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到来,气温开始回升,地温也慢慢升高,经过几个月冬眠的蜈蚣开始苏醒、出来活动和觅食。
但是,这一时期气温还不高,昼夜温差较大,即使在采取供暧的情况下,因夜间温度仍低,蜈蚣这时活动量小,消化能力还很低,白天风和日暖时能活动,夜里就不活动和少活动。由于春季蜈蚣体质较弱,遇到连续低温有可能被冻死。所以,在管理上,清明节前后原有防风保温设施还不能拆除,等温度稳定在15℃以上时再行拆除。
蜈蚣在室温15℃时,夜里出来寻食的还不多,此时可以不给饲料或少给饲料,可以不给水。但是到清明以后,气温超过15℃,能出来活动的蜈蚣数量可以达到30%左右,这时可以给一些容易消化的饲料。如煮熟的胡萝卜、肉末、青菜等。水槽里添满水,同时给池子里的瓦片上洒少量的水,补充潮气。洒水应在风和日暖的中午或晚上。增加环境潮湿度,使蜈蚣冬眠苏醒后很快恢复身体的水分含量,尽快进入正常生理代谢状态。
清明至小满,是蜈蚣复苏后身体恢复的一个时期,随着复苏后时间的增加,饲料量也不断增加。另一方面,随着气温升高,插动量增加、消化能力增强,食量大大增加。此时如果饲料供应不足,势必导致蜈蚣体质恢复缓慢,体质变弱,由此可以导致生病死亡。活下来的因体质差,产卵推迟、所产的卵孵化率低,孵出的幼蜈蚣成活率也低。另外,这时的湿度应在50% - 60%,随着温度的升高,小满后湿度可增加到75%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