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事汪曾祺经典优美句子(汪曾祺经典语录)

生活常识2024-04-03 02:02:10未知

食事汪曾祺经典优美句子(汪曾祺经典语录)

1. 汪曾祺的散文中的优美句子

你很懒呀 网上搜搜不就行啦 书店少不了这样大散文家的书 买上本《汪曾祺全集》回家好好看

他的作品我也很喜欢 《随遇而安》编了他很多不错的文章 《人间草木》是大家非常喜欢的,看他写的句子:

“我爱逗含羞草.触遍所有叶子,看都合起来了,我自低头看我的书, 偷眼瞧它一片片地张开了,再猝然又来一下.他们都说这是不好的, 有什么不好呢.” ——《花园》汪曾祺

“槐树种在土山上, 坐在树上可见隔壁佛院.看不见房子, 看到的是关着的那两扇门, 关在门外的一片田园. 门里是什么岁月呢? 钟鼓整日敲,那么悠徐,那么单调,门开时, 小尼姑来抱一捆草,打两桶水, 随即又关上了.水咚咚地滴回井里.那边有人看我,我忙把书放在眼前.”

“我小时常常在将雨将晴的天气里, 谛听着鸣鸠,心里又快乐又忧愁,凄凄凉凉的, 凄凉得那么甜美.”

其实汪老爷子的作品大都是那种很舒服的,你说美吧?单拿出来都很普通,可凑在一起就是有味道,这就是在随遇而安 他自己讲的,语言要有流动性。

2. 汪曾祺写的四方食事的主题特色

(一)关于汪曾棋的散文

汪曾祺的散文在取材上自由自在,具有无拘无束的散漫性;营造气氛来书写情感,具有天然的随意性。但他更多的则是表现出他自己的个性和风格。

首先是他散文的滋润观。滋润观表现在两个方面:1.是全方位的一种审美自觉。汪曾祺的散文讲历史讲掌故、讲花草虫鱼、讲四方食事,尽管不是有意识的以说教为目的,也不是以某种价值来取舍,但却是自觉的以滋润为前提。比如《四方事实》中的《口味篇》,他海阔天空,从内蒙的吃羊肉讲到家乡的虾,再从云贵川的辣延伸到山东吃葱。无边无际的事实既给人以美的享受,却又把一个美好的愿望:“有些东西,自己尽可不吃,但不要反对旁人吃”深埋其中,让读者在悠闲享受之中又得到一次宽容的滋润。2.滋润的最终目的是文化的休息。这种文化的休息的内涵一是带有文化气息的,二是健康的,三是悠闲的。汪曾祺认为,散文应该向读者提供文化的休息,因此他的散文创作动机非常善良。他的作品的内在情绪是欢乐的,即使是写一些痛苦的话题。如身体上要命的牙痛,他都会“泰然处之,而且有点幸灾乐祸的想:我倒看你疼出一朵什么花来!”汪曾祺虽然信奉他的不伤感,但他绝不是一个娃哈哈式的开口笑菩萨,一个施舍廉价微笑的老头。他虽然常带微笑??因为他要读者到他的散文的宁静港湾里来悠闲一会,但展示在读者面前的却是五味俱全,五光十色的生活。不由得叫你在悠闲中增长一点知识。

其次是他的审美理想:以和为贵,在平等和宽容中实现和谐。汪曾祺的散文崇尚和谐,这和他的滋润散文观有着密切的联系。正因为他要让他的读者到他的散文中来作文化休息,这个天地的和谐就变得格外重要了。汪曾祺比较克制和宽容。他长期生活在北京胡同中,对于精义是忍的胡同文化比较熟悉。但他并不是一味迁就胡同文化,而是用他的水性对胡同文化进行改造,形成汪氏的胡同味。这种改造说起来并不奥妙,就是崇尚平等,以此把他的宽容和胡同文化中的消极的忍划清了界限。尽管这种平等崇拜是朴素的原始的,但却使汪曾祺的创作富有生命力,变得积极生动起来。如在《林肯的鼻子》中,它对美国人喜欢摸林肯头像的鼻子(因为摸了会有好运气)感慨无比。发出了“谁的鼻子都可以摸,林肯的鼻子也可以摸。没有一个人的鼻子是神圣的”的呼喊。并由此延伸出这样的结论:“自由是以平等为前提的。在中国,现在很需要倡导这种created equal的精神。(选自范培松《序言》。)

