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个月以来,减持成为了A股监管的一个关键词。
在《证监会进一步规范股份减持行为》发布满月之际,沪深北三大交易所发布通知,进一步规范和细化股份减持行为。9月26日,沪深交易所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股份减持行为有关事项的通知》,从严、从实、从细规范股东减持行为,同时对“变相”减持、“曲线”减持等可能存在的漏洞予以封堵;北交所亦修订出台规定,根据北交所上市公司发展阶段、企业特点和监管重点,优化调整不得减持的情形。
之前,为了规避上市之后一年的禁售期,一些上市公司股东搞出了很多“神操作”,为达到高位套现的目的,无所不用其极,严重影响了股民信心。
9月刚刚上市的金帝股份,在上市当日遭融券大量抛售458万股,融资余额2.21亿元,被股民质疑此操作是公司实控人、高管员工等集体“做空自己”,借此实现高位套现。为了规避“禁售”,金帝股份的高管与核心员工们在上市首日就将股票“借”了出去,搞了融券,即便不减持,也可以赚到钱。
之后,虽然证监会认定,“根据目前核查情况,上述融券业务符合当前监管规定”。但是金帝股份的此番操作已经产生恶劣影响,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企业研究中心研究员刘姝威愤然称其为:“把股市当成提款机,公开抢钱!”
而且金帝股份并不是个案。8月以来,共有45家公司在A股上市,有11家公司上市首日就被大量融券做空。其中,恒达新材的融券费率更是达到了惊人的62.6%。这些融券者高位做空,对投资者特别是散户造成了新一轮冲击。
说到底,无论是大股东高位减持还是类似金帝这样的限售股出借等行为,其底层逻辑无非都是一个:套利。其看似复杂的操作玩法背后,目的只有一个,在股价高企时卖出获得波段利差。
作为公司的大股东、实控人,其上市的第一要务本来应该是,借助资本市场的资金活血来帮助企业在所在的经营业务领域获得更好的发展,如果只是通过炒作股价来波段套利,这不仅仅违背了企业上市的初衷,还严重伤害投资者信心,因为这证明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并没有真正将心思放在公司的业务经营和拓展上,而是用在了收割股民上。
从这个角度来说,监管部门要求进一步规范和细化股份减持行为十分必要。金融创新固然重要,但其前提依然是基于一个良好有序的资本市场运行状态。进一步完善规范减持新规,不仅仅在于能够有效减少股价短期异动,使投资者承担投资风险的同时享有分红回报,促进A股市场的优胜劣汰。更为重要的是,这也反过来要求上市公司的实控人把心思放到公司业务本身、回到盈利能力的改善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