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衡山山脚下优美的句子(赞美衡山的句子)

生活常识2024-03-12 05:55:34未知

描写衡山山脚下优美的句子(赞美衡山的句子)

1. 描写爬到山顶时山脚下美丽风景的句子或段落

在山脚时,看见山顶在云里雾里,似乎显得很神秘,有点似神仙之境,而我们正是由于好奇之心,想要探究山顶的美好,努力登上顶端,将遇见之物揽于怀中,然而不同的时节却给予人不同的感觉,登上顶峰,体会那可望而不可即的韵味。

春如一个温柔的姑娘,轻轻地拂过大地,留下青葱的绿色,让世界复苏起来,站在山顶俯瞰大地,第一缕阳光照射在葱笼大地,把山顶周围的云雾都照散开,清晰看到周围的一切,苍翠的群山重重叠叠,绵延不绝的山岭如同一条正在酣睡的卧龙,时不时还可以看见在空中翱翔的雄鹰,它充满不羁的姿势和雄伟的姿势又给山顶的风景添加了一份亮丽,却看不到边际,然而更显得气势磅礴,我们仿佛置身于画卷之中,体会其人间仙境。

到了夏季,烈日当空,树木似乎也成长起来,从以前的翠绿一片变成深绿色的大地,从山顶往下望去,更添神秘感,深深的吸引住人们的眼睛,就像是万丈深渊,给人震惊的感觉。七月,从山顶瞭望,瓦蓝瓦蓝的天空,漂浮着一些云彩,扑面而来的是火热的气息,蝉在树枝上鸣叫,站立在山顶,好像和大自然融为一体一般。有时天气骤变,空中下起暴雨,绵延的山峦隐在雨幕之中,如同沙场上的英雄,带着胜利,浩浩荡荡凯旋而归,夏雨来得突然,又戛然而止,太阳映射在树丛之中,透过树叶,站在地面上照射出星星点点,如果天晴,心旷神怡,其中千姿百态,收揽于心。

秋日给人一种成熟之美,在山上深吸一口,好似飘来收获的气息,秋天的太阳没有夏日那么火热,更多的是温馨和柔和,翠绿的大地被沉甸甸的金色所覆盖,树枝树叶相互交织,满山红叶,遍地黄花,金风送爽,大地尽染,从山顶上望去,落叶堆在地面山,看上去似乎很柔软,凉凉的风吹拂着大地,树叶纷纷而落,在空中自由旋转,像一个不被拘束的孩子,尽情嬉戏,五彩斑斓的山坡被太阳照耀的更加绚丽,抬起头来,一层层如同薄纱般的云在天空浮动,好像迷恋于美丽的金秋,山顶上的风景好像敞开一个大大的怀抱,让人想投进其中。

冬季来临,在山顶上仰望天空,灰蒙蒙的一片,阴阴沉沉,万木凋零,山顶上的风景好似单调许多,正在这时空中却飘下几朵银花,本来小小几朵,结果纷纷而来下,不久,万物像披上了银色的装束,银装素裹,分外妖娆,天地一色,白茫茫的一片,光秃秃的树枝伸向苍穹,代表了它们对阳光的渴望,从山上望去一切景物都是白色的,偶尔的一点点艳丽,却显得别具一格,山下山舞银蛇,滴水成冰,不由得觉得冬季的山顶是如此孤寂。

山顶上的风景丰富多彩,随着时光的流逝,呈现出不同的风采,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站在山上之巅,体会世上之美。山顶上的风景,点点滴滴,尽收眼底。

2. 用排比句生动的描写衡山的美

1、登山有作 宋 朱熹 晚风云散碧千寻,落日冲飚霜气深。霁色登临寒月夜,行藏只此验天心。

2、赋秋鸿进刘衡州 宋 梅尧臣 秋鸿整羽翮,去就自因对。往春南方来,遂止天泉池。天泉水清此,鸳鸯日追随。蒲藻岂不乐,江湖信所宜。今朝风色便,暂向衡阳归。洞庭蓬叶下,潇湘先客飞。渚有兰杜美,心无稻粱畀。罾缴勿尔念,鹰隼宁尔规。烟波千万里,足以资盘嬉。峰前想回日,青冥生路岐。

