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云潭,编辑:小市妹
光伏行业堪称新能源最难的经营领域,但也是最具潜力的细分行业。
当下在行业起伏动荡中,作为全球最大的光伏企业之一,通威却仍然在坚韧成长。
【逆风飞翔】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8月21日晚,通威股份发布半年报,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740.68亿元,同比增长22.75%;实现归母净利润132.7亿元,同比增长8.56%,再创历史新高。
而就在前不久,通威集团成功入列2023年《财富》世界500强,成为全球光伏行业首家世界500强企业。
外人恐怕很难想象,身处在这样一个成长性、多变性、周期性交织叠加的行业,究竟要付出怎样的努力和代价,才能换回这样的成绩。
2012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只有27GW,但到了2022年,这一数据大幅提升至240GW,十年近十倍。去年国内光伏主产业的行业总产值突破1.4万亿元,如果加上辅助材料和装备,总产值已超2.2万亿元。
但数据的飙升,并不意味着产业发展的一帆风顺。十年前,中国光伏面临“三头在外”的窘境,原材料依赖海外,设备依赖海外,市场依赖海外。
“双反”调查,贸易壁垒,多少企业因此破产归零,多少资本折戟沉沙。通威正是在这样的行业危机波动中,历练壮大的。
时间回到2013年7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24号)》(俗称“国八条”),开始在顶层设计中强调光伏的战略地位,并实行电价补贴。
也就是从那时起,中国光伏技术开始以加速度的方式向前发展,从落后到领先世界。而通威顶住了压力,迎着时代红利,以创新为锚,引领光伏产业迭代变革。
如今面对又一次考验,通威已经胸有成竹。
今年以来,硅料行业又出现一次价格波动。上半年,多晶硅从年初的最高24.01万元/吨大幅下滑到最低6.57万元/吨,跌至成本线附近才趋稳。
随着硅料价格进入下行周期,硅料企业“躺赢”局面不再,此时考验的是企业的内生增长动能。截至目前,通威是唯一实现净利润同比增长的龙头企业,这实属不易。它意味着通威在抵御外部不利环境的同时能够实现韧性成长,企业抗市场波动能力大幅提升。
熟悉通威的都知道,通威不仅能平稳度过行业寒冬,还有几次逆向扩张,被业内称为“神来之笔”。
在2020年上半年,多晶硅价格因疫情影响一度下滑到近10年的最低点,不少企业停止扩产甚至停产,但通威却逆向而行,果断扩产,最终一路狂飙;
2018年的“531”新政让行业短暂降温,很多同行都在收缩阵线,通威却坚定不移的扩产;而在更早的2013年,全球光伏市场因欧美补贴下滑而暴跌,行业低谷之际,通威以8.7亿元的价格抄底合肥赛维,切入电池片领域。正是这几次果敢的逆势出击,让通威得以脱颖而出。
有分析认为,身处周期行业,只要逆势抄底,高买低卖,获得成功并不难。但并非所有的“逆风飞扬”都能收获好的结果。如果你不是“老鹰”,选择逆风前进只会被折断翅膀。
逆周期扩产,不仅需要勇气,更是技术、制造工艺、效率、成本管控、企业战略布局等综合竞争力的体现。
显然,通威已经拥有了底气。
【成长之道】
洞悉产业规律,才能找到成功的密码。
回顾多晶硅产业的发展历史,世纪之初,光伏新能源产业开始崛起,由于下游组件厂疯狂扩张,对上游需求持续暴涨,引发硅料价格在2007年底飙升到每公斤近500美元的历史高点。
然而,疯狂过后,由于金融危机及欧美市场政策的变化,硅料价格开始暴跌,许多在高点入局的企业纷纷倒闭。
除了价格波动剧烈外,光伏行业具有典型的“牛鞭效应”,上下游产业供需错配明显,上游硅料扩产速度要慢于中游硅片,因此硅料供给滞后于中下游需求。
因此,自2021年起,由于中环、隆基两大巨头扩产,上游硅料价格开始反转,掀起一轮牛市周期。
但来到2023年,得益于上游企业诸多项目投产,硅料价格又开始下跌。起伏之中,业绩波动在所难免,而通威却彰显出坚韧的表现。
本质上来看,硅料属于重化工的制造业,具有重资产、高投入、扩产周期长等行业壁垒。价格上涨的背景下,谁拥有的产能多,谁就能持续受益。价格下跌时,谁的产能多,对行业的定价就拥有更大的影响力。
今年上半年,通威高纯晶硅销量17.77万吨,同比增长64%,国内市占率达到30%左右,并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
对比几家企业的扩产规划,通威在未来2-3年将依旧能维持行业头名。截至目前通威硅料年产能达42万吨,并规划2024-2026年高纯多晶硅累计规模达80-100万吨,力争实现行业30%-40%的市场占有率目标。
其中包括乐山一期12万吨高纯晶硅项目已于8月进入试运行;规模高达20万吨的云南通威二期项目已于3月开工,包头20万吨项目也在7月开工。
而规模越大,硅料企业的边际成本越低。作为绝对领头羊,通威成本优势十分明显,整体的生产成本已降至4万元/吨以内,属于行业最优。其中,乐山一期及包头一期项目平均生产成本只有3.37万元/吨。
拆解硅料生产成本,电力、金属硅、蒸汽、硅芯、人工、其他制造费用、折旧占比分别为34%、35%、2%、6%、5%、5%、13%。其中,电力、硅粉和折旧占比最高。
在过去的2022年,通威产品单位硅耗、综合电耗、蒸汽消耗继续同比下降2.7%、10.7%、72%,目前在建的两个20万吨项目的投资成本已降至5亿元/万吨,引领行业降本。
“第八代永祥法”工艺也将实现单位投资更低、工艺水平更优、智能化程度更高。