3. 关于汪曾祺的名句

1、有人说故事像说着自己,有人说着自己像说故事。

——汪曾祺《我们都是世间小儿女》2、家人闲坐,灯火可亲。——汪曾祺 《冬天》3、静,是一种气质,也是一种修养。

——汪曾祺《文与画》4、写小说就是要把一件平平淡淡的事说得很有情致(世界上哪有许多惊心动魄的事呢)。 惟悠闲才能精细。

不要着急。——汪曾祺《岁朝清供》5、一个人口味最好杂一点,耳音要好一些,能多听懂几种方言。

口味单调一点,耳音差一点,也不要紧,最要紧的是对生活的兴趣要广一点。——汪曾祺《五味》6、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我的世界很平常。

——汪曾祺《一辈古人》7、我们这个民族,长期以来,生于忧患,已经很“皮实”了,对于任何猝然而来的灾难,都用一种“儒道互补”的精神对待之。这种“儒道互补”的真髓,即“不在乎”。

这种“不在乎”精神,是永远征不服的。——汪曾祺《跑警报》8、他们俩呢,只是很愿意在一处谈谈坐坐,都到岁数了,心里不是没有。

只是像一片薄薄的云,飘过来,飘过去,下不成雨。——汪曾祺 《大淖记事》9、愿少年,乘风破浪,他日毋忘化雨功。

——汪曾祺《徙》10、活在世上,你好像随时都在期待着,期待着有什么可以看一看的事。——汪曾祺《邂逅》11、我觉得全世界都是凉的,只我这里一点是热的。

——汪曾祺 《蒲桥集》12、语言的目的是使人一看就明白,一听就记住。语言的唯一标准,是准确。

—— 汪曾祺《岁朝清供》13、美,多少要包含一点偶然。——汪曾祺 《人间草木》14、年年岁岁一床书,弄笔晴窗且自娱。

更有一般堪笑处,六平方米作郇厨。——汪曾祺《老味道》15、我希望政通人和,使大家能安安静静坐下来,想一点事,读一点书,写一点文章。

——汪曾祺《文与画》16、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汪曾祺《四方食事》17、四处走走,你会热爱这个世界。

——汪曾祺《随遇而安》18、愿意做菜给别人吃的人是比较不自私的。——汪曾祺《老味道》19、是有路的地方,我都要走遍。

——汪曾祺《复仇》20、有毛的不吃掸子,有腿的不吃板凳,大荤不吃死人,小荤不吃苍蝇。——汪曾祺《豆汁儿》21、心闲如静水, 无事亦匆匆。

——汪曾祺《美国家书》22、我喜欢你,我来了。我开始觉得我就要不那么喜欢你了,我就得走了。

——汪曾祺《双灯》23、人生几何,恋爱三角。——汪曾祺《跑警报》24、世界是喧闹的。

我们现在无法逃到深山里去,唯一的办法是闹中取静。——汪曾祺《找点乐子》25、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汪曾祺《慢煮生活》26、我很想喝一碗咸菜茨菰汤,我想念家乡的雪。——汪曾祺《咸菜茨菰汤》27、红黄蓝白黑,酸甜苦辣咸。

