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少年游》赏析
少年游
柳永
参差烟树灞陵桥,风物尽前朝。
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憔悴楚宫腰。
夕阳闲淡秋光老,离思满蘅皋。
一曲《阳关》,断肠声尽,独自凭兰桡。
柳永词作鉴赏
这首词抒发了作者长安东灞桥这一传统离别场所与友人别时的离愁别恨和怀古伤今之情。全词通过描写富有寓意和韵味的景物来表达悲愁与离愁、羁旅与感昔的双重惆怅,使人触景生情,见微知著。
开篇总揽灞桥全景“参差烟树灞陵桥”一句,直接点明所咏对象,暮色苍茫中,杨柳如烟;柳色明暗处,霸桥横卧。灞桥是别离的象征,眼前凄迷的灞桥暮景,更易牵动羁泊异乡的情怀。灞桥不仅目睹人世间的离鸾别鹤之苦,而且也是人世沧桑、升沉变替的见证。“风物尽前朝”一句,紧承首句又拓展词意,使现实的旅思羁愁与历史的兴亡之感交织,把空间的迷茫感与时间的悠远感融为一体,貌似冷静的描述中,透露出作者沉思的神情与沉郁的情怀。“衰杨古柳”三句从折柳送别着想,专写离愁。作者想象年去岁来,多少离人在此折柳赠别,杨柳屡经攀折,纤细轻柔的柳条竟至“憔悴”!此词写衰杨古柳,憔悴衰败,已不胜攀折。以哀景映衬哀情,借伤柳以伤别,加倍突出人间别离之频繁,别恨之深重。
自“夕阳闲淡秋光老”一句始,词境愈加凄清又无限延伸。面对灞桥,已令人顿生离思,偏又时当秋日黄昏,日色晚,秋光老,夕阳残照,给本已萧瑟的秋色又抹上一层惨淡的色彩,也给作者本已凄楚的心灵再笼罩一层黯淡的阴影。想到光阴易逝,游子飘零,离思愁绪绵延不尽,终于溢满蘅皋了。“离思满蘅皋”,是用夸张的比喻形容离愁之多。
“一曲《阳关》”两句,转而从听觉角度写离愁。作者目瞻神驰,正离思索怀,身边忽又响起《阳关》曲,将作者思绪带回别前的离席。眼前又进行一场深情的饯别,而行者正是自己。客中再尝别离之苦,旧恨加上新愁,已极可悲,而此次分袂,偏偏又传统的离别之地,情形加倍难堪,耳闻《阳关》促别,自然使人肝肠寸断了。至此,目之所遇,耳之所闻,无不关合离情纷至沓来。词末以“独自凭兰桡”陡然收煞。“独自”二字,下得沉重,依依难舍的别衷、孤身飘零的苦况,尽含其中。
这首词运用了回环断续的艺术手法,借助灞桥、古柳、夕阳、阳关等寓意深远的意象,不加丝毫议论,只通过凭吊前朝风物,就抒发无限的感慨,做到了“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而出之以自然”(《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
2. 少年游 古诗鉴赏
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在长安东灞桥这一传统离别场所与友人别时的离愁别恨和怀古伤今之情。全词通过描写富有寓意和韵味的景物来表达悲愁与离愁、羁旅与感昔的双重惆怅,使人触景生情,见微知著。
开篇总揽灞桥全景“参差烟树灞陵桥”一句,直接点明所咏对象,暮色苍茫中,杨柳如烟;柳色明暗处,霸桥横卧。灞桥是别离的象征,眼前凄迷的灞桥暮景,更易牵动羁泊异乡的情怀。灞桥不仅目睹人世间的离鸾别鹤之苦,而且也是人世沧桑、升沉变替的见证 。“风物尽前朝”一句,紧承首句又拓展词意,使现实的旅思羁愁与历史的兴亡之感交织,把空间的迷茫感与时间的悠远感融为一体,在貌似冷静的描述中,透露出作者沉思的神情与沉郁的情怀。“哀杨古柳”三句从折柳送别着想,专写离愁。作者想象年去岁来,多少离人在此折柳赠别,杨柳屡经攀折,纤细轻柔的柳条竟至“憔悴”!此词写衰杨古柳,憔悴衰败 ,已不胜攀折。以哀景映衬哀情,借伤柳以伤别,加倍突出人间别离之频繁,别恨之深重。