3、寄赠衡州杨使君 唐 李益 湘竹斑斑湘水春,衡阳太守虎符新。朝来笑向归鸿道,早晚南飞见主人。

4、念双娇· 南岳怀古 明 王夫之 井络西来,历坤维,万迭丹邱战垒。万析千回留不住,夭袅龙骧凤起。云海无涯,岚光孤峙,绾住潇湘水。何人能问,问天块磊何似?南望虞帝峰前,绿云寄恨,只为多情死!雁字不酬湘竹湘,何况衡阳声止。山鬼迷离,东皇缥渺,烟锁藤花紫。云傲无据,翠屏万片空倚。

5、胜迹冠吴中,有梅村诗句,衡山画图,坐对茶花思往事;名流来日下,是丰沛故家,金张贵姓,好凭酒盏话升平。

3. 描写山的优美句子

描写山的好词好句优美段落

1.丁冬、丁冬、咦?是什么声音?哦,原来是山泉在唱歌,清澈的泉水从岩缝间涌出,汇成溪流,欢快地唱着歌儿奔流而下,我俯下身子,捧起甘洌的泉水喝个痛快,好凉啊!牙都冰痛了,然而,心却享受香醇美酒。

2.往上攀登,一路放眼浏览,耐寒的花儿争奇斗艳,风一吹,花摇摇摆摆的,好像在向人们点头,给我带来无尽的春的问候。不知不觉,我们就来到半山腰,在亭子前面往下眺望,只见山脚下的人仿佛火柴那么大,小溪像是一条白色的皮带,镶嵌在绿草碧野中,再看看远处的兰溪大桥,像是一道亮丽的彩虹,为远山近景增添了色彩。

3.我的眼前是一排排挺拔而整齐的松树,它们英姿勃发地站立在山岗上,仿佛是大蜚山的忠诚卫士。抬头望去, 漫山遍野都是一片绿色,充满着灵动的生机,美极了。

4.展现在眼前的当然是茂盛的果树了。如果是春天,当然还有各种花了,五颜六色,可漂亮啦!如果是秋天,一片片落叶像天女散花似的在空中飞舞。继续朝山上走,走大约一百米就到了山顶,站在山顶上遥望远方,让你感到心旷神怡,不管你有多大的烦恼和委屈、不开心,只要你到了这里它们就会立刻消失。

5.抬眼望去,只看见重重叠叠的远山次第向天边延伸过去,近处清晰可辨,远方渐渐模糊起来,消失在遥远的天边处。山与山之间,是一层浓而厚的云雾,只见山头,不见山脚。

6.家乡的西边是尖林山。春天,那里百花盛开,粉红的桃花好似天边的一朵朵红霞;银杏树的叶子从叶苞里冒出了头,好似一把扇子,看,它正朝你摆手呢;夏天,树木郁郁葱葱,株株撑起了绿色的太阳伞,走进去,好像到了天然空调室,暑气顿消;秋天,桂花散发出浓浓的香味,好像要把人熏醉似的。火红的枫叶好似熊熊的大火;冬天,松柏依然那么挺拔,那么翠绿,像是山林的守护神。

7.走到山顶,向下望,一片片绿油油的麦子地,像一块块地毯铺在黄土地上,那银灰色的柏油马路,则镶嵌在山上,像系了一条柔软的丝带。山顶上的小花,密密麻麻,我仿佛浮在了花海上,又似躺在了席梦丝床上,犹如走在一片花的世界里,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

4. 描写衡山的诗句(名句)