每个人都带着一生的历史,半个月的哀乐,在街上走。——汪曾祺《钓人的孩子》28、君子之交淡如水,坐定之后,清茶一杯,闲话片刻而已。

——汪曾祺《金岳霖先生》29、多年父子成兄弟。——汪曾祺《多年父子成兄弟》30、一个人要兴旺发达,得有那么一点精气神。

——汪曾祺《水蛇腰》。

4. 网络上有很多汪曾祺谈美食的散文集,哪本好

散文集中每本书都有各自的特色,要说哪本最好是没法决出高低的。汪曾祺先生很多散文名篇,例如:《故乡的野菜》、《昆明的吃食》、《寻常茶话》等在诸本之中皆有收录。《汪曾祺谈吃》一书收录了汪曾祺谈吃的全部散文47篇,是目前汪曾祺谈吃的全读本,汪曾祺把吃的感受、吃的氛围,怎么个来历说得头头是道、烘托得恰到好处。用真实细腻的语言,表达了无限的生活热情和雅致的韵味,是把口腹之欲和高雅文学拉得最近的人。现将书目进行介绍:

一、《五味》:《五味:汪曾祺谈吃散文32篇》(2005版)、《五味 汪曾祺谈吃文章38篇》(2016版)是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这些具人间烟火气的谈吃文章,暖老温贫,轻度甜美凡间味道,颜色饶有画意,滋味别出酸咸。

二、《食事》:江苏人民出版社2014年出版。选取了汪曾祺很多散文名篇,收录具有典型性的篇章。让人在阅读中感受到美食的诱惑,感悟到美食背后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动人的人间真情。

三、《四方食事》:中国文联出版公司2009年出版。介绍了不同的地方在饮食上的不同风味,作者借写“吃”表达了一种审美的人生态度,即人们应该学会欣赏、品尝一切生活的美好馈赠。

五、《人间有味》是20周年精装珍藏纪念版,采用典雅裸脊装帧,书中不仅仅选入汪曾祺先生自己的字画,同时也选用作者喜爱的名画大家石涛、虚谷、齐白石等人作品。收录汪曾祺经久流传的41篇文章。如《昆明的吃食》《五味》《故乡的食物》《食道旧寻》《四方食事》《泡茶馆》等。

以上所列书目各有特色,通过这些书我们可以对各地的饮食口味、饮食习性了然于胸,认识到中国人口味之杂之丰。作者把自己的经历、爱好、情趣贯注一篇篇散文之中,平中显奇,读来让人不时莞尔。文中蕴含的风俗人情、历史文化知识、生活哲理,为广大读者提供了一种文化的熏陶和心灵的滋润。汪曾祺谦称自己不是像张大千那样的真正精于吃道的大家,只是爱做做菜,爱琢磨如何能粗菜细做,爱谈吃。在他看来,谈吃,也是一种对生活的态度,对文化的态度。他所谈的都是家常小菜。新摘园蔬、春韭秋菘、小市烹鲜、佛院烧笋、杨花儿萝卜、端午的鸭蛋、故乡的野菜,所有这些寻常吃食,在他的笔下都有了活生生的烟火气,鲜活了起来。他就像街头巷尾的寻常老者,絮叨着一日三餐的柴米油盐,话里话外都是生活的滋味。

他的散文没有结构的苦心经营,也不追求题旨的玄奥深奇,平淡质朴,娓娓道来,如话家常。品读汪曾祺的散文好像聆听一位性情和蔼、见识广博的老者谈话,虽然话语平常,但饶有趣味,谈吃,也是谈人生。

