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阿勒泰》《新生》爆火,迷你剧迎来春天?

热门影视2024-05-24 19:01:17无忧百科

《我的阿勒泰》《新生》爆火,迷你剧迎来春天?

迷你剧似乎成了最近剧集市场的“新宠”。

优酷出品的悬疑剧集《新生》10集,单集时长60分钟;爱奇艺出品的《我的阿勒泰》只有8集,单集时长45分钟,去年同样由其出品的电视剧《平原上的摩西》只有6集,单集时长70分钟。



这些迷你剧与2020年集中爆发的12集,每集45分钟的“短剧”相比,显示出诸多不同。形式上更短、更紧凑,普遍在10集内讲完一个故事;类型上更多元,悬疑不再一家独大;风格上,介于电视剧与电影之间,更有“电影”质感。

迷你剧不是什么新鲜事,甚至已经成为欧美市场的主流产品。这与不同国家的制播模式、观众观看习惯及喜好等客观因素有着很大关系。


《我的阿勒泰》(图源:豆瓣)

尚属新生的国内迷你剧,虽然也面临着包括供给不足、品控难定以及排播松散,宣传失位等诸多问题,但不可否认的是,迷你剧的诞生也同时意味着,国内影视行业的上中下游的环境发生变化,开始围绕内容进行更精细化、工业化的生产供给。

迷你剧虽然样本还不算多,但仍然值得关注。因为每一种新形式的诞生,都意味着更多故事拥有了被讲述的可能。

到底什么是迷你剧

“迷你剧”最早流行于海外市场。通常形容总体量在150分钟至600分钟左右的剧集,集数最少3集,最多10集,单集片长可以打破每集45分钟的传统台播剧模式,最短20分钟,最长可以达到60分钟左右,接近一部电影,可以是单本剧、单元剧、系列剧、连续剧等多种形态。

早在1990年,BBC就推出电视剧版《纸牌屋》第一季,共4集,每集55分钟。2010年左右,英国的迷你剧迎来创作巅峰,包括《福尔摩斯》《唐顿庄园》《黑镜》在内的多部剧集上线;美国也在同时期也诞生了诸多经典迷你剧,比如《怪奇物语》《美国众神》《使女的故事》等。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迷你剧大多以季播的形式播出,且首季与终季跨度较长。《唐顿庄园》2010年播出第一季,此后固定每年更新一季,2015年迎来第六季最终季;少年冒险题材的《怪奇物语》2016年推出第一季,2025年将要推出第五季,演员们也从小朋友长成青少年。


《怪奇物语》第五季将在2025年推出(图源:豆瓣)

这与英美剧的制播方式以及观众观看习惯有关。英美剧集主要采用季播方式,并分为不同档期,比如美国9月是最热门月份,秋季档也会集中上线新剧,此外还有夏季档、新片档等,几乎全年不停。

日韩市场的迷你剧发展同样较为迅速,甚至开始成为常态。最近的一个代表性例子是2022年底播出的《黑暗荣耀》,共8集,每集50分钟,一共两季,但间隔不到三个月,最终拿下豆瓣9.0高分。


《黑暗荣耀》豆瓣评分

回到大陆市场,在迷你剧出现之前,讨论最多的是总集数12集,单集片长45分钟左右的“短剧”。这里所说的“短”,指的是打破了过去24集及以上,单集45分钟传统剧集创作模式的剧集。

这些短剧集中爆发于2020年。据不完全统计,这一年有包括《沉默的真相》《隐秘的角落》《唐人街探案》《十日游戏》《白色月光》《我是余欢水》在内的近10部短剧播出。从内容上来看,除了现实题材的《我是余欢水》,剩余所有短剧都是悬疑向或者带有悬疑元素。



这并非偶然,而是播出方式、观众观看习惯及平台策略变化在此前近十年导致的必然结果。

2013年,美剧《纸牌屋》上线的同时,自制网剧《万万没想到》打破了台播一家独大的局面,网播剧开始登上舞台;次年,《灵魂摆渡》打开悬疑网剧的大门。

2015年,12集的超级网剧《盗墓笔记》播出,当时已经打出“超级季播剧”的概念;再到2017年,12集的悬疑剧《无证之罪》播出,加上当年的《白夜追凶》,彻底将悬疑题材带火。

悬疑网剧的大火,直接影响了平台动作。2018年,爱奇艺推出“奇悬疑剧场”,也就是迷雾剧场的前身,按类型对剧集进行剧场化运营。铺垫许久后,《隐秘的角落》连带着迷雾剧场和12集短剧一同闯入大众视野时,才能一朝引爆。