送道士薛季昌还山 唐明皇 洞府修真客,衡阳念旧居。

将成金阙要,愿奉玉清书。 云路三天近,松溪万籁虚。

犹期传秘诀,来往候仙舆。 注:唐明皇(685-762)即唐玄宗李隆基 送曲山人之衡州 唐/司空曙 白石先生眉发光,已分绀雪饮琼浆。

衣巾半染烟霞气,语笑兼和药草香。 茅洞玉声流暗水,衡山碧色映朝阳。

千年城郭如相问,华表峨峨有夜霜。 注:司空曙,唐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

寄赠衡州杨使君 唐/李益 湘竹斑斑湘水春, 衡阳太守虎符新。 朝来笑向归鸿道, 早晚南飞见主人。

得卢衡州书因以诗寄 唐/柳宗元 临蒸且莫叹炎方,为报秋来雁几行。 林邑东回山似戟,羊可南下水如汤。

兼葭浙沥含秋雾,桔柚玲珑透夕阳。 非是白频洲畔客,还将远意问潇湘。

赋秋鸿进刘衡州 宋/梅尧臣 秋鸿整羽翮,去就自因对。 往春南方来,遂止天泉池。

天泉水清此,鸳鸯日追随。 蒲藻岂不乐,江湖信所宜。

今朝风色便,暂向衡阳归。 洞庭蓬叶下,潇湘先客飞。

渚有兰杜美,心无稻粱畀。 罾缴勿尔念,鹰隼宁尔规。

烟波千万里,足以资盘嬉。 峰前想回日,青冥生路岐。

5. 描写华山险峻的句子

1. 五岳之一的华山位于陕西华阴市城南,海拔1997米,因山峰自然排列若花状,故得名。它南接秦岭,北瞰黄渭,以奇、险、峻、秀著称于世。据《山海经》记载:“太华之山,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广十里。”古人有云:“山无石不奇,无纯石不大奇”。华山之奇就在于它是由一块完整硕大的花岗岩体构成的。

2. 登上华山极顶,天已转晴。放目四望,但见千峰逶迤,匍匐脚下;天地空阔,八方一色;真正是山舞银蛇,原驰腊像。整个世界显得那么洁净,一点污秽都不存在,此时,即使是最复杂的人恐怕也顷刻失去了杂念。站在绝顶之上,脑袋瞬间一片空濛,大有飘飘欲仙展翅凌云飞腾之感。淡定片刻,一股豪气由脚底直贯头顶,顿时生出了“欲与天公试比高”的豪迈!

3.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黄山之美、泰山之雄、衡山之秀、恒山之奇、嵩山之绝都引人入胜,但它们显然都不符合武林人的个性,只有华山的险峻与爽直,才是对武林人最好的诠释。站在华山之顶,“当今世界谁主沉浮”的豪迈气概与博大胸怀便了然于心,这正是武林人所想要的情怀!

4. 与苍龙岭相比,上西峰的路好走得多了,整齐的石阶使我们有暇举目四望,一石一树,一溪一流都会引起发自肺腑的惊叹,惊的是看到了天工造物人间仙境,叹的是同行的诸多同伴无福享受。峰顶有一块状若莲花瓣的巨石,据说这块浑然天成的巨石就是历代武林高手在华山论剑的地方,端面平坦宽敞,足可容纳数百人,地势险峻冠绝,三面都是刀削一般的悬崖,若是在此论剑论道,倒不失为一个既无干扰又显公平的绝妙之处。

5. 来到华山论剑处,仿佛看见当年武林人在此翻云覆雨,奋力搏杀;听着山底松涛怒吼,仿佛听见武林人气壮山河的呐喊声;攀爬悬崖峭壁,仿佛看见武林人飞檐走壁的敏捷身姿;遥望碧云蓝天,又仿佛感受到了武林人的壮志凌云与男儿情怀。华山因了武林人而倍显雄浑与亲切,武林人因了华山而彰显高大与伟岸。

6. 在走向西峰的路上,华山仿佛换了衣服容颜,温文尔雅,宛如烟雨朦胧的江南。翠绿色的树木包裹着原本赤裸的华山肌肤,将他的阳刚之气,掩盖在一片柔美之中,路边会传来阵阵鸟鸣,远处会呈现薄薄的晨雾,清晨的露水,点缀着树下的绿草,一席瑟瑟秋风,一阵蒙蒙雾雨,如果再配着一壶清酒和着一首古筝曲,一古色长亭或者乌蓬流水,乃人间之仙境。雾润古树新苔绿,风吹叶舞烟雨中。一山一石均入画,天高云淡锁群峰。

