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警句有哪些 论语里有哪些警句

生活常识2024-03-07 13:57:49佚名

论语警句有哪些 论语里有哪些警句

1. 论语名句有哪些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学而》)

学习需要不断复习才能掌握。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是愉快的事。这里既有学习方法,也有学习态度。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是一种乐趣。

人家不了解,我却不怨恨,是君子的风格。这是讲个人修养问题。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3、子曰:“学而不思则闰;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有疑惑。

这里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也是讲学习方法的。

4、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孔于说:“子路,教给你正确认识事物的道理吧。(那就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这段说的是对待事物的正确态度。

5、子贡问曰: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冶长》)

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叫“文”呢?”孔子说:“他聪敏而又爱好学刁,并且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因此用‘文’做他的谥号。”这里借回答于贡的问话,借题发挥,教育弟子要勤学好问。

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这一则是孔子的自述,讲的是学习态度和方法。要把学过的东西默默地记在心里,不断积累知识。“学而不厌”,讲的是好学精神,学无止境,从不感到满足。“诲人不倦”,讲的是教学态度,要热情地教导学生。孔于一生都是这样做的,所以他说:“对我来说,有什么呀?”表现了孔子的自信。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这里说的是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老师。

8、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孔子说:“(对待任何事业和学问)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这段主要讲学习的三个层次,只有以之为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

9、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孔子站在河边叹道:“消逝的时光像河水一样啊,日夜不停地流去。”讲的是珍惜宝贵的时光。

10、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卫灵公》)

孔于说:“我曾经整天不吃,整夜不睡,思考问题, (但并)没有益处,还不如去学习。”

2. 论语 名言警句

1、不耻下问;不以向学问比自己差的或职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

《论语·公治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不得其死;指人不得善终。

《论语·先进》:"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3、不亦乐乎;《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现在常用以表示事态发展到极顶的程度,也表示"淋漓尽致"的意思。

4、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担任那种职务,就不考虑那方面的事情,语出《论语·泰伯》 5、从心所欲;随自己的心意,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论语·为政》:"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6、当仁不让;语本《论语·卫灵公》"当仁不让于师"朱熹注:"当仁,以仁为之任也;虽师亦无所逊。言当勇往而必为也。

"后来泛用"当仁不让"表示遇到应该做的事,就要积极主动地去做,不应该推委。 7、恶衣恶食;粗劣的衣食。

《论语·里仁》:"士致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8、发愤忘食;用功学习,努力工作,忘记了吃饭。

《论语·述而》:"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爰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女,同"汝",你;爰,何。)后泛用以形容十分勤奋。

9、犯上作乱;犯上:触犯长上;作乱:指造反。《论语·学而》:"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 10、割鸡焉用牛刀;宰鸡何必用宰牛的刀。比喻做小事情不必费大力气或大材不能不用。

《论语·阳货》:"子之武城,闻弦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也作"杀鸡焉用牛刀"。

1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匠要把活儿做好,首先要使工具精良,语出《论语·卫灵公》。 12、好行小惠;惠:同"慧",聪明。

原指好耍小聪明。《论语·卫灵公》:"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惠,难矣哉!"后也指爱施小恩惠。

13、后生可畏;后生;年轻人,后辈;畏:这里指敬服。年轻人很容易超过老一辈,他们是可敬畏的。

《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后多用此称赞有志气有作为的年轻人。

14、诲人不倦;诲:教导。教人时不嫌疲劳。

形容教导特别耐心。《论语·述而》:"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15、惠而不费;惠:施惠,给人以好处;费,耗费。

施惠于人,自己又无所耗费。《论语·尧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后来常用以形容有实利而不多费钱财。

16、家喻户晓;家家户户都知道。形容人人皆知。

《论语·泰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程注"圣人设教,非不欲人家喻而户晓也。

" 17、见义勇为;看到了争议的事情就奋勇地去做。语本《论语·为政》:"见义不为,无勇也。

" 18、举一反三;比喻从懂得的一点,类推而知道其他的,形容善于类推,能触类旁通。语本《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 19、理屈词穷;利用站不住脚,无话可说。《论语·先进》:"是故恶夫佞者"朱注"子路之言,非其本意,但理屈词穷,而取辩于口以御人耳。

3. 论语警句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巧言令色,鲜矣仁。

——《学而》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礼之用,和为贵。——《学而》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学而》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先行其言而后从之。——《为政》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为政》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为政》见义不为,无勇也。

——《为政》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八佾》里仁为美。

——《里仁》仁者安仁,知者利仁。——《里仁》朝闻道,夕死可矣。

——《里仁》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里仁》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朽也。