与此同时,公司顺应行业发展趋势,调整产能部署。当前,P型产品已接近理论转换率的极限,N型产品的快速降本,光伏行业从“P型时代”迈向“N型时代”。
目前,业内充斥着“产能过剩”的论调,但其实高端产能依旧不足。
InfoLink Consulting预计,今年N型组件市占率将达到25%-30%,相较去年提升17-22个百分点。目前N/P硅料价差进一步拉大,公司顺应市场变化,快速提升N型料的市场供应,N型产品销量同比增长高达447%。
规模、成本及产品调整的优势,助力通威在顺周期时更具爆发力,而在逆周期时拥有了更强的抗风险能力。即便行业剧烈波动,通威依旧能够平稳行舟。
【新的起点】
从当年毅然跨界光伏逆流而上,到如今早先布局光伏一体化,通威终于将战略优势转化为肉眼可见的业绩优势。
▲通威股份业务分布,来源:公司财报
根据半年报数据,通威目前已形成超42万吨的高纯晶硅产能、90GW太阳能电池产能以及55GW的组件产能。下游方面,公司建成独特的“渔光一体”为主的光伏电站52座,累计装机并网3.7GW。
其中,高纯晶硅产量连续多年位居全球第一,电池出货量自2017年以来已连续6年处于全球第一,组件出货量进入全球前十名。
硅料和电池片全球双龙头,并继续保持技术的领先与精进,组件和电站运营持续加码,通威的优势进一步夯实。
比如,电池方面,从P型向N型切换是当下光伏产业最重要的转型,而通威已经在技术的山顶上插好大旗。
通威TNC方面,通威自主研发的“TNC”电池量产效率已超25.7%(未叠加SE的效率水平);通威THC方面,叠加双面微晶技术,电池最高效率达到26.49%,刷新量产化电池效率的世界纪录,基于THC电池的异质结(HJT)组件今年已先后四次刷新异质结功率纪录。今年7月27日,经权威机构测试,通威自主研发的210-66版型异质结(HJT)组件正面功率达到743.68W,组件效率23.94%,本年度第四次创造异质结(HJT)组件功率纪录。
准备好了坚决做,准备不好就坚决不做。
最近几年光伏行业都在做一体化布局,而通威几乎是最后一个下场的。
通威在组件领域的研发已经有差不多十年时间,但直到去年才开始大规模商业化,并非公司反应慢,而是一直在积蓄力量。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工商联副主席、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在公司内部始终强调一个原则,不要贪多,要做精。
“很多人认为我们抓住了一些机会。事实上,这是我们做好了准备,并在技术上攻克的结果。”针对一体化扩张,刘汉元曾表示。
也正因如此,通威虽然下场晚,但一出手就是大动作,根本不像个新手。去年8月公司正式进军组件,首战就成为华润电力3GW集采大单第一中标候选人,相隔不到一个月又以第一中标候选人中标广东省电力开发有限公司将近4亿元的组件大单。
2022年,通威的组件销量为7.94GW,出货量已进入全球TOP10。目前盐城25GW和金堂16GW高效组件项目已全面投产,公司组件年产能已提升至55GW。
入局组件业务后,通威先后中标华润、大唐、三峡、中电建、国家电投等大单,出货量排名已冲进前十。根据公开信息统计,今年1-7月,“五大六小”共发布109.33GW规模组件集采招标,从中标情况来看,109.33GW组件集采规模中,有77.99GW规模公开中标结果。其中,在明确中标企业及份额的37.62GW规模中,通威股份强势领衔,中标规模达到了9.44GW。
如今,硅料价格跌破10万元/吨,上游让利为下游组件提供了良机,得益于垂直一体化的内部产能消化,通威依然保持盈利能力的稳健。这种专业化和一体化的优势更加凸显。由于行业门槛较高,而在几轮周期变化中,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会愈演愈烈,通威的这种竞争优势会持续下去。
今年上半年,硅料价格出现下探,而通威又一次逆周期加码。就像过往的每一次逆势扩张一样,刘汉元这一次也不是盲目出击。
最近一段时间,光伏产业链行情出现一定波动,外界不可避免的产生一些悲观情绪。这样的想法可以理解,但并不可取。
竖看光伏发展史,2008年金融危机、2012年欧美双反、2018年531新政,这些在当时看都是阵痛,但事后却无一例外的成了行业的供给侧改革,反倒为更大的发展拉开了空间。
无论是产业空间,还是技术迭代,光伏都还有很大的发展余地。
清洁能源革命逐渐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根据InfoLink Consulting发布的报告,全球太阳能光伏装机容量正在增加,预计到2030年将年新增容量1TW,累计装机容量将达到6TW,而多晶硅和晶圆的年产能也将继续上升。这意味着光伏产业链仍有巨大的增长空间。
与此同时,N型路线的普及带来了新的想象,新技术直接捅开光电转换效率的上限,降本增效又将迈出跨出实质性的一步,从而推动整个行业的飞轮加速运转。对于从业者而言,还有很长的路要赶,也还有广阔天地。
从这个角度来看,通威进入世界500强或许只是一个起点而已,是公司自身的起点,也是光伏行业的新起点。
免责声明
本文涉及有关上市公司的内容,为作者依据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作出的个人分析与判断;文中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商业建议,市值观察不对因采纳本文而产生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