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言警句老子 老子10句经典名言

生活常识2024-03-10 05:56:56佚名

名言警句老子 老子10句经典名言

1. 孔子 孟子名言名句

孟子名言 (1)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译文】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正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 (2)权,然后和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译文】称一称,才晓得轻重;量一量,才晓得长短。 (3)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译文】人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4)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译文】即使有一种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冻它十天,没有能够再生长的。 (5)其进锐者,其退速。

【译文】前进太猛的人,后退也会快。 (6)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译文】心这个器官职在思考,思考才能获得,不思考便不能获得。 (7)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快乐足以使人死亡。 (8)惟仁者宜在高位。

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译文】只有道德高尚的仁人,才应该处于统治地位。

如果道德低的不仁者处于统治地位,就会把他的罪恶传播给群众。 (9)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译文】天子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天下;诸侯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国家;卿、大夫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宗庙;一般的老百姓不行仁,便保不住自己的身体。 (10)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

【译文】一国的君主如果喜爱仁德,整个天下便不会有敌手。 (11)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n^u)。

【译文】减免刑罚,减轻赋税,让百姓能深耕细作,早除秽草。 (12)仁者无敌。

【译文】仁德的人是无敌于天下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而时习之 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学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王肃注:“诵习以时,学无废业,所以为悦。”王释“学”与“习”为一义,似专指诵读。

但孔子教人学“六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诵习”仅是“一端”(见刘宝楠《论语正义》)。皇侃疏“时习”说:“凡学有三时。”

一指年岁,二指季节,三指晨夕。近人蒋伯潜认为“学是知新,习是温故”(《十三经概论》)。

敏于事而慎于言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学而》:“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又《论语·里仁》:“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义相同。

意为做事勤奋敏捷,说话却谨慎。朱熹注:“敏于事者,勉其所不足。

慎于言者,不敢尽其所有余也。”(《论语集注》)又释:“事难行,故要敏;言易出,故要谨。”

(《朱子语类》卷第二十二)另外在《荀子·子道》、《韩诗外传》、《说苑·杂言》等篇都有孔子语子路“慎言不哗”的记载。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迷惘。

郑玄注:罔,犹罔罔无知貌。“殆”有两义:一为危殆,疑不能定。

一为疲殆,精神疲怠无所得。当从前解。

此句可与“温故而知新”章合参。近人杨树达注:“温故而不能知新者,学而不思也,不温故而欲知新者,思而不学也。”

(《论语疏证》)孔子首倡学思并重,对孔门弟子有很深影响。如子夏言博学近思,《中庸》言博学慎思,都认为学思不可偏废。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为政》“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郑玄注:“不知可者,言不可行也”。孔安国注:“言人而不信,其余终无可”。

朱熹说:“人面无真实诚心,则所言皆妄。”(《朱子语类》卷二四)近人蒋伯潜区分信有二义:“说话必须真实;说了话必须能践言。”

(《语译广解》)孔子及后儒极重信,“言忠信,行笃敬”(《论语·卫灵公》)是孔门的处世原则。 讷于言而敏于行 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里仁》:“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包咸注:“讷,迟钝也。

言欲迟而行欲疾。”朱熹引谢良佐注曰:“放言易,故欲讷;力行难,故欲敏。”

《论语》中尚有许多同义之句:“慎言其余,则寡悔”(《为政》)、“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里仁》)、“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宪问》)等,均可反映孔子一以贯之之重行慎言思想。参见“敏于事而慎于言”。

2. 关于《老子》的名言

1、“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第二章) 意思是:天下的人都知道怎么样算是美,这样就有了丑;都知道怎么样算是善,这样就有了不善。2、“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第七章) 意思是:所以有道的人把自己放在后面,反而能赢得爱戴;把自己置于度外,反而能保全生命。3、“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第八章) 意思是: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和万物相争,停留在大家所厌恶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4、“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第十一章) 意思是:车轮上的三十辐条汇集到一个毂中,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车的作用。

揉合陶土做成器具,有了器皿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 壁中空的地方,才有房屋的作用。

5、“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第十五章) 意思是:谁能在浑浊中安静下来,使它渐渐澄清?谁能在安定中活动起来,使它出现生机?6、“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第十六章) 意思是:致虚和守静的工夫,做到极笃的境地。万物蓬勃生长,我看出往复循环的道理。

7、“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能长。”(第二十二章) 意思是:不自我表扬,反能显明;不自以为是,反能彰显;不自己夸耀,反能见功;不自我矜恃,反能长久。

8、“企者不立,跨者不行。”(第二十四章) 意思是:踮起脚跟,无法站得久;跨步前进,无法走得远。

9、“圣人去甚,去奢,去泰。”(第二十九章) 意思是:圣人要去除极端,去除奢侈,去除过度。

10、“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 (第三十一章)意思是:兵革是不祥的东西,不是君子所使用的东西。

