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道我会不知道?"----说话者是在强调自己是知道的。
2. "(难道)我有这么笨吗?"----说话者在强调自己并不笨。 3."难道数学真的这么难么?"----说话者在强调数学不难。
4."那什么是一样的呢?"----说话者在强调那是不一样的。 5.难道我们能浪费时间吗?——强调要珍惜时间。
6.你们怎能破坏环境呢? ——强调要保护环境。 7.你们怎么能不承认错误呢?——强调要勇于承认错误。
8.在陀思妥耶夫斯基写的《穷人》这篇文章中“得把他们抱过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意思就是说同死人待在一起不行,感叹号表示极度强调。 9.自从六年前的那一次,我和曾在迟到过? 10. 晚了也得去,怎么可以逃学? 11.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自己的地方吗?我不是常常让你们丢下功课替我浇花吗?我去钓鱼的时候,不是干脆就放你们一天假的吗? 参考“百度百科”。
2. 有哪些反问修辞手法的句子精锐教育春申校区温馨提示您:
1. "难道我会不知道?"----说话者是在强调自己是知道的.
2. "(难道)我有这么笨吗?"----说话者在强调自己并不笨.
3."难道数学真的这么难么?"----说话者在强调数学不难.
4."那什么是一样的呢?"----说话者在强调那是不一样的.
5.难道我们能浪费时间吗?——强调要珍惜时间.
6.你们怎能破坏环境呢? ——强调要保护环境.
7.你们怎么能不承认错误呢?——强调要勇于承认错误.
8.在陀思妥耶夫斯基写的《穷人》这篇文章中“得把他们抱过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意思就是说同死人待在一起不行,感叹号表示极度强调.
9.自从六年前的那一次,我和曾在迟到过?
10. 晚了也得去,怎么可以逃学?
11.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自己的地方吗?
希望能帮到您。
3. 带有说明方法、反问、的句子各十五句太多了吧。
我能想出来多少再多少吧
说明方法:
1 一座陵墓约有五十个篮球场那么大
2 这条鱼好像一片巨大的仙人掌
3 最轻盈,站在最高处的云是卷云,但如果卷云成群成行地排列在空中,就成了卷积云
4 高积云是成群的扁球状的云块,排列很匀称。
5 远远望去,就像草原上美丽的羊群,云块间露出碧蓝的天幕
反问:
1 这难道是你的东西吗?
2 我们俩的衣服虽然一样,但是这件画了符号的衣服难道就是你的了吗?
3 这本书怎么会是我的呢?
4 难道你不想和我们一起去公园走走吗?
5 难道这大自然不美吗?
4. 【反问的句子】1、字典难道不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吗?2、难道那条街不热闹吗?3、难道打仗就是为了多杀人吗?4、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5、实现四个现代化,难道不是全国人民的伟大历史任务吗?6、要奋斗就会有牺牲,这难道不是真理吗?7、杭州的西湖难道不像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8、人们怎么不希望车子能停下来,不希望时间能停下来?9、人难道可以没有一点精神吗?10、我们怎么容忍破坏纪律的人和事?11、班主任难道不应该以身作则吗?12、浪费时间难道不就是浪费生命的表现吗?13、这么重的东西,我怎么拎得动呢?14、大千世界,哪里没有野花的倩影?15、我千千万万个普通人,不是正是这样的野花吗?16、这潮湿冰冷的地面,怎么能睡呢?17、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18、看到那数不尽的青松白桦,谁能不向四面八方望一望呢?19、王老师带病工作,我们怎能不感动呢?20、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充满信心,怎么会惧怕反动军阀?21、他呀!都老头子了,还订这些东西干什么呀?22、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23、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24、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25、我们怎能忘记老师的谆谆教导?26、居里夫人只要在专利书上签个字,所有的困难不是都可以解决了吗?。
5. 运用反问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句子反问:
难道贝多芬的《月光曲》不好听吗?
难道这篇作文写的不好吗?
难道你不认识他吗?
夸张:
他家非常穷,穷得都揭不开锅了.
这个苹果非常酸,咬一口就能把牙酸掉.
教室里非常静,连头发掉在地上的声音都听得到.
这个房间非常小,只有巴掌那么大.
反问:
看你那垂头丧气的样子,难道高考落榜就没有出息了吗?
难道你没有听说过大巧若拙吗?
外国人能做到,难道中国人就做不到吗?
你为什么不接受大家的意见,难道大家说得不对吗?
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不要强加于人,难道连这样粗浅的道理也不懂吗?
夸张:
天气太热了,快把大地考化了
妈妈在厨房里做菜,香味直飘入我的鼻子,引得我口水宛若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
妹妹的字小的如一群搬家的蚂蚁。
巴掌大的地方还开宴会?
教室里,同学们一片吵闹声,快把房顶翻了
教室里非常静,连头发掉在地上的声音都听得到.
