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上半年,乳制品行业伴随消费复苏呈现一定回暖态势。反映在上市公司财报中,36家上市、挂牌乳企上半年营收合计1979.9亿元,有超过三分之一的企业实现营收、净利双增。
然而受需求增长乏力、奶价下行、新生儿数量减少、行业竞争加剧等影响,短期内乳制品消费规模仍较上年同期有所缩减。面对奶价下行、饲料成本上涨的双重夹击,奶牛养殖企业集体业绩失速。奶酪行业结束连续多年高增长,进入行业下行周期,寻找奶酪棒之外的第二增长曲线成为当务之急。婴幼儿奶粉行业持续探底,进入挤压式竞争新阶段,拓展全家营养产品成为各大企业的共同选择。
13家乳企业绩双增
2023年上半年,36家上市、挂牌乳企营收合计约为1979.9亿元,有13家实现营收、净利润双增,占比超过三分之一。
从营收规模看,伊利股份(659.82亿元)、蒙牛乳业(511.19亿元)、光明乳业(141.39亿元)、中国飞鹤(97.35亿元)、优然牧业(90.77亿元)稳居前五。就营收增幅而言,均瑶健康、皇氏集团、骑士乳业、熊猫乳品、现代牧业居前五位,体现出乳饮料、水牛奶、炼乳等细分品类的增长潜力。
就盈利水平而言,十大“赚钱”乳企被全国性巨头、奶粉企业和部分区域乳企瓜分。除伊利(63.05亿元)、蒙牛(30.2亿元)、光明(3.38亿元)传统三巨头外,另一家全国性液奶企业新希望乳业凭借2.37亿元的净利润上升至第6名。奶粉企业中国飞鹤(16.96亿元)、健合集团(6.08亿元)、澳优(1.85亿元)分列第三、四、十位。其他3个席位分别由三元股份、皇氏集团、现代牧业占据。
上述乳企中,有18家净利润下降,整体表现优于2022年同期。综合财报分析来看,上半年乳制品销售呈现逐月改善趋势,乳制品产量1512.1万吨,同比增长4.6%,但消费信心仍有待恢复。需求增长乏力、新生儿数量减少等,造成短期内乳品消费规模较上年同期有所缩减,是影响业绩增速的主要原因。其中,骏华农牧、西部牧业、澳亚集团、庄园牧场、品渥食品等18家乳企净利润均出现双位或三位数下降,上陵牧业降幅更是达到1022.9%。
10家亏损乳企中,上游奶牛养殖企业占据6家,主要受生鲜乳价格下降、饲料成本上涨等因素影响。其他亏损企业则各有原因,如庄园牧场受自有牧场养殖成本高、为应对市场激烈竞争投入较高营销费用等影响,上半年亏损2016.33万元。主打“德亚”进口牛奶的品渥食品,受国际奶价上涨、国内奶源价格下降及进口乳品消费需求减少等影响,净利润下降476.22%至-5845.78万元。麦趣尔未能走出2022年牛奶“丙二醇事件”阴影,上半年乳制品营收下降73.34%,进而导致营收下降51.42%,净利润虽增长近八成,但仍亏损3736.97万元。上陵牧业除受奶业下行周期影响亏损6234.84万元外,关于半年报的议案还遭到两位董事投反对票,理由与上陵牧业违规担保有关。
奶酪行业进入下行周期
值得注意的是,连续多年跑赢乳业大盘的奶酪行业,今年进入下行周期。
市场机构尼尔森数据显示,2020年—2022年,我国奶酪零售端销售额分别为32.38亿元、41.92亿元、43.37亿元,增速分别为29.5%、3.5%、3.5%。受物流不畅、原材料价格上涨、竞争加剧、消费疲软等影响,妙可蓝多2022年迎来净利润5年来的首次下降,2023年业绩进一步下滑。
妙可蓝多创始人、首席执行官柴琇在今年7月举行的中国奶酪发展高峰论坛上坦言,去年部分原材料成本上涨幅度超过100%,今年上半年原材料成本上涨给利润带来的影响将近1亿元。妙可蓝多对这种供应链的突然变化“预测不足”,为此交了“学费”。
伊利股份也在半年报业绩说明会上坦言,今年上半年,在消费弱复苏的情况下,奶酪业务面临一定压力。究其原因,以奶酪棒为代表的儿童再制干酪市场增速放缓,而第二大单品尚未出现,进而拉低行业增速。
凯度消费者指数中国区商务总监李嵘分析称,囤货场景的消失和户外消费场景的回归,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今年上半年家庭快消品消费。过去5年,奶酪市场30%的年均复合增长主要来自越来越多的家庭购买,但奶酪在整个乳制品家内消费的销售额占比尚不足2%,如何进一步打开市场是关键。