万不得已而使用它,最好要淡然处之。11、“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举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

是未微明。”(第三十六章) 意思是:将要收敛它,必须 暂且扩张它;将要削弱它,必须暂且强化它;将要废弃它,必须暂且抬举它;将要夺取它,必须暂且给予它。

这叫做微妙的启明。12、“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第四十一章) 意思是:最方正的反而没有棱角,贵重的器物总是最后完成,最大的音乐反而听来无音响,最大的形象反而看不见形迹,道幽隐而没有名称。13、“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第四十四章) 意思是:名声与身体,哪一个更亲近?身体与钱财,哪一个更贵重?获得与丧失,哪一个更有害?过分爱惜必定造成极大的耗费。储存丰富必定招致惨重的损失。

你爱不爱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为它所累。 14、“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第四十七章) 意思是:走出户外愈远,领悟道理愈少。15、“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是谓玄同。”(第五十六章) 意思是:塞住出口,关上门径;收敛锐气,排除纷杂;调和光芒,混同尘垢。

这就是神奇的同化境界。16、“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第五十七章) 意思是:以清静之道治国,以诡奇的方法用兵,以不搅扰人民来治理天下。17、“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第六十四章) 意思是: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萌芽;九层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18、“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第七十四章) 意思是:人民不害怕死亡时,怎么能用死亡来恐吓他们?19、“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第七十九章) 意思是:重大的仇怨经过调解,一定还有余留的怨恨,这样怎能算是妥善的办法?20、“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第八十一章) 意思是:实在的话不动听,动听的话不实在。

3. 孔子名言名句大全有哪些

人生态度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子谓于产。

“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放于利而行,多怨。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

(“撰”去提手)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士而怀居,不足为士矣! 做人格言不学礼,无以立。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

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

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君子哉!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过,则匆惮改。不迁怒,不二过。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巧言乱德。巧言令色,鲜矣仁。

刚、毅、木、讷近仁。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听其言而观其行。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礼之用,和为贵。放于利而行,多怨。

孔子论学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盖有不知而作者,我无是也。

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不学诗,无以言。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有教无类。

自行束侑以上,吾未尝无诲焉。政治格言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兵不逼好。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

4. 有没有孔子,老子的名人名言

孔子: 不学礼,无以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

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过,则匆惮改。

不迁怒,不二过。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巧言乱德。 巧言令色,鲜矣仁。

刚、毅、木、讷近仁。 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听其言而观其行。 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礼之用,和为贵。 放于利而行,多怨。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三千人弟子,七十二贤人。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是可忍,孰不可忍?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修己以敬以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

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 其使民也义。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放于利而行,多怨。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提手与之言,能无说 乎?绎之为贵。

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士而怀居,不足为士矣! 老子: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圣人无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得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得信.圣人在天下,怵怵;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是以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孔子哲理名言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子谓于产。

“有。

5. 孔子,老子名言3

孔子哲理名言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放于利而行,多怨.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士而怀居,不足为士矣! 做人格言 不学礼,无以立. 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过,则匆惮改. 不迁怒,不二过.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巧言乱德. 巧言令色,鲜矣仁. 刚、毅、木、讷近仁. 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听其言而观其行. 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礼之用,和为贵. 放于利而行,多怨. 孔子论学习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盖有不知而作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 不学诗,无以言.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 有教无类. 自行束侑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政治格言 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兵不逼好.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苟正其身,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

6. 老子有哪些名句啊

都是名句—— 《老子》八十一章 1.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

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 以观其妙。

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 门。 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 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 教。

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3.不尚贤, 使民不争。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 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4.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

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 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5.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迭 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6.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7.天长地久。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 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8.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居善地,心善渊与 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9.持而盈之不如其己;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 其咎。

功遂身退,天之道。 10.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国 治民,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11.三十幅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 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12.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 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13.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

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 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故贵 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14.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

抟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 而为一。

其上不??,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於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 象,是谓惚恍。

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能知古始, 是谓道纪。 15.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 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容;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 兮其若浊;澹兮其若海;??兮若无止。

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

保 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16.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 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

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 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17.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

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信不足焉,有 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18.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19.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 以为文不足。

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20.绝学无忧,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 畏。

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 孩;????兮若无所归。

众人皆有馀,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

俗人 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

我独异於 人,而贵食母。 21.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

恍兮惚兮其中有 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

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 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22.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 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23.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 况於人乎?故从事於道者,同於道。

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

同於道者道亦乐得 之;同於德者德亦乐得之;同於失者失於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24.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其在道也曰∶馀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25.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

吾不知 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 大、人亦大。

域中有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26.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轻重。

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 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

轻则失根,躁。

7. 老子名言名句大全有哪些

老子名言名句

1、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2、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

3、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4、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5、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 ;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6、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7、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8、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9、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10、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8. 老子的道德经里的名句有什么