7. 华山的美,是千姿百态的,他既有彰显北方气魄的豪迈气势,又有谱写出中华之魂的大气凛然,但是又不乏婉约柔美的少女情怀,和水墨丹青般的清新淡雅……万丈山门依天开,浩瀚星辰手摘来。怀揣明月问古今,铮铮铁骨可有魂?云雾飘渺仙女衫,飒爽雄姿陕北汉。一峰一景皆是情,一山一韵在其中。脚踩南风俯群山,胸怀顿开纳百川。

8. 蓝色的天,白色的云,淡淡的雾,绿色的树,灰白色的山体,陡峭悬崖峭壁,直插云霄的连绵山峰……这一切组成美景的元素,被山风吹动着,一刻都不停息的分散再组合,一刻都不间断的上演着山云之恋。风轻云淡嵌山间,似烟似雾在云端。朦胧飘渺非凡境,试问华山可有仙?

9. 华山素有“自古华山一条路,奇险天下第一山。”的美称,我们在险峻的华山上艰难地“爬”着,一边“爬”一边观赏着著名的华山。

10. 华山的神韵并不是险奇所能涵盖的。窃以为华山之所以魅力无穷,在于它的雄性之美。踏访了九洲方园内赫赫有名的五岳,都给人以雄浑的印象,然而最能使人体会到雄性美的,当属西岳华山。

6. 描写山的优美语句

1、山依偎着水,水映照着山,静静的和谐,淡淡的孤寂。闲散的心境一如人生,慢慢的把岁月怀念,静静如水,淡淡如山。

2、大山里,水是清澈的,风是质朴的,蜿蜒的山路,因为有了虫儿、花儿草儿等,也变得更加鲜活起来。朋友,常到大山里走走,让山里的风去掉浊气,让山里的水涤荡疲惫的心,到山路上去,让快乐缭绕到你的周围,那心灵就似山一样坚韧,似水一般纯净了。

3、循级而上,半山处停驻,见索道横跨山峦,悬空承载人往复来去,好一个穿云越谷的云谷索道!想像着,半空凌驾,在千米高空眺望山岭,不曾登临,心已慌跳。

4、我们刚到大门口,就被四周连绵起伏的山包围住了。我站在远处看山,很像一副风景画。再加上蒙蒙的雾,群山若隐若现,更是给山增添了一层神秘感。

5、站在山脚下仰望,我头脑中所有形容山高大巍峨的词一股脑儿全涌了出来,但最终我无法准确地用上一个,只能在心里发出深深的慨叹。看泰山之巅,似乎是大雨欲来之势,墨黛色的浓云缠绕山间,且不说置身其间,就是看着都有凉意袭来的感觉。

6、中午,太阳那金色的光芒照向大地,大山好像感到有点热似的,让树木把它遮盖住,让它感到凉爽。太阳其实也是一番好意,想让大山变得更加灿烂、美丽、辉煌。瞧,这不,正如它所愿,大山变得更加美丽了。它变得更加绿,更加光彩夺目了。

7、坐在一隅,紧贴玻璃窗,胆怯下望,那样快速的运行,瞬间掠过急缓的山坡,深邃的峡谷,多彩的秋色,苍翠的松林淡淡的雾霭,缥缈的浮在山巅,恍如期许的梦幻,曾经真切的向往,而今就在眼前。

8、春姑娘伴着一阵春风悄然来到人间,花草树木们都挺直了腰。大山顿时变成翠绿色的了,那翠绿的大山,看起来是那样的绿。如果现在你朝大山望一眼的话,那你会觉得就像走进了一片绿色的森林,感觉特别舒服。

9、极目远眺,我发现泰山的云雾一点也不比庐山的逊色,远处,流云泻动,近处也是雾气缭绕,对面的山峰隐隐约约,天街上的行人若隐若现。任雾气把我轻轻的缠绕,钻进我的发间,钻进我的眉宇,供我畅快自由地呼吸。

