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为了留住宽厚所街的大片历史民居,一批老济南文化保护者对有司展开了激烈的抨击,尽管最后的结果是“然并卵”。
十年后,宽厚所街早已化为灰烬,原址建起了一大片的仿古式建筑,地产商命名为“宽厚里”,盛大开街。当年那批疾言厉色反对拆迁的老人们,如今若身处此地,不知当作何感想?十年,对城市而言,那些历史彻底地消逝了。
站在宽厚里的东牌坊下面,无风君惶恐地看着眼前的这一大片仿古式建筑。青砖灰瓦,招旗飘展,人声鼎沸,自拍卖萌。
这是曾经的宽厚所街小王府街历山顶街公兴里武库街吗?现在的街区,和济南又有什么关联?难道卖个老济南的酸奶,摆个泉水大碗茶,就是济南吗?那些阿姨南茜可可糖果麻小冒西北娃,再复杂的门店也都是单一的美味,也就是济南吗?记忆中的宽厚所街不是这个样子的。宽厚所街不只是一条街,它是一个老街区的代名词。
这条东西向的街道,曾经是贯穿舜井街与解放阁的核心要道。历史上,官宦人家多在此聚居建宅,该街与司里街、所里街、后营坊街并称为清末济南“四大名街”。
在宽厚所街的两侧,分布着袁家大院、魏家大院、张家大院、沈家大院、金家大院、李家大院、王家大院等7个百年老宅院,虽然有的院落经历史变迁已经不完整,但残存建筑依然特色鲜明。如金家大院中保存着济南市古城区唯一一座百年四合楼,王家大院有老式建筑中较为少见的六柱大门。
不少院落的原始主人在济南历史上都颇有名气,如沈家大院的主人沈炯斋为“东方商人”孟洛川的女婿,其父沈廷杞为济南本道署东司,再如王家大院的原主人是老字号植灵茶庄的经理王渐三等。宽厚所街最早的拆迁改造动议起于2000年前后,动因也正是那个时代政府的“面子工程”。
街区里的民宅大院早已破旧不堪,环境脏乱,与济南商业核心的泉城路形象“严重不符”。济南市历下区政府最初动议1800万元改造,经过几轮金主的物色与谈判,这一改造成本飙涨至25亿元。
最后,上海的世茂地产拿下了济南老城区最后的黄金宝地,斥资40亿元整体改造。2005年,搁置多年的规划方案在一片争议声中出台。
城市建设者为了维护整齐划一的形象,向国际化、现代化的大城市接轨,最好的办法就是“大拆大建”,为此,七个百年宅院中仅保留一处金家大院,另外的宽厚所街56号和58号李家大院和袁家大院声称要“保护性建设”,最后人们才明白,这是“拆除”的另一个说法。于是,你今天所见到的宽厚里,仅有金家大院和浙闽会馆得以完整保留。
北京的一个规划设计机构在网上公开了其参与宽厚里街区的规划设计方案。在这个方案里,“宽厚里”的称谓还未起用,片区仍命名为“解放阁—舜井街片区”。
设计师们声称要尊重和延续“历史文脉”,延续传统的街巷“肌理格局”,在具体的建筑设计上,设计师保留了老济南的天际线,将仿古式建筑的高度定位在2-3层,建筑风格借鉴民宅特点,“老材料老做法”。在此之前的营销宣传中,世茂地产一直以“王府街”来命名这块街区。
此番开街,以“宽厚里”之名示人,可能本意是向成都的宽窄巷子和太古里致敬,但也无意中承接了“宽厚所街”的余韵。但当无风君最后走在宽厚里时,老街巷的“肌理格局”早已荡然无存,就连曾经的那条核心街道“宽厚所街”也遍寻不着,更不用说曾经的宅院连接起的阡陌交通。
倒是建筑的高度体现了天际线的原则,值得赞许,但这些“伪古董”的建筑,从根儿上就与传统无关了。虽曰“宽厚”,但对传承却太过刻薄。
传统的中国深宅大院,向来是砖木混合结构,榫茆和斗拱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建筑之道。而现在的仿古式建筑,除了外皮贴上的青砖,内在的结构都是钢混框架。
这真的是从里到外都是在造假,要了一个面子,不惜毁掉了里子的传统。当然,这也符合时代的特点和片区改造的初衷,形象工程嘛。
宽厚所街片区的拆迁补偿,奉行了当时的拆迁最高基准价6010元/平方米,仅动迁成本就高达12亿元。如此高昂的代价,不仅仅是城市建设中颠覆性破坏的最大代价,同时也是对原有社区关系和3.5万名原居民生活关系的毁灭性拆迁。