《隐秘的角落》(图源:豆瓣)

走在电视剧与电影的中间地带

今年新出来的这几部“迷你剧”,明显和过去的短剧不一样。虽然样本还不够多,但最先出现的样本,总是能代表一种平台和制作公司“试水”的方向。

最大的区别是更具“电影”气质或调性,这也是迷你剧的产品性质所决定的。某种程度上看,迷你剧既兼具电视剧与电影的内容特点,同时又处于二者的中间地带。

叙事时长的直接缩短,导致迷你剧需要在更短的时间内,最大程度地抓住观众眼球,同时还要面对一批因为观看所付出的时间成本降低后,可能会更加专注也更加专业的观众。



由于国内市场迷你剧发展较晚,而海外剧集则相对成熟。因此,目前的迷你剧受众里,极有可能有大部分都是英美剧的受众,习惯观看全球各地的优质剧集内容。这些拥有自己的评价标准和内容体系的观众,对国内的迷你剧要求只会更高,不会降低。

这就让如今为数不多的几部国内的迷你剧,不管是在形式还是内容上,都更加接近电影。

形式上更贴近文艺片,比如《平原上的摩西》中就多次使用长镜头、固定镜头以及黑白剪切,模糊换位等手法营造电影质感,导演张大磊此前也曾执导电影《八月》;被评为“最美散文剧”的《我的阿勒泰》导演滕丛丛此前也是电影导演,曾执导过《送我上青云》《旺扎的雨靴》《兰草时节》等。



《平原上的摩西》中的黑白剪切与长镜头

结构上则更加靠近商业片。叙事时长缩短带来的又一影响就是迷你剧必须具备“高绝对情节强度”,电视剧情节本身所包含的信息容量(情节密度)、起伏水平(情节落差)紧密程度都要比短剧更大、更高、更强,多视角叙事、多线叙事、闭合结构等的运用,都是迷你剧的常见操作。

悬疑剧《新生》以费可的死开场,迅速带出何珊、程浩、苏倩、张萱、陈树发等角色,并逐渐揭露费可的骗子身份。情节马上又开始反转,逐层反转配合视角转换,让《新生》在10集的体量中完成了高强度的结构搭建。《新生》的导演也是大爆影片《孤注一掷》的导演申奥。

同为悬疑题材,《新生》采用了多视角叙事。与费可的故事,何珊、程浩、苏倩、张萱、陈树发提供了前后截然不同的叙事视角,让强冲突、高反转的剧情结构更具吸引力,这种经久不衰的“罗生门”叙事也是迷你剧的惯用手段之一。


《新生》(图源:豆瓣)

此外,迷你剧的单集叙事时长也会根据剧情进行适当调整,上下集之间的衔接,服务的是内容主题及悬念点的设置,而不是45分钟的固定时长。

这在短剧中也曾被广泛使用过,比如《隐秘的角落》最短单集30分钟,最长的则有76分钟。导演辛爽的另一部作品《漫长的季节》也同样如此,最短的第三集49分钟,最长的第11集107分钟,接近一部电影。



细化到主创层面,迷你剧比短剧更喜欢用大导演及明星艺人。美国迷你剧的主创阵容堪比好莱坞大片,比如《东城梦魇》请来凯特·温斯莱特、《纸牌屋》导演是大卫·芬奇。

国内市场也不遑多让,目前推出的三部迷你剧导演均为电影导演,《新生》有井柏然、周依然、王砚辉、黄觉主演,《我的阿勒泰》男主角则是《封神》主演于适。

看起来,迷你剧已经具备了一个优秀产品该有的所有商业特质:有调性、有审美、有自己的分众用户群,且能快速形成生产SOP,还带着一点迷人的明星光环。

剧场化:正解还是无解?

“明星产品”迷你剧虽然还未形成规模化生产,但已经对影视行业上下游产生影响。

上游IP版权方面,迷你剧的出现会让更多更具文学性的作品拥有影视改编的可能,也为其找到合适的影像承载空间。

《我的阿勒泰》来自作家李娟,这本书也因散文体裁一度认为很难进行影视化改编,电视剧《我的阿勒泰》对其进行了扩充与改编,观众反馈也相对正面;《平原上的摩西》与《费可的晚宴》(《新生》原著小说)的改编路数则相对常见,前者来自近年大热的“东北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双雪涛,后者来自网络作家珞珈,仅有6万字。



虽然目前出来的迷你剧仅有三部,对平台尚未产生明显影响,但我们可以参考平台对短剧的布局和规划,来推演平台对迷你剧的下一步动作以及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