我曾经细读过《五味——汪曾祺谈吃散文32篇》,本书的介绍是这样说的:有人说汪曾祺身兼二美:美文家、美食家;他自己也说。写字、画画、做饭是“业余爱好”。他写过很多谈吃的文章,从中可以看出其作为郇厨的“别样才情”。读其文,如睹其人,好一个可爱的老头!这是在谈吃,又哪里是在谈吃,分明有逝去的时光在,亦有一种从容在里头。《五味》之中美食众多,“五味”俱全。例如:茨菇、萎蒿、荠菜、枸杞、马齿苋、苦瓜、葵、薤、萝卜、瓜、莴苣、蒜苗、花生、韭菜花、菠菜、苞谷、豌豆、蚕豆、眼子菜、抱娘蒿、江荠,等等,都在汪先生笔下开花;鲥鱼、刀鱼、回鱼、黄河鲤鱼、鳜鱼、石斑、虎头鲨、昂刺鱼、凤尾鱼、鳝鱼、螺蛳、蚬子、砗儿、河豚也在先生的文字中游弋。可以试试从这本看起。

5. 汪曾祺散文 语句

《汪曾祺散文 》语句:

1、我初学写小说时喜欢把人物的对话写得很漂亮,有诗意,有哲理,有时甚至很“玄”。沈从文先生对我说:“你这是两个聪明的脑壳打架!”他的意思是说着不像真人说的话。托尔斯泰说过:“人是不能用警句交谈的。”

2、每当家像一个概念一样浮现于我的记忆之上,它的颜色是深沉的。

3、我每天醒在鸟声里。我从梦里就听到鸟叫,直到我醒来。我听得出几种极熟悉的叫声,那是每天都叫的,似乎每天都在那个固定的枝头。

4、我以为语言具有内容性。语言是小说的本体,不是外部的,不只是形式、是技巧。探索一个作者的气质、他的思想(他的生活态度,不是理念)。必须由语言入手,并始终浸在作者的语言里。语言具有文化性。作品的语言映照出作者的全部文化修养。语言的美不在一个一个句子,而在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包世成论王羲之字,看来参差不齐,但如老翁携带幼孙,顾盼有情,痛痒有关。好的语言正当如此。语言像树,枝干内部汁液流转,一枝摇,百枝摇。语言像水,是不能切割的。一篇作品的语言,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5、国子监,现在已经作为首都图书馆的馆址了。首都图书馆的老底子是头发胡同的北京市图书馆,即原先的通俗图书馆--由于鲁迅先生的倡议而成立,鲁迅先生曾经襄赞其事,并捐赠过书籍的图书馆;前曾移到天坛,因为天坛地点逼仄,又挪到这里了。首都图书馆藏书除原头发胡同的和建国后新买的以外,主要为原来孔德学校和法文图书馆的藏书。就中最具特色,在国内搜藏较富的,是鼓词俗曲。

6、祖父年轻时建造的几进,是灰青色与褐色的。我自小养育于这种安定与寂寞里。报春花开放在这种背景前是好的。它不至被晒得那么多粉。固然报春花在我们那儿很少见,也许没有,不像昆明。

7、她问了我一些问题。其中一个是,为什么我的小说里总有水?即使没有水,也有水的感觉"

8、图书馆的管理员是一个妙人。他没有准确的上下班时间。有时我们去得早了,他还没有来,门没有开,我们就在外面等着。他来了,谁也不理,开了门,走进阅览室,把壁上一个不走的挂钟的时针“喀拉拉”一拨,拨到八点,这就上班了,开始借书。这个图书馆的藏书室在楼上。楼板上挖出一个长方形的洞,从洞里用绳子吊下一个长方形的木盘。借书人开好借书单——管理员把借书单叫做“飞子”,昆明人把一切不大的纸片都叫做“飞子”,买米的发票、包裹单、汽车票,都叫做“飞子”,——这位管理员看一看,放在木盘里,一拽旁边的铃铛,“当啷啷”,木盘就从洞里吊上去了。——上面大概有个滑车。不一会,上面拽一下铃铛,木盘又系了下来,你要的书来了。

简介汪曾祺:

汪曾祺(1920.3.5~1997.5.16),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辑。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著有小说集《邂逅集》,小说《受戒》《大淖记事》,散文集《蒲桥集》,还写了他的父亲(多年父子成兄弟),大部分作品收录在《汪曾祺全集》中。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