自“夕阳闲淡秋光老”一句始,词境愈加凄清又无限延伸。面对灞桥,已令人顿生离思,偏又时当秋日黄昏,日色晚,秋光老,夕阳残照,给本已萧瑟的秋色又抹上一层惨淡的色彩,也给作者本已凄楚的心灵再笼罩一层黯淡的阴影 。想到光阴易逝 ,游子飘零,离思愁绪绵延不尽,终于溢满蘅皋了。“离思满蘅皋”,是用夸张的比喻形容离愁之多,无所不在。
“一曲《 阳关 》”两句,转而从听觉角度写离愁。作者目瞻神驰,正离思索怀,身边忽又响起《阳关》曲,将作者思绪带回别前的离席。眼前又在进行一场深情的饯别,而行者正是自己。客中再尝别离之苦,旧恨加上新愁,已极可悲,而此次分袂,偏偏又在传统的离别之地,情形加倍难堪,耳闻《阳关》促别,自然使人肝肠寸断了。至此,目之所遇,耳之所闻,无不关合离情纷至沓来。词末以“独自凭兰桡”陡然收煞。“独自”二字,下得沉重,依依难舍的别衷、孤身飘零的苦况,尽含其中。
这首词运用了回环断续的艺术手法 ,借助灞桥、古柳 、夕阳、阳关等寓意深远的意象 ,不加丝毫议论,只通过凭吊前朝风物,就抒发无限的感慨,做到了“ 状难状之景 ,达难达之情 ,而出之以自然 ”(《 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
3. 纳兰词《少年游》的句子解释
“青鸟”:神话传说中为西王母取食、传信的神鸟。《山海经-西山经》:“ 又西二百二十里, 日三危之山 , 三青鸟居之。”郭璞注:“三青鸟主为西王母取食者,别自栖息于此山也。”又, 班固《汉武故事》载 :“七月七日,上于承华殿斋,正中,忽有一青鸟从西方来,集殿前。上问东方朔,朔曰:此西王母欲来也。” 有顷,王母至,有二青鸟如乌,侠侍王母傍(旁)。” 后以之代指信使或传递爱情的信使。少年游算来好景只如斯,惟许有情知。寻常风月,等闲谈笑,称意即相宜。十年青鸟音尘断,往事不胜思。一钩残照,半帘飞絮,总是恼人时。[安言]:“青鸟”:神话传说中为西王母取食、传信的神鸟。《山海经-西山经》:“又西二百二十里,日三危之山,三青鸟居之。”郭璞注:“三青鸟主为西王母取食者,别自栖息于此山也。”又,班固《汉武故事》载:“七月七日,上于承华殿斋,正中,忽有一青鸟从西方来,集殿前。上问东方朔,朔曰:此西王母欲来也。”有顷,王母至,有二青鸟如乌,侠侍王母傍(旁)。”后以之代指信使或传递爱情的信使。“一钩残照”:指一弯明月
“一钩残照”:指一弯明月的余辉。
这一阕立意,词旨,技巧上都无非常出奇之处。我所喜欢的是容若那一句:“寻常风月,等闲谈笑,称意即相宜。”这男人,他沉迷在回忆里,可以是十年甚至一生,却不迷惘,是真正自己要什么,懂得生活的人。“惟许有情知”这句煞是纵情!偏执的漂亮!
怎样理解它呢?只求你知道,只要懂得,就因为有你,才是好景,才能称意,哪怕十年音尘绝,回想起来也只有彼时是美好的,否则就算一样月钩精巧、柳絮轻盈,也只是憔悴人看憔悴景,一发凄清。
越剧中贾宝玉唱:“今天是从古到今, 天上人间是第一件称心如意的事啊!”注意他的行腔!那样高亢、清丽、响遏行云,透着无限喜悦!“从古到今, 天上人间”啊!再去哪找这样的称心如意呢.
