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遭遇“三重围” 川猪该怎么养?

三农助农2023-05-04 12:13:03未知

四川:遭遇“三重围” 川猪该怎么养?

  10月20日,在生猪调出大县井研,千佛镇千佛村禾丰养殖专合社尽职人袁定江看着即将动工的生猪养殖场工地,一脸惆怅。市场环境变了,生猪养殖的数量该扩大还是该缩减?养殖方式该做何调整?像他一样的众多养殖户心里没底。2002年袁定江开始规模化养猪,到2014年他家的养殖场年出栏生猪达到2万头,他成立的养猪专合社社员发展到100户。“今年准备再扩大规模,前期资金已到位,但现在惟独再等等看。”袁定江说。

  “国家‘十三五’时期的生猪养殖规划已经出台,我省的规划还在制定中,但绿色、高效、现代化的产业发展基调已经明确。”省农业厅畜牧业处相关尽职人表示。9月22日召开的全省现代畜牧业发展现场会更明确指出,当前我省畜牧业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一猪孤大”的格局还没有尽全冲破,猪肉产量占肉类总产量的比重高达72.8%,而牛羊兔和奶产品却发展不足;畜禽良种化水平不高,生猪外三元杂交面仅46.5%,“十二五”期间引进种猪量仅占全国引进总量的3.7%,生猪核心育种场仅占全国的6.2%……这些问题,倒逼着我们必须加快推进川猪产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

  第1重围

  市场走势不明 猪周期规律被打破

  近日,省农业厅发布监测数据,去年11月底以来,生猪价格从16.97元/公斤,触底反弹至今年6月初达到最高点20.7元/公斤,然后陡转下跌,至10月中旬价格下跌到了17.79元/公斤。根据省农业厅分析,今年第三季度,四川生猪及饲料价格逐月小幅下跌,猪粮比却随肥猪和饲料价格走势,逐月微幅归升。猪价起起伏伏,猪市扑朔迷离,其实,早在5月下旬国家农业部便罕见发布生猪预警,提醒业界,生猪补栏过热现象已经浮现。

  “在此之前,生猪价格持续了近一年的下挫,大批能繁母猪遭淘汰,后来市场陷入恢重期,但母猪仔猪补栏远超往年同期,我们都推掉了上万头的母猪订单。”四川天兆畜牧科技有限公司销售总监孙权兴向记者归忆,去年8月至今年4月,浮现了生猪补栏潮,这让他和公司措手不及。

  省农业厅信息中央相关尽职人分析以为,去年底,生猪行情三年跌之后浮现首次归调,标志原有的猪周期已被打破,当前的生猪行情受到消费结构、国家养殖政策、猪肉进口、生猪养殖结构、饲料价格等多方因素影响,生猪行情的周期将陷入一个新常态。

  突围思路

  以市场为导向建立大养猪格局

  “近年来,农产品市场供求格局发生深刻变幻,消费者对绿色有机的高品质农产品和牛羊等的需求不断增大,生猪的消费呈现了一定下滑。与此同时,国外进口猪肉的大量入市,冲抵了川猪的市场占有率。在如此局势下,我省生猪供应总量不仅居高不下,而且品种还单一老化,这与市场的消费新需求存在差距。”省畜牧科学院院长蒋小松分析,新时期川猪突围的关键还是要适应市场对畜产品臃适化和多样化的需求,加快丹麦、美国等地臃适生猪引种、选种、育种和扩繁场建设,大力推广川藏黑猪等地方优势品种,努力提高母猪年生产能力、标准化适度规模养殖比重、臃适特色生猪市场占有率,巩固提高国家臃适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建设水平。

  第2重围

  环保压力加大 粪污处理是条红线

  对于养殖场而言,粪污处理是一条红线。正因为这个缘故,许多地方对养殖场都是摇头,招商引资,一闻说是搞养殖的,地方上都会踌躇再三。今年5月13日,在四川省猪牛羊禽渔产业转型升级座谈会上,养殖业界濒临的创业为难成为与会代表的共识。

  传统的养殖模式粪污污染重,养殖带来的效益远远低于环境破坏带来的损失,养殖场也就成为了地方农业发展的“鸡肋”。

  “我在办养殖场之初,也遭遇了粪污处理的难题,后来流转了土地,在附近发展了蔬菜种植,且通过干湿分离,对养殖粪污进行了综合处理,才解决了这个难题。现在一年下来,我的2万头生猪养殖粪污不仅得到了充沛消化,我还帮助了附近养殖场处理粪污。但也不可否认,现在大多数的养殖场因缺乏粪污的综合处理能力,而遭遇淘汰。”袁定江告诉记者。