由于国内市场缺乏季播环境与用户观看习惯,平台主要以剧场形式运营,以提升剧集的传播空间,同时形成品牌效应。

这种剧场化运营最早以类型区分,比如爱奇艺主打情感的恋恋剧场、优酷主攻港剧的港剧场等。



这种运营思路很好理解,类型运营可以精准圈中圈层用户,同时新老剧之间还能形成联动效应,相互借力,以提升内容讨论量与曝光量。

2018年,爱奇艺推出的迷雾剧场打破了这种设置,在类型的基础上首次叠加了形式,主要运营悬疑题材短剧,这也是唯一一个叠加类型与形式运营的剧场。

2023年腾讯推出的X剧场和今年爱奇艺推出的微尘剧场则又来到了以形式运营的新阶段,前者主打“一剧一格”,首部作品《漫长的季节》,后面三部分别是年代剧《欢颜》、古装悬疑题材的《繁城之下》以及主打东北悬疑的《黑土无言》;后者是今年爱奇艺悦享大会上爱奇艺首席内容官王晓晖提出的新概念,主打精品短剧,“讲述普通人的故事,探索新审美、新视听。”首部作品《我的阿勒泰》,在拍作品《在人间》。



这能看到平台聚合形式的野心,也可能是未来迷你剧的一个发展方向。因为如果以形式作为打底区分的X剧场、迷雾剧场以及微尘剧场取得良好反馈,那就直接证明形式也能像类型一样圈定受众。

除此之外,优酷今年新升级的白夜剧场又给出一种新玩法,即类型固定,形式混搭。白夜剧场以悬疑题材打底,长短句不限,所以我们能够看到10集,每集60分钟的《新生》,也能看到24集,每集45分钟的《微暗之火》。

迷你剧的产品特性,令其很难形成长剧的长线传播效应,也很难通过付费会员制或付费点播制让用户形成忠诚度与依赖感,这种“长短搭配”的模式,有机会让迷你剧在会员中得到更多曝光倾斜。

问题与未来

平台动作很多,看起来迷你剧未来一片向好,但迷你剧也可能会面临短剧曾经所经历过的问题。

最直接的问题是供给不足。一个品牌的建立需要爆款,但也需要足够的SKU。尽管今年尚未过半已经出现《新生》《我的阿勒泰》两部出圈迷你剧,但与海外市场相比,仍然数量不足。

没有足够多的数量,的确很难让一个品类形成内容自循环,这一点短剧市场已经给出经验教训。

迷雾剧场2021年下半年还可以实现月更新剧,但年底的《谁是凶手》和接下来的《淘金》《回来的女儿》《平原上的摩西》几乎每部都隔了一年;X剧场的四部剧集虽然平均间隔3个月,但对于可选择直播、动漫、短视频的用户来说,还是有些太久了。



这背后有平台排播策略的影响,但更重要的原因是追求品质导致的生产力下降。

这在制作端直接体现为拍摄周期拉长、投入成本变高。目前三部迷你剧的制作时间均与一部长剧差不多,《新生》拍摄周期50天,同剧场的长剧《微暗之火》相差无几。

周期拉长也在拉高品控风险。《漫长的季节》当年大爆,但紧随其后的《欢颜》《繁城之下》《黑土无言》没有复制这种成功,X剧场声量渐低;迷雾剧场在《隐秘的角落》《沉默的真相》后,也久无爆款。



除了短剧市场已经给出的经验教训之外,迷你剧在反馈更快的下游宣发环节,也开始出现新问题。

最明显的是悬疑题材的《新生》,在社交平台上,剧还没播完已经出现大量“逐集拆解细节”解说视频,以及关键情节切片。这种营销思路对长剧来说可能无伤大雅,但对于悬疑短剧来说确是致命伤,本来就播放周期较短,如果观众可以在平台外看完故事全集,那会大大降低用户对正片的观看欲望与观剧体验。


《新生》出现大量“逐集拆解细节”解说视频(图源:B站)

6集的《我的阿勒泰》3天更完,宣传周期更是被大大压缩,这就需要平台、营销公司调整思路,为迷你剧寻找更合适的宣传策略;《平原上的摩西》面临的则是“曲高和寡”,过于强调电影气质,让平台、内容、用户难以得到精准链接。

迷你剧目前虽然只出了三部,但其面临的问题与机遇并存。一种内容产品的形式变化势必会在行业上下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随着观众审美水平的提高以及碎片化时间的增多,迷你剧依旧在市场上拥有诸多可能。

但也必须同时看到,迷你剧需要平衡内容生产关系,提升产品的商业属性,这样才能在当下的内容市场上突出重围,也能获得更长久的生命力。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