栀子花又名栀子、黄栀子,龙胆目茜草科。喜温湿,向阳,较耐寒,耐半阴,怕积水,要求疏松、肥沃和酸性的沙壤土,易发生叶子发黄的黄化病,原产于中国。属茜草科,为常绿灌木枝叶繁茂,叶色四季常绿,花芳香,为重要的庭院观赏植物。
目录1.形态特征
2.分布范围
3.种植技术
4.生长习性
5.营养价值
形态特征
常绿灌木,高1-3m。干灰色,小枝绿色,有垢状毛。
叶
叶对生,革质,稀为纸质,少为3枚轮生,叶形多样,通常为长圆状披针形、倒卵状长圆形、倒卵形或椭圆形,长3-25厘米,宽1.5-8厘米,顶端渐尖、骤然长渐尖或短尖而钝,基部楔形或短尖,两面常无毛,上面亮绿,下面色较暗;侧脉8-15对,在下面凸起,在上面平;叶柄长0.2-1厘米;托叶膜质。
花
花芳香,通常单朵生于枝顶,花梗长3-5毫米;萼管倒圆锥形或卵形,长8-25毫米,有纵棱,萼檐管形,膨大,顶部5-8裂,通常6裂,裂片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10-30毫米,宽1-4毫米,结果时增长,宿存;花冠白色或乳黄色,高脚碟状,喉部有疏柔毛,冠管狭圆筒形,长3-5厘米,宽4-6毫米,顶部5至8裂,通常6裂,裂片广展,倒卵形或倒卵状长圆形,长1.5-4厘米,宽0.6-2.8厘米;花丝极短,花药线形,长1.5-2.2厘米,伸出;花柱粗厚,长约4.5厘米,柱头纺锤形,伸出,长1-1.5厘米,宽3-7毫米,子房直径约3毫米,黄色,平滑。
果
果卵形、近球形、椭圆形或长圆形,黄色或橙红色,长1.5-7厘米,直径1.2-2厘米,有翅状纵棱5-9条,顶部的宿存萼片长达4厘米,宽达6毫米;种子多数,扁,近圆形而稍有棱角,长约3.5毫米,宽约3毫米。花期3-7月,果期5月至翌年2月。
分布范围
栀子花原产中国,全国大部分地区有栽培,集中在华东和西南、中南多数地区,福建、贵州、浙江、江苏、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四川、陕西南部等省份。四川省达州市,河南省唐河县,湖南省岳阳市的市花即为栀子花。
种植技术
喜酸土
土壤、水肥含碱,均使植株不能吸收铁元素,而影响叶绿素的形成,使枝枯,叶焦,甚至死亡。要用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如将松树锯末沤透拌入土壤中,使用效果也很良好。
喜阴凉
切忌烈日暴晒,但往往有的人误认为栀子花要求全阴,以致在栽培上造成失误,实际上在注意培养其阴凉环境的同时,要保持全日60%的光照,才能满足其生长的需求。
喜湿
空气湿度如低于70%,就会直接影响花芽分化和花蕾的成长,但过湿又会引起根烂枝枯,叶黄脱落的现象。除正常浇水外,应经常用清水喷洒叶面及附近地面,适当增加空气湿度。
喜肥
宜施沤熟的豆饼、麻酱渣、花生麸等肥料,发酵腐熟后可呈酸性,但必须薄肥多施,切忌浓肥、生肥,冬眠期不施肥。种植不足三年的,切忌施人粪尿。施氮肥过多会造成枝粗、叶大、浓绿,但不开花。缺磷钾肥时也会出现不开花或花蕾枯萎脱落现象。
喜温
生长期18~22℃,越冬期5~10℃,低于-10℃则易受冻。
适时修剪
栀子于4月孕蕾形成花芽,所以4-5月间除剪去个别冗杂的枝叶外,一般应重在保蕾;6月开花,应及时剪除残花,促使抽生新梢,新梢长至2-3个节时,进行第1次摘心,并适当抹去部分腋芽;8月对二茬枝进行摘心,培养树冠,就能得到有优美树形的植株。栀子要求土壤pH5-6的酸性土中生长良好,在北方土壤呈中性或碱性的土中,应适期浇灌矾肥水或叶面喷洒硫酸亚铁溶液。.
生长习性
喜光也能耐荫,在庇荫条件下叶色浓绿,但开花稍差;喜温暖湿润气候,耐热也少耐寒(-3℃);喜肥沃、排水良好、酸性的轻粘壤土,也耐干旱瘠薄,但植株易衰老;抗二氧化硫能力较强。萌蘖力、萌芽力均强,耐修剪更新。
营养价值
凉拌栀子花
栀子花500克葱花、姜丝各适量。将栀子花去杂洗净放人沸水中煮一沸捞出沥水晾凉用筷子抓松置于洁白的瓷盘中撒上葱花、姜丝浇入香油、老醋酌放食盐、味精搅拌均匀即可。此菜清香鲜嫩具有清热凉血解毒止痢的功效。适用于肺热咳嗽痈肿肠风下血等病症。
栀子蛋花
栀子花200克鸡蛋3枚葱花、姜丝各适量。栀子花去杂洗净放人沸水中稍悼切成碎末鸡蛋磕人碗中打匀将栀子花放人鸡蛋中搅拌均匀锅中加油烧至八成热倒人栀子蛋花炸熟撒上葱花、姜丝人食盐、味精炒匀即可。此菜清香脆嫩具有清热养胃宽肠利气的功效适用于胃热口臭牙龈肿痛大便不畅等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