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处除三害》,盘活了 3 月份的电影大盘

热门影视2024-03-08 02:59:57无忧百科

《周处除三害》,盘活了 3 月份的电影大盘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娱乐资本论(ID:yulezibenlun),作者:致远君,原文标题:《一部<周处除三害>,两岸电影交流正当时》,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周处除三害》带热了整个3月份的大盘,《沙丘2》应该感谢它。”往年3月份堪称全年最冷档期之一,尤其是特殊时期的三年之后加大了这种马太效应,但没想到一开始就被《周处》给破了。

时至今日,票房已经达到2亿,猫眼最终预测可破5亿,豆瓣口碑至今维持在8分以上。追寻上一次台湾电影在大陆取得这样叫好又叫座的成绩,还是1.11亿票房的《缉魂》。

在票房一路飘红的同时,它又把台湾电影带回了大陆观众的视野。回想这几年的市场,其它能引进的台湾片,不是票房差就是口碑差。即使有文化相近的优势在,台湾片似乎也很难走出窠臼,甚至不如有些香港烂片好卖。

《缉魂》是一部陆台合拍片,所以《周处除三害》作为以纯外片的身份,这样的成绩更为难得。

业内最早传出《周处除三害》可能引进,是在金马奖颁奖之后,但当时都认为这部片尺度过大,引进操作可能很难。直到1月才有确定消息传出,将由阿里影业引进并发行本片。

更重要的是,这是大陆2023年开放国际航班等措施后,目前最成功的以小博大的引进片案例。它的出现无疑给了许多国际电影人以信心,“中国观众,没有离开全球市场。”

台湾“黑马”杀进大陆

据河豚君获得的消息,阿里影业内部从一开始就十分看好本片,因此砸重金在十座城市进行点映,涉及场次多达1742场。之后的几天之内,点映一直在持续,六天共点映27054场。同时,阿里影业邀请大量观影团招募观众,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吸引观众参与,除了大量的票补和免费票之外,物料、周边等等一应俱全。周六日两天点映结束,上万人在豆瓣、猫眼、淘票票等各大平台为影片打分,四星以上好评占比70%以上,更是几度登上豆瓣口碑榜榜首。


大家尤为关注的删减问题,官方并未正式回应。但从结果看来,主要是剪掉了一些过于血腥的镜头,以及少量的特效修改,并没有大幅度的删减。鉴于本片表达的内容,地缘因素并不强,所以这些删减对表达完整的影响很小。

临上映之前的两天,业内突然传出电影要临时换盘,引发人们对于“撤档”的各种想象。具体原因阿里官方并没有直接回应,但娱乐资本论了解到,这次换盘主要是将原来的一块盘拷贝三部电影,换成单独的一块硬盘,以及一些对内容不重要的如旗帜等地方做特效修改。


有发行方向河豚君透露:“要重新制作一批拷贝,首先就要重新制作影片数字母带,重新编码制作再加上批量灌装至少需要两天时间来完成,如果库存硬盘不够,需要采购,则需要更长的时间。拷贝制作完成后,还需要给影院快递,平均需要2~3天才能送达。大城市使用加急服务可以缩短到一天,偏远城市则可能需要4~5天。”

所以这次临时换盘导致的结果,就是部分二三线城市院线上映当天排片全部更改,使得首映日排片暴跌至8.9%。


河豚君同时也了解到,这样的情况其实是有办法规避的。曾在某发行公司华南区担任区域总监的一位人士告诉我们,之前自己公司的项目遇到类似情况,处理方式是让三四线城市的经理到周围大城市出差取盘,这样可以保证首日排片不至于下滑。

但好在口碑够强,周末两天排片迅速回归到20%左右,算是保住了首周的票房。首周末之后,口碑已经彻底稳定下来,结果已经相当理想了。

台湾电影宣发策略面面观

可能是由于文化的相近,台湾电影和大陆电影在宣传与发行策略上并无特别之处。在宣传行业摸爬滚打了十年的小张表示,在制定宣传策略的时候较少考虑民族文化差异。比如之前的《沙丘》《惊奇队长2》等好莱坞大片,往往会把重要的活动放在一线城市。

但台湾电影不同,几乎没有文化差异,接受度都差不多,所以会更多考虑题材的适配性。和《周处除三害》目标人群差不多的有2021年初的《缉魂》和2023年的《追缉》,这种犯罪片似乎是“大城市限定款”。各种观影团、城市路演都在一线城市举办,票房也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这就证明了片方之前的宣发策略制定是正确的。


比如之前发行的《当男人恋爱时》,“这部电影的豆瓣口碑不佳,一线城市观众不吃这套。所以它的营销和发行策略都更为下沉。”结果不出所料,二线城市票房上亿,四线城市票房居然都有七千多万,是一线城市的两倍多。“一线城市没人看,四线城市情侣都在抢票”就是当时的状况。


但业内认为,和以前同类影片在二三四线城市基本不作为相比,这次《周处除三害》在基层城市的铺陈还是很给力的。十城点映中有一半的城市都是二三线城市,中部和西南部的城市都有涉及到,点映规模也比之前要更大。

“每部电影的策略都不一样,也不可能一样。《周处除三害》是一种尝试吧,虽然成功了,却也不敢说以后能被复制。成功是机会到了,每一部电影的策略都是不可能被完全复制的。”对于这样的成绩,也有发行人员表示“学不来”。

怎样和片商谈采购与分账?

