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言警句后半句(十句名言警句)

生活常识2024-02-23 01:53:58佚名

名言警句后半句(十句名言警句)

1. 有哪些名言警句只流行半句,其实后半句才是更重

“与人为善,以德报怨”。(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以德报怨",原文出于《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孔子提倡“以直报怨”,即用公正的、率直的、磊落的、高尚的人格,正确面对有过失的和行为不端的人。并非原义是提倡"以德报怨"。

也就是说,孔子认为:讲道德要有一个标准,一不能冤冤相报,互相残杀;二不能姑息养奸,纵容犯罪。以直报怨,用现在的说法就是拿起法律的武器,以公正的法治来解决不公正的问题,也是对不讲道德的人,进行道德和普法教育。

“言必信,行必果”(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此句出自《论语 子路第十三》“言必信、行必果”,现常被后人当作美德来肯定、赞扬,甚至自我标榜自己。其实孔子在说完这六个字后,却加上了“然小人哉!”(是个认死理的低档人物)的评价。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此句出自《孙子兵法 .谋攻篇》被人们误解认为:不通过

双方军队兵刃交锋,便能使敌军屈服。原文释义:主张该战时必须坚决抓住战机、慎重开战、

做好充分准备。

【原文】孙子曰: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译文】孙子说:衡量战争取胜的一般原则是,以能使敌国完整无损的降服于我为上策,而攻破敌国使其残缺受损便略逊一筹;能使敌人一军(12500人为一军)将士完整无缺全员降服为上策,而动武力击溃敌人一个军,便略逊一筹;能使敌人一旅(500人为一旅)将士完整无缺全员降服为上策,而用武力击溃敌人一个旅便略逊一筹;能使敌人一卒(100人为一卒)官兵全员降服为上策,击溃一卒兵众就差一等了;能使敌人一伍(5人为一伍)士卒全员降服为上策,击溃一伍士卒就差一等了。

所以百战百胜,虽然高明,但不是最高明的;在攻城之前,先让敌人的军事能力(包括指挥能

力和作战能力)严重短缺,根本无力抵抗,才是高明之中的最高明的。

2. 哪些名言警句流行前半句,然后后半句更重要

1.父母在,不远游。

下半句是:“游必有方”

意思是要是出游,必须要告知去处。

2.“人是生而自由的”

下一句:“但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还有下一句:“自以为是其他一切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

3.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下半句:可恨之人必有可悲之苦

4.一滴水只有进入大海才永远不会干涸,

下半句:但当它进入了大海,它也就失去了自我。

5.知识就是力量,

下半句:但更重要的是运用知识的技能

名言警句后半句

本文标签: 名言警句后半句  警句  名言  半句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