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过剩了?政策没用了?听听楼市“预言家”怎么说

时事新闻2023-11-01 12:12:16无忧百科

房子过剩了?政策没用了?听听楼市“预言家”怎么说

当下楼市最缺的是什么?是信心。

到处都是负面情绪,人们又悲观又迷茫。

不过,前几天我参加了楼市“预言家”——万科的媒体交流会,却听到了完全不同的声音。

作为行业龙头、人间清醒,万科怎么说?

当天,万科董事会主席郁亮亲自跟媒体见面。

他出场的脚步轻快,脸上也没有凝重的表情,神态平和。在现场,有很多犀利的提问抛给他。

但我万万没想到,他居然自己主动CUE到了下面这个“灵魂拷问”:

房子过剩了吗?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郁亮先是提到了一组数据:

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2020年,我国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38.6平方米,其中,城市居民约36.5平方米,城镇居民约42.3平方米;一二线城市的人均住房面积约34.3平方米。

然后亮明他的观点:

所谓的“过剩”,其实是我们的住房面积被“平均”了!

城市居民,被乡镇居民平均了。一二线城市居民,被三四线居民平均了。

深圳的人均居住面积只有21.8平方米(2022年数据),你能说深圳的房子过剩了吗?

而且很多人忽略了,这里的统计口径用的是“建筑面积”,也就是包含了公摊面积的。

如果折算成使用面积,我们的人均居住面积,仅仅相当于日本1980年代初的水平。

你想啊,随着经济增长,生活水平提高,我们的居住水平却停留在日本40年前的水平……

这显然是不可能停滞的。

更何况,有房子住≠住上好房子。当人们拥有了一件东西,就会想要更好的。

住房短缺的时代结束了,我们的住房需求正在从“有没有”走向“好不好“的阶段,标准在不断提高。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

63%的城市住房还没有配备电梯,难道以后要让超过一半的老人每天爬楼梯吗?

以前大家买房,是买一个“家”,用来解决全家人的长期居住需求。

而现在,短期居住需求正在快速兴起。

前段时间,郁亮去看了西双版纳的旅居项目,发现大多数客户都是北方人,来这里避寒养生。

还有很多年轻人,租一个山清水秀、远离人群的民宿,静下心来搞创作。

郁亮预计,未来住宅建设的中枢值是10-12亿平方米。

依然是一个相当广阔的市场。

市场是广阔的,需求是旺盛的,我们却要面对一个残酷的现实:今年到现在的新开工面积还不到7亿平方米。

投资额在跌,销售额在跌,房价也在跌。

对此,郁亮给出的判断是:

市场已经跌过头了。

一切都逃不过周期。一个超跌的市场,自然会产生向上修复的动力,而且往往下跌越深,反弹越狠。

作为一个资深的长跑爱好者,郁亮选择了一个马拉松术语来形容当下的地产行业:

撞墙。

简单来说,跑步初期主要消耗糖原,大概跑了30公里以后,糖原基本消耗完,就需要燃烧脂肪来获取能量。但是脂肪燃烧的启动过程比较久,所以跑步者会出现体能跟不上的情况。

这个现象就是“撞墙”。

对跑步者来说,熬过这个最痛苦的阶段,就能继续获得能量跑下去。

对房企来说,光熬肯定是不行的,得想出路。

用郁亮的话来说,以后必须要学会赚小钱,赚慢钱,赚辛苦钱。

一方面,开发业务继续“苦练基本功”。

就拿交付来说吧。

今年上半年,万科累计交付房屋12.8万套,整体交付满意度维持了98.5的高分。在深圳、武汉等城市,甚至高达99.5分。

一封封满意评价的背后,没什么奇思妙想。看起来简单的动作,反复做重复做。


另一方面,经营业务要扛起大旗。

长租公寓品牌“泊寓”,经过了十多年摸爬滚打,交了不少学费之后,终于在今年首次实现利润回正。

目前管理超过18万间,出租率95%左右,全行业规模第一。

为了降低成本,深圳的店长自学维修,刷墙换锁一手包办,建立起“维修8必会”。管家自渠开小红书引流,零成本获客。

物流板块“万纬”,多年来坚持建立高于行业要求的标准,把各个领域的世界500强、头部企业纳入客户名单。

各个业务板块,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一个词:不舒适。

无论情愿与否,房地产都要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作为TOP3房企的掌门人,在当下信心极度匮乏的时刻,郁亮站出来出来表态,本身就很难得。

他说,短期有压力,长期有信心。质疑和反对的声音并没有因此变小。

一切仿佛5年前一样。

2018年,万科内部例会的一张现场照片流出,红底白字,满眼尽是“活下去”。

当时,不少同行看了嗤笑道,这是“哗众取宠,贩卖焦虑”。

毕竟,那时市场鲜花着锦,不少房地产商依旧在加杠杆的道路上蒙眼狂奔。

那一年,恒大高调宣布,要在3-5年成为:“世界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新能源汽车集团”。

融创老板孙宏斌,根本瞧不上所谓“白银时代”的说法,雄赳赳地怒怼:现在是“钻石时代”!

来自万科的预警,没人听得进去。

再这两年的排行榜,除了“铁打的万科”,房企头部阵营,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时至今日,对于还留在牌桌上的选手而言,“活下去”已经成了所有人的共识。

郁亮曾经形容自己是“猫头鹰的管理性格”,一只眼看风险,一只眼看机会。

五年前的悲观,五年后的乐观,都基于事实判断。

而不是被情绪裹挟。

世界处在变化之中,但总有一些东西是不变的。

郁亮主动提到一次会面。

前不久,他在上海见了美国铁狮门老板。

这位地道的纽约人感慨说,每隔十年时间,就会有人说“纽约要不行了”。但时至今日,纽约依然是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

城市永远不会落幕。

郁亮借用了海尔集团的理念:“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

对开发商来说,如果跟城市同步发展,一定有机会。

所以我们看到,在土地市场,万科明显比去年更积极了。不仅重新出现在上海和成都,并且时隔四年又北京拿了一块好地。

今年前8个月里获取的32个新项目,全部位于一二线城市,占比甚至达到了100%。

今年以来,万科的投资强度悄悄增加了。从去年的22%左右,增加到了今年1-8月份的28%-29%。

正如上海交通大学的陆铭教授所说,人口向沿海、大城市(都市圈)和中心城区的集聚,将是长期趋势。

人在哪里,需求就在哪里。

楼市终将复苏,但未来只有城市核心有房地产。

在这个过程中,好的、稀缺的会变得抢手,价值会进一步得到凸显。差的、不稀缺的会渐渐无人问津,价值缩水也成了必然。

人往高处走,钱往高处流,向来如此。

扫码加我,了解更多南昌楼市热点

本文标签: 郁亮  楼市  万科  房价  预言家  孙宏斌  房地产行业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