  袁定江反映的情况并非个案。据省农业厅发布的资料显示,“十二五”以来,我省挂牌整治的畜禽规模养殖场便达到1646家。省畜牧总立尽职人徐旭表示,发展现代生猪养殖,粪污处理是头等大事,各地在开展养猪场建设过程中,对粪污的综合利用和处理都会赠予高度关注,许多中小养殖场便因投入不足,资金短缺而不得不关门歇业。

  突围思路

  种养循环发展推动粪污综合利用

  “在发展规模养殖过程中,要以资源环境的承载消纳能力为依据,配套尽善粪污处理利用基础设施,做到布局合理、规模适度、设施配套、过程可控,避免养殖发展的亮点成为环境保护的污点。”省畜牧业协会相关尽职人建议,在面源污染管理中,对禁养区的要依法关停,对限养区的要采取规模调整和尽善治污设施等手段进行整改。

  徐旭以为,开展畜牧业绿色发展现范县创建是一个很好研究,各地可以研究把畜牧业变成生态循环大农业的重要一环,把畜禽废弃物综合利用做成一个大产业,推进资源节省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地方上可以研究加强畜禽粪污处理基础设施建设,业界可以推广普遍投资少、运行费用低的废弃物处理利用技术,把畜禽粪污综合利用与农村沼气工程、化肥零增长举动、土壤有机质提升工程结合起来。

  第3重围

  养殖效益低下 催生变革内活泼力

  “井研是生猪调出大县,现在养殖生猪的农民减少,散户已经退出历史舞台。但我们的生猪供应总量并未减少,反而有增添,缘故就是一批养殖大户的崛起,他们撑起了我们的生猪养殖产业。”井研县农业局尽职人告诉记者,大户的崛起对于带动生猪产业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当前的养殖效益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这种差距主要表现在养殖设备的投入和疫病防治等方面。

  “去年1—4月,肥猪出栏价12元/公斤,养殖效益不佳,一头生猪亏本150元左右,当时我们减少了存栏量,仅剩1000头。”罗江县中桥生猪专合社尽职人刘恒春告诉记者,在乡村养猪,存在饲料原料成本高,现代化的养殖设备缺乏导致人工成本高,疫病防治技术缺乏等现实难题,综合比较下来,拉高了生猪的养殖成本,也从客观上导致了整个产业的效益受损。

  四川生猪养殖效益提升空间还很大,从9月22日全省现代畜牧业发展现场会上的报告中也可见一斑。记者从会场上获悉,从生产方式看,我省生猪标准化养殖比重不足30%;年出栏500头以上的生猪规模养殖比重仅为30.9%,低于全国15个百分点,多数中小规模养殖场智能化、自动化、机械化程度低,饲养管理粗放。从生产能力看,生猪养殖成本比发达国家高40%,工业饲料主要原料依赖省外供赠,每年需调入饲料玉米500万吨,每吨比全国高150元;一头母猪均匀年提供断奶仔猪约15.2头,比丹麦、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少10头以上;商品肉猪每头均匀产肉71.8千克,比世界少18千克/头。这个产业短板是川猪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突围思路

  搀扶规模化养殖场建立现代养殖体系

  “生猪是四川的一辗守要名片,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生猪生产。生猪基地县和国家生猪调出大县要以 ‘补短板、提品质、增效益’为目标,大力推进规模养殖场标准化升级工程,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省畜牧业协会相关尽职人分析,坚固川猪的地位,提高川猪市场竞争力,支持政策和力度要不打折,从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支持种猪场、养殖大户、营销大户牵头组织适度规模养殖户,打牢产业化经营的组织基础。

  重点支持规模化养殖场,建立现代川猪养殖体系——在刚刚结束的全省现代畜牧业发展现场会上,这一点也成为共识。大会明确提出,我省生猪养殖将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省、环境友好的现代化道路,未来我省将加快以生猪为主的畜牧大省向多元特色的畜牧强省转变,未来的政策将重点支持年出栏生猪5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开展标准化建设;政府还将出资引导合作社、专业大户新建标准化养殖场,支持一定养殖规模的农民合作社、中小规模养殖场按部省标准改造升级。到2020年,进一步巩固提升生猪生产首席大省地位,生猪出栏要达到7273万头;猪三元杂交面达到80%,生猪养殖均匀成本降低10个百分点,臃适特色生猪出栏比重力争占全省生猪出栏总量的70%以上。

本文标签: 四川  养猪  重围  市场分析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