1、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

这是老子对于“道”这个概念的总括性的描述:道,非当时社会一般的道, 即人伦、常理之道,也非当时时人所能命名之道。“道”在老子那里已经超越了世俗社会生活,更加接近于自然法则之道,因为天地万物的始基与母源在于“道”,由道开始。

2、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由此,老子用“玄之又玄”来描述道的特殊性与深奥性,虽然但老子所言之道并不远人,这里只是老子用“玄”来强调他所言之道与当时社会所言之道的差异性,并且阐述他所言之道的超然性与根基性。

3、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道进入德是由自然秩序同向社会秩序的一道屏障,即转而论述人的行为规范。

德与法都是规范社会与人的行为的约束力量,但在老子那里两者有不同的地位。老子认为,上德的本质与道之德的本质同于一,因此上德源自于“道” 。

老子所言之德也不同于常人所言之德。 扩展资料: 《道德经》内容涵盖哲学、伦理学、政治学、军事学等诸多学科,被后人尊奉为治国、齐家、修身、为学的宝典。

它对中国的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体现了古代中国人的一种世界观和人生观。先秦诸子、中国人的文化思想等没有不受老子影响的,被华夏先辈誉为万经之王 。

《道德经》的影响也是多方e68a84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31333431356565面的,包括政治、文化、科学、宗教等等方面。先秦以来,研老注老著作至元朝时就超过三千余种,具有代表性的不少于一千种,从侧面说明了《道德经》的巨大影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道德经。

9. 道德经的名言和注释10条就好

《道德经》第一章 [原文]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⑾,众眇之门.[译文] “道”如果可以用言语来表述,那它就是常“道”(“道”是可以用言语来表述的,它并非一般的“道”);“名”如果可以用文辞去命名,那它就是常“名”(“名”也是可以说明的,它并非普通的“名”).“无”可以用来表述天地浑沌未开之际的状况;而“有”,则是宇宙万物产生之本原的命名.因此,要常从“无”中去观察领悟“道”的奥妙;要常从“有”中去观察体会“道”的端倪.无与有这两者,来源相同而名称相异,都可以称之为玄妙、深远.它不是一般的玄妙、深奥,而是玄妙又玄妙、深远又深远,是宇宙天地万物之奥妙的总门(从“有名”的奥妙到达无形的奥妙,“道”是洞悉一切奥妙变化的门径).《道德经》第二章[原文]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皆知善,斯不善矣.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志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译文] 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那是由于有丑陋的存在.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那是因为有恶的存在.所以有和无互相转化,难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互相显现,高和下互相充实,音与声互相谐和,前和后互相接随——这是永恒的.因此圣人用无为的观点对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听任万物自然兴起而不为其创始,有所施为,但不加自己的倾向,功成业就而不自居.正由于不居功,就无所谓失去.《道德经》第三章[原文]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不乱.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矣.[译文] 不推崇有才德的人,导使老百姓不互相争夺;不珍爱难得的财物,导使老百姓不去偷窃;不显耀足以引起贪心的事物,导使民心不被迷乱.因此,圣人的治理原则是:排空百姓的心机,填饱百姓的肚腹,减弱百姓的竞争意图,增强百姓的筋骨体魄,经常使老百姓没有智巧,没有欲望.致使那些有才智的人也不敢妄为造事.圣人按照“无为”的原则去做,办事顺应自然,那么,天下就不会不太平了.《道德经》第五章 [原文]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俞出.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译文] 天地是无所谓仁慈的,它没有仁爱,对待万事万物就像对待刍狗一样一视同仁,任凭万物自生自灭.圣人也是没有仁爱的,也同样像刍狗那样对待百姓一视同仁,任凭人们自作自息.天地之间,岂不像个风箱一样吗?它空虚而不枯竭,越鼓动风就越多,生生不息.政令繁多反而更加使人困惑,更行不通,不如保持虚静.《道德经》第七章 [原文] 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译文]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久存在,是因为它们不为了自己的生存而自然地运行着,所以能够长久生存.因此,有道的圣人遇事谦退无争,反而能在众人之中领先;将自己置于度外,反而能保全自身生存.这不正是因为他无私吗?所以能成就他的自身.《道德经》第八章 [原文]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译文] 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最善的人,居处最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于真诚、友爱和无私,说话善于格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处理,能把国家治理好,处事能够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最善的人所作所为正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过失,也就没有怨咎.《道德经》第九章 [原文]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也.[译文] 执持盈满,不如适时停止;显露锋芒,锐势难以保持长久.金玉满堂,无法守藏;如果富贵到了骄横的程度,那是自己留下了祸根.一件事情做的圆满了,就要含藏收敛,这是符合自然规律的道理.《道德经》第十一章 [原文]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译文] 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根毂中的孔洞当中,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车的作用.揉和陶土做成器皿,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内的空虚部分,才有房屋的作用.所以,“有”给人便利,“无”发挥了它的作用.。

本文标签: 名言警句老子  警句  名言  老子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