骑车的时候。小虎骑着他的小车滑到走廊,朝着站在前面的奶奶撞过去。妈妈大声呵斥了他,他调转车头,快速地回来又向着妈妈撞了上去,妈妈“哎呦”了一声,看了看自己的腿,小虎睁大眼睛看着,很安静。

在这个瞬间,是否在他的内在里有一个体验:虽然奶奶之前是在帮助他,是在支持他的,但是,是否在这个瞬间,他的奶奶变成了一个有侵入性的第三者,是否在他的幻想或者想象当中,在这个瞬间,奶奶所表征的是一个威胁,威胁到了他和妈妈之间这种亲密的链接。

而当妈妈叫他停止这样的行为时,他直接指向了妈妈。而这个妈妈,正是之前他有着亲密链接的对象。当他真的撞到了妈妈,伤到了妈妈的时候,他其实是比较空白和疏离的。

我们从这些片段中似乎能够看到,婴儿内心其实是存在一些强烈的愤怒和攻击性的,甚至是一些破坏性的冲动。而这些部分,他自己在处理和应对的时候其实是很困难的。

类似这样的情感处理的困难,在整个观察中间是反复呈现的。有时候浮于表面,有时候会藏在暗流之下。最后,当他和爸爸在姐姐的房间里时,这种情绪又再次出现了。

爸爸抱着小虎,把他放在了姐姐房间的椅子上。他似乎安静了片刻,但很快又闹起来。爸爸把他抱到桌子上,他抓了姐姐的书,嘴里“吭哧吭哧”的,整个脸在使劲。他拿出一本书狠狠地摔到床上,然后又拿出更多的书都摔在床上。

爸爸低头看了一会手机,说了句“你别撕啊”。小虎打开一本书的封皮看了看,然后就慢慢地把书皮撕了下来。爸爸抬头看见了很生气,呵斥了他一句,朝他屁股后面打了一下,把其他的书都放了回去。

小虎抓了两本书在手里,一边用嘴咬着书角,一边往外走,随后他咬了几下,把书扔在地上,又去抓自己放在鞋架上的鞋,也拿起来往嘴里放,用力地咬,扔了一只在地上,过了一会又扔了另一只进垃圾桶。

直到这个瞬间,小虎内心的痛苦一直在不断地升级。

最后,当他的爸爸抱着他时,他看向了观察员,发出了第一次主动的视线求助。

也许这个行为,和他当下的那种绝望程度是很有关系的。但是至少在那个瞬间,他仍然还有一个可能为自己提供帮助的人,即便这是一个陌生人。而这个情况,击穿了他原本抵抗寻求任何帮助的防御机制。

更多婴儿观察报告研读内容,敬请了解婴儿观察相关课程......

有弥联合心理2023下半年课程重磅上线

《深入成人的心智——婴儿观察(心理咨询师训练)体验课(第二期)》

!!!12正式开课!!!

需要报名的学员抓紧时间下方扫码

添加课程助理咨询报名详情

阅 读荐 ☆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