——《公冶长》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公冶长》三思而后行。——《公冶长》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知者乐水,仁者乐山。——《雍也》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述而》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述而》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泰伯》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泰伯》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子罕》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过犹不及。

——《先进》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颜渊》四海之内,皆兄弟也。——《颜渊》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颜渊》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子路》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子路》言必信,行必果。

——《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子路》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子路》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宪问》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卫灵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卫灵公》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卫灵公》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卫灵公》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卫灵公》小不忍则乱大谋。——《卫灵公》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卫灵公》当仁,不让于师。——《卫灵公》有教无类。

——《卫灵公》道不同,不相为谋。——《卫灵公》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季氏》性相近也,习相远也。——《阳货》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阳货》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阳货》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子张》。

4. 论语的名言有哪些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巧言令色,鲜矣仁。——《学而》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学而》

礼之用,和为贵。——《学而》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学而》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四十而 不惑,五十而 知天命,六十而 耳顺,七十而 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先行其言而后从之。——《为政》

君子 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为政》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为政》

见义不为,无勇也。——《为政》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 既往不咎。—— 《八佾》

里仁为美。—— 《里仁》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里仁》

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里仁》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朽也。——《 公冶长》

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 听其言而观其行。—— 《公冶长》

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公冶长》

三思而后行。——《公冶长》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雍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知者乐水, 仁者乐山。——《雍也》

默而识之,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述而》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发愤忘食, 乐以忘忧,不知 老之将至云尔。——《述而》

我非 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述而》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述而》

士不可以不 弘毅,任重而道远。—— 《泰伯》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泰伯》

子在川上日:“ 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子罕》

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子罕》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

过犹不及。—— 《先进》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颜渊》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颜渊》

君子 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颜渊》

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子路》

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子路》

言必信,行必果。——《子路》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子路》

君子 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子路》

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 《宪问》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 成仁。——《 卫灵公》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卫灵公》

人无远虑, 必有近忧。——《卫灵公》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卫灵公》

君子不 以言举人, 不以人废言。——《卫灵公》

小不忍则乱大谋。——《卫灵公》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卫灵公》

当仁,不让于师。——《卫灵公》

有教无类。——《卫灵公》

道不同, 不相为谋。——《卫灵公》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季氏》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阳货》

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阳货》

饱食终日, 无所用心,难矣哉!——《阳货》

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子张》

5. 论语中的经典名句有哪些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而不习乎?” 3.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4.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5.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6.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7.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8.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9.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未可知也。”

10.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父母在,不远游,有必有方。”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与行。”

6. 《论语》中的名言有哪些

《论语》中的名言: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3.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6.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7.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8.子曰:“由,诲汝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9.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10.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论语 : 《论语》是一本以记录春秋时思想家兼教育家孔子和其弟子及再传弟子言行为主的汇编,又被简称为论、语、传、记,是儒家重要的经典之一。

《十三经》之一,一共20卷。论语以记言为主,因其对话众多,而着重挑选具有教育意义的对话言论。

论是选择、探讨、交流的意思,语是话语在汉武帝时期,董仲舒建议汉武帝采纳儒家思想,于是便有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口号。

7. 论语名言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时间去温习它们,不也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而来,不也愉快吗?别人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 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 孔子说:“不忧虑别人不了解自己,但要忧虑自己不了解别人。” 6、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 译文 孔子说:“《诗经》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即:‘思想纯正,没有邪恶的东西。’” 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时立志于学习;三十岁时做事符合礼仪;四十岁时(掌握了各种知识,)不受迷惑;五十岁时了解自然的规律;六十岁时一听别人言语,不用多想,便能明白;到了七十岁时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都不会越出规矩。” 8、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 孔子说:“复习旧知识时,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才可以做导师啊。” 9、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 孔子说:“君子团结而不互相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团结。” 10、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 孔子说:“读书却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却不读书,就会心生迷惑。” 11、子曰:“由,诲汝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 孔子说:“仲由,教导你的道理都知道了吗?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种态度是聪明的啊!” 12、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杌,其何以行之哉?” 译文 孔子说:“人无信誉,不知能干什么。

大的车没有车的边际,小的车没有车内的凳子,那怎样行驶呢?” 13、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译文 孔子说季氏:“他用天子的舞蹈阵容在自己的宗庙里舞蹈,这样的事可以容忍,什么事不能容忍?” 14、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译文 孔子说:“《关雎》这篇诗,主题快乐却不过分,忧愁却不悲伤。”

15、子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译文 孔子说:“以前的事不要再评说了,做完的事不要再议论了,过去了就不要再追咎。”

