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很多人的一辈子,是什么体验?

热门影视2024-02-02 15:09:22无忧百科

睡很多人的一辈子,是什么体验?


写在前面:此前工作室发布的文章里,很多朋友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我们大部分人拥有的都是平凡而普通的一生,并不太会遇到太多人。很多朋友会幻想,谈过很多段恋爱、拥有过很多伴侣的人生,究竟是什么样的?带着这样的问题,笔者想从电影《寂寞芳心》的男主角阿尔贝说起,好好聊一聊这个话题。


优雅且放纵的交集,
是亲密羞耻

《寂寞芳心》里的男主角阿尔贝,有着两个截然不同的面孔。

白天,他是优雅的。作为一家高级餐厅的老板兼主厨,他的餐厅备受好评,常常有明星光顾,帅气而多金的他,爱好美食、喜欢收集唱片,事业有成的同时,又有生活情趣与不俗的品味,是很多人心目中完美恋人的形象。

夜晚,他是放纵的。作为猎艳场的“老炮手”,他几乎每个晚上都会更换床伴,并且变着花样地尝试各种不同的性体验。

在床上,他严格遵循“在商言商、公事公办”的原则,从不倾注感情,没有深情地凝视,更没有细腻地爱抚,只有纯粹地发泄。再晚,他都不过夜,也从不留人过夜。

感情上零投入、体力上ALL IN,是多年以来阿尔贝对待男女关系的态度。

但阿尔贝也有反常的时刻。某一次激情退却后,他突然一反常态地邀请床伴一起喝酒、听音乐,床伴对此表现得非常惊讶,她吐槽:“嘿,你不是在说笑吧?是有人年纪大了(玩不动)了吗?要在过去,我拼了命都想喝这杯酒,你怎么了?”


阿尔贝的内在到底发生了什么?

要靠近阿尔贝的内在,不妨从当时离他最近的女伴开始:如果一个爱而不得的男人,突然开始抛出发展关系的橄榄枝,是什么感受?

很多人的下意识反应,大概率跟阿尔贝的女伴一样,会陷入质疑。之前写着“谢绝会客”的网红餐厅,怎么突然一下“欢迎光临”了?

面对质疑的阿尔贝,此刻会是什么感受呢?一个很大的可能性,是阿尔贝会因为女伴的质疑,即认为自己不应该表达亲密的需求而感到羞耻,从此更少地“真情流露”。

在这个有些令人尴尬、瞬间浮现的“我不应该需要亲密”的认知,或许正是常年支配阿尔贝行为的信条。


一般而言,帅气、多金与优雅,是一种社交邀请。我们让自己变得更好看、更有礼貌、更有钱,大部分情况下,都是在为了扫清自己在社交上的障碍,让关系的发展有更多可能性。

但这些元素集合在阿尔贝身上,就并不全是邀请了。对阿尔贝来说,帅气、多金、有品味,既是一种邀请,也是一种防御。一方面,他靠着这些特征让他人注意到他,另一方面,他也靠这些拉开自己与“凡人”的距离。

远看,感觉一切都很美好,但当你试图靠近时,却发现怎么都无法进入阿尔贝的世界。阿尔贝身上的诸多“优点”,实际上也是一种潜意识层面的“生人勿进”。

阿尔贝身上看似冲突的优雅与放纵,实际指向的是一个完全可控的心理空间。在这个场域,阿尔贝占据绝对的主导,距离、温度、节奏,全部由他决定。

为了确保自己时刻处在主导地位,阿尔贝地无意识选择了成为一个机器人,不要温度,只要精度。


没有脚的鸟,
与关系中的死亡焦虑

可再“精准”的人,也是会失误的时候,尤其是在感情世界中。阿尔贝的失误,发生在一个二手书店,他遇到了一位名为艾达的女孩。

和所有他遇到过的女孩不一样,艾达直截了当地拆穿了他套路的虚伪,对他的追求表现得不屑一顾。但女孩越是拒绝,阿尔贝追得也越起劲。送书、下厨、偶遇、堵门这些霸总桥段,他依次安排。


尽管艾达一眼就看出阿尔贝是个“浪子”,但她还是架不住如此猛烈的进攻,最终开始了一场与阿贝尔的恋爱关系。

起初,一切都是甜蜜的。坚持不在感情上零投入的阿尔贝,甚至会用心地捧着一束花,只是为了见一眼自己心爱的女孩。从不留人在家过夜的阿尔贝,也带着艾达见了自己的妈妈。


可就在一切要朝着“浪子回头”方向进展的时候,在一个温馨的早上,阿贝尔提出了分手。

艾达听到男友提出分手后,苦笑地问自己:“为什么没有感到任何惊讶?为什么明明早料到会是这样的结局,还要进入这段关系,并且还因此感到难过?”