10、山顶上四角的边沿是陡峭的悬崖,悬崖上怪松搭棚,古藤蟠缠。峭壁下面有茂密的松、杉、柯、樟、桉等树木,林中有野猪、黄猄、山羊、果子狸、穿山甲、猫头鹰等异兽珍禽。物种丰富,令人流连忘返。

7. 谁知道关于描写衡山景色的文章 急用 谢谢

在衡山之巅站在衡山之巅,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人的身体变得渺小,小如一粒尘埃,心灵却可以自由飞翔,豪气万丈。

这是我站在衡山顶上,脚踩云海时产生的感受。上衡山,已经没有攀登的过程。

盘山公路一直修到了山顶,仿佛一把利剑,缎带飘飘,在崇山峻岭间,曲曲弯弯,划破天惊,直指巅峰。这柄剑过于猖狂,只差一点,就削平山峰,它在距离顶峰数百米的地方嘎然而止。

我跟着剑锋,几乎没有费太多的力气就顺利登顶。我站在衡山顶上的时候,另外有一支真正意义上的登山队正在青藏高原的西南部向喜马拉雅山的主峰进行最后的冲刺,他们是无畏的勇士。

而我,只是一个偷懒的猎人,如果我的身体能够长出翅膀,我贪婪的眼睛或许将俯瞰南岳,沿山脉西行,去湘西看沱江如何清澈流淌。这条盘山弯道,硬生生在衡山秀丽的腰肢间勒出一道印痕,撕裂了山脉流畅的曲线。

它为行人提供了登顶的方便,却为自然留下了一处败笔。类似的败笔在我们的视线所及,随处可见,它让人类变得懒惰了,上山的旅人享受不到登山的过程,从一开始,就只想要一览众山的结果。

这种心理,恰好符合这个时代大多数人的心理状态。这种状态,会持续多久?如果不可逆转,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将会变成什么样子?也许是我多虑了,因为我在坐车上下山的途中,见到了一些徒步登山者。

他们是应该得到尊重的少数人,他们也许疲惫,他们也许在面对汽车和索道时也想到过放弃,但是他们坚持下来了,他们正在体验我们永远也无法体验到的快乐了。用自己的双足征服衡山,对于一个登山者而言,是多么了不起的记忆。

我上了衡山之巅,但是我征服衡山了么?就山的高度而言,衡山不高,它在五岳之中可能是最低的,但是它的气度与挺拔,却无损它的威严。当我一步步向顶峰逼近时,我看到了云海在山腰间无序的涌动与缭绕。

以一般的气象规则,云海似乎应当高于衡山一千多米的主峰,但是在面对衡山时,云海也弯下了高傲的头颅,俯首称臣。顶上有峰名祝融。

其实,在我到达衡山顶上之前,我对祝融峰的意思一无所知。进入祝融殿,才恍然,祝融氏就是传说中的火神。

有火神镇山,放眼衡山,郁郁葱葱,如深海般的黛绿起起伏伏,也就在情理之中了。云是轻柔的,黛绿的山体是凝重的,当它们相拥而吻时,爱情的阳光就撒满了天空。

我坐在山顶,眺望远处的山,蜿蜒而远去,没有一点声息,它的形体看上去那么柔韧,如横躺着的少女,水一样地在我的视线里流动着。她的眼睛就是满山的绿叶吧,那么清爽、明亮地装饰着我的每一个脚印。

这个时候,我伸出双臂,就是我的翅膀了,我能飞越她的上空,看她绝世秀色如何让一座山脉美不胜收。其实,我的身体无法飞翔,但是我的心灵却可以。

我的心灵会生出一对翅膀,再高的巅峰也可以飞过,再远的风景也可以看见。当我站在衡山顶上,我的灵魂已经飞的很远。

衡山布满不少自然与人文景观,从山脚下的南岳大庙,直至山顶的圣帝殿,以及山腰上的麻姑仙境,但在我看来,我最想去一看的是忠烈祠。在没有进入忠烈祠之前,我对这座陵园几乎毫无印象。

除了我的孤陋寡闻,在我涉猎的不少现当代史籍中,有关这座陵园的资料并不多见。车子在弯弯的山道上盘旋,一个醒目的青天白日标志在我的眼前一闪而过,那是一块石碑,碑上除了标志,还有两行字“游人到此,脱帽致敬”。