16、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译文 孔子说:“早晨理解真理,晚上死也值得。”

17、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译文 孔子说:“君子通晓道义,小人通晓私利。”

18、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文 孔子说:“见到贤人,要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

19、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译文 孔子说:“朽木无法雕琢,粪土的墙壁无法粉刷,我能拿他怎样?” 20、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译文 孔子说:“聪明又好学,向地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请教时,不觉得没面子,所以称他为‘文’。”

21、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译文 季文子做事要思考三次再行动。孔子听说了,说:“两次,就可以了。”

22、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译文 孔子说:“宁武子这人,国家太平时,就聪明,国家混乱时,就装做愚笨。他的聪明可以赶得上,他的愚笨别人赶不上。”

23、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译文 孔子说:“一个人的内在质朴胜过外在的文采就会粗野,文采胜过质朴就会浮华。只有文采和质朴配合恰当,才是君子。”

24、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 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不如喜欢学习的人,喜欢学习的人不如以学习为快乐的人。”

25、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译文 孔子说:“明智的人喜欢水,仁慈的人喜欢山;明智的人好动,仁慈的人好静;明智的人快乐,仁慈的人长寿。”

2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译文 孔子说:“将知识默记在心,学习时,不感到满足;教人时,不感到疲倦,这些我做到了哪些呢?” 27、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译文 孔子说:“不到他苦思冥想时,不去启发;不到欲说无语时,不去开导。

不能举一例能理解三个类似的问题,就不要再。

8. 高中必背《论语》的名句有哪些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孔子说:“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周任说过:“能施展其才能,则就其职位,不能这样做,就不就其职位”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一个工匠想要做好活计,一定先要把工具弄好。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

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稳的样子。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子罕》) 孔子在河边说:“那消逝的时间,就像眼前这河水,日夜不停(地流)。”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论语·子罕》) 孔子说:“聪明人不会迷惑,有仁义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不怕(东西)少而怕分配不均,不怕贫困而怕不安定。

财物平均分配则无所谓贫;上下能够和好共处则无所谓寡;上下相安无事则国家就无倾覆之患。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卫灵公》) 凡是自己不喜欢的,也不应该强加给别人。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论语·学而》) 君子不讲究吃,不讲究住,做事勤快,说话谨慎,亲近有道德的人虚心求正,就算的上是好学的人了。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只读书不思考,就会茫然无得。只思考不读书,思路就会闭塞不通。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人如果不讲信用,不知道他能做些什么。

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早晨听到真理,晚上死去也甘心。

见贤而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看见贤德的人就想向他看齐,看见不贤德的人就反躬自问有没有和他一样的毛病。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论语·雍也》) 聪明的人明理通达,随机应变,和水的流动畅通、随岸赋形相似,所以爱水;仁德之人仁厚自重、沉静不移,同山的肃穆屹立、岿然不动相似,所以爱山。宽容仁厚,不役于物,也不伤于物,不忧不惧,所以能够永恒。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学生不到苦思不解的时刻,我不去开导他;学生不到想说又说不出的时刻,我不去启发他。

举一例不能推知其他,我就不再启发他了。(反:类推)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 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值得我取法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加以学习,发现他们的缺点就作为借鉴而改正自己。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一个读书人,应当胸怀宽广意志坚强,因为他的责任重大,路程遥远啊。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军队的统帅是可以俘虏过来的,但普通百姓立定的志向是不可强迫改变的。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到了寒冷的时候,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落的(孔子以松柏傲霜为喻,赞颂志士仁人在逆境中,坚强不屈,忠贞不渝)。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处于领导地位的人自身端正了,不用发布命令,别人也会照着你的样子去做;如果自身不正,即使发号施令,也没有人听从。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 自己想要生活得好,也必须使别人生活得好;自己想通达,也必须使别人通达。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论语·微子》) 过去的事情已经无法挽回了,但未来的事情还是可以补救的(谏:匡正,挽回。追:补救,挽回)。

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里仁》) 君子不善于讲话,但办事很敏捷。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 君子成全人家的好事,不成全人家的坏事;小人恰恰与此相反。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我十五岁时开始立志向学;三十岁时完成了自我人格的建立;四十岁时不再困惑;五十岁时明白了命运是怎么一回事;六十岁时听到任何话都能平心静气;七十岁以后,更能够随心所欲,却不会逾越规矩。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述而) 发愤用功,连吃饭都忘了,快乐得把一切忧虑都忘了,连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 诗可以激发情志,可以观察社会,。

本文标签: 论语警句有哪些  论语  警句  有哪些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