还记得有一句话:“那些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是我偏偏不喜欢。”孩子气的坚持,强悍的拒绝。李文秀这种人要么很快乐,要么不快乐,人生尽是峥嵘,他们不可爱,甚至自私,但是多半是真性情的人。他们的喜怒哀乐不掺假。
4. 《少年游》 蒋捷的词赏析
少年游
枫林红透晚烟青,客思满鸥汀。二十年来,无家种竹,犹借竹为名。
春风未了秋风到,老去万缘轻。只把平生,闲吟闲咏,谱作棹歌声。
蒋捷的这首词是和其《虞美人·听雨》一样,是其对己身世和生平的自叙性文字。这首词在表达了更为婉约些。它用一种闲适、淡漠的表面,以潇洒而轻逸的笔调写出内心的隐痛。 全词以写景起调。“枫林红透晚烟青”,枫叶深红,是经霜长久,“透”了即要落地。“烟青”在“晚”:这恰如一个饱经折磨身乏神疲,凄恻迟暮的老人。接着抒发愁思:“客思满鸥汀”,“客思”是客居江湖的亡国飘泊之愁:“鸥汀”,表示水乡,愁对闲暇栖息的鸥鸟和平静空阔的沙汀,一“思”便即景见情。 “二十年来,无家种竹,犹借竹为名。”“二十年”,应是亡国后的二十多年。他想“种竹”,因为竹节是被当作保持高节与虚心的象征的。种竹,实为寄托亡国遗民的心事。“种竹”而“无家”,是因国破家亡。如果还不想改变自己的好尚,而只能“借竹为名”。在词人故乡宜兴有竹山,在县东北六十里的太湖之滨,作者曾隐居于此,故号竹山。 转笔写时间之易逝。“春风未了秋风到”,季节迅速地变换,其余是一片空虚。“老去万缘轻”,意同《虞美人·听雨》的“悲欢离合总无情”,词人表示这种淡漠、麻木的感情,是包含了失去少年欢乐和豪情壮志的悲哀。实际上他是用冷漠、麻木来表示对黑暗现实的蔑视的。 “只把平生,闲吟闲咏,谱作棹歌声。”以颓唐、闲散、放浪的形态自污,以山水、渔樵为知音,作逍遥游,“闲吟闲咏”,让舟子、渔人,去作“棹歌”歌唱了。“闲淡”是被迫养成的:“无闷”、“无愁”恰是愁闷大到无可收拾的地步。 蒋捷世属宜兴望族,加上少年即中科第,使他从骨子养成一种名士风流的气概。但朝代的更换,使这一切都发生了变化。词只好在吟花赏月表示出对往昔盛事的眷念之情。
5. 少年游 早行的古诗鉴赏
少年游 早行 作者: 林仰
霁霞散晓月犹明。疏木挂残星。山径人稀,翠萝深处,啼鸟两三声。
霜华重迫驼裘冷,心共马蹄轻。十里青山,一溪流水,都做许多情。
霁:雨后、雨后的天色;
字面翻译:雨后的霞光弥散在拂晓的天空上,月亮依然亮着。稀疏的树木枝头孤零零的挂着几点残星。人林小径罕见人影,翠绿的藤萝深处,只有两三声鸟鸣。早晨的霜气重重地袭来,即使穿着驼裘大衣都感到冷意,但是我的心情却轻快得和马蹄一样。十里青山,一溪流水,仿佛都和我产生共鸣一样,显得那么赏心悦目、生动多情。
赏析: 清早起身出门,看到的是一片清幽静谧的景象:晓月还没有落下,稀疏的树木枝头仍孤零零地挂着几点残星;山上的人很稀少,翠绿的藤萝深处,鸟儿也很少鸣叫,浓霜还在闪着寒光,天气还很冷。这是一个寒冷的孤寂的冬天的早晨。 但是作者一想到要回家了,心情是那么愉悦,觉得马儿的步伐也是那么轻快。就连路途上所经过的青山,流水,都跟作者一样,洋溢回家的无限喜悦之情。 本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读来令人赏心悦目。
(1)诗题为“早行”,诗人是如何表现“早”的,请具体说明。
描写特征性的景物表现“早”:早霞已散,晓月犹明,残星未落,寒霜犹重。前几句的意思为雨后的霞光弥散在拂晓的天空上,月亮依然亮着。稀疏的树木枝头孤零零的挂着几点残星。这都说明了早。
(2)诗人写“啼鸟两三声”,营造了什么样的氛围?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啼鸟两三声”营造了山径中幽静清雅的气氛,是以动衬静,以有声衬幽静
(3)词的下片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又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词的下片描写了词人的心境上轻松愉悦的,有直接表现,尽管霜重天冷,但词人的心情轻松,便觉马行轻快。间接表现:以景写情,心情愉悦,便觉青山流水皆有情,赏心悦目 。
6. 史铁生作品好句赏析