我很有些差异,青天白日标志我只在影视作品或者电视新闻上看见过,在大陆的土地上,国民党离开那么多年以后,可能除了一些比较特殊的地方,是很少见到了。车子很快从石碑旁驶过去了,我回过头去,就看到了忠烈祠的陵园。

衡山,它所承载的不仅仅是历史、宗教与传说,还有一个民族挥之不去的爱恨情仇。在上山以及流连在山顶的每一刻,我的心头始终闪现着那个醒目的标志。

陵园里面会有一些什么人?他们为何而死?他们的灵魂何以能安妥在衡山的怀抱里?我跨进陵园,抬眼望去,是一座造型特别的纪念塔。与一般纪念塔或碑设计不同,它由五颗直指青天的炮弹组成,弹体一大四小,中间一颗呈发射前的巨型火箭状,而围着它的四颗则如捆绑的推力器,四面塔体上刻着“七七”字样。

这座忠烈祠始建于1938年,当时,有关火箭的研制可能尚未成型,但是这五颗炮弹呼啸欲出的形状,却让人想起可以直飞太空的火箭。以炮弹为塔身,来纪念“七七”事变与抗日阵亡将士,是十分合适的。

忠烈祠的设计布局基本参照南京中山陵,虽然没有后者的恢宏,但因为其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使这座陵园显示出沉重的寂静。当衡山接纳这些为国捐躯的将士遗骨时,就注定这座陵园的与众不同了。

我想,和所有陵园或纪念碑上所列的亡灵那样,忠烈祠所列的将士姓名肯定也是不完整的,他们中的很多人没有留下姓名,就永远长眠于这片曾经苦难的国土。他们为这片土地而战,他们的灵魂能够与衡山这样的名字划等号。

是的,这是国民党的官兵们在抗日前线撕杀后留给后人的一个印记,他们代表一段历史,他们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向衡山靠拢,这是他们要为之流尽最后一滴血的壮美国土。他们是衡山最初的登顶者,尽管他们倒下了,但他们热爱这片土。

8. 谁知道关于描写衡山景色的文章 急用 谢谢

在衡山之巅站在衡山之巅,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人的身体变得渺小,小如一粒尘埃,心灵却可以自由飞翔,豪气万丈。

这是我站在衡山顶上,脚踩云海时产生的感受。上衡山,已经没有攀登的过程。

盘山公路一直修到了山顶,仿佛一把利剑,缎带飘飘,在崇山峻岭间,曲曲弯弯,划破天惊,直指巅峰。这柄剑过于猖狂,只差一点,就削平山峰,它在距离顶峰数百米的地方嘎然而止。

我跟着剑锋,几乎没有费太多的力气就顺利登顶。我站在衡山顶上的时候,另外有一支真正意义上的登山队正在青藏高原的西南部向喜马拉雅山的主峰进行最后的冲刺,他们是无畏的勇士。

而我,只是一个偷懒的猎人,如果我的身体能够长出翅膀,我贪婪的眼睛或许将俯瞰南岳,沿山脉西行,去湘西看沱江如何清澈流淌。这条盘山弯道,硬生生在衡山秀丽的腰肢间勒出一道印痕,撕裂了山脉流畅的曲线。

它为行人提供了登顶的方便,却为自然留下了一处败笔。类似的败笔在我们的视线所及,随处可见,它让人类变得懒惰了,上山的旅人享受不到登山的过程,从一开始,就只想要一览众山的结果。

这种心理,恰好符合这个时代大多数人的心理状态。这种状态,会持续多久?如果不可逆转,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将会变成什么样子?也许是我多虑了,因为我在坐车上下山的途中,见到了一些徒步登山者。

他们是应该得到尊重的少数人,他们也许疲惫,他们也许在面对汽车和索道时也想到过放弃,但是他们坚持下来了,他们正在体验我们永远也无法体验到的快乐了。用自己的双足征服衡山,对于一个登山者而言,是多么了不起的记忆。