或许正因为此,重新开街的宽厚里商业色彩浓厚,先期投资渴望反哺的欲望强劲。从商业形态上讲,街区式综合体作为全球第六代商业模式,还是有别于散户门店、百货商场、购物中心、步行街和MALL的业态,有着时代的进步性。
无论是美国洛杉玑的THE GROVE,迈阿密的COCOWALK,还是国内上海的新天地,这类街区都有着商业成功的巨大示范作用。在实体店经营举步维艰之际,济南的城市综合体遍地开花之时,宽厚里的出现,倒也算是一股小小的清风扑面。
但就目前的业态而言,吃吃喝喝的商业布局还是难以支撑起投资者的宏大愿景。朋友圈里,资深吃货在第一时间尝遍宽厚里的各种美味之后,便开始坐等第一家倒闭的门店;文艺青年和2B青年约完萌妹子、虐完单身汪之后,便吐槽说“没文化”;有思想深度的朋友则对宽厚里深表失望,而且耻于在朋友圈里刷屏,发誓再也不踏进宽厚里半步。
闲庭信步,在10分钟之内就转遍了浅薄的宽厚里。那些头上长草、穿着暴露的年轻男女,与这个场景倒是没有。
2. 描写济南的句子1、济南,一座古色古香的城市,一座美丽的泉城,这便是我的故乡,它的名字,叫做济南。
2、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的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墩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的真得算个宝地。
3、趵突泉位于济南经七路,分南门和北门,刚进入大门,你就会看见五颜六色的“花朵”,使你迫不及待地向泉眼走去,只见三股泉水喷涌而上,欢呼着,跳跃着,非常壮观,永远那么活泼,永远那么鲜明,好像不知疲倦似的。周围的小泉眼更有趣,有的突然上来一串小水泡,晶莹剔透;有的迟迟不冒出一个小水泡,好不容易冒出了一个水泡却又害羞似的回去了;有的小水泡忽得上来一串,像一串葡萄;有的摇摇晃晃冒出一串小水泡,就象喝醉酒的大汉,到了中途又消失了,有的……
3. 介绍泉城济南描写泉城济南的优美句子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家家泉水,户户垂杨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总是济南为郡乐,更将诗兴属何人 “家家泉水,户户垂杨”,“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说的就是“泉城”济南。这是一处以泉水众多、风光明秀而著称于世的美丽城市。
大明湖、千佛山与趵突泉,并称为济南三大名胜。大明湖湖面宽阔,由众泉汇流而成,夏日湖上荷花映日,绿柳成荫,赶上荷花节期间去大明颇有一番风味。
千佛山为佛教名山,古名历山,有舜耕历山之说,登山远眺,明湖如镜,黄河似带,泉城风貌,尽收眼底。济南号称“泉城”,有泉水百余处,其中名泉七十二处。
大明湖即由众泉汇流而成的天然湖泊。 泉水由南岸流入,水满时从宋代修建于北岸的北水门流出,湖底由不透水的火成岩构成,因而湖水“恒雨不涨,久旱不涸”,常年保持较固定的水位。
公园面积86公顷,其中湖面46公顷。湖上有历下亭、汇泉堂、湖心岛等大小岛屿六处,公园自然景观优美宜人。
湖水波光粼粼,鸢飞鱼跃,游船穿行。 大明湖自古遍生荷莲,湖畔垂柳依依,花木扶疏,“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是她风景的最好写照。
公园的人文景观十分丰富,历下亭、铁公祠、南丰祠、北极庙等三十余处名胜古迹掩映于绿树繁花之间,展现出悠久的历史文化。 趵突泉又名槛泉,为泺水之源,至今已有二千七百年的历史。
趵突泉,三窟并发,声如隐雷,“泉源上奋,水涌若轮”。趵突泉泉水一年四季恒定在摄氏18度左右,严冬,水面上水气袅袅,像一层薄薄的烟雾,一边是泉池幽深波光粼粼,一边是楼阁彩绘,雕梁画栋,构成了一幅奇妙的人间仙境。
泉城广场美丽夜景历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诗人诸如曾巩、苏轼、张养浩、王守仁、蒲松龄等都有吟泉佳作和美文。大明湖是一天然湖泊,最早见于文字记载是北魏郦道元《水经注》,隋唐时名莲子湖,历水波,宋时曾名西湖,到金元时始称大明湖。