四百多年里,它一面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记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 园墙在金晃晃的空气中斜切下—溜荫凉,我把轮椅开进去,把椅背放倒,坐着或是躺着,看书或者想事,撅一杈树枝左右拍打,驱赶那些和我一样不明白为什么要来这世上的小昆虫.”“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祈祷一回便支开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树干上留着一只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满园子都是草木竟相生长弄出的响动,悉悉碎碎片刻不息. . 《我与地坛》里面有好多好词句!我很喜欢这篇文章,高中的时候经常会去读, 每次都会感动!他其他的作品倒是没看过多少。
7. 杨亿的《少年游》的鉴赏
少年游 杨亿 江南节物, 水昏云淡, 飞雪满前村。 千寻翠岭, 一枝芳艳, 迢递寄归人。 寿阳妆罢, 冰姿玉态, 的的写天真。 等闲风雨又纷纷, 更忍向、笛中闻。
【少年游 杨亿鉴赏】 此为咏梅之作。全词以写景始,以抒情终,通过 风雪交加之际不畏风刀霜剑的梅花这一物象,抒写了 作者别有怀抱的人生感慨。词中借景言情,即景发 感,营造出一个深婉蕴藉、若即若离、空朦柔美的意 境。 上片起首三句,点明地点在江南,时令为严冬, 刻划出风雪肃杀中的景象,为写迎冰雪而开的早梅作 铺垫。此处既没有点破梅,又没有刻画梅,却从“水 昏云淡”中、前村飞雪中,烘托出梅的“冰姿玉态” 来,把梅的傲雪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后面三句,开 始直接写梅花。“翠岭”,指位于粤、赣交界处的梅 岭,据传张九龄为相,令人开凿新路,沿途植梅,故 有是称。“迢递寄归人”,暗用南朝宋人陆凯赠范晔 的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 赠一枝春”。 下片具体描绘梅的“芳艳”,并在风雨摧残的物 象中寄托词人的惆怅和伤感,达到托物抒怀、借景言 情的目的。“寿阳妆罢”,用寿阳公主梅落额上的典 故。据唐韩鄂《岁华纪丽·人日梅花妆》云:南朝宋 武帝女寿阳公主曾经睡在含章殿的檐下,梅花落到她 的额上,成五出之花,怎么拂拭也留着花的印痕,宫 中争相摹仿,于是有所谓梅花妆。“冰姿”二句,是 作者对不惧风雪、冰肌玉骨的梅花的高度赞美。“等 闲”一句写梅花遭到风雨的摧残,寄托了词人的升沉 之感,在芳菲缠绵之中,具沉郁顿挫之致。词人在这 里用一个“又”字表示自己同样在人旅途上历经风 波;又用了“等闲”两字来表达其遭到摧残的“平白 无故”。“更忍向、笛中闻”,是以情语作结,辞尽 意远,真味无穷,化用了李白“黄鹤楼中吹玉笛,江 城五月落梅花”(《与史郎中听黄鹤楼上吹笛》)的 诗意。李白借笛中有《梅花落》的曲调,运用“双 关”的修辞手段,写出当时冷落的心境,在苍凉的景 色中透露内心的悲凉。而词人则是在风雨纷纷的现实 中,感到名花零落的悲哀,在悠扬的笛声中,不忍听 到《梅花落》的曲调,表明自己为梅花受风雨摧残而 伤感,情致极为凄婉。总之,全词借物言情,营造出 若即若离、美不胜收的艺术境界,给人留下了美好的 回味。
8. 少年游 苏轼的意思及赏析
少年游——润州作,代人寄远。
苏轼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
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纱窗。却是姮娥怜双燕,分明照、话梁斜。
翻译去年送你时到了杭州郊外,雪下得异常得大今年春天都要结束了,雪白的扬花都已经盛开,却还不见你归来.独自呆在家中,卷起草帘,看这当空明月,风也透过窗纱吹了进来就象那笎姮娥一样。
赏析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苏轼因与王安石议论不合,被朝廷派往杭州作通判。来到杭州,这里的湖光山色,市民与同僚对他的尊敬,僧人与歌妓对他人的崇拜,都使他感到从未有过的愉快,加上续娶的妻子和小小的儿女也使他感到惬意和温暖。