6. 运用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优美描写句段物竞天择,时代犹如一列火车,轰鸣着滚滚向前。贫困终被繁华取代,宁静总被喧哗掩盖。那些没了主人的房屋,虚掩的房门,荒凉的院落,都似在诉说着一种久已淡去的生活。房前屋后的柿子树上,挂满红艳艳的小灯笼,就连地上也落遍了熟透的柿子。这些原本代表丰收的累累果实,难道没有忽然在这里受到冷落吗?
分析:1、比喻——“物竞天择,时代犹如一列火车,轰鸣着滚滚向前。”
“房前屋后的柿子树上,挂满红艳艳的小灯笼……。”
2、对偶——“贫困终被繁华取代,宁静总被喧哗掩盖。”
3、拟人——“……都似在诉说着一种久已淡去的生活。”
4、排比——“那些没了主人的房屋,虚掩的房门,荒凉的院落……。”
5、反问——“这些原本代表丰收的累累果实,难道没有忽然在这里受到冷落吗?”
6、夸张——“……就连地上也落遍了熟透的柿子。”
7. 高中语文课本中运用反问修辞的句子有哪些一.比喻. 《手术台就是阵地》就使用了比喻的手法.这篇课文题目把“手术台”比喻为战斗的“阵地”,形象地表达了“手术台”的重要性和特殊性,突出了紧张、危急的气氛,歌颂了战斗在手术台前的白求恩大夫的崇高品质和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 二.拟人. 《大海的歌》使用了拟人手法.题目把无生命的大海当作有生命的“人”,能唱歌、传情、表意.课题上使用了拟人手法,不仅使文章生动、活泼、有趣,而且富有人情味,阅读起来别有一种趣味. 三.设问. 《幸福是什么》使用了设问手法.运用设问手法在课题中提出问题,揭示了全文的中心,能够引起读者的注意,启发思考,加深理解. 四.双关. 《高大背影》使用了双关手法.“高大的背影”表面上是写那位不知名的叔叔长得高大,实际是讲他乐于助人、品德高尚,令人敬佩. 五.引用. 《“你们想错了”》使用了引用手法,是以课文中主人公的原话为题目.“你们想错了”,不但是方志敏烈士对敌人的严厉驳斥,反映了共产党和国民党人的本质区别,而且突出了中心,点明了主题. 六.倒装. 《再见了,亲人》使用了倒装手法.这样写,不但渲染了气氛,而且着力烘托了主人公与亲人无比眷恋之情. 仔细研究品味课文中的标题,对于大家审题、拟题大有好处,希望大家在平时的学习中能多加留心. ⒈比喻 ⑴比喻的特点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喻另一事物.比喻的结构,一般应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不能成立. 3 [语文基础运用]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⑵比喻的种类 ①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例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温矗立的小山. ②暗喻.典型的形式是:甲是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例如: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岗. ③借喻.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但它不同于借代.借代取两事物的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例如:“闭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鱼”,粗枝大叶,夸夸其谈,满足于一知半解,这种极坏的作风……还在我们党内许多同志中继续存在着. ④博喻.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例如:瞧,那一群骑自行车翩翩而来的身着风衣的少女,是红蝴蝶,是绿鹦鹉,还是蓝孔雀? ⑶比喻的作用 主要是或化平淡为生动;或化深奥为浅显;或化抽象为具体;或化冗长为简洁. ⑷下列几种情况,虽有“像”“仿佛”等词,但不是比喻句.如: 她的性格很像母亲.(同类比较) 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表示猜度) 她仿佛听见了她的心脏跳得非常厉害.(表示想象) 我们这时代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人物,像徐洪刚、李向群等.(表示列举) ⒉比拟 ⑴比拟的特点 根据想象把物当做人,把抽象的概念当做人或物,或者把人当做物、把此物当做彼物来描写.其形式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 ⑵比拟的种类 ①拟人(把物当人来写).例如: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②拟物(把人当物写或把甲物当乙物写).例如: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了出来,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 ⑶比拟的作用 正确运用比拟,增加了语言的生动和形象性,可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可感受到对该事物的强烈的感情,从而引起共鸣. ⒊借代 ⑴借代的特点 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事物的本来名称,而借用和人或事物密切相关的事物的名称来代替. ⑵借代的种类 ①特征代本体.例如:大胡子凶神恶煞的吼叫着. ②材料代本体.例如: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③标志代本体.例如:谁料竟会落在“三道头”之类的手里呢,这岂不冤枉! ④人名代著作.例如:我们要多读点鲁迅. ⑤绰号代本人.例如:“芦柴棒”,去烧火! ⑥专名代泛称.例如: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⑦具体代抽象.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⑧部分代整体.例如: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⑶借代的作用 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可以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⒋夸张 ⑴夸张的特点 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要求使用时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不能漫天浮夸,要给人以真实感. ⑵夸张的种类 ①扩大夸张.例如: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②缩小夸张.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③超前夸张.例如: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 ⑶夸张的作用 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鲜明地表现出作者对事物的感情态度,增加语言的生动性. ⒌对偶 ⑴对偶的特点 八字数相等或大致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意义相关或相反的两个短语或句子对称的排列在一起. ⑵对偶的种类 ①按内容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 正对: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例如: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反对:上下句意思相对或相反的对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