这两个问题,或许也同样困扰着阿尔贝。

在王家卫的电影《阿飞正传》中,主角说过这样一段话:我听别人说这世界上有一只鸟是没有脚的,它只能够一直飞,飞累了就睡在风里,这种鸟一辈子只能下地一次,那就是死亡的时候。

对于“阿尔贝们”来说,亲密带来的温暖与疗愈固然让人难以割舍,但停下来待在一段关系里,犹如这只无脚之鸟一样,相当于慢慢“杀死”自己。

而值得注意的是,“阿尔贝们”在无意识世界中给自己判定的“死刑”,在他人看来却是“活着”的应该有的模样。

例如,持久地爱一个人、稳定地经营一段关系、深入地做一件事情,对一部分人有多幸福,对于另一部分来说,这就有多么令人窒息。

正如艾达与阿尔贝分手时,对阿尔贝的评价:你被冰雪包围着,快要被冻死了。你可以麻痹自己,这只是一场美妙的长眠,但你会意识不到,自己其实是以死亡的形态在生活。

甲之蜜糖,乙之砒霜。

心理学博主崔庆龙说:“很多人心理上都有这么一把锁,打破它,就是另一个天地,避开它,就是旧世界的重复。它延续着僵局却又维持着秩序,它代表着安全、确定、可预期,却又让精神趋向于萧条,它给了你厌倦的同时,又给了你不敢背叛它的恐惧。“

阿尔贝打破不了这把“锁”,也就注定了与艾达的分离。


放不下的前任,
与填不满的心灵空洞

分开多年后,阿尔贝与艾达在街头偶遇。互相问候过后,他们用力地抱在了一起,然后又回到了各自的生活中。

分别时,阿尔贝告诉艾达,今晚有人在等他,可艾达还是非常确认,这个曾经属于她的、也是她深深爱过的这个男人,如今依然孤身一人。阿尔贝没有告诉艾达,他们分开后,他时常想念艾达,他也没有告诉艾达,在他上衣的口袋里,随身带着艾达的发夹。


为什么阿尔贝宁愿随身带着发夹默默表达思念,也说不出“我很想你”?

除了“逃避可耻但是有效”,一个很可能的原因是,阿尔贝的内心因为这段关系的丧失产生了一个巨大的空洞。

如弗洛伊德《哀伤与抑郁》中提到的,一个常见的心灵困境:在一些情况下,人们在失去某个亲密的客体(如亲人、恋人、朋友)后,虽然确认了这段关系以及这个人离开了自己,但却搞不清楚自己身上的一部分、到底是什么东西随之而去了。

阿尔贝携带着发夹也好,时不时想起前任的身影也好,或许只是想把内心那个空洞填满而已。从这个角度来看,一个人总是放不下白月光,与吃饭总是剩下一口,或者总是需要在冰箱里摆满食物一样,指向的或许都是内心的空洞。

这个存在但却未知的心灵空洞,驱使着阿尔贝从自己本该定期清理的“精神回收站”中搜罗出关于艾达的一切,每找到一件与艾达有关的任何碎片,对他来说都是极大的抚慰。

填补空洞本身,会让他感到自己是完整的、不虚无的、有温度的。

阿尔贝会带着空洞行走多久?与空洞缠斗太久,会不会让阿尔贝最终变成空洞?哀悼一段关系,能让自己更完整吗?

苏轼的《题西林壁》或许能带来一些新的角度: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从不同的角度去看,我们心灵世界也会呈现出不一样的风景。“空洞”可以被看作是人格缺陷或者人生缺憾,但也可以被看作人生故事中的“留白”或者未完待续。就好像断臂的维纳斯能够在艺术史上成为经典,也恰恰就在于它的缺失。

学习与理解精神分析,也是不断调整我们看待自我的角度。这种在意识参与下的练习,也是打开我们心灵枷锁的方式之一。

或许,对于电影结尾时刻的阿尔贝来说,接受心灵空洞的无法填补,就是一种与他当下最为契合的“填补”。当他某一天对自己有了更多察觉与松动之后,才能允许自己在关系中更加深入,选择一种与现在的自己并不一样的人生。

一篇文章往往只能将我们丰富内心世界的一个侧面呈现出来。要更为深入地理解、靠近与自我相关的议题,学习精神分析或者进入一段咨询关系,是更有效的一种方式。如果你因为这篇文章对精神分析产生了兴趣,不如加入到2024年有弥联合心理正在招生的【第20期精神分析初级训练营】中,让包括曾奇峰老师、付丽娟老师在内的11位老师带领你一起,在精神分析的世界里完成与个人相关的探索。

学习、消化精神分析的理论知识的过程,也会一定程度地重塑我们关于自我、关于世界的认知。新的一年,给自己一次新的体验,让我们活得更松弛一些。

有弥联合心理2024年课程上线

!!!招生中!!!

如果你也风风火火混迹人群

却无法感到内心的愉悦

不如停下来,听听心灵的呼唤

来参加【第20期精神分析初级训练营】

编辑 | 大虾 插图 | 《寂寞芳心》剧照

——阅 读————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