因此,杭州真的成了苏轼的人间天堂,每一次因公而暂时离开杭州都使他依依不舍。熙宁六年冬天,他又被两浙转运使派到常、润、苏、秀等州赈济灾民,直到第二年入夏才回杭州。
这首词就是苏轼有感于行役之苦而怀恋杭州及其家人而作。此词采用了“代人寄远”的形式,即借家中的思妇想念行役在外的丈夫的口吻来表达他的思归之情,这也是唐宋“闺怨”诗词常用的写法。
全词如下: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
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纱窗。却是姮娥怜双燕,分明照、话梁斜。
“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词人开始就点明离别的时间、地点及其气候(氛围)。这里,词人把去年分别的时间与地点详细地写出,说明“她”把这个离别的时间和当时的环境氛围记得很清,在她的头脑中印象深刻,从而强调了她无时无刻不在惦念远去的丈夫。
“大雪似杨花”是一个比喻句,形象地把大雪喻为春天纷飞的杨花,从而描写了去年分离时的环境气氛。这正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样,诗人是“以乐景表哀情,倍增其哀”。
因为在大雪纷飞时不是出门的时间,可是公务在身的苏轼不得不冒雪出发,思妇也不得不冒雪相送。这样,“大雪似杨花”不但为诗歌增添了凄寒的气氛,而且暗示了思妇内心充满了忧愁意绪。
“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这三句与前三句对举,在写作内容上,点明时间、气候。“春尽”意味着时间又过去了一年。
去年丈夫是冬天走的,当春即可还家,可是如今春天已尽,杨花飘絮,却不见人归来。同时,词人用“杨花似雪”暗示春天,不但与上句“雪似杨花”对举,突出了春天将尽的特点,而且化用了《诗·小雅·采薇》种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意。
这样,使词的语言精巧,意蕴深远,含蓄有味,并在开阔意境中,那些纷纷似雪的杨花正好暗示了思妇纷乱的情思。上片共六句,词人以思妇的口吻,诉说了亲人不当别而别,当归而未归,语言精巧,含蓄蕴藉,妙不可言。
“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纱窗”,盼归未归,思念与寂寞混合,却又无可奈何,只好“对酒卷帘邀明月”。这里,词人化用了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诗意,以此消解这无奈的寂寞与思念。
然而,当卷起帘子邀请明月做伴时,可是“风露透纱窗”。那不解风情的“风露”又乘隙而入,透过纱窗,扑入襟怀。
这里,思妇借酒“消愁”都难做到,真可谓比“举杯消愁愁更愁”还更愁,旧愁未去,新愁又来,愁上加愁,倍增忧愁。“却是姮娥怜双燕,分明照、话梁斜”,“姮娥”即嫦娥。
“怜”即爱,或者爱怜。这里,思妇邀明月不成,而愁绪满怀,可是,那明月却偏怜爱双双栖息在梁上的燕子,把它那光辉分明地,斜斜地洒在画梁上的燕巢。
思妇在此时触景伤情,如今啊,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燕子双双栖息在屋檐的巢穴里,温馨而美满,就是月亮也格外关顾。而自己与丈夫分离,盼夫而夫不归,孤苦寂寞,还不如梁上燕子。
这里,词人在写法上由物及人,通过思妇羡慕双燕、嫉妒双燕,不但表现出自己的寂寞冷落,而且更加表现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总之,下片词人着意刻画了少妇本想对酒邀月以安慰寂寥与惆怅的心理,没想到反而惹来了惆怅,心情更加凄清与寂寞。
此词艺术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比喻新奇“飞雪似杨花”与“杨花似雪”两句,词人利用“雪”与“杨花”形状上的相似性,在词中构成互喻。词中的比喻之所以新奇,就在于语序颠倒,本体喻体互换,形成新的比喻句,从不同角度,运用相似的形式上描绘了不同季节的自然环境。