在发行上,台湾电影与大陆电影的策略制定类似,但在版权采购和谈判的层面,还是要拉到国际市场上与北美、欧洲、日韩、东南亚相比。

“只要是引进片都要走同一套流程,区别就是版权买断还是分账。如果是版权买断,那就要先进行采购。”资深发行小梦在外片版权采购领域拥有二十多年的经验,早年她曾经在欧洲三大电影节和多伦多影展上活跃,亲身参与了许多影片的版权谈判工作,也目睹了很多瞠目结舌的交易场面。

“电影的版权购买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你不仅要对影片的质量进行准确的判断,你还要对自己所在的市场有清醒和准确的认知。这就不仅对品味有要求,还要要求采购员思维成熟,眼光开阔。”

不管是电影的版权购买还是分账谈判,都是长期的工作。一些较大规模的影片通常会在项目筹备阶段就把影片给到大陆的片商,以一种开放的姿态,广泛地寻找谈判的可能。“除了好莱坞六大的影片我们要作特殊考量,其它的电影都要走这个流程。”

谈判之后的环节是签合同。国际版权的谈判都是分区域谈判,分南北美区、东亚区除中国大陆,东南亚区,澳洲区、以及非洲等区。如果是买断片,则要签版权买断合同,合同中规定版权适用的年限和发行方式。有些片只卖了院线发行权,而有一些片则是区域全部版权。这些片购买之后,在该区域发行所有收入制片方不再参与分账。如果是分账片,则一般情况下各个渠道版权都是分开谈判。按照我国分账片引进规则,每部分账片外方一般会分得院线票房的25%~35%。

如果是合拍片,那么从立项开始就要走国内规定的一系列流程,并且还多一条投资比例要求,大陆方出资比例不得低于三分之一,且大陆方一般会拥有中国大陆地区全部版权。《缉魂》《想见你》都是合拍片。

接下来,就是递交审查的环节。通常情况下,要提早至少半年的时间递交审查,中间会有若干次提出修改意见。如果涉及到政治、历史、宗教、文化、地缘等元素,则会提交重大题材办公室或者其它的相关部门进行专家会审。台湾电影也如是。

近几年来,由于一些不可抗力的原因,采购的工作流程也在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体现条款、流程等各个方面。“以前我们会有审查保护的条款,但是到了17、18年左右的时候,大陆的版权代理公司如雨后春笋一般生长。还有一些非专业的公司,因为一些别的目的去买片,甚至并不在乎审查因素。海外片方的选择变多了,这条规定自然就废除了。”在之前,对于一些大导演的电影,版权代理公司可能会只看简介就可以做出决定,但是近两年不太敢这样做了,因为风险变大。

价格上,近两年的版权费却没有太多的变化。“一是因为海外片商还看好中国市场,毕竟中国市场的天然的体量依然摆在那里,二是我们在一些电影节上看到的片子也确实没有什么水花。就比如今年的柏林,整体感觉质量都非常差,所以也没有什么可买的”,业内人士向娱乐资本论表示。

去年戛纳电影节上,成交价格最高的是《坠落的审判》,其次是《枯叶》。有一些电影的片方并不着急马上进行价格谈判,因为像考里斯马基这样的导演作品并不发愁销售。它们反而可能会等影片获奖后,再给出一个相应的价格。

如果是类似于《周处除三害》这样不走电影节展的小型商业制作,可能会以本土票房和口碑作为参考,在得出结果后再给出合适的大陆版权价格。因为这样的操作,对于一些对片子本身信心比较足的片方来说,反而有助于价格的抬高。《周处除三害》去年在台湾上映后最终票房5000万台币(约合人民币1100万元),在2023年本土片中排名第四,之后又拿到大量金马奖提名,因此才开始引进大陆。

对于《周处除三害》片方来说,这也是一笔不错的生意,据悉该片制作成本仅仅数百万人民币,如今加上内地等的授权费,以及Netflix的版权费,肯定早已回本并大赚。

在版权交易之后,一些影片会选择走大陆的影展。小梦说“每部片的发行路线不一样,我们买了片子之后,会给国内不同的影展看片,具体定每部片的策略。”

台湾电影近年来较少出现在大陆影展上,去年的《悲情城市》作为台湾电影独苗,一票难求,但其它电影的身影却越来越少。台湾电影在大陆有专门的放映机构,“两岸影展”一直持续的在做,收效一直都不错。在机缘巧合的情况下,去年北京和上海成功放映了《悲情城市》,反响很大,但这是个例,不可复制。一方面由于大陆方面的政策原因,另一方面台湾方面自己的产业相对薄弱,虽然每年都有爆款,但整体质量相比于欧美和韩国电影还是差很多,所以影展局限于自身的体量原因,也更愿意选择欧美的高质量影片。

在版权采购阶段,虽然审查的影响力不能忽视,但市场才是左右交易最大的因素。这不仅要求采购者品味跟得上国际趋势,还要有市场的眼光和营销发行的思维。这次《周处除三害》的押宝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决策的成功,也来自引进方对引进片的信心与坚持。

对此有不少做国际电影发行的业内人士向河豚君感慨,“那几年我都没有踏上过国际影视展,甚至因为前几年漫威系电影带领的外片没落,国内不少同行都放弃了这一块,但我相信大陆观众还是需要不一样的电影、中国电影人也需要和国际同行进行交流合作。”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娱乐资本论(ID:yulezibenlun),作者:致远君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