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566》:假传圣旨、步步为营!海瑞为何能成功绑架嘉靖

热门影视2024-01-21 07:11:25无忧百科

《大明王朝1566》:假传圣旨、步步为营!海瑞为何能成功绑架嘉靖

在《大明王朝1566》中,改稻为桑是填补亏空、复兴大明的国策。

既然是国策,从制定到出台,从落地到执行,必须要同时推出一揽子的配套政策。

为了鼓励各地农民的积极性,确保政策能够顺利执行,从全剧第1集开始,各路大佬就开始研究政策措施,为国策落地保驾护航。作为一国之君,嘉靖提出了一条要求:的桑田仍按农田征税,不许增加赋税。



红头文件、白纸黑字,本来这改稻为桑的政策说得十分清楚。但是,第14集中,淳安县长海瑞在动员当地稻农改稻为桑时却是这样说的:

皇上已经下了旨,种桑三年免税。

嘉靖明明说的是农田改桑田、不再加税赋,但是这句话到了海瑞这里,却成了农田改桑田、赋税免三年了。这是浙江地方政府宣贯力度不够,还是海瑞自己对政策不熟呢?抑或是海瑞自己嘴瓢了呢?



如果嘉靖听到这句话,一定会说,“我不是,我没有,别胡说,他乱讲”。

三年免税,究竟是嘉靖皇帝的皇恩浩荡,还是海瑞现场直编的空头支票?

无证不信,孤证不立。值得庆幸的是,在剧情的后半段,三年免税的情节反复出现,为我们窥得事件全貌提供了证据链的闭环。

在第28集,胡宗宪告病还乡之前,特地到淳安约见了海瑞。当时,海瑞曾当面请求胡宗宪帮忙做两件事,其中的一件便是由胡宗宪代为上疏,奏请三年免税。海瑞是这样说的:

淳安今年全县被淹,三年之内,淳安百姓都熬不过灾情所带来的困苦。部堂可否上疏,为淳安县百姓免去三年的赋税。



如此来看,免税三年不是海瑞张口就来、现场口嗨,而是他深思熟虑的结果,为的就是帮助淳安百姓争取到政策上的倾斜。

在第32集,嘉靖曾对严嵩、徐阶说过这样一段话:“比方那个淳安知县海瑞,这一次又给朕出了个难题,要朕将淳安百姓今年借织造局的粮债全免了,还要朕免去淳安全县三年的赋税。

当机立断、说干就干。海瑞是个执行力超强的人,他不给百姓乱承诺、打白条,而是直接上疏嘉靖帝,直言要给灾区人民免税三年。

心系黎民百姓,谏言轻徭薄赋,海瑞区区一个县长都能关心天下苍生,嘉靖作为大明的一把手,自然也无法拒绝这样合情合理的诉求。于是,三年免税的事情,嘉靖还是点头给予了通过。



对于淳安百姓而言,免税三年这简直是泼天的富贵。不过,当我们回顾事件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才会发现海瑞的良苦用心。

作为淳安县的父母官,海瑞目睹了洪水滔天、家破人亡的惨状,所以才想要为百姓争取优惠政策,帮助大家渡过难关。

然而,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一个残酷的现实是,大明朝财政捉襟见肘、亏空严重。要想通过正常渠道汇报请示、争取政策,无异于痴人说梦。

实干不是蛮干,而是巧干。海瑞是个直臣,但不是个笨人,他深知,斗争要掌握方法、注重策略,合理选择斗争方式,准确把握斗争火候。

对付嘉靖这样贪财又贪名的君主,海瑞只能祭出先斩后奏、道德绑架的办法。海瑞环环相扣、步步为营,直接将嘉靖逼到了没有选择的地步。



第一步是先上车、后补票。海瑞先是当着全县人民的面儿,直接宣称皇上已经下旨,免除淳安百姓三年赋税。这样一来,百姓落了实惠,皇上落了美名。谎言重复了一千遍就会成为真理。一旦淳安百姓人人皆知、口口相传,在生米熟饭的既成事实面前,朱道长也只能对免税三年的政策予以追认。

第二步是拉大旗、虎皮。海瑞深知自己官小事多、人微言轻,在嘉靖那里不过是路人甲一般的存在。所以,要想做成这件事情,一定要找高官为自己站台、寻上司给政策背书。于是,海瑞就找到了胡宗宪这样一句顶一万句的人,帮助自己上疏奏请朝廷。同样的一句话,在嘉靖面前,知县和总督的分量是不同的。



第三步是不争名、不抢功。海瑞虽然远离权力中枢,但是政治智慧比一般人高出不少。他深知,作为嘉靖的臣子,要时刻牢记“功劳是皇上的、黑锅是自己的”这一宗旨,在面对功名、荣誉的时候,要优先考虑领导。从一开始单方面宣布免税三年的时候,海瑞就反复强调,“皇上已经下了旨,种桑三年免税。”你看,这就是会办事的下属,将美名和功劳都留给了领导。

有了这三步走的战略,当海瑞的奏疏呈送在面前时,嘉靖事实上已经没有了选择。对于海瑞免税三年的请示,嘉靖是这样说的,“他爱民,叫朝廷出钱,朕也只得认了。



大明朝穷病难医,朱道长余额不足,他着实不愿意为淳安免税。只是,海瑞将气氛烘托到这里了,嘉靖不知不觉间就被架在了火上,没有选择的权利。

海瑞已经将皇恩浩荡、皇上圣明的宣传标语贴遍了淳安的大街小巷,全县百姓父老都在感谢嘉靖皇帝。此时此刻,朱道长已经骑虎难下,只能顺势而为,默认了海瑞的做法。

朕也只得认了——嘉靖的话说得心不甘、情不愿,却又无可奈何。

同样是三年免税的情节,对比电影《投名状》,海瑞与庞青云高下立判。

在《投名状》的大结局之前,新任江苏巡抚庞青云曾在朝堂之上当众奏请慈禧太后,“臣庞青云启奏太后免除江苏辖区三年赋税,修生养民。

乍一看,庞青云的做法与海瑞别无二致。但是,仔细一琢磨,我们自然会发现两人的不同。庞青云当众请奏,将慈禧置于不得不答应的尴尬境地;雪上加霜的是,他这样的做法,将美名都留给了自己,江苏人民只会牢记庞青云的好,而无人会心念慈禧太后的恩。

海瑞为民请愿,实惠给了百姓,虚名给了皇帝,个个拍手称快,人人皆大欢喜。反观庞青云,战场上的勇猛无人能敌,政治上的幼稚肉眼可见。

官场哲学,海瑞不是不懂,只是不愿。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