这样,不但使词具有形象感,而且意境开阔,意蕴深刻,给人以丰富的想象。 二是想象别致在词中,词人由物及人,通过物来表现人,倍增其人的凄清之感。
燕子双双栖息而想到思妇的独处,这已是一种纤巧的联想。词人把月照梁上燕,看作是月中嫦娥只垂爱于成双成对的燕,而不“怜”空闺独守之人。
这样,不但把嫦娥这一特定意象情感化,而且这样来结尾,表现出思妇寄情于月而不能,触物伤情,升华了情感,也深化了思想,更给读者留下了审美的想象空间。
9. 少年游 柳永 名句
少年游_古诗文网
作者:柳永 (宋代)
参差烟树灞陵桥。风物尽前朝。衰杨古柳,几经攀折,
憔悴楚宫腰。夕阳闲淡秋光老,离思满蘅皋。一曲阳关,
断肠声尽,独自凭兰桡。
这是柳永漫游长安时所作的一首怀古伤今之词。上片写词人乘舟离别长安时之所见。“参差”二句,点明所咏对象,以引起伤别之情。回首遥望长安、灞桥一带,参差的柳树笼罩在迷的烟雾里。风光和景物还和汉、唐时代一样。词人触景生情,思接百代。“衰杨”三句,进一步写灞桥风物的沧桑之变,既“古”且“衰”的杨柳,几经攀折,那婀娜多姿的细腰早已憔悴不堪了。时值霜秋,没有暖意融融的春风,杨柳已经不堪忍受,况复“几经攀折”,唯有憔悴而已矣!拟人化修辞手法的运用,不仅形象生动,而且也增强了表达效果。上片通过描绘眼中景、心中事、事中情的顿挫,写出了词人伤别中的怀古,及怀古心中的伤今。
10. 帮忙赏析一下苏轼的少年游
苏轼《少年游·去年相送》鉴赏
◎韩瑛 录入
《少年游·去年相送》
苏轼
润州作,代人寄远
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
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
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
恰似笎姮娥怜双燕,分明照、画梁斜。
【赏析】:
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三月底、四月初,任杭州通判的苏轼因赈济灾民而远润州时(今江苏镇江)。为寄托自己对妻子王润之的思念之情,他写下了这首词。此词是作者假托妻子杭思己之作,含蓄婉转地表现了夫妻双方的一往情深。
上片写夫妻别离时间之久,诉说亲人不当别而别、当归而未归。前三句分别点明离别的时间——“去年相送”;离别的地点——“余杭门外”;分别时的气候——“飞雪似杨花”。把分别的时间与地点说得如此之分明,说明夫妻间无时无刻不惦念。大雪纷飞本不是出门的日子,可是公务身,不得不送丈夫冒雪出发,这种凄凉气氛自然又加深了平日的思念。后三句与前三句对举,同样点明时间——“今年春尽”,气候——“杨花似雪”,可是去年送别的丈夫“犹不见还家”。原以为此次行役的时间不长,当春即可还家,可如今春天已尽,杨花飘絮,却不见人归来,怎能不叫人牵肠挂肚呢?这一段引入了《诗。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的手法,而“雪似杨花”、“杨花似雪”两句,比拟既工,语亦精巧,可谓推陈出新的绝妙好辞。
下片转写夜晚,着意刻画妻子对月思己的孤寂、惆怅。“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说的是寂寞中,本想仿效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卷起帘子引明月作伴,可是风露又乘隙而入,透过窗纱,扑入襟怀。结尾三句是说,妻子人间孤寂地思念丈夫,恰似姮娥月宫孤寂地思念丈夫后羿一样。姮娥怜爱双栖燕子,把她的光辉与柔情斜斜地洒向那画梁上的燕巢,这就不能不使妻子由羡慕双燕,而更思念远方的亲人。
词中将“姮娥”与作者之妻类比,以虚衬实,以虚证实,衬托妻子的孤寂无伴;又以对比衬托法,通过描写双燕相伴的画面,反衬出天上孤寂无伴的姮娥和梁下孤寂无伴的妻子思情之孤苦、凄冷。这一高超的艺术手法,与上片飞雪与杨花互喻的手法一道,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深深地打动了读者的心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