对于如何穿越行业周期,妙可蓝多提出,从奶酪棒为主导的1.0时代进入以家庭餐桌为主导的2.0时代,未来3到5年将有多元消费场景的产品推出。伊利也在业绩说明会上透露,随着上半年餐饮、烘焙业逐步恢复,其奶酪业务在企业渠道实现增长,未来会继续探索奶酪业务的盈利模式,推出更多深加工奶酪制品。
与奶酪行业失速相比,低温鲜奶、冰淇淋、乳饮料、炼乳、小众奶、原料型乳品等获得良好增长,乳制品消费呈现出高端化、功能化、多元化等特点。
上半年,伊利新品收入占比达15%以上,冷饮业务营收增长25.54%。蒙牛高端鲜奶“每日鲜语”保持双位数增长,冰淇淋业务连续3年实现双位数增长。新希望乳业鲜奶增长超过10%,高端乳品“唯品”收入增长30%,新品收入占比保持在10%左右,同时提出“内生为主、并购为辅”的新五年战略规划。
在新品类、新渠道、新场景布局方面,蒙牛推出国内首款液体蛋白营养补充剂,进入运动营养领域,冰淇淋业务与茅台跨界合作,并取得业务增量。皇氏集团借助水牛奶热度发力餐饮、茶饮渠道,成为Manner咖啡、霸王茶姬、乐乐茶等品牌的供应商。熊猫乳品椰乳产品同样在拓展咖啡渠道,上半年增速达到50%以上。均瑶健康完成对润盈生物的重整后,在益生菌产品上同时布局消费市场和企业客户,并在蛋白质、菌株等原料上与其他常温乳酸菌饮料竞品进行区隔。
奶粉行业持续探底
受新生儿减少、行业竞争激烈影响,几大婴幼儿奶粉上市企业自2022年结束高增长,业绩持续探底。
2023年上半年,中国飞鹤、澳优净利润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健合集团在成人营养及宠物营养业务支撑下虽保住营收、净利润增长,但婴幼儿营养及护理用品业务销售额呈现低单个位数跌幅,主要在于婴幼儿益生菌、营养补充剂的增长未能抵消婴幼儿配方奶粉销售额的双位数下降。
澳优在中报里称,受近3年出生人口持续走低影响,婴幼儿配方奶粉行业进入挤压式竞争新阶段,品牌集中度日益增强。尼尔森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中国婴幼儿配方奶粉行业销售额进一步下滑,配方牛奶粉、配方羊奶粉分别下滑14%、14.7%。
从奶粉企业半年报中可以看到,飞鹤毛利率下降2.3个点,主要与经典“星飞帆”产品收入下降有关。澳优自有品牌配方牛奶粉上半年初现调整成效,收入提升2.4%。自有配方羊奶粉海外市场延续增长态势,但被“佳贝艾特”中国市场的销售额下滑抵消,主要原因除外部环境影响外,还与增加折扣清理旧品牌“悠装”库存有关。
伊利在半年报业绩说明会上坦言,受人口出生率下降以及没有通过配方注册制的奶粉企业加大促销、清理库存的影响,婴儿粉行业上半年出现双位数以上下滑,但公司的婴儿粉业务表现远好于行业,成人粉更是保持稳定的双位数增长。婴儿粉7月份还存在一些企业清理库存的影响,但进入8月份,这方面的影响在逐步减弱。
“进入二季度后,行业竞争阶段性加大,但为了保持良好的价值链体系,公司主动控制了婴儿粉的出货节奏,报表端收入因此受到一些影响,但终端动销情况良好,渠道库存水平健康,为后续更好的增长奠定基础。”伊利预计,未来几个月婴配粉行业竞争会有所减弱,“从8月份我们就看到市场上老配方产品有了明显减少,行业集中度预计会持续提升。”
伊利提到的“老配方产品”,是相对于通过二次配方注册的新国标产品而言。2023年2月,号称国内奶粉“史上最严”的婴幼儿配方奶粉新国标正式实施,为婴幼儿奶粉二次配方注册提供了依据,也对企业的生产、研发、检验能力等提出更高要求。乳业专家宋亮认为,目前婴配粉市场集中度已很高,前十家龙头企业市占率达到70%以上,二次配方注册相当于优中选优,一些中小企业主动退出配方申请,龙头企业的优势将更加明显。
针对眼下的调整过渡期,各大奶粉企业也在积极应对。飞鹤瞄准生命全周期营养需求,向孕妇婴儿、儿童青少年、健康食品、营养健康四大业务领域延展。澳优在中报里表示,将进一步聚焦羊奶粉和高端牛奶粉业务,加强全球供应链品质及效率提升,加快海外羊奶粉市场发展,全力打造“澳优健康科学”板块。健合集团则提出“营养补充品带动正面增长”,预计成人营养板块将保持全年增长,婴幼儿营养业务实现全年增长仍面临挑战,但配方奶粉面对的不利因素将被益生菌及营养补充品部分抵消。
新京报首席记者 郭铁
编辑 李严
校对 卢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