公园内碑刻石碣较多,著名者有杜甫诗句:“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为清代何绍基书写,另有铁保书对联,何绍基、翁方纲等的碑记,皆具深厚文化内涵和艺术水平。大明湖边的人工河千佛山,东西横列如屏,风景秀丽,山北侧有登山盘路三条,蜿蜒回环,松柏夹道,浓荫蔽日。
如行走不便,也可乘车从山东侧环山盘路上山,山上名胜众多。兴国禅寺居千佛山山腰,内有大雄宝殿、观音堂、弥勒殿、对华亭。
南侧千佛崖,存有隋开皇年间的佛像130余尊,山崖上,由西向东,依次有龙泉洞、极乐洞、黔娄洞、吕祖洞。 历山院在兴国禅寺的东侧,是儒、道、佛三教合一的大杂院。
内有舜祠、鲁班祠、文昌阁、一览亭。在千佛山北麓建有集四大石窟于一体的万佛洞。
游人至此,可一瞻北魏、唐、宋造像之丰采。 山东辛亥革命烈士陵园在千佛山东麓,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此外还散落着“唐槐亭”、“齐烟九点”、“云经禅关”古坊等名胜。泉城广场上抖空竹的老人。
4. 关于济南风土人情的句子济南历史悠久,是闻名世界的史前文2113化-龙山文化的发祥地。
早在5000年前,该地居民已能制作乌黑发亮的陶瓷,由此构成了我国古代以黑陶为代表的龙山文化。2600年前,齐国在5261此筑城,济南成为当时齐国的边防要塞。
济4102南市依偎于泰山黄河怀抱之中,市区座落在丘陵与平原交接带,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优美的环境1653,风景秀丽,泉水众多,自古享有“家家泉水、户户垂杨”之誉,素以“泉城”闻名于世。 作为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的山东省的政治、经济、科技和专文化中心,今天的济南市已今非昔比,城市面貌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游人在这里看到的将是一个现代化的属、生机勃勃的新济南。
5. 关于济南景色的诗句唐朝诗人李贺《梦天》诗曰“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齐烟九点”即由此诗句演化而来。
诗中“齐州”本指中国,清代人因济南古称齐州,便借用该诗句描绘济南的山景。海右古亭--历下亭位于明湖水面诸岛中最大的岛子上,年代久远,几多变迁。
它挺拔端庄,古朴典雅,红柱青瓦,八角垂檐,亭内嵌有杜甫绝句: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 大明湖园中之园--铁翁祠建于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园内杨柳垂荫,藤萝攀缘,院外南临一湖碧水,北枕幽密松林,环境清幽旷远,建筑古朴典雅,其中小沧浪亭更是独具秀色。
著名对联:“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一盏寒泉荐秋菊,三更画舫穿藕花”就镶嵌在这里。济南自古以来,是个风景胜地,尤以泉水、垂杨取胜;“家家泉水,户户垂杨”比起江南美景,有过之而无不及,是以人才荟萃,犹如天地山川间之灵气全都独钟于此似的。
历下故城之西南方,有斛泉水,涌自地面,汇集成潭,潭边垂柳依依,微风轻佛时,柳絮若绵,处处飘扬,蔚为奇观,遂称“柳絮泉”。泉畔有屋十数楹,我国词中才媛李清照,即诞生于此。
而后高宅旸与廖炳奎皆曾写过咏怀“柳絮泉”古迹之诗: 一斛清泉柳絮扬,萧萧故宅但斜阳; 风流不独词人尽,金石飘零亦渐亡。 龙潭西去趵泉东,锦绣人才住此中; 过眼烟云金石录,年年恼恨是春风。
不将牙慧拾前人,谱出新词字字新; 一盏寒泉分柳絮,瓣香合供藕花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