我上了衡山之巅,但是我征服衡山了么?就山的高度而言,衡山不高,它在五岳之中可能是最低的,但是它的气度与挺拔,却无损它的威严。当我一步步向顶峰逼近时,我看到了云海在山腰间无序的涌动与缭绕。

以一般的气象规则,云海似乎应当高于衡山一千多米的主峰,但是在面对衡山时,云海也弯下了高傲的头颅,俯首称臣。顶上有峰名祝融。

其实,在我到达衡山顶上之前,我对祝融峰的意思一无所知。进入祝融殿,才恍然,祝融氏就是传说中的火神。

有火神镇山,放眼衡山,郁郁葱葱,如深海般的黛绿起起伏伏,也就在情理之中了。云是轻柔的,黛绿的山体是凝重的,当它们相拥而吻时,爱情的阳光就撒满了天空。

我坐在山顶,眺望远处的山,蜿蜒而远去,没有一点声息,它的形体看上去那么柔韧,如横躺着的少女,水一样地在我的视线里流动着。她的眼睛就是满山的绿叶吧,那么清爽、明亮地装饰着我的每一个脚印。

这个时候,我伸出双臂,就是我的翅膀了,我能飞越她的上空,看她绝世秀色如何让一座山脉美不胜收。其实,我的身体无法飞翔,但是我的心灵却可以。

我的心灵会生出一对翅膀,再高的巅峰也可以飞过,再远的风景也可以看见。当我站在衡山顶上,我的灵魂已经飞的很远。

衡山布满不少自然与人文景观,从山脚下的南岳大庙,直至山顶的圣帝殿,以及山腰上的麻姑仙境,但在我看来,我最想去一看的是忠烈祠。在没有进入忠烈祠之前,我对这座陵园几乎毫无印象。

除了我的孤陋寡闻,在我涉猎的不少现当代史籍中,有关这座陵园的资料并不多见。车子在弯弯的山道上盘旋,一个醒目的青天白日标志在我的眼前一闪而过,那是一块石碑,碑上除了标志,还有两行字“游人到此,脱帽致敬”。

我很有些差异,青天白日标志我只在影视作品或者电视新闻上看见过,在大陆的土地上,国民党离开那么多年以后,可能除了一些比较特殊的地方,是很少见到了。车子很快从石碑旁驶过去了,我回过头去,就看到了忠烈祠的陵园。

衡山,它所承载的不仅仅是历史、宗教与传说,还有一个民族挥之不去的爱恨情仇。在上山以及流连在山顶的每一刻,我的心头始终闪现着那个醒目的标志。

陵园里面会有一些什么人?他们为何而死?他们的灵魂何以能安妥在衡山的怀抱里?我跨进陵园,抬眼望去,是一座造型特别的纪念塔。与一般纪念塔或碑设计不同,它由五颗直指青天的炮弹组成,弹体一大四小,中间一颗呈发射前的巨型火箭状,而围着它的四颗则如捆绑的推力器,四面塔体上刻着“七七”字样。

这座忠烈祠始建于1938年,当时,有关火箭的研制可能尚未成型,但是这五颗炮弹呼啸欲出的形状,却让人想起可以直飞太空的火箭。以炮弹为塔身,来纪念“七七”事变与抗日阵亡将士,是十分合适的。

忠烈祠的设计布局基本参照南京中山陵,虽然没有后者的恢宏,但因为其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使这座陵园显示出沉重的寂静。当衡山接纳这些为国捐躯的将士遗骨时,就注定这座陵园的与众不同了。

我想,和所有陵园或纪念碑上所列的亡灵那样,忠烈祠所列的将士姓名肯定也是不完整的,他们中的很多人没有留下姓名,就永远长眠于这片曾经苦难的国土。他们为这片土地而战,他们的灵魂能够与衡山这样的名字划等号。

是的,这是国民党的官兵们在抗日前线撕杀后留给后人的一个印记,他们代表一段历史,他们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向衡山靠拢,这是他们要为之流尽最后一滴血的壮美国土。他们是衡山最初的登顶者,尽管他们倒下了,但他们热爱这片土。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