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居 古诗高鼎名句

生活常识2024-01-20 18:03:29佚名

村居 古诗高鼎名句

【点击右上角“关注”,学习更多诗词知识】

高鼎,清代后期诗人。字象一,又字拙吾,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高鼎生活在鸦片战争之后,大约在咸丰年间(1851~1861),其人无甚事迹,一般人提到他,只是因为他写了一首有关放风筝的《村居》。我们今天就来品读一下这首跟儿童有关的诗《村居》,诗云: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这首《村居》是清代诗人高鼎晚年归隐于上饶地区、闲居农村时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第一、二句写时间和自然景物,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春天里的大自然,写出了春日农村特有的明媚、迷人的景色;第三、四句写的是人物活动,描述了一群活泼的儿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风筝的生动情景。

古人虽然经常说,“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但其实说说而已。大多数人真正隐居的时候,还是到乡野村居,所以写乡野村居,是古人诗词创作中一个经常会写到的题材。比如郑板桥就有《村居》,说“雾树溟潆叫乱鸦,湿云初变早来霞。东风已绿先春草,细雨犹寒后夜花”。也是写的“草长莺飞二月天”啊,而且颔联同样非常精彩,可是却远不如高鼎的这首《村居》有名。为什么呢?像陆游陆放翁的《村居》之作就更多了,多达几十首,可是以陆游陆放翁的名声 、才情,写了那么多首《村居》,也不如高鼎的这一首《村居》有名。这又是为什么呢?像陆游、郑板桥,诗名、才名都远胜于高鼎,他们也都有村居之作,但是都没有高鼎的这首《村居》成功、有名。而高鼎作为晚清诗人,未避太平天国叛乱,在咸丰年间隐居江西上饶,就写出这样一首七言绝句绝句《村居》,便屹立诗坛,后人前人均无法超越。真是让人感慨万千!所以像《春江花月夜》,闻一多先生就说张若虚此篇“孤篇横绝,压倒全唐”。有时杰出的作品不需多,一两首传世之作便可笑傲诗坛,无愧一生了。那么高鼎的这首浅显晓畅的《村居》,其实好就好在儿童啊。

农历二三月间,正是一年中最美丽的季节,万物欣欣向荣,遍地姹紫嫣红,而村野田间,尤能感受到这浪漫的春光之美。诗的第一句“草长莺飞二月天”,化用了梁朝文学家丘迟《与陈伯之书》的句子“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仅将“三月”按诗作时间的需要改成了二月”,因二、三月的风景原本很是相似的。诗人将丘迟所描写的那个优美的境界挪了过来,浓缩成七个字,既不失原句的风致神韵,又切合眼前风光,可谓妙于点化熔铸。次句写长堤垂柳,这也是一件典型的春天风物。成行的杨柳在堤岸上摇荡飘拂,它的修长柔美的枝条低低垂下,已经掠到堤岸了。从远处望去,浓密的杨柳,仿佛笼上了一层淡淡的烟霭,是那么轻柔凄迷,骀荡多姿。句中的“醉”字,即是在摹写柳枝因风舞弄的纤柔状态,也不妨看作是诗人自身对这浓郁春意的心理感受。这两句的风景刻画,看似随手拈来,不费气力,实际上却很凝练概括,尽管诗中出现的仅是青草长、黄莺飞、杨柳春烟这些简单的事物,然而读来却使人似乎看到了一个生机蓬勃的春的世界,嗅到了花香袭人的春的气息。

春景既然如此动人,生活在这如画的春光中的人更是如此,诗的后两句,由景而及人,诗人饶有情致地写了一个群童放风筝的场面。天气实在太好了,连平时爱在外贪玩的小学生们也一反常态,放学后早早地回到家,赶紧放起风筝来。“散学归来”用一“早”字,说明连孩子们也让这风和日丽的气候给打动。全诗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写人,前半部分基本上是写的静态,后半部分则添加了一个动态。物态人事互相映衬,动态静态彼此补充,使全诗在村居所见的“春”景这一主题下,完美和谐地得到了统一。

而最能体现生命成长之意的,还有谁能比得上孩子们呢!所以选取散学归来早的儿童,写他们“忙趁东风放纸鸢”,其实就是最好的春日生长图,也是最好的一幅生命成长图。这也是高鼎这首《村居》七绝高人一筹的地方。不过说到这个理念,我们就要来对比下现实了。“忙趁东风放纸鸢”的儿童到哪去了呢?儿童没有散学呀!儿童归来很晚啊,他们有做不完的作业,有考不完的试,有上不完的辅导班,有参加不完的评比和竞赛。在现行教育体制下,儿童其实和家长们都一样,被无可奈何地绑在所谓学习、所谓竞争优质教育资源的战车上,不要说归来早,有时想下车都不能,又怎么可能有时间包括有心智、心情、情绪去趁东风放纸鸢呢?所以不论是家长还是老师,读一读这首《村居》吧,“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那样成长起来的儿童才是健康的、才是积极的、才是贴近自然的、才是回归生命成长本质的。少年强则中国强。朋友们喜欢高鼎的这首《村居》吗?你有什么不同见解,欢迎评论留言!

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点击右上角“关注”,学习更多诗词知识】

本文标签: 村